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 HotTags
当前位置:  开发笔记 > 编程语言 > 正文

TensorFlow入门上

前置准备在阅读本文之前,请确定你已经了解了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以及前向传播、后向传播的基本原理,如果尚未了解,可以查看下文。神经网络初探​chrer.com也可以直接在我博客阅读Te

前置准备

在阅读本文之前,请确定你已经了解了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以及前向传播、后向传播的基本原理,如果尚未了解,可以查看下文。

神经网络初探chrer.com《TensorFlow入门-上》

也可以直接在我博客阅读

TensorFlow入门-上chrer.com《TensorFlow入门-上》

什么是TensorFlow?

TensorFlow是
谷歌基于DistBelief进行研发的第二代
人工智能
学习系统,其命名来源于本身的运行原理。Tensor(张量)意味着N维数组,Flow(流)意味着基于数据流图的计算,TensorFlow为张量从流图的一端流动到另一端计算过程。TensorFlow是将复杂的数据结构传输至人工智能神经网中进行分析和处理过程的系统。

TensorFlow可被用于
语音识别或
图像识别等多项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领域,对2011年开发的深度学习基础架构DistBelief进行了各方面的改进,它可在小到一部智能手机、大到数千台数据中心服务器的各种设备上运行。TensorFlow将完全开源,任何人都可以用。

安装

需要先确定哪种类型的TensorFlow:

  • 仅支持CPU运算版本:如果电脑的系统没有 NVIDIA®的GPU,那么必须安装这个版本。这个版本的TensorFlow安装非常简单(安装仅需一个命令,5到10分钟),所以即使系统中有满足要求的NVIDIA® GPU官方还是建议在学习阶段安装这个版本。
  • 支持GPU运算的版本:TensorFlow程序在GPU下运行比在CPU下运行明显快很多。如果系统中包含 NVIDIA®的GPU满足下一个小节所示的条件并且程序对性能要求很高,建议安装此版本。

我是在windows平台下安装的CPU版本的TensorFlow,建议初学者安装该版本。

1.安装Python 3.5和pip【可以通过安装Anaconda 3同时获得】;

2.设置环境变量;

3.一键安装(CPU版):

pip install --upgrade --ignore-installed tensorflow

测试

安装之后可以测试是否安装成功,可以编写以下代码(功能是进行基本的张量加法):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a= tf.constant([1.0,2.0],name="a")
b= tf.constant([2.0,3.0],name="b")
result = a+b
sess= tf.Session()
print(sess.run(result))

如果安装成功,会显示

[3. 5.]

基本概念介绍

TensorFlow由Tensor和Flow组成,Tensor是张量的含义,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多维数组,Flow是“流”,张量像“流”一样相互流动和转化,形成计算模型。

计算图

Tensorflow是一个通过计算图的形式来表述计算的编程系统,计算图也叫数据流图,可以把计算图看做是一种有向图,Tensorflow中的每一个计算都是计算图上的一个节点,而节点之间的边描述了计算之间的依赖关系。

《TensorFlow入门-上》

TensorFlow中有一个默认的计算图,它会自动将定义的计算转化为该计算图中的节点,下面代码体现了如何查看默认计算图: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print(tf.get_default_graph)

下面展现如何在不同计算图上定义和使用变量: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g1 = tf.Graph()
with gl.as_default():
#在计算图q1中定义变量"v",并设置初始值为0.
v= tf.get variable (
"v", initializer=tf.zeros initializer (shape=[1]))
g2 = tf.Graph ()
with q2.as default ():
#在计算图q2中定义变量"v",并设置初始值为1.
v= tf.get variable (
"v", initializer=tf.ones initializer (shape=[1]))
#在计算图c1中读取变量"v"的取值。
with tf.Session(graph=g1) as sess:
tf.initialize all variables ().run()
# :#在计算图q1中,变量"v"的取值应该为0,所以下面这行会输出[0.]
with tf.variable_scope("",reuse=True):
print (sess.run (tf.get variable ("v")))
#在计算图g2中读取变量"v"的取值。
with tf. Session (graph=g2) as sess:
tf.initialize all variables ().run ()
#在计算图q2中,变量"v"的取值应该为1,所以下面这行会输出[1.]。
with tf. variable scope ("", reuse=True):
print (sess.run (tf.get variable ("y")))

张量

tensorflow中的所有数据如图片、语音等都是以张量这种数据结构的形式表示的。张量是一种组合类型的数据类型,表示为一个多维数组,通用的表示形式为 ***[T1,T2,T3,…Tn] ,其中 *T 可以是在tensorflow中指定类型的单个数字,也可以是一个矩阵。

张量的维数又叫张量的阶,是张量维数的一个数量描述。如下分别表示0维、1维、2维和3维的张量:

1 #维度为0的标量
[1,2,3] #维度为1,一维向量
[[1,2],[3,4]] #维度为2, 二维矩阵
[[[1,2],[3,4]],[[1,2],[3,4]]] #维度为3,3维空间矩阵

维度要看张量的最左边有多少个左中括号,有n个,则这个张量就是n维张量

张量有三个重要的属性——名字、维数和数据类型,如下代码: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 tf.constant是一个计算,这个计算的结果为一个张量,保存在变量a中。
a = tf.constant ([1.0, 2.0], name="a")
b= tf.constant ([2.0, 3.01, name="b")
result = tf.add (a, b, name="add")
print(result)
# 输出:Tensor ("add:0", shape=(2,), dtype=float32)

张量和计算图上的节点时对应的,张量可以使用“node:src_output”来表示,如上文中的“add:0”。表示计算节点add中的第一个输出(从0开始计数)

会话

TensorFlow使用计算图表示计算过程,它是依据各个操作之间的依赖关系生成的。这是一个底层的编程模型,你需要先定义数据流图,然后创建一个 TensorFlow会话以在多个本地或远程的设备上运行流图的各个部分。

构造阶段完成后, 才能启动图。启动图的第一步是创建一个 Session 对象, 如果无任何创建参数, 会话构造器将启动默认图。会话会管理TensorFlow程序运行时的所有资源。当所有计算完成之后需要关闭会话来帮助系统回收资源,否则就可能出现资源泄露的问题。

TensorFlow中使用会话的模式一般有两种:

1、需要明确调用会话生成函数和关闭会话函数。

# 创建一个会话。
sess = tf.Session()
# 使用会话得到之前计算的结果。
sess.run(...)
# 关闭会话使得本次运行中使用到的资源可以被释放。
sess.close()

例子: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使用张量记录中间结果
a = tf.constant([1.0, 2.0], name="a")
b = tf.constant([2.0, 3.0], name="b")
result = a + b
# 创建一个会话。
sess = tf.Session()
# 使用会话得到之前计算的结果。
print(sess.run(result))
# 关闭会话使得本次运行中使用到的资源可以被释放。
sess.close()

输出:

[ 3. 5.]

使用这种模式时,在所有计算完成之后,需要明确调用Session.close函数来关闭会话释放资源。然而,当程序因为异常而退出时,关闭会话的函数可能就不会被执行从而导致资源泄露。

所以TensorFlow可以通过Python的上下文管理器来使用会话。

2、通过Python的上下文管理器来使用会话。

#创建一个会话,并通过Python中的上下文管理器来管理
with tf.Session() as sess:
#使用这个会话来计算关心的结果
sess.run(...)
#不再需要调用“Session.close()”函数来关闭会话,当上下文退出时会话关闭和资源释放也会自动完成。

例子: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使用张量记录中间结果
a = tf.constant([1.0, 2.0], name="a")
b = tf.constant([2.0, 3.0], name="b")
result = a + b
with tf.Session() as sess:
print(sess.run(result))123456789

通过Python上下文管理器的机制,只要将所有的计算放在with的内部就可以。当上下文管理器退出时就会自动释放所有资源。这样既解决了因为异常退出时资源释放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忘记调用Session.close函数而产生的资源泄露。

变量

TensorFlow变量(Variables)是在程序中表示共享、持久状态的最佳方式。

通过tf.Variable类操作变量。tf.Variable表示值可以被操作改变的张量。跟tf.Tensor对象不一样,tf.Variable存在于单个session.run调用的上下文之外。

在内部,tf.Variable存储一个持久张量,允许读取和修改张量的值。这些修改是跨tf.Session可见的,所以不同的工作节点可以看到相同的值tf.Variable

创建变量的最好方法是调用tf.get_variable功能。此功能要求您指定变量的名称。此名称将被其他副本用于访问相同变量,以及在检查点和导出模型时命名此变量的值。tf.get_variable还允许您重复使用先前创建的同名变量,从而可以轻松定义重复使用图层的模型。

tf.get_variable来创建一个变量,只需提供名称和形状

my_variable = tf.get_variable("my_variable", [1, 2, 3])

这将创建一个名为”my_variable”的变量,它是一个带有形状[1, 2, 3]的3维张量。这个变量默认的dtypetf.float32,其初始值将通过tf.glorot_uniform_initializer随机化。

您可以选择指定dtype和初始化程序tf.get_variable。例如:

my_int_variable = tf.get_variable("my_int_variable", [1, 2, 3], dtype=tf.int32,
initializer=tf.zeros_initializer)

TensorFlow提供了许多方便的初始化程序。或者,您可以初始化一个tf.Variable为具有tf.Tensor的值。例如:

other_variable = tf.get_variable("other_variable", dtype=tf.int32,
initializer=tf.constant([23, 42]))

请注意,当初始化器是一个tf.Tensor,你不应该指定变量的形状,因为用来初始化的张量的形状将被复用。

变量集合

因为TensorFlow程序中不连接的部分之间可能需要创建变量,所以用单一的方法来访问所有的变量是有用的。出于这个原因,TensorFlow提供 collections(集合),它们被命名为张量或其他对象的列表,例如tf.Variable实例。

默认情况下每个tf.Variable被放置在以下两个集合中:tf.GraphKeys.GLOBAL_VARIABLES—可以在多个设备上共享的变量,tf.GraphKeys.TRAINABLE_VARIABLES— TensorFlow将计算梯度的变量。

如果你不想要一个变量是可训练的,把它添加到tf.GraphKeys.LOCAL_VARIABLES集合。例如,以下代码片段演示了如何添加一个名为my_local的变量到这个集合:

my_local = tf.get_variable("my_local", shape=(),
collections=[tf.GraphKeys.LOCAL_VARIABLES])

或者,您可以指定trainable=False作为tf.get_variable的参数:

my_non_trainable = tf.get_variable("my_non_trainable",
shape=(),
trainable=False)

您也可以使用自己的集合。任何字符串都是有效的集合名称,并且不需要显式创建集合。在创建变量之后向变量添加一个变量(或任何其他对象),调用tf.add_to_collection。例如,下面的代码添加一个名为my_local的现有变量到一个名为my_collection_name的集合:

tf.add_to_collection("my_collection_name", my_local)

为了检索你已经放置在集合中的所有变量(或其他对象)的列表,你可以使用:

tf.get_collection("my_collection_name")

查看更多

所有的文章都会在我的博客和我的知乎专栏同步进行更新,欢迎阅读

  • 我的博客
  • 知乎专栏

推荐阅读
  • 毕业设计:基于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的垃圾邮件(短信)分类算法实现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对垃圾邮件和短信进行分类。内容涵盖从数据集介绍、预处理、特征提取到模型训练与评估的完整流程,并提供了具体的代码示例和实验结果。 ... [详细]
  • 探索电路与系统的起源与发展
    本文回顾了电路与系统的发展历程,从电的早期发现到现代电子器件的应用。文章不仅涵盖了基础理论和关键发明,还探讨了这一学科对计算机、人工智能及物联网等领域的深远影响。 ... [详细]
  • 尽管深度学习带来了广泛的应用前景,其训练通常需要强大的计算资源。然而,并非所有开发者都能负担得起高性能服务器或专用硬件。本文探讨了如何在有限的硬件条件下(如ARM CPU)高效运行深度神经网络,特别是通过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框架来加速模型推理。 ... [详细]
  • 数据管理权威指南:《DAMA-DMBOK2 数据管理知识体系》
    本书提供了全面的数据管理职能、术语和最佳实践方法的标准行业解释,构建了数据管理的总体框架,为数据管理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适合各类数据管理专业人士和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 ... [详细]
  • 机器学习中的相似度度量与模型优化
    本文探讨了机器学习中常见的相似度度量方法,包括余弦相似度、欧氏距离和马氏距离,并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选择合适的模型复杂度和正则化来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此外,文章还涵盖了模型评估的各种方法和指标,以及不同分类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 [详细]
  • Coursera ML 机器学习
    2019独角兽企业重金招聘Python工程师标准线性回归算法计算过程CostFunction梯度下降算法多变量回归![选择特征](https:static.oschina.n ... [详细]
  • vivo Y5s配备了联发科Helio P65八核处理器,这款处理器采用12纳米工艺制造,具备两颗高性能Cortex-A75核心和六颗高效能Cortex-A55核心。此外,它还集成了先进的图像处理单元和语音唤醒功能,为用户提供卓越的性能体验。 ... [详细]
  • 全能终端工具推荐:高效、免费、易用
    介绍一款备受好评的全能型终端工具——MobaXterm,它不仅功能强大,而且完全免费,适合各类用户使用。 ... [详细]
  • 2017年人工智能领域的十大里程碑事件回顾
    随着2018年的临近,我们一同回顾过去一年中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进展。这一年,无论是政策层面的支持,还是技术上的突破,都显示了人工智能发展的迅猛势头。以下是精选的2017年人工智能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事件。 ... [详细]
  • 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及未来趋势
    随着新基建政策的推进及‘十四五’规划的实施,我国正步入以5G、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引领的智慧经济新时代。规划强调加速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政府建设,新基建政策亦倡导城市基础设施的全面数字化。本文探讨了智慧城市的发展背景、全球及国内进展、市场规模、架构设计,以及百度、阿里、腾讯、华为等领军企业在该领域的布局策略。 ... [详细]
  • 资源推荐 | TensorFlow官方中文教程助力英语非母语者学习
    来源:机器之心。本文详细介绍了TensorFlow官方提供的中文版教程和指南,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强大的开源机器学习平台。 ... [详细]
  • Codeforces Round #566 (Div. 2) A~F个人题解
    Dashboard-CodeforcesRound#566(Div.2)-CodeforcesA.FillingShapes题意:给你一个的表格,你 ... [详细]
  • 江苏启动鲲鹏生态产业园首批应用孵化项目
    2019年9月19日,在华为全联接大会上,江苏鲲鹏生态产业园正式启动了首批鲲鹏应用孵化项目。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罗群等多位嘉宾出席并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 [详细]
  • 2017年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即将开幕,预计iOS将迎来重大更新,同时Siri智能音箱有望首次亮相,AI技术成为大会焦点。 ... [详细]
  • 本文探讨了当前技术发展趋势,特别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如何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文章分析了全球主要国家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进展,并展望了未来工业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方向。 ... [详细]
author-avatar
George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PHP1.CN | 中国最专业的PHP中文社区 | DevBox开发工具箱 | json解析格式化 |PHP资讯 | PHP教程 | 数据库技术 | 服务器技术 | 前端开发技术 | PHP框架 | 开发工具 | 在线工具
Copyright © 1998 - 2020 PHP1.CN.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1100号 | 京ICP备19059560号-4 | PHP1.CN 第一PHP社区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