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人脸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固定在墙面上的人脸识别相机。
背景技术:
人脸识别技术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对输入的人脸图象或者视频流,首先判断其是否存在人脸,如果存在人脸,则进一步的给出每个脸的位置、大小和各个主要面部器官的位置信息,并依据这些信息,进一步提取每个人脸中所蕴涵的身份特征,并将其与已知的人脸进行对比,从而识别每个人脸的身份,广义的人脸识别实际包括构建人脸识别系统的一系列相关技术,包括人脸图像采集、人脸定位、人脸识别预处理、身份确认以及身份查找等;而狭义的人脸识别特指通过人脸进行身份确认或者身份查找的技术或系统,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所研究的生物特征包括脸、指纹、手掌纹、虹膜、视网膜、声音(语音)、体形、个人习惯(例如敲击键盘的力度和频率、签字)等,相应的识别技术就有人脸识别、指纹识别、掌纹识别、虹膜识别、视网膜识别、语音识别(用语音识别可以进行身份识别,也可以进行语音内容的识别,只有前者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体形识别、键盘敲击识别、签字识别等。
目前市场上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各个领域,而人脸识别相机就是其中一种,人脸识别相机大多数都是通过在墙上打孔后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不方便对人脸识别相机进行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人脸识别相机大多数都是通过在墙上打孔后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不方便对人脸识别相机进行固定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便于固定在墙面上的人脸识别相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固定在墙面上的人脸识别相机,包括人脸识别相机和第一固定杆,所述人脸识别相机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内部嵌入设置有第一耦合器,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一端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内部设置有抽气泵,且第一固定杆的上端设置有进气口,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吸盘,且第一固定杆的一端嵌入设置有第二耦合器,所述吸盘的一端与抽气泵进气口贯通连接,所述进气口的内部嵌入设置有电磁阀,所述抽气泵的侧壁设置有抽气泵进气口,且抽气泵的底端设置有抽气泵排气口,所述抽气泵排气口的接口超出第一固定杆。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一端靠近第二耦合器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且第二固定杆与第一固定杆通过螺纹转动连接,便于将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连接。
优选的,所述吸盘是一种聚乙烯材质的构件,便于将人脸识别相机固定在墙上。
优选的,所述人脸识别相机的内部设置有充电电池,便于人脸识别相机正常使用。
优选的,所述第二耦合器与第一耦合器耦合,便于抽气泵和电磁阀正常使用。
优选的,所述抽气泵、电磁阀和第一耦合器的输入端均与人脸识别相机的电源输出端电性连接,便于人脸识别相机正常使用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抽气泵将吸盘内空气抽出,将吸盘固定在墙上,方便使用者将人脸识别相机固定在墙上,避免了用钉子或者螺丝将人脸识别相机固定在墙上的麻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于固定在墙面上的人脸识别相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第一耦合器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第二耦合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人脸识别相机;2、第一固定杆;3、抽气泵;4、进气口;5、电磁阀;6、抽气泵进气口;7、吸盘;8、抽气泵排气口;9、第二固定杆;10、第一耦合器;11、第二耦合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便于固定在墙面上的人脸识别相机,包括人脸识别相机1和第一固定杆2,人脸识别相机1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固定杆9,第二固定杆9的内部嵌入设置有第一耦合器10,第二固定杆9的一端第一固定杆2,第一固定杆2的内部设置有抽气泵3,且第一固定杆2的上端设置有进气口4,第一固定杆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吸盘7,且第一固定杆2的一端嵌入设置有第二耦合器11,吸盘7的一端与抽气泵进气口6贯通连接,进气口4的内部嵌入设置有电磁阀5,抽气泵3的侧壁设置有抽气泵进气口6,且抽气泵3的底端设置有抽气泵排气口8,抽气泵排气口8的接口超出第一固定杆2,第一固定杆2的一端靠近第二耦合器11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外螺纹,第二固定杆9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且第二固定杆9与第一固定杆2通过螺纹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抽气泵3将吸盘7内空气抽出,将吸盘7固定在墙上,方便使用者将人脸识别相机1固定在墙上,避免了用钉子或者螺丝将人脸识别相机1固定在墙上的麻烦。
工作原理:通过抽气泵3将吸盘7内的空气经抽气泵排气口8排出,使吸盘7被大气压压平固定在墙上,当使用者需要将人脸识别相机1从墙上卸下时,此时电磁阀5打开,向吸盘7内注入空气,使吸盘7恢复至原状,避免现在通过钉子或螺丝将人脸识别相机1固定在墙上不方便拆卸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