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 HotTags
当前位置:  开发笔记 > 编程语言 > 正文

微信公众平台开发:AccessToken自动管理机制

在《Senparc.Weixin.MPSDK微信公众平台开发教程(八):通用接口说明》中,我介绍了获取AccessToken(通用接口)的方法。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所有的高级接口都需要提供AccessToken,因此我们每次在调用高级接口之前,都需要执行一次获取AccessToken的方法,例如:
在《微信公众平台开发:通用接口说明》中,我介绍了获取AccessToken(通用接口)的方法。

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所有的高级接口都需要提供AccessToken,因此我们每次在调用高级接口之前,都需要执行一次获取AccessToken的方法,例如:

var accessToken = AccessTokenContainer.TryGetAccessToken(appId, appSecret);

或者当你对appId和appSecret进行过全局注册之后,也可以这样做:

var accessToken = AccessTokenContainer.GetAccessToken(_appId);

然后使用这个accessToken输入到高级接口的方法中,例如我们可以这样获取菜单:

var result = CommonApi.GetMenu(accessToken);

  通常情况下,这已经是一个很简洁的API调用过程。但是我们不愿意就这样停止,我们准备把几乎所有的API调用都缩短到一行。

这么做的同时,除了让代码更加简便,我们还有两个愿望:

让API可以自动处理已经变更的AccessToken(在负载均衡等多个服务器同时操作同一个微信公众号的情况下,可能出现AccessToken在外部被刷新,导致本机AccessToken失效的情况),并且重新获取、返回最终正确的API结果。

不改变目前API调用的方式,完全向下兼容。

调用代码

修改之后,我们可以直接这样一行调用API,每次只需要提供一个appId:

var result = CommonApi.GetMenu(appId);

当前在执行之前,我们需要像以前一样全局注册一下appId和appSecret:

AccessTokenContainer.Register(_appId, _appSecret);//全局只需注册一次,例如可以放在Global的Application_Start()方法中。

可以看到,原先的accessToken换成了appId(新版本仍然支持输入accessToken),省去了获取accessToken的过程。具体的过程见下文说明。

SDK源代码实现过程

之前为了实现自动处理(预料外的)过期的AccessToken,SDK已经提供了Senparc.Weixin.MP/AccessTokenHandlerWapper.Do()方法。这次升级将AccessTokenHandlerWapper.cs重命名为ApiHandlerWapper.cs,废除Do()方法,添加TryCommonApi()方法,代码如下:

namespace Senparc.Weixin.MP
{
    /// 
    /// 针对AccessToken无效或过期的自动处理类
    /// 
    public static class ApiHandlerWapper
    {
        /// 
        /// 使用AccessToken进行操作时,如果遇到AccessToken错误的情况,重新获取AccessToken一次,并重试。
        /// 使用此方法之前必须使用AccessTokenContainer.Register(_appId, _appSecret);或JsApiTicketContainer.Register(_appId, _appSecret);方法对账号信息进行过注册,否则会出错。
        /// 
        /// 
        /// 
        /// AccessToken或AppId。如果为null,则自动取已经注册的第一个appId/appSecret来信息获取AccessToken。
        /// 请保留默认值true,不用输入。
        /// 
        public static T TryCommonApi(Func fun, string accessTokenOrAppId = null, bool retryIfFaild = true) where T : WxJsonResult
        {
            string appId = null;
            string accessToken = null;
 
            if (accessTokenOrAppId == null)
            {
                appId = AccessTokenContainer.GetFirstOrDefaultAppId();
                if (appId == null)
                {
                    throw new WeixinException("尚无已经注册的AppId,请先使用AccessTokenContainer.Register完成注册(全局执行一次即可)!");
                }
            }
            else if (ApiUtility.IsAppId(accessTokenOrAppId))
            {
                if (!AccessTokenContainer.CheckRegistered(accessTokenOrAppId))
                {
                    throw new WeixinException("此appId尚未注册,请先使用AccessTokenContainer.Register完成注册(全局执行一次即可)!");
                }
 
                appId = accessTokenOrAppId;
            }
            else
            {
                //accessToken
                accessToken = accessTokenOrAppId;
            }
 
 
            T result = null;
 
            try
            {
                if (accessToken == null)
                {
                    var accessTokenResult = AccessTokenContainer.GetAccessTokenResult(appId, false);
                    accessToken = accessTokenResult.access_token;
                }
                result = fun(accessToken);
            }
            catch (ErrorJsonResultException ex)
            {
                if (!retryIfFaild
                    && appId != null
                    && ex.JsonResult.errcode == ReturnCode.获取access_token时AppSecret错误或者access_token无效)
                {
                    //尝试重新验证
                    var accessTokenResult = AccessTokenContainer.GetAccessTokenResult(appId, true);
                    accessToken = accessTokenResult.access_token;
                    result = TryCommonApi(fun, appId, false);
                }
            }
            return result;
        }
    }
}

对应API的源代码原来是这样的:

/// 
/// 获取当前菜单,如果菜单不存在,将返回null
/// 
/// 
/// 
public static GetMenuResult GetMenu(string accessToken)
{
    var url = string.Format("https://api.weixin.qq.com/cgi-bin/menu/get?access_token={0}", accessToken);
 
    var jsOnString= HttpUtility.RequestUtility.HttpGet(url, Encoding.UTF8);
    //var finalResult = GetMenuFromJson(jsonString);
 
    GetMenuResult finalResult;
    JavascriptSerializer js = new JavascriptSerializer();
    try
    {
        var jsOnResult= js.Deserialize(jsonString);
        if (jsonResult.menu == null || jsonResult.menu.button.Count == 0)
        {
            throw new WeixinException(jsonResult.errmsg);
        }
 
        finalResult = GetMenuFromJsonResult(jsonResult);
    }
    catch (WeixinException ex)
    {
        finalResult = null;
    }
 
    return finalResult;
}

现在使用TryCommonApi()方法之后:

/// 
/// 获取当前菜单,如果菜单不存在,将返回null
/// 
/// AccessToken或AppId。当为AppId时,如果AccessToken错误将自动获取一次。当为null时,获取当前注册的第一个AppId。
/// 
public static GetMenuResult GetMenu(string accessTokenOrAppId)
{
    return ApiHandlerWapper.TryCommonApi(accessToken =>
      {
          var url = string.Format("https://api.weixin.qq.com/cgi-bin/menu/get?access_token={0}", accessToken);
 
          var jsOnString= HttpUtility.RequestUtility.HttpGet(url, Encoding.UTF8);
          //var finalResult = GetMenuFromJson(jsonString);
 
          GetMenuResult finalResult;
          JavascriptSerializer js = new JavascriptSerializer();
          try
          {
              var jsOnResult= js.Deserialize(jsonString);
              if (jsonResult.menu == null || jsonResult.menu.button.Count == 0)
              {
                  throw new WeixinException(jsonResult.errmsg);
              }
 
              finalResult = GetMenuFromJsonResult(jsonResult);
          }
          catch (WeixinException ex)
          {
              finalResult = null;
          }
 
          return finalResult;
      }, accessTokenOrAppId);
}

我们可以观察到有这样几处变化:

1. 原先的accessToken变量名称改为了accessTokenOrAppId(新版本中所有相关接口都将如此变化)。

修改之后,这个参数可以输入accessToken(向下兼容),也可以输入appId(无需再获取accessToken),SDK会根据字符串长度自动判断属于哪种类型的参数。提供的参数有3种可能:

a) appId。使用appId需要事先对appId和appSecret进行全局注册(上文已说过),当调用API的过程中发现缓存的AccessToken过期时,SDK会自动刷新AccessToken,并重新尝试一次API请求,确保返回正确的结果。如果appId没有被注册过,会抛出异常。

b) accessToken。这种情况下将使用原始的请求方式,如果accessToken无效,将直接抛出异常,不会重试。

c) null。当accessTokenOrAppId参数为null时,SDK会自动获取全局注册的第一个appId。如果某个应用只针对一个确定的微信号开发,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当全局没有注册任何appId时,将抛出异常。

2. 原方法内的访问API的代码没有做任何修改,只是被嵌套到了return ApiHandlerWapper.TryCommonApi(accessToken =>{...},accessTokenOrAppId)的方法中,以委托的形式出现,目的是为了在第一次可能的请求失败之后,SDK可以自动执行一次一模一样的代码。

此功能已经在Senparc.Weixin.MP v12.1中发布。


更多微信公众平台开发:AccessToken自动管理机制相关文章请关注PHP中文网!

推荐阅读
  • 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PHP代码实现微信平台的媒体素材上传功能,详细解释了API接口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文件路径正确以避免常见的错误。 ... [详细]
  • 深入理解Cookie与Session会话管理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HTTP响应和请求处理浏览器的Cookie信息,以及如何创建、设置和管理Cookie。同时探讨了会话跟踪技术中的Session机制,解释其原理及应用场景。 ... [详细]
  • 从零开始构建完整手机站:Vue CLI 3 实战指南(第一部分)
    本系列教程将引导您使用 Vue CLI 3 构建一个功能齐全的移动应用。我们将深入探讨项目中涉及的每一个知识点,并确保这些内容与实际工作中的需求紧密结合。 ... [详细]
  • Composer Registry Manager:PHP的源切换管理工具
    本文介绍了一个用于Composer的源切换管理工具——Composer Registry Manager。该项目旨在简化Composer包源的管理和切换,避免与常见的CRM系统混淆,并提供了详细的安装和使用指南。 ... [详细]
  • 本文详细介绍了Git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中远程仓库的概念和操作方法。通过具体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如何高效管理代码库。 ... [详细]
  • 本文介绍了如何利用npm脚本和concurrently工具,实现本地开发环境中多个监听服务的同时启动,包括HTTP服务、自动刷新、Sass和ES6支持。 ... [详细]
  • 深入解析JMeter中的JSON提取器及其应用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在JMeter中使用JSON提取器来获取和处理API响应中的数据。特别是在需要将一个接口返回的数据作为下一个接口的输入时,JSON提取器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 ... [详细]
  • 本文将深入探讨PHP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并解释PHP概念股的含义。通过详细解析,帮助读者理解PHP在Web开发和股票市场中的重要性。 ... [详细]
  • 本文探讨了如何在日常工作中通过优化效率和深入研究核心技术,将技术和知识转化为实际收益。文章结合个人经验,分享了提高工作效率、掌握高价值技能以及选择合适工作环境的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实现技术变现。 ... [详细]
  • 本文详细介绍了在企业级项目中如何优化 Webpack 配置,特别是在 React 移动端项目中的最佳实践。涵盖资源压缩、代码分割、构建范围缩小、缓存机制以及性能优化等多个方面。 ... [详细]
  • 本文详细介绍了网络存储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应用场景。通过分析直连式存储(DAS)、网络附加存储(NAS)和存储区域网络(SAN)的特点,帮助读者理解不同存储方式的优势与局限性。 ... [详细]
  • 本文介绍了数据库体系的基础知识,涵盖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和非关系型数据库(如MongoDB)的基本操作及高级功能。通过三个阶段的学习路径——基础、优化和部署,帮助读者全面掌握数据库的使用和管理。 ... [详细]
  •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 PHP 接收并处理微信支付的回调结果,确保支付通知能够被正确接收和响应。 ... [详细]
  • 嵌入式开发环境搭建与文件传输指南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为嵌入式应用开发搭建必要的软硬件环境,并提供了通过串口和网线两种方式将文件传输到开发板的具体步骤。适合Linux开发初学者参考。 ... [详细]
  • 深入解析:手把手教你构建决策树算法
    本文详细介绍了机器学习中广泛应用的决策树算法,通过天气数据集的实例演示了ID3和CART算法的手动推导过程。文章长度约2000字,建议阅读时间5分钟。 ... [详细]
author-avatar
归向大海_651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PHP1.CN | 中国最专业的PHP中文社区 | DevBox开发工具箱 | json解析格式化 |PHP资讯 | PHP教程 | 数据库技术 | 服务器技术 | 前端开发技术 | PHP框架 | 开发工具 | 在线工具
Copyright © 1998 - 2020 PHP1.CN.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1100号 | 京ICP备19059560号-4 | PHP1.CN 第一PHP社区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