热门标签 | HotTags
当前位置:  开发笔记 > 编程语言 > 正文

python教程分享Go基础系列:Go切片(分片)slice详解

slice表示切片(分片),例如对一个数组进行切片,取出数组中的一部分值。在现代编程语言中,slice(切片)几乎成为一种必备特性,它可以从一个数组(列表)中取出任意长度的子数组(

slice表示切片(分片),例如对一个数组进行切片,取出数组中的一部分值。在现代编程语言中,slice(切片)几乎成为一种必备特性,它可以从一个数组(列表)中取出任意长度的子数组(列表),为操作数据结构带来非常大的便利性,如python、perl等都支持对数组的slice操作,甚至perl还支持对hash数据结构的slice。

但go中的slice和这些语言的slice不太一样,前面所说的语言中,slice是一种切片的操作,切片后返回一个新的数据对象。而go中的slice不仅仅是一种切片动作,还是一种数据结构(就像数组一样)。

slice的存储结构

go中的slice依赖于数组,它的底层就是数组,所以数组具有的优点,slice都有。且slice支持可以通过append向slice中追加元素,长度不够时会动态扩展,通过再次slice切片,可以得到得到更小的slice结构,可以迭代、遍历等。

实际上slice是这样的结构:先创建一个有特定长度和数据类型的底层数组,然后从这个底层数组中选取一部分元素,返回这些元素组成的集合(或容器),并将slice指向集合中的第一个元素。换句话说,slice自身维护了一个指针属性,指向它底层数组中的某些元素的集合

例如,初始化一个slice数据结构:

my_slice := make([]int, 3,5)    // 输出slice  fmt.println(my_slice)    // 输出:[0 0 0]  

这表示先声明一个长度为5、数据类型为int的底层数组,然后从这个底层数组中从前向后取3个元素(即index从0到2)作为slice的结构。

如下图:

Go基础系列:Go切片(分片)slice详解

每一个slice结构都由3部分组成:容量(capacity)、长度(length)和指向底层数组某元素的指针,它们各占8字节(1个机器字长,64位机器上一个机器字长为64bit,共8字节大小,32位架构则是32bit,占用4字节),所以任何一个slice都是24字节(3个机器字长)

  • pointer:表示该slice结构从底层数组的哪一个元素开始,该指针指向该元素
  • capacity:即底层数组的长度,表示这个slice目前最多能扩展到这么长
  • length:表示slice当前的长度,如果追加元素,长度不够时会扩展,最大扩展到capacity的长度(不完全准确,后面数组自动扩展时解释),所以length必须不能比capacity更大,否则会报错

对上面创建的slice来说,它的长度为3,容量为5,指针指向底层数组的index=0。

可以通过len()函数获取slice的长度,通过cap()函数获取slice的capacity。

my_slice := make([]int,3,5)    fmt.println(len(my_slice))  // 3  fmt.println(cap(my_slice))  // 5  

还可以直接通过print()或println()函数去输出slice,它将得到这个slice结构的属性值,也就是length、capacity和pointer:

my_slice := make([]int,3,5)  println(my_slice)      // [3/5]0xc42003df10  

[3/5]表示length和capacity,0xc42003df10表示指向的底层数组元素的指针。

务必记住slice的本质是[x/y]0xaddr,记住它将在很多地方有助于理解slice的特性。另外,个人建议,虽然slice的本质不是指针,但仍然可以将它看作是一种包含了另外两种属性的不纯粹的指针,也就是说,直接认为它是指针。其实不仅slice如此,map也如此。

创建、初始化、访问slice

有几种创建slice数据结构的方式。

一种是使用make():

// 创建一个length和capacity都等于5的slice  slice := make([]int,5)    // length=3,capacity=5的slice  slice := make([]int,3,5)  

make()比new()函数多一些操作,new()函数只会进行内存分配并做默认的赋0初始化,而make()可以先为底层数组分配好内存,然后从这个底层数组中再额外生成一个slice并初始化。另外,make只能构建slice、map和channel这3种结构的数据对象,因为它们都指向底层数据结构,都需要先为底层数据结构分配好内存并初始化。

还可以直接赋值初始化的方式创建slice:

// 创建长度和容量都为4的slice,并初始化赋值  color_slice := []string{"red","blue","black","green"}    // 创建长度和容量为100的slice,并为第100个元素赋值为3  slice := []int{99:3}  

注意区分array和slice:

// 创建长度为3的int数组  array := [3]int{10, 20, 30}    // 创建长度和容量都为3的slice  slice := []int{10, 20, 30}  

由于slice底层是数组,所以可以使用索引的方式访问slice,或修改slice中元素的值:

// 创建长度为5、容量为5的slice  my_slice := []int{11,22,33,44,55}    // 访问slice的第2个元素  print(my_slice[1])    // 修改slice的第3个元素的值  my_slice[2] = 333  

由于slice的底层是数组,所以访问my_slice[1]实际上是在访问它的底层数组的对应元素。slice能被访问的元素只有length范围内的元素,那些在length之外,但在capacity之内的元素暂时还不属于slice,只有在slice被扩展时(见下文append),capacity中的元素才被纳入length,才能被访问。

nil slice和空slice

当声明一个slice,但不做初始化的时候,这个slice就是一个nil slice。

// 声明一个nil slice  var nil_slice []int  

nil slice表示它的指针为nil,也就是这个slice不会指向哪个底层数组。也因此,nil slice的长度和容量都为0。

|--------|---------|----------|  |  nil   |   0     |     0    |  |  ptr   | length  | capacity |  |--------|---------|----------|  

还可以创建空slice(empty slice),空slice表示长度为0,容量为0,但却有指向的slice,只不过指向的底层数组暂时是长度为0的空数组。

// 使用make创建  empty_slice := make([]int,0)    // 直接创建  empty_slice := []int{}  

empty slice的结构如下:

|--------|---------|----------|  |  addr  |   0     |     0    |  |  ptr   | length  | capacity |  |--------|---------|----------|  

虽然nil slice和empty slice的长度和容量都为0,输出时的结果都是[],且都不存储任何数据,但它们是不同的。nil slice不会指向底层数组,而空slice会指向底层数组,只不过这个底层数组暂时是空数组。

可以使用println()来输出验证:

package main    func main() {      var nil_s []int      empty_s:= []int{}      println(nil_s)      println(empty_s)  }  

输出结果:

[0/0]0x0  [0/0]0xc042085f50  

当然,无论是nil slice还是empty slice,都可以对它们进行操作,如append()函数、len()函数和cap()函数。

对slice进行切片

可以从slice中继续切片生成一个新的slice,这样能实现slice的缩减。

对slice切片的语法为:

slice[a:b]  slice[a:b:c]  

其中a表示从slice的第几个元素开始切,b控制切片的长度(b-a),c控制切片的容量(c-a),如果没有给定c,则表示切到底层数组的最尾部

还有几种简化形式:

slice[a:]  // 从a切到最尾部  slice[:b]  // 从最开头切到b(不包含b)  slice[:]   // 从头切到尾,等价于复制整个slice  

例如:

my_slice := []int{11,22,33,44,55}    // 生成新的slice,从第二个元素取,切取的长度为2  new_slice := my_slice[1:3]  

注意,截取时"左闭右开"。所以上面new_slice是从my_slice的index=1开始截取,截取到index=3为止,但不包括index=3这个元素。所以,新的slice是由my_slice中的第2个元素、第3个元素组成的新的数据结构,长度为2。

以下是slice切片生成新的slice后的结构:

Go基础系列:Go切片(分片)slice详解

不难发现,一个底层数组,可以生成无数个slice,且对于new_slice而言,它并不知道底层数组index=0的那个元素。

还可以控制切片时新slice的容量:

my_slice := []int{11,22,33,44,55}    // 从第二个元素取,切取的长度为2,容量也为2  new_slice := my_slice[1:3:3]  

这时新slice的length等于capacity,底层数组的index=4、5将对new_slice永不可见,即使后面对new_slice进行append()导致底层数组扩容也仍然不可见。具体见下文。

由于多个slice共享同一个底层数组,所以当修改了某个slice中的元素时,其它包含该元素的slice也会随之改变,因为slice只是一个指向底层数组的指针(只不过这个指针不纯粹,多了两个额外的属性length和capacity),实际上修改的是底层数组的值,而底层数组是被共享的。

当同一个底层数组有很多slice的时候,一切将变得混乱不堪,因为我们不可能记住谁在共享它,通过修改某个slice的元素时,将也会影响那些可能我们不想影响的slice。所以,需要一种特性,保证各个slice的底层数组互不影响,相关内容见下面的"扩容"。

copy()函数

可以将一个slice拷贝到另一个slice中。

$ go doc builtin copy  func copy(dst, src []type) int  

这表示将src slice拷贝到dst slice,src比dst长,就截断,src比dst短,则只拷贝src那部分。

copy的返回值是拷贝成功的元素数量,所以也就是src slice或dst slice中最小的那个长度。

例如:

s1 := []int{11, 22, 33}  s2 := make([]int, 5)  s3 := make([]int,2)    num := copy(s2, s1)  copy(s3,s1)    fmt.println(num)   // 3  fmt.println(s2)    // [11,22,33,0,0]  fmt.println(s3)    // [11,22]  

此外,copy还能将字符串拷贝到byte slice中,因为字符串实际上就是[]byte

func main() {  	s1 := []byte("hello")  	num := copy(s1, "world")  	fmt.println(num)  	fmt.println(s1)    // 输出[87 111 114 108 100 32]  	fmt.println(string(s1))  //输出"world"  }  

append()函数

可以使用append()函数对slice进行扩展,因为它追加元素到slice中,所以一定会增加slice的长度。

但必须注意,append()的结果必须被使用。所谓被使用,可以将其输出、可以赋值给某个slice。如果将append()放在空上下文将会报错:append()已评估,但未使用。同时这也说明,append()返回一个新的slice,原始的slice会保留不变。

例如:

my_slice := []int{11,22,33,44,55}  new_slice := my_slice[1:3]    // append()追加一个元素2323,返回新的slice  app_slice := append(new_slice,2323)  

上面的append()在new_slice的后面增加了一个元素2323,所以app_slice[2]=2323。但因为这些slice共享同一个底层数组,所以2323也会反映到其它slice中。

现在的数据结构图如下:

Go基础系列:Go切片(分片)slice详解

当然,如果append()的结果重新赋值给new_slice,则new_slice会增加长度。

同样,由于string的本质是[]byte,所以string可以append到byte slice中:

s1 := []byte("hello")  s2 := append(s1, "world"...)  fmt.println(string(s2))   // 输出:helloworld  

扩容

当slice的length已经等于capacity的时候,再使用append()给slice追加元素,会自动扩展底层数组的长度。

底层数组扩展时,会生成一个新的底层数组。所以旧底层数组仍然会被旧slice引用,新slice和旧slice不再共享同一个底层数组

func main() {      my_slice := []int{11,22,33,44,55}      new_slice := append(my_slice,66)        my_slice[3] = 444   // 修改旧的底层数组        fmt.println(my_slice)   // [11 22 33 444 55]      fmt.println(new_slice)  // [11 22 33 44 55 66]        fmt.println(len(my_slice),":",cap(my_slice))     // 5:5      fmt.println(len(new_slice),":",cap(new_slice))   // 6:10  }  

从上面的结果上可以发现,底层数组被扩容为10,且是新的底层数组。

实际上,当底层数组需要扩容时,会按照当前底层数组长度的2倍进行扩容,并生成新数组。如果底层数组的长度超过1000时,将按照25%的比率扩容,也就是1000个元素时,将扩展为1250个,不过这个增长比率的算法可能会随着go版本的递进而改变。

实际上,上面的说法应该改一改:当capacity需要扩容时,会按照当前capacity的2倍对数组进行扩容。或者说,是按照slice的本质[x/y]0xaddr的容量y来判断如何扩容的。之所以要特别强调这两种不同,是因为很容易搞混。

例如,扩容的对象是底层数组的真子集时:

my_slice := []int{11,22,33,44,55}    // 限定长度和容量,且让长度和容量相等  new_slice := my_slice[1:3:3]   // [22 33]    // 扩容  app_slice := append(new_slice,4444)  

上面的new_slice的容量为2,并没有对应到底层数组的最结尾,所以new_slicemy_slice的一个真子集。这时对new_slice扩容,将生成一个新的底层数组,新的底层数组容量为4,而不是10。如下图:

Go基础系列:Go切片(分片)slice详解

因为创建了新的底层数组,所以修改不同的slice,将不会互相影响。为了保证每次都是修改各自的底层数组,通常会切出仅一个长度、仅一个容量的新slice,这样只要对它进行任何一次扩容,就会生成一个新的底层数组,从而让每个slice的底层数组都独立

my_slice := []int{11,22,33,44,55}    new_slice := my_slice[2:3:3]  app_slice := append(new_slice,3333)  

事实上,这还是会出现共享的几率,因为没有扩容时,那个唯一的元素仍然是共享的,修改它肯定会影响至少1个slice,只有切出长度为0,容量为0的slice,才能完全保证独立性,但这和新创建一个slice没有区别。

合并slice

slice和数组其实一样,都是一种值,可以将一个slice和另一个slice进行合并,生成一个新的slice。

合并slice时,只需将append()的第二个参数后加上...即可,即append(s1,s2...)表示将s2合并在s1的后面,并返回新的slice。

s1 := []int{1,2}  s2 := []int{3,4}    s3 := append(s1,s2...)    fmt.println(s3)  // [1 2 3 4]  

注意append()最多允许两个参数,所以一次性只能合并两个slice。但可以取巧,将append()作为另一个append()的参数,从而实现多级合并。例如,下面的合并s1和s2,然后再和s3合并,得到s1+s2+s3合并后的结果。

sn := append(append(s1,s2...),s3...)  

slice遍历迭代

slice是一个集合,所以可以进行迭代。

range关键字可以对slice进行迭代,每次返回一个index和对应的元素值。可以将range的迭代结合for循环对slice进行遍历。

package main    func main() {      s1 := []int{11,22,33,44}      for index,value := range s1 {          println("index:",index," , ","value",value)      }  }  

输出结果:

index: 0  ,  value 11  index: 1  ,  value 22  index: 2  ,  value 33  index: 3  ,  value 44  

传递slice给函数

前面说过,虽然slice实际上包含了3个属性,它的数据结构类似于[3/5]0xc42003df10,但仍可以将slice看作一种指针。这个特性直接体现在函数参数传值上。

go中函数的参数是按值传递的,所以调用函数时会复制一个参数的副本传递给函数。如果传递给函数的是slice,它将复制该slice副本给函数,这个副本实际上就是[3/5]0xc42003df10,所以传递给函数的副本仍然指向源slice的底层数组。

换句话说,如果函数内部对slice进行了修改,有可能会直接影响函数外部的底层数组,从而影响其它slice。但并不总是如此,例如函数内部对slice进行扩容,扩容时生成了一个新的底层数组,函数后续的代码只对新的底层数组操作,这样就不会影响原始的底层数组。

例如: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main() {      s1 := []int{11, 22, 33, 44}      foo(s1)      fmt.println(s1[1])     // 输出:23  }    func foo(s []int) {      for index, _ := range s {          s[index] += 1      }  }  

上面将输出23,因为foo()直接操作原始的底层数组,对slice的每个元素都加1。

slice和内存浪费问题

由于slice的底层是数组,很可能数组很大,但slice所取的元素数量却很小,这就导致数组占用的绝大多数空间是被浪费的。

特别地,垃圾回收器(gc)不会回收正在被引用的对象,当一个函数直接返回指向底层数组的slice时,这个底层数组将不会随函数退出而被回收,而是因为slice的引用而永远保留,除非返回的slice也消失。

因此,当函数的返回值是一个指向底层数组的数据结构时(如slice),应当在函数内部将slice拷贝一份保存到一个使用自己底层数组的新slice中,并返回这个新的slice。这样函数一退出,原来那个体积较大的底层数组就会被回收,保留在内存中的是小的slice。

需要了解更多python教程分享Go基础系列:Go切片(分片)slice详解,都可以关注python教程分享栏目—编程笔记


推荐阅读
  • CSS3选择器的使用方法详解,提高Web开发效率和精准度
    本文详细介绍了CSS3新增的选择器方法,包括属性选择器的使用。通过CSS3选择器,可以提高Web开发的效率和精准度,使得查找元素更加方便和快捷。同时,本文还对属性选择器的各种用法进行了详细解释,并给出了相应的代码示例。通过学习本文,读者可以更好地掌握CSS3选择器的使用方法,提升自己的Web开发能力。 ... [详细]
  • 提升Python编程效率的十点建议
    本文介绍了提升Python编程效率的十点建议,包括不使用分号、选择合适的代码编辑器、遵循Python代码规范等。这些建议可以帮助开发者节省时间,提高编程效率。同时,还提供了相关参考链接供读者深入学习。 ... [详细]
  • 学习SLAM的女生,很酷
    本文介绍了学习SLAM的女生的故事,她们选择SLAM作为研究方向,面临各种学习挑战,但坚持不懈,最终获得成功。文章鼓励未来想走科研道路的女生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同时提到了一位正在英国攻读硕士学位的女生与SLAM结缘的经历。 ... [详细]
  • 生成式对抗网络模型综述摘要生成式对抗网络模型(GAN)是基于深度学习的一种强大的生成模型,可以应用于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半监督学习等重要领域。生成式对抗网络 ... [详细]
  • 本文介绍了Perl的测试框架Test::Base,它是一个数据驱动的测试框架,可以自动进行单元测试,省去手工编写测试程序的麻烦。与Test::More完全兼容,使用方法简单。以plural函数为例,展示了Test::Base的使用方法。 ... [详细]
  • 本文由编程笔记#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logistic回归(线性和非线性)相关的知识,包括线性logistic回归的代码和数据集的分布情况。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详细]
  • 微软头条实习生分享深度学习自学指南
    本文介绍了一位微软头条实习生自学深度学习的经验分享,包括学习资源推荐、重要基础知识的学习要点等。作者强调了学好Python和数学基础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些建议。 ... [详细]
  • 2018年人工智能大数据的爆发,学Java还是Python?
    本文介绍了2018年人工智能大数据的爆发以及学习Java和Python的相关知识。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Java和Python这两门编程语言都很优秀且火爆。选择学习哪门语言要根据个人兴趣爱好来决定。Python是一门拥有简洁语法的高级编程语言,容易上手。其特色之一是强制使用空白符作为语句缩进,使得新手可以快速上手。目前,Python在人工智能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对Java、Python或大数据感兴趣,欢迎加入qq群458345782。 ... [详细]
  • 云原生边缘计算之KubeEdge简介及功能特点
    本文介绍了云原生边缘计算中的KubeEdge系统,该系统是一个开源系统,用于将容器化应用程序编排功能扩展到Edge的主机。它基于Kubernetes构建,并为网络应用程序提供基础架构支持。同时,KubeEdge具有离线模式、基于Kubernetes的节点、群集、应用程序和设备管理、资源优化等特点。此外,KubeEdge还支持跨平台工作,在私有、公共和混合云中都可以运行。同时,KubeEdge还提供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管道引擎的支持。最后,本文还介绍了KubeEdge系统生成证书的方法。 ... [详细]
  • 知识图谱——机器大脑中的知识库
    本文介绍了知识图谱在机器大脑中的应用,以及搜索引擎在知识图谱方面的发展。以谷歌知识图谱为例,说明了知识图谱的智能化特点。通过搜索引擎用户可以获取更加智能化的答案,如搜索关键词"Marie Curie",会得到居里夫人的详细信息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知识图谱的出现引起了搜索引擎行业的变革,不仅美国的微软必应,中国的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公司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知识图谱。 ... [详细]
  • 本文介绍了Hyperledger Fabric外部链码构建与运行的相关知识,包括在Hyperledger Fabric 2.0版本之前链码构建和运行的困难性,外部构建模式的实现原理以及外部构建和运行API的使用方法。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了解到如何利用外部构建和运行的方式来实现链码的构建和运行,并且不再受限于特定的语言和部署环境。 ... [详细]
  • sklearn数据集库中的常用数据集类型介绍
    本文介绍了sklearn数据集库中常用的数据集类型,包括玩具数据集和样本生成器。其中详细介绍了波士顿房价数据集,包含了波士顿506处房屋的13种不同特征以及房屋价格,适用于回归任务。 ... [详细]
  • 计算机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及其优势
    本文介绍了计算机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包括高速缓存、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三个层次。通过分层存储数据可以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计算机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将各种不同存储容量、存取速度和价格的存储器有机组合成整体,形成可寻址存储空间比主存储器空间大得多的存储整体。由于辅助存储器容量大、价格低,使得整体存储系统的平均价格降低。同时,高速缓存的存取速度可以和CPU的工作速度相匹配,进一步提高程序执行效率。 ... [详细]
  • Python正则表达式学习记录及常用方法
    本文记录了学习Python正则表达式的过程,介绍了re模块的常用方法re.search,并解释了rawstring的作用。正则表达式是一种方便检查字符串匹配模式的工具,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掌握Python中使用正则表达式的基本方法。 ... [详细]
  • 基于dlib的人脸68特征点提取(眨眼张嘴检测)python版本
    文章目录引言开发环境和库流程设计张嘴和闭眼的检测引言(1)利用Dlib官方训练好的模型“shape_predictor_68_face_landmarks.dat”进行68个点标定 ... [详细]
author-avatar
溪边莎草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PHP1.CN | 中国最专业的PHP中文社区 | DevBox开发工具箱 | json解析格式化 |PHP资讯 | PHP教程 | 数据库技术 | 服务器技术 | 前端开发技术 | PHP框架 | 开发工具 | 在线工具
Copyright © 1998 - 2020 PHP1.CN.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1100号 | 京ICP备19059560号-4 | PHP1.CN 第一PHP社区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