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 HotTags
当前位置:  开发笔记 > 编程语言 > 正文

mysql在数据库级别进行优化,mysql数据库性能优化详解

本文目录一览:1、mysql优化包括哪些内容?

本文目录一览:


  • 1、mysql 优化包括哪些内容?


  • 2、mysql数据库如何优化?谁能给出点具体的解决方案?


  • 3、超详细MySQL数据库优化


  • 4、MySQL数据库性能优化之分区分表分库

mysql 优化包括哪些内容?

mysql的优化大的有两方面:

1、配置优化

配置的优化其实包含两个方面的:操作系统内核的优化和mysql配置文件的优化

1)系统内核的优化对专用的mysql服务器来说,无非是内存实用、连接数、超时处理、TCP处理等方面的优化,根据自己的硬件配置来进行优化,这里不多讲;

2)mysql配置的优化,一般来说包含:IO处理的常用参数、最大连接数设置、缓存使用参数的设置、慢日志的参数的设置、innodb相关参数的设置等,如果有主从关系在设置主从同步的相关参数即可,网上的相关配置文件很多,大同小异,常用的设置大多修改这些差不多就够用了。

2、sql语句的优化

1)  尽量稍作计算

Mysql的作用是用来存取数据的,不是做计算的,做计算的话可以用其他方法去实现,mysql做计算是很耗资源的。

2)尽量少 join

MySQL 的优势在于简单,但这在某些方面其实也是其劣势。MySQL 优化器效率高,但是由于其统计信息的量有限,优化器工作过程出现偏差的可能性也就更多。对于复杂的多表 Join,一方面由于其优化器受限,再者在 Join 这方面所下的功夫还不够,所以性能表现离 Oracle 等关系型数据库前辈还是有一定距离。但如果是简单的单表查询,这一差距就会极小甚至在有些场景下要优于这些数据库前辈

3)尽量少排序

排序操作会消耗较多的 CPU 资源,所以减少排序可以在缓存命中率高等 IO 能力足够的场景下会较大影响 SQL的响应时间。

对于MySQL来说,减少排序有多种办法,比如:

通过利用索引来排序的方式进行优化

减少参与排序的记录条数

非必要不对数据进行排序

4)尽量避免 select *

在数据量少并且访问量不大的情况下,select * 没有什么影响,但是量级达到一定级别的时候,在执行效率和IO资源的使用上,还是有很大关系的,用什么字段取什么字段,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5)尽量用 join 代替子查询

虽然 Join 性能并不佳,但是和 MySQL 的子查询比起来还是有非常大的性能优势。MySQL 的子查询执行计划一直存在较大的问题,虽然这个问题已经存在多年,但是到目前已经发布的所有稳定版本中都普遍存在,一直没有太大改善。虽然官方也在很早就承认这一问题,并且承诺尽快解决,但是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哪一个版本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mysql数据库如何优化?谁能给出点具体的解决方案?

1、explain:解释sql的执行计划,后边的sql不执行

2、explain partitions :用于查看存在分区的表的执行计划

3、explain extended:待验证

4、show warnings:

5、show create table:查看表的详细的创建语句,便于用户对表进行优化

6、show indexes :产看表的所有索引,show indexes from table_name,同样也可以从information_schema.statistics表中获得同样的信息。cardinality列很重要,表示数据量。

7、show tables status: 查看数据库表的底层大小以及表结构,同样可以从information_schema.tables表中获得底层表的信息。

8、show [global|session]status:可以查看mysql服务器当前内部状态信息。可以帮助却行mysql服务器的负载的各种指标。默认是session。同information_schema.global_status和information_schema.session_status

9、show [global|session] variables :查看当前mysql系统变量的值,其中一些值能影响到sql语句的执行方式。同information_schema.global_variables和information_schema.session_variables;

10、information_schema:包含的表的数量和mysql的版本有关系。

超详细MySQL数据库优化

数据库优化一方面是找出系统的瓶颈,提高MySQL数据库的整体性能,而另一方面需要合理的结构设计和参数调整,以提高用户的相应速度,同时还要尽可能的节约系统资源,以便让系统提供更大的负荷.

1. 优化一览图

2. 优化

笔者将优化分为了两大类,软优化和硬优化,软优化一般是操作数据库即可,而硬优化则是操作服务器硬件及参数设置.

2.1 软优化

2.1.1 查询语句优化

1.首先我们可以用EXPLAIN或DESCRIBE(简写:DESC)命令分析一条查询语句的执行信息.

2.例:

显示:

其中会显示索引和查询数据读取数据条数等信息.

2.1.2 优化子查询

在MySQL中,尽量使用JOIN来代替子查询.因为子查询需要嵌套查询,嵌套查询时会建立一张临时表,临时表的建立和删除都会有较大的系统开销,而连接查询不会创建临时表,因此效率比嵌套子查询高.

2.1.3 使用索引

索引是提高数据库查询速度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关于索引可以参高笔者MySQL数据库索引一文,介绍比较详细,此处记录使用索引的三大注意事项:

2.1.4 分解表

对于字段较多的表,如果某些字段使用频率较低,此时应当,将其分离出来从而形成新的表,

2.1.5 中间表

对于将大量连接查询的表可以创建中间表,从而减少在查询时造成的连接耗时.

2.1.6 增加冗余字段

类似于创建中间表,增加冗余也是为了减少连接查询.

2.1.7 分析表,,检查表,优化表

分析表主要是分析表中关键字的分布,检查表主要是检查表中是否存在错误,优化表主要是消除删除或更新造成的表空间浪费.

1. 分析表: 使用 ANALYZE 关键字,如ANALYZE TABLE user;

2. 检查表: 使用 CHECK关键字,如CHECK TABLE user [option]

option 只对MyISAM有效,共五个参数值:

3. 优化表:使用OPTIMIZE关键字,如OPTIMIZE [LOCAL|NO_WRITE_TO_BINLOG] TABLE user;

LOCAL|NO_WRITE_TO_BINLOG都是表示不写入日志.,优化表只对VARCHAR,BLOB和TEXT有效,通过OPTIMIZE TABLE语句可以消除文件碎片,在执行过程中会加上只读锁.

2.2 硬优化

2.2.1 硬件三件套

1.配置多核心和频率高的cpu,多核心可以执行多个线程.

2.配置大内存,提高内存,即可提高缓存区容量,因此能减少磁盘I/O时间,从而提高响应速度.

3.配置高速磁盘或合理分布磁盘:高速磁盘提高I/O,分布磁盘能提高并行操作的能力.

2.2.2 优化数据库参数

优化数据库参数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提高MySQL服务器性能.MySQL服务的配置参数都在my.cnf或my.ini,下面列出性能影响较大的几个参数.

2.2.3 分库分表

因为数据库压力过大,首先一个问题就是高峰期系统性能可能会降低,因为数据库负载过高对性能会有影响。另外一个,压力过大把你的数据库给搞挂了怎么办?所以此时你必须得对系统做分库分表 + 读写分离,也就是把一个库拆分为多个库,部署在多个数据库服务上,这时作为主库承载写入请求。然后每个主库都挂载至少一个从库,由从库来承载读请求。

2.2.4 缓存集群

如果用户量越来越大,此时你可以不停的加机器,比如说系统层面不停加机器,就可以承载更高的并发请求。然后数据库层面如果写入并发越来越高,就扩容加数据库服务器,通过分库分表是可以支持扩容机器的,如果数据库层面的读并发越来越高,就扩容加更多的从库。但是这里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数据库其实本身不是用来承载高并发请求的,所以通常来说,数据库单机每秒承载的并发就在几千的数量级,而且数据库使用的机器都是比较高配置,比较昂贵的机器,成本很高。如果你就是简单的不停的加机器,其实是不对的。所以在高并发架构里通常都有缓存这个环节,缓存系统的设计就是为了承载高并发而生。所以单机承载的并发量都在每秒几万,甚至每秒数十万,对高并发的承载能力比数据库系统要高出一到两个数量级。所以你完全可以根据系统的业务特性,对那种写少读多的请求,引入缓存集群。具体来说,就是在写数据库的时候同时写一份数据到缓存集群里,然后用缓存集群来承载大部分的读请求。这样的话,通过缓存集群,就可以用更少的机器资源承载更高的并发。

一个完整而复杂的高并发系统架构中,一定会包含:各种复杂的自研基础架构系统。各种精妙的架构设计.因此一篇小文顶多具有抛砖引玉的效果,但是数据库优化的思想差不多就这些了.

MySQL数据库性能优化之分区分表分库

分表是分散数据库压力的好方法。

分表,最直白的意思,就是将一个表结构分为多个表,然后,可以再同一个库里,也可以放到不同的库。

当然,首先要知道什么情况下,才需要分表。个人觉得单表记录条数达到百万到千万级别时就要使用分表了。

分表的分类

**1、纵向分表**

将本来可以在同一个表的内容,人为划分为多个表。(所谓的本来,是指按照关系型数据库的第三范式要求,是应该在同一个表的。)

分表理由:根据数据的活跃度进行分离,(因为不同活跃的数据,处理方式是不同的)

案例:

对于一个博客系统,文章标题,作者,分类,创建时间等,是变化频率慢,查询次数多,而且最好有很好的实时性的数据,我们把它叫做冷数据。而博客的浏览量,回复数等,类似的统计信息,或者别的变化频率比较高的数据,我们把它叫做活跃数据。所以,在进行数据库结构设计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分表,首先是纵向分表的处理。

这样纵向分表后:

首先存储引擎的使用不同,冷数据使用MyIsam 可以有更好的查询数据。活跃数据,可以使用Innodb ,可以有更好的更新速度。

其次,对冷数据进行更多的从库配置,因为更多的操作时查询,这样来加快查询速度。对热数据,可以相对有更多的主库的横向分表处理。

其实,对于一些特殊的活跃数据,也可以考虑使用memcache ,redis之类的缓存,等累计到一定量再去更新数据库。或者mongodb 一类的nosql 数据库,这里只是举例,就先不说这个。

**2、横向分表**

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来,是把大的表结构,横向切割为同样结构的不同表,如,用户信息表,user_1,user_2等。表结构是完全一样,但是,根据某些特定的规则来划分的表,如根据用户ID来取模划分。

分表理由:根据数据量的规模来划分,保证单表的容量不会太大,从而来保证单表的查询等处理能力。

案例:同上面的例子,博客系统。当博客的量达到很大时候,就应该采取横向分割来降低每个单表的压力,来提升性能。例如博客的冷数据表,假如分为100个表,当同时有100万个用户在浏览时,如果是单表的话,会进行100万次请求,而现在分表后,就可能是每个表进行1万个数据的请求(因为,不可能绝对的平均,只是假设),这样压力就降低了很多很多。

延伸:为什么要分表和分区?

日常开发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大表的情况,所谓的大表是指存储了百万级乃至千万级条记录的表。这样的表过于庞大,导致数据库在查询和插入的时候耗时太长,性能低下,如果涉及联合查询的情况,性能会更加糟糕。分表和表分区的目的就是减少数据库的负担,提高数据库的效率,通常点来讲就是提高表的增删改查效率。

什么是分表?

分表是将一个大表按照一定的规则分解成多张具有独立存储空间的实体表,我们可以称为子表,每个表都对应三个文件,MYD数据文件,.MYI索引文件,.frm表结构文件。这些子表可以分布在同一块磁盘上,也可以在不同的机器上。app读写的时候根据事先定义好的规则得到对应的子表名,然后去操作它。

什么是分区?

分区和分表相似,都是按照规则分解表。不同在于分表将大表分解为若干个独立的实体表,而分区是将数据分段划分在多个位置存放,可以是同一块磁盘也可以在不同的机器。分区后,表面上还是一张表,但数据散列到多个位置了。app读写的时候操作的还是大表名字,db自动去组织分区的数据。

**MySQL分表和分区有什么联系呢?**

1、都能提高mysql的性高,在高并发状态下都有一个良好的表现。

2、分表和分区不矛盾,可以相互配合的,对于那些大访问量,并且表数据比较多的表,我们可以采取分表和分区结合的方式(如果merge这种分表方式,不能和分区配合的话,可以用其他的分表试),访问量不大,但是表数据很多的表,我们可以采取分区的方式等。

3、分表技术是比较麻烦的,需要手动去创建子表,app服务端读写时候需要计算子表名。采用merge好一些,但也要创建子表和配置子表间的union关系。

4、表分区相对于分表,操作方便,不需要创建子表。

我们知道对于大型的互联网应用,数据库单表的数据量可能达到千万甚至上亿级别,同时面临这高并发的压力。Master-Slave结构只能对数据库的读能力进行扩展,写操作还是集中在Master中,Master并不能无限制的挂接Slave库,如果需要对数据库的吞吐能力进行进一步的扩展,可以考虑采用分库分表的策略。

**1、分表**

在分表之前,首先要选中合适的分表策略(以哪个字典为分表字段,需要将数据分为多少张表),使数据能够均衡的分布在多张表中,并且不影响正常的查询。在企业级应用中,往往使用org_id(组织主键)做为分表字段,在互联网应用中往往是userid。在确定分表策略后,当数据进行存储及查询时,需要确定到哪张表里去查找数据,

数据存放的数据表 = 分表字段的内容 % 分表数量

**2、分库**

分表能够解决单表数据量过大带来的查询效率下降的问题,但是不能给数据库的并发访问带来质的提升,面对高并发的写访问,当Master无法承担高并发的写入请求时,不管如何扩展Slave服务器,都没有意义了。我们通过对数据库进行拆分,来提高数据库的写入能力,即所谓的分库。分库采用对关键字取模的方式,对数据库进行路由。

数据存放的数据库=分库字段的内容%数据库的数量

**3、即分表又分库**

数据库分表可以解决单表海量数据的查询性能问题,分库可以解决单台数据库的并发访问压力问题。

当数据库同时面临海量数据存储和高并发访问的时候,需要同时采取分表和分库策略。一般分表分库策略如下:

中间变量 = 关键字%(数据库数量*单库数据表数量)

库 = 取整(中间变量/单库数据表数量)

表 = (中间变量%单库数据表数量)

实例:

1、分库分表

很明显,一个主表(也就是很重要的表,例如用户表)无限制的增长势必严重影响性能,分库与分表是一个很不错的解决途径,也就是性能优化途径,现在的案例是我们有一个1000多万条记录的用户表members,查询起来非常之慢,同事的做法是将其散列到100个表中,分别从members0到members99,然后根据mid分发记录到这些表中,牛逼的代码大概是这样子:

代码如下:

?php

for($i=0;$i 100; $i++ ){

//echo "CREATE TABLE db2.members{$i} LIKE db1.members

";

echo "INSERT INTO members{$i} SELECT * FROM members WHERE mid%100={$i}

";

}

?

2、不停机修改mysql表结构

同样还是members表,前期设计的表结构不尽合理,随着数据库不断运行,其冗余数据也是增长巨大,同事使用了下面的方法来处理:

先创建一个临时表:

/*创建临时表*/

CREATE TABLE members_tmp LIKE members

然后修改members_tmp的表结构为新结构,接着使用上面那个for循环来导出数据,因为1000万的数据一次性导出是不对的,mid是主键,一个区间一个区间的导,基本是一次导出5万条吧,这里略去了

接着重命名将新表替换上去:

/*这是个颇为经典的语句哈*/

RENAME TABLE members TO members_bak,members_tmp TO members;

就是这样,基本可以做到无损失,无需停机更新表结构,但实际上RENAME期间表是被锁死的,所以选择在线少的时候操作是一个技巧。经过这个操作,使得原先8G多的表,一下子变成了2G多。


推荐阅读
  • 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php限制数据库插入的条数并显示每次插入数据库之间的数据数目,以及避免重复提交的方法。同时还介绍了如何限制某一个数据库用户的并发连接数,以及设置数据库的连接数和连接超时时间的方法。最后提供了一些关于浏览器在线用户数和数据库连接数量比例的参考值。 ... [详细]
  • 前景:当UI一个查询条件为多项选择,或录入多个条件的时候,比如查询所有名称里面包含以下动态条件,需要模糊查询里面每一项时比如是这样一个数组条件:newstring[]{兴业银行, ... [详细]
  • 在Oracle11g以前版本中的的DataGuard物理备用数据库,可以以只读的方式打开数据库,但此时MediaRecovery利用日志进行数据同步的过 ... [详细]
  • 本文介绍了Oracle存储过程的基本语法和写法示例,同时还介绍了已命名的系统异常的产生原因。 ... [详细]
  • MySQL中的MVVC多版本并发控制机制的应用及实现
    本文介绍了MySQL中MVCC的应用及实现机制。MVCC是一种提高并发性能的技术,通过对事务内读取的内存进行处理,避免写操作堵塞读操作的并发问题。与其他数据库系统的MVCC实现机制不尽相同,MySQL的MVCC是在undolog中实现的。通过undolog可以找回数据的历史版本,提供给用户读取或在回滚时覆盖数据页上的数据。MySQL的大多数事务型存储引擎都实现了MVCC,但各自的实现机制有所不同。 ... [详细]
  • 本文介绍了在SQL中查询分组后每组行数的统计方法。通过使用count()函数和GROUP BY子句可以统计每组的行数,但是如何统计所有组的行数呢?本文提供了一种实现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SQL查询语句。 ... [详细]
  • 本文介绍了如何在MySQL中将零值替换为先前的非零值的方法,包括使用内联查询和更新查询。同时还提供了选择正确值的方法。 ... [详细]
  • Oracle分析函数first_value()和last_value()的用法及原理
    本文介绍了Oracle分析函数first_value()和last_value()的用法和原理,以及在查询销售记录日期和部门中的应用。通过示例和解释,详细说明了first_value()和last_value()的功能和不同之处。同时,对于last_value()的结果出现不一样的情况进行了解释,并提供了理解last_value()默认统计范围的方法。该文对于使用Oracle分析函数的开发人员和数据库管理员具有参考价值。 ... [详细]
  • 本文讨论了在数据库打开和关闭状态下,重新命名或移动数据文件和日志文件的情况。针对性能和维护原因,需要将数据库文件移动到不同的磁盘上或重新分配到新的磁盘上的情况,以及在操作系统级别移动或重命名数据文件但未在数据库层进行重命名导致报错的情况。通过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 [详细]
  • Oracle seg,V$TEMPSEG_USAGE与Oracle排序的关系及使用方法
    本文介绍了Oracle seg,V$TEMPSEG_USAGE与Oracle排序之间的关系,V$TEMPSEG_USAGE是V_$SORT_USAGE的同义词,通过查询dba_objects和dba_synonyms视图可以了解到它们的详细信息。同时,还探讨了V$TEMPSEG_USAGE的使用方法。 ... [详细]
  • MyBatis多表查询与动态SQL使用
    本文介绍了MyBatis多表查询与动态SQL的使用方法,包括一对一查询和一对多查询。同时还介绍了动态SQL的使用,包括if标签、trim标签、where标签、set标签和foreach标签的用法。文章还提供了相关的配置信息和示例代码。 ... [详细]
  • 本文介绍了在MySQL8.0中如何查看性能并解析SQL执行顺序。首先介绍了查询性能工具的开启方法,然后详细解析了SQL执行顺序中的每个步骤,包括from、on、join、where、group by、having、select distinct、union、order by和limit。同时还介绍了虚拟表的概念和生成过程。通过本文的解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MySQL8.0中的性能查看和SQL执行顺序。 ... [详细]
  • Oracle优化新常态的五大禁止及其性能隐患
    本文介绍了Oracle优化新常态中的五大禁止措施,包括禁止外键、禁止视图、禁止触发器、禁止存储过程和禁止JOB,并分析了这些禁止措施可能带来的性能隐患。文章还讨论了这些禁止措施在C/S架构和B/S架构中的不同应用情况,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 [详细]
  • 本文介绍了在处理不规则数据时如何使用Python自动提取文本中的时间日期,包括使用dateutil.parser模块统一日期字符串格式和使用datefinder模块提取日期。同时,还介绍了一段使用正则表达式的代码,可以支持中文日期和一些特殊的时间识别,例如'2012年12月12日'、'3小时前'、'在2012/12/13哈哈'等。 ... [详细]
  • 从Oracle安全移植到国产达梦数据库的DBA实践与攻略
    随着我国对信息安全和自主可控技术的重视,国产数据库在党政机关、军队和大型央企等行业中得到了快速应用。本文介绍了如何降低从Oracle到国产达梦数据库的技术门槛,保障用户现有业务系统投资。具体包括分析待移植系统、确定移植对象、数据迁移、PL/SQL移植、校验移植结果以及应用系统的测试和优化等步骤。同时提供了移植攻略,包括待移植系统分析和准备移植环境的方法。通过本文的实践与攻略,DBA可以更好地完成Oracle安全移植到国产达梦数据库的工作。 ... [详细]
author-avatar
维他柠檬鱼1949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PHP1.CN | 中国最专业的PHP中文社区 | DevBox开发工具箱 | json解析格式化 |PHP资讯 | PHP教程 | 数据库技术 | 服务器技术 | 前端开发技术 | PHP框架 | 开发工具 | 在线工具
Copyright © 1998 - 2020 PHP1.CN.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1100号 | 京ICP备19059560号-4 | PHP1.CN 第一PHP社区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