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http://blog.chinaunix.net/space.php?uid=22600159&do=blog&id=2124178
Redis介绍
Redis本质上一个Key/Value数据库,与Memcached类似的NoSQL型数据库,但是他的数据可以持久化的保存在磁盘上,解决了服务重启后数据不丢失的问题,他的值可以是string(字符串)、list(列表)、sets(集合)或者是ordered sets(被排序的集合),所有的数据类型都具有push/pop、add/remove、执行服务端的并集、交集、两个sets集中的差别等等操作,这些操作都是具有原子性的,Redis还支持各种不同的排序能力
Redis 2.0更是增加了很多新特性,如:提升了性能、增加了新的数据类型、更少的利用内存(AOF和VM)
Redis支持绝大部分主流的开发语言,如:C、Java、C#、PHP、Perl、Python、Lua、Erlang、Ruby等等
Redis性能:
根据Redis官方的测试结果:在50个并发的情况下请求10w次,写的速度是110000次/s,读的速度是81000次/s
测试环境:
1.50个并发,请求100000次
2.读和写大小为256bytes的字符串
3.Linux2.6 Xeon X3320 2.5GHz的服务器上
4.通过本机的loopback interface接口上执行
地址:http://code.google.com/p/redis/wiki/Benchmarks
Redis的功能:
1、Redis的Sharding:Redis支持客户端的Sharding功能,通过一致性hash算法实现,当前Redis不支持故障冗余,在集群中不能在线增加或删除Redis
2、Redis的master/slave复制:
1.一个master支持多个slave
2.Slave可以接受其他slave的连接来替代他连接master
3.复制在master是非阻塞的,而在slave是阻塞的
4.复制被利用来提供可扩展性,在slave端只提供查询功能及数据的冗余
3、Redis的Virtual Memory功能:vm是Redis2.0新增的一个非常稳定和可靠的功能,
vm的引入是为了提高Redis的性能,也就是把很少使用的value保存到disk,而key保存在内存中。实际上就是如果你有10w的keys在内存中,而只有仅仅10%左右的key经常使用,那么Redis可以通过开启VM尝试将不经常使用的Value转换到disk上保存
4、Redis的附加档案(AOF)功能:Redis通过配置的策略将数据集保存到aof中,当Redis挂掉后能够通过aof恢复到挂掉前的状态
Redis的安装及配置:
下载Redis:wget http://redis.googlecode.com/files/redis-2.0.4.tar.gz
解压后直接make就可以了。
配置redis.conf配置文件:
#是否作为守护进程运行
daemonize yes
#配置pid的存放路径及文件名,默认为当前路径下
pidfile redis.pid
#Redis默认监听端口
port 6379
#客户端闲置多少秒后,断开连接
timeout 300
#日志显示级别
loglevel verbose
#指定日志输出的文件名,也可指定到标准输出端口
logfile stdout
#设置数据库的数量,默认连接的数据库是0,可以通过select N来连接不同的数据库
databases 16
#保存数据到disk的策略
#当有一条Keys数据被改变是,900秒刷新到disk一次
save 900 1
#当有10条Keys数据被改变时,300秒刷新到disk一次
save 300 10
#当有1w条keys数据被改变时,60秒刷新到disk一次
save 60 10000
#当dump .rdb数据库的时候是否压缩数据对象
rdbcompression yes
#dump数据库的数据保存的文件名
dbfilename dump.rdb
#Redis的工作目录
dir /home/falcon/redis-2.0.0/
########### Replication #####################
#Redis的复制配置
# slaveof
# masterauth
############## SECURITY ###########
# requirepass foobared
############### LIMITS ##############
#最大客户端连接数
# maxclients 128
#最大内存使用率
# maxmemory
########## APPEND ONLY MODE #########
#是否开启日志功能
appendonly no
# 刷新日志到disk的规则
# appendfsync always
appendfsync everysec
# appendfsync no
################ VIRTUAL MEMORY ###########
#是否开启VM功能
vm-enabled no
# vm-enabled yes
vm-swap-file logs/redis.swap
vm-max-memory 0
vm-page-size 32
vm-pages 134217728
vm-max-threads 4
############# ADVANCED CONFIG ###############
glueoutputbuf yes
hash-max-zipmap-entries 64
hash-max-zipmap-value 512
#是否重置Hash表
activerehashing yes
启动Redis
./redis-server redis.conf
Redis官方文档对VM的使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当你的key很小而value很大时,使用VM的效果会比较好.因为这样节约的内存比较大.
当你的key不小时,可以考虑使用一些非常方法将很大的key变成很大的value,比如你可以考虑将key,value组合成一个新的value.
最好使用linux ext3 等对稀疏文件支持比较好的文件系统保存你的swap文件.
vm-max-threads这个参数,可以设置访问swap文件的线程数,设置最好不要超过机器的核数,如果设置为0,那么所有对swap文件的操作都是串行的.可能会造成比较长时间的延迟,但是对数据完整性有很好的保证.有了VM功能,Redis终于摆脱了受内存容量限制的噩梦了,似乎我们可以称其为Redis数据库了,我们还可以想象又有多少新的用法可以产生.当然,希望这一功能不会对Redis原有的非常牛B的内存存储性能有所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