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婆大人经常埋怨我不够体贴,前几天她说,那个谁谁谁在朋友圈里秀,她老公在节日给了多大的红包转账,而我就没给。其实那天我问过我老婆来着,我说你微信钱包里钱够不够用,够不够对外发红包,她说够,我就没给。
说实话吧,当然,这话跟老婆大人也说过,我说第一,我的收入真没少转给她,长期以来她银行卡里的钱比我多。最近这两年也就是我经常替公司垫付各种广告,主机费用,新加坡的卡上钱才略多一些,国内的银行卡还是老婆大人钱多。第二,我所有银行卡平时都由老婆大人保管,而且密码她全知道。我平时出门带的是信用卡,回国的时候才会带一张银联卡备用。支付宝密码我老婆也有,说着的也就微信钱包里的一点私房钱可以说是我自己掌控的。
所以,其实,我也明白,老婆要的不是钱,而是某种仪式感,形式代表了某种表态。
我是特别厌烦仪式感的,说来惭愧,当年我连婚礼都没搞,老婆埋怨了我十多年,说我财迷小气,虽然说十多年前我认识的有钱人没现在多,但对我来说,搞个婚礼收收红包总不会赔钱的。我以前参加过我哥的婚礼,我很烦那种闹来闹去的场景,我说真要是搞婚礼可能我会跟宾客吵起来。
现在我是特别讨厌各种节日,因为每次过节都需要考验我的“自觉性”,"主动性“,每次我都无法达到老婆大人的预期。
但话说回来,我写文章可不是为了吐槽老婆,家规第一条,老婆大人永远正确,所以这里必须要反转一下,为什么要谈这个,你去追求一个女孩子,可能需要懂很多仪式感的东西,浪漫的餐厅,细心布置的表白场景,精心挑选的特殊含义的礼物。你去设计一些消费品,仪式感往往也是产品附加值很重要的部分。而女性和男性,对仪式感的诉求又有很大的不同,一个厌倦女性仪式感的男性,未必不存在属于他自己的仪式感诉求。
甚至包括游戏产品,如果我们说,数值给你了还不够么?肯定远远不够,要有某种仪式感的成份,才是玩家沉浸的理由。 去年心动网络的主打产品,仙境传说,里面就有很多涉及仪式感的设计,一些漂亮的场景,照片取景,对数值和任务完成没有任何帮助,但是这个仪式感,就能打动很多玩家。
其实这些年谈消费升级,旧文也讲过,谈谈消费升级,那么今天要补充一条,仪式感也是消费升级中很重要的一个诉求。
以前穷的时候,什么消费品都是凭票供应,现在年轻人早不知道了,我其实也只赶上了尾巴,我们上高中的时候还有粮票呢,但是布票肉票什么的都还是我很小时候的事情,那个年代谈什么仪式感,能吃饱肚子就知足吧。现在不一样了,各种中国节外国节,各种活动庆典,毕业典礼,企业开张,以及企业各种业绩指标达成的庆祝活动,仪式感无处不在。
以前冯小刚拍大腕的时候,英达就展现了一种强烈的仪式感,在电影里是当作笑料看的,但是现在很多知名企业家其实都很好这口。题图就是英达展现仪式感的场景。
新加坡也有非常多仪式感的场景,比如新店开张,舞龙舞狮,踩青,现在新加坡还有不少专业舞狮队就靠这个生意活着。
仪式感又回归到人性,我们常说,做产品其实就是要通人性,回到最初的话题,我老婆要的是我明确坚决的表态,来持续维持婚姻的活力。大部分人需要得到某种认可,某种暗示或明示,某种能够彰显价值,品味或者实力的一些表达手段,以上都可能构成仪式感的要素。
我说过我不算是非常好的产品经理,因为我在这个领域非常麻木不仁,甚至很多时候还会对过度仪式产生反感。所以天天我说别人要有同理心,在某些领域我自己其实也很难做到。
春节期间其实有非常多仪式感的场景,读者朋友可以自行挖掘一下,哪里体现了仪式感,以及这里的商业价值是什么,衍生的产业规模有多大? 比如我说个最简单的,贴春联,贴福字。
然后回归到我们自己要做的产品和服务,看看是否需要在仪式感上做一些考虑,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用户的满意度。
仪式感不见得是什么坏事情,必要的时候可以更好的让我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或者融洽人际关系,提升团队活力,甚至国家凝聚力,比如大阅兵就是一种典型的仪式感活动。
但必须说,仪式感不能喧宾夺主,毕竟骨子里的东西才是真正的价值。就好比男女关系,再浪漫的场景和温馨的仪式,再大的克拉钻石,毕竟还是需要彼此的真心作为基础,才是有意义的。
以给赞小程序为例,如果允许作者上传一个致谢的小视频,比如读者赞赏后可以看到作者鞠躬致谢的一个小动画,是不是用户感觉更好,仪式感的一个小思考。
发散一下,如果赞赏越高,作者致谢的动作幅度越大,甚至跪地叫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