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哦是你的嘛_416 | 来源:互联网 | 2024-11-12 12:37
本文详细介绍了数据库并发控制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具体实现方法。并发控制是确保多个事务在同时操作数据库时保持数据一致性的关键机制。文章涵盖了锁机制、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乐观并发控制和悲观并发控制等内容。
概述
1. 什么是并发控制?
数据库作为一个共享资源,允许多个用户同时访问。传统的串行执行方式会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因此现代数据库系统采用了并发控制技术,允许多个用户同时访问数据库,但必须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并发控制机制通过管理事务的并发操作,防止数据的不一致性和冲突。
2. 为什么需要并发控制?
在多用户环境中,多个事务可能同时访问和修改同一数据,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导致数据的不一致性和错误。例如,两个事务同时读取同一数据并进行修改,最终可能导致数据丢失或覆盖。因此,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必须提供并发控制机制,确保事务的隔离性和一致性。
3. 并发控制的基本单位——事务
事务是数据库中最小的逻辑工作单元,由用户定义的一组操作组成。事务具有ACID特性:原子性(Atomicity)、一致性(Consistency)、隔离性(Isolation)和持久性(Durability)。事务的开始和结束可以由用户显式控制,也可以由数据库系统自动管理。
锁机制
锁是并发控制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事务在对数据对象进行操作前,需要向系统申请锁,以获得对数据对象的控制权。常见的锁类型包括排他锁(X锁)和共享锁(S锁)。排他锁允许事务对数据进行读写操作,但不允许其他事务对同一数据加任何类型的锁。共享锁允许事务读取数据,但不允许修改,其他事务可以对同一数据加共享锁,但不能加排他锁。
锁的粒度
锁的粒度决定了锁的范围,可以是逻辑单元(如属性值、元组、关系等)或物理单元(如数据页、索引页等)。粒度越大,并发度越低,但系统开销越小;粒度越小,并发度越高,但系统开销越大。选择合适的锁粒度是平衡并发度和系统开销的关键。
封锁协议
为了确保并发操作的正确性,需要定义一套封锁协议,规定事务在何时申请锁、持锁时间和释放锁等规则。常见的封锁协议包括三级封锁协议和两段锁协议。
三级封锁协议
1级封锁协议:事务在修改数据前必须加X锁,直到事务结束才释放锁。1级封锁协议可以防止丢失更新,但不能保证可重复读和脏读。
2级封锁协议:在1级封锁协议的基础上,事务在读取数据前必须加S锁,读完后即可释放S锁。2级封锁协议可以防止脏读,但不能保证可重复读。
3级封锁协议:在1级封锁协议的基础上,事务在读取数据前必须加S锁,直到事务结束才释放锁。3级封锁协议可以防止不可重复读和幻读。
死锁和活锁
死锁是指两个或多个事务互相等待对方释放资源,导致所有事务都无法继续执行。活锁是指事务因等待时间过长而无法获得资源,但理论上仍有机会被激活。为了避免死锁和活锁,可以采用先来先服务的策略,或者使用超时机制。
并发控制——锁和MVCC
悲观并发控制
悲观并发控制假设数据会被频繁修改,因此在事务开始时就对数据加锁,确保事务的隔离性。最常见的实现方式是使用锁机制。读写锁是其中的一种,分为共享锁和互斥锁。共享锁允许多个事务同时读取数据,互斥锁则允许事务读写数据,但排斥其他事务的访问。
两阶段锁协议(2PL)
两阶段锁协议将事务的生命周期分为增长阶段和缩减阶段。在增长阶段,事务可以获取锁但不能释放锁;在缩减阶段,事务只能释放锁而不能获取新的锁。2PL可以保证事务的可串行化,但容易引发死锁。
死锁的处理
预防死锁的方法包括避免事务之间的循环等待和提前锁定所有资源。另一种方法是使用抢占和事务回滚,如wait-die和wound-wait机制。此外,还可以设置超时时间,但需要谨慎设定,以免影响事务的执行效率。
乐观并发控制
乐观并发控制假设数据冲突较少,因此在事务开始时不加锁,只有在提交时才检查冲突。常见的实现方式包括基于时间戳的协议和基于验证的协议。基于时间戳的协议通过为每个事务分配唯一的时间戳,确保事务的执行顺序。基于验证的协议将事务的执行分为读阶段和写阶段,通过验证确保事务的一致性。
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
MVCC通过保存数据的多个版本,允许多个事务同时读取不同版本的数据,从而提高并发度。InnoDB存储引擎实现了MVCC,通过在每行记录中保存创建时间和删除时间,支持当前读和快照读两种模式。当前读加锁读取最新版本的数据,快照读则读取事务开始时的数据版本,无需加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