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一些书,几乎都是在地铁上,下班路上读的,差不多两个星期的时间里,阅读时间就达到了近30个小时,所以你说没时间没时间,时间就在这里。
那么谱儿已经摆出来了,到底读了些什么书呢,这个还得好好唠唠。
我电子书架上的书有多少,大概屯了45本,自己买的是绝少数,两周内花钱买了不到5本,还有相当多是试读,还有朋友送的,互赠的。做书评,笔记的书有24本,也就意味着我读了这些书,可能大部分还在进行中,还没有读完。
读了哪些方面的书,我来简单盘点下。主要都是人文类的为主,这些天主要读了两本较厚的书。一本是《创业小败局》,也是无意看到海朝在看这本书,就好奇看了下,一下子被吸引住了。
我想这也是互联网阅读的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你都完全不用开口去问,就会得到很多你想得到的信息。
我可以想象很多创业的企业都是命悬一线,创业者在时刻面临资金链断裂的边界线上挣扎,有统计显示,中国企业能活过3年的不超过10%,所以说创业也是一个高危行业。里面的故事需要好好消化,有时候我感觉我就是里面的主人公,在身临其境的状态下看,注意力就会尤其集中。没准哪天我还真会走上这条路。
第二本是马伯庸的一本小说,看了封面的一小段话,就被吸引住了,我以为这是一部正史或者纪实小说,但是打开之后发现是一个虚拟的故事,但是里面的很多学问是有考据的。
这样一本书,洋洋洒洒极端故事下来,我觉得书中留下了很多伏笔,前后呼应尤其重要。当然我也发现了一些细小的错误,不过瑕不掩瑜。总体来说,写得很不错,至少我会带着点疑问和好奇想继续看下去,直到读完。
剩下的书基本都是知乎一小时系列。篇幅相对就会少很多。但是读得要快一些。大概有4本左右。
通过这段时间的体验,我有一个很深的体验就是心里还是拧不过这个劲儿来,比如读电子书花了10块钱可能心里就有些舍不得,但是如果纸质的书,10块钱肯定拿不下来,心里就会给自己一个暗示,下载盗版的,但是每每这样想,就同时被自己批判的败下阵来。我认真读完两本书,都是付费购买的,我发现自己会尤其花心思去看。而如果一本大部头的书免费给你,可能还会容易被冷落。所以书非解不能读也,同时也是书非买不能读也。
如果你自己心里给自己算笔账,你会觉得当前的顽固思维还是蛮可笑的,吃饭的时候我压根不会在意贵个几块,十多块钱,平时也经常骑骑摩拜单车,都已经充了不少钱了。读书的地方有时候还是想不通,所以这个梗得解,而且只能自己解。
读书是个需要坚持的事情,我能够感受到身边的很多朋友已经懈怠了,我想会在放弃-重新拾起-放弃这样的循环中反反复复。
读书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来把握吧,就如同把握自己的未来一样,路都要自己来走,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来自 “ ITPUB博客 ” ,链接:http://blog.itpub.net/23718752/viewspace-2133695/,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