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欧商业评论”(ID:ceibs-cbr),内容摘编自《跃迁》,作者古典;36氪经授权发布。
你必须承认:刻意练习1万小时,你会进入心流,持续突破,但未必能成为公认的高手。而这个时代真正的高手,几乎都有一个特点——他们既懂得如何驱动自己持续地努力和积累,也懂得借助社会和科技趋势放大自己努力的收益。这是利用规律放大个人努力的结果。
毕业十年后,看看同学群里,会有唐晶这样的职场“白骨精”,也有低配版的罗子君,但大多数是很平凡的上有老下有小苦于找职场与家庭平衡点的你我。
当年能力相若,起跑线差不多的人,彼此差距已经拉得很大。而且,不见得最成功的人,就最勤奋最努力,而那些活得不如意的人,他们应付生活所付出的努力,也未见得就小。
到底是什么决定了努力和回报的关系?
一方面,是从什么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大部分关于个人成长、生涯发展和人生设计的理论,都源自心理学、教育学。这些学科的视角主要是从个体出发,希望个人通过整合、学习获得幸福感和成就感,追求一种内在的丰盛。而很多人期待的提升竞争力、发挥优势、快速增值等概念,则是一种社会意义的成功。
这两个角度都有好处,但如果希望通过个人努力达到社会的成功,这中间就缺一块拼图。
你不得不承认:
发挥天赋、追随热情,你一定会很幸福,但未必能改变世界;
刻意练习1万小时,你会进入心流,持续突破,但未必能成为公认的高手;
全心全意打磨一件事情,你会获得宁静,但未必能创造价值。
另一方面,要看到选择的力量。这个时代真正的高手,几乎都有一个特点——他们既懂得如何驱动自己持续地努力和积累,也懂得借助社会和科技趋势放大自己努力的收益。这是利用规律放大个人努力的结果。
每一个企业、公司都有自己的系统。找到系统的杠杆支点,个人的力量才会被放大。要懂得借时代的势,借平台的势,就像鸟借助上升气流和同伴的拍打翅膀,能够飞越大洋。
幂率分布的启示:专注最核心的20%
好的战略就是达成“投入和产出的非线性”,用80%的时间学习20%的精华,快速占领赛道的头部,吸引最好的资源,互联最好的人才,共同成为第一名。头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神奇效应?这来源于一个现代社会我们每天在用却不甚了解的规律——幂律分布。
1895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在研究国家的财富分布时,发现每个国家的财富都呈现出一种分布方式:少部分人占据了大部分财富,而大部分人拥有少量财富,在坐标轴上,头部严重向左靠拢,还拖着长长尾巴的分布。
幂率的第一个特征,是高度的不平均。最通俗的表达就是“二八法则”“马太效应”或“长尾理论”。很快,科学家陆续发现这种分布方式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处处皆是——地震爆发的频次,月球上陨石坑直径的分布,国家人口的分布,奥斯卡奖项的分布,全部都符合幂律定律。这种分布被称为“可预期的不均衡”。说白了,不公平就是大自然的一种常态。
第二个特征,是分形。分形就是“一个图形细分后,每一个部分都是整体缩小后的形状”。海岸线、叶片、雪花上,你都能看到这种分形的现象。社会系统也是一样。城市间的GDP ,这些城市里的企业规模,这些企业里的部门重要程度,这些部门里的人员重要程度,具体到一个人,做事情的投入产出比全都符合幂律。
幂律分形,意味着刚才提到的系统的重点都能继续再分,找到更微妙的重点。杠杆点上,还能继续加杠杆。以二八法则为例。大家只知道20%投入有80%的收益,其实进一步想想,这20%里依然遵循二八法则,有20%的20%。同理再推进一层,我们可以找到二八法则的三次方:找到20%的20%的20%,收获80%的80%的80%。你的效率就是别人的64 倍。
当然,最难的是在变化的世界里持续找到那核心的20%。找到事物的核心杠杆点需要大量的观察和思考,然后抵抗住各种诱惑,坚定地持续专注这20%,这需要强大的定力。这是投资的思考方式,也是自我投资者——高手——最重要的战略。
寻找自己可进入的头部区域,需要避免三误区
头部效应讲起来好像太简单了——要专注于做那些高价值、高优势的事。谁不知道?但其实在操作层面我们常常陷入三个误区。只要遵守相应的原则,就可以成功避免陷入误区。
误区一:从当前优势出发
很多个人成长,甚至职业规划书都强调,先从个人优势出发,选择你感兴趣的领域。但其实:
1. 场外选手很难判断真正的优势。
知心大姐不等于好咨询师,爱思考不等于善于思考。到底是不是优势,需要你入场才知道。核心优势不是在地图上定下来的,而是在战场上一次次逼出来的。不上场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核心优势。
2. 过去的优势不等于未来的优势。
大学生毕业找工作经常在“专业对口的烂工作”还是“专业不对口的有前途的工作”间纠结。其实过来人都有体验——工作两年,你发现自己曾经最看重的学科优势,根本不算什么优势。反而在学校养成的一些思考方式、为人处世的方法等综合素质,才是真正的优势。
为什么大部分人做不到?因为高价值的事情,往往很难,竞争激烈,体验远远没有选择低价值的“小山头”舒服安心。大部分人会在这个时候下意识地退回来,给自己一个心安的理由—— “或许那不是我想要的吧”。因为射不中靶子,所以随便射一箭,然后在旁边画个圈圈,宣布我射了十环!80%的人做第一个动作时,就已经走向平庸了。
不要因为容易而去做一件事,要因为有价值才做。不要因为便宜而买一件衣服,要因为值得才买。不要因为彼此习惯了就结婚,要因为相爱才结。因为我们不怕苦,怕苦得没价值;不怕累,怕累得没有意义。
《马太福音》中耶稣说:“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高手总是选择窄门。
误区二:着急入场,不想优势
很多人走向另一个反面——看见高价值区就撸起袖子下场,很少思考自己的差异化优势。
“蠢”字的结构,是春天的虫子刚刚苏醒,到处乱拱,没有方向。大部人在机会来临的时候,都有焦虑的蠢动。这种动作背后是思维的惰性。他们很少分析赛道的游戏规则、优胜选手的特点和自己的竞争策略。
在思考差异化竞争优势方面,“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做到了极致。2012年前后,当时的视频都是越短越好,如微视频、微电影,偏偏他的视频是45分钟长干货,是内容界的一股清流。微信公众号开始崛起,“罗辑思维” 转而每天早上6点半推送60 秒语音和文章。2016 年5 月,“得到”App 上线,迅速成为内容付费领域的第一名。“罗辑思维”的成长过程,正是一个人对于优势的不断聚焦和升级的过程。
误区三:关注不属于你的机会,眼高手低
第三个我们时常犯的错误是关注的领域距离你的生活太遥远,那根本不是你的赛场。
不要想太远,从身边头部开始。成功是成功之母,成为鸡头是变成凤头的捷径。
如果你在一个小团队里,那么就先占领团队的头部;如果你是个三四线城市的老板,那就思考如何击穿自己的市场;如果你是个小创业者,那应该洞察的就是你的领域,思考如何盘活前1000 名客户。如果你是快递员,那就思考如何先成为快递员的头部。再小的系统头部,都有巨大的效应,推动你去下一个头部。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人生投资者”
我们常常还会有一个错误概念,我们花出去的时间、耗费的精力、花费的金钱,就只是花掉了,并没有回报。但其实我们的时间、精力、注意力等,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一种投资,并不是简单地花掉。
投资行为最核心的特点,就是需要取得回报,并且最好是成倍的回报。因为当我们把一个行为当成投资的时候,我们想的就不是尽可能少花钱,而是尽可能思考花这笔钱是否划算。
我们的时间精力也是一样,表面上看,好像睡一觉就能恢复,没有什么成本。其实你的时间过去不会再回来,一天的精力也是有限的。
在一个资源丰富的时代,你要更加谨慎地投资你的时间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