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 HotTags
当前位置:  开发笔记 > 编程语言 > 正文

计算机网络原理(谢希仁第八版)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1.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电路接通了”与”数据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答: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在于数据链路出链路外࿰

第三章

1.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 “电路接通了”与”数据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


答: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在于数据链路出链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规程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因此,数据链路比链路多了实现通信规程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
“电路接通了”表示链路两端的结点交换机已经开机,物理连接已经能够传送比特流了,但是,数据传输并不可靠,在物理连接基础上,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才是“数据链路接通了”,此后,由于数据链路连接具有检测、确认和重传功能,才使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变成可靠的数据链路,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当数据链路断开连接时,物理电路连接不一定跟着断开连接。


 2.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试讨论数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答:链路管理帧定界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区分开透明传输寻址。
可靠的链路层的优点和缺点取决于所应用的环境:对于干扰严重的信道,可靠的链路层可以将重传范围约束在局部链路,防止全网络的传输效率受损;对于优质信道,采用可靠的链路层会增大资源开销,影响传输效率。


 3.网络适配器的作用是什么?网络适配器工作在哪一层?


答:适配器(即网卡)来实现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的协议的硬件和软件。
网络适配器工作在TCP/IP协议中的网络接口层(OSI中的数据链里层和物理层)


 4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帧定界、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


答:帧定界是分组交换的必然要求透明传输避免消息符号与帧定界符号相混淆差错检测防止合差错的无效数据帧浪费后续路由上的传输和处理资源。


5.如果在数据链路层不进行帧定界,会发生什么问题?


答:无法区分分组与分组无法确定分组的控制域和数据域无法将差错更正的范围限定在确切的局部。


6.PPP协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PPP不使用帧的编号?PPP适用于什么情况?为什么PPP协议不能使数据链路层实现可靠传输?


答:简单,提供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检错,无纠错;
不使用序号和确认机制地址字段A 只置为 0xFF。地址字段实际上并不起作用。控制字段 C 通常置为 0x03。
PPP 是面向字节的当 PPP 用在同步传输链路时,协议规定采用硬件来完成比特填充(和 HDLC 的做法一样),当 PPP 用在异步传输时,就使用一种特殊的字符填充法PPP适用于线路质量不太差的情况下、PPP没有编码和确认机制。


CRC除数,被除数,发送数据:



 

 11.试分别讨论一下各种情况在什么条件下是透明传输,在什么条件下不是透明传输。(提示:请弄清什么是“透明传输”,然后考虑能否满足其条件。)


答:

(1)普通的电话通信。
(2)电信局提供的公用电报通信。
(3)因特网提供的电子邮件服务。


 12.PPP协议的工作状态有哪几种?当用户要使用PPP协议和ISP建立连接进行通信需要建立哪几种连接?每一种连接解决什么问题?


答:
(1) PPP协议的工作状态有链路静止(Link DeadD 、链路建立(Link Establish)、
鉴别(Authenticate)、网络层协议(Network ProtocoD 、链路打开(Link Open)、链路
终止(Link Terminate) 六种。
(2)当用户要使用PPP协议和ISP建立连接进行通信需要建立链路建立和鉴别两种连接。
(3)链路静止:链路没有被使用,物理层无活动载体,链路处于静默状态。
链路建立:当其中一端要进行通信时,将进入建立连接段,建立链路层的LCP连接;此阶
段,双方进行协商。如果协商成功,系统将进入认证阶段或直接进入联网阶段。
鉴别:双方发送一些包进行认证。如果认证通过则进入联网阶段,否则终止连接。
网络层协议:协商网络层协议。PPP规定双方在进行网络层数据交换之前要达成一一致, 因
为PPP支持网络层运行多个协议,接收方需要知道用哪个协议来接收数据。
链路打开:开始交换用户数据和控制包。链路一直保持连接直到其中一方希望终止为止。
链路终止:通信双方交换一些分组以消除和终止连接。


 13.局域网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局域网采用广播通信方式而广域网不采用呢?


答:局域网LAN是指在较小的地理范围内,将有限的通信设备互联起来的计算机通信网络
从功能的角度来看,局域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共享传输信道,在局域网中,多个系统连接到一个共享的通信媒体上。(2) 地理范围有限,用户个数有限。通常局域网仅为一个单位服务,只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局部范围内连网,如一座楼或集中的建筑群内,一般来说,局域网的覆盖范围越位10m~10km内或更大一些。
从网络的体系结构和传输检测提醒来看,局域网也有自己的特点:(1)低层协议简单(2) 不单独设立网络层,局域网的体系结构仅相当于相当与OSI/RM的最低两层(3)采用两种媒体访问控制技术,由于采用共享广播信道,而信道又可用不同的传输媒体,所以局域网面对的问题是多源,多目的的连连管理,由此引发出多中媒体访问控制技术在局域网中各站通常共享通信媒体,采用广播通信方式是天然合适的,广域网通常采站点间直接构成格状网。


14.常用的局域网的网络拓扑有哪些种类?现在最流行的是哪种结构?为什么早期的以太网选择总线拓扑结构而不是星形拓扑结构,但现在却改为使用星形拓扑结构?


 答:星形网,总线网,环形网,树形网 当时很可靠的星形拓扑结构较贵,人们都认为无源的总线结构更加可靠,但实践证明,连接有大量站点的总线式以太网很容易出现故障,而现在专用的ASIC芯片的使用可以讲星形结构的集线器做的非常可靠,因此现在的以太网一般都使用星形结构的拓扑。


 15.什么叫做传统以太网?以太网有哪两个主要标准?


答:DIX Ethernet V2 标准的局域网
DIX Ethernet V2 标准与 IEEE 的 802.3 标准


16.数据率为10Mb/s的以太网在物理媒体上的码元传输速率是多少码元/秒?


答:码元传输速率即为波特率,以太网使用曼彻斯特编码,这就意味着发送的每一位都有两个信号周期。标准以太网的数据速率是10MB/s,因此波特率是数据率的两倍,即20M码元/秒


17.为什么LLC子层的标准已制定出来了但现在却很少使用?


答:由于 TCP/IP 体系经常使用的局域网是 DIX Ethernet V2 而不是 802.3 标准中的几种局域网,因此现在 802 委员会制定的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LLC(即 802.2 标准)的作用已经不大了。


18.试说明10BASE-T中的“10”、“BASE”和“T”所代表的意思


答:10BASE-T中的“10”表示信号在电缆上的传输速率为10MB/s,“BASE”表示电缆上的信号是基带信号,“T”代表双绞线星形网,但10BASE-T的通信距离稍短,每个站到集线器的距离不超过100m。


19.以太网使用的CSMA/CD协议是以争用方式接入到共享信道。这与传统的时分复用TDM相比优缺点如何?


答:传统的时分复用TDM是静态时隙分配,均匀高负荷时信道利用率高,低负荷或符合不均匀时资源浪费较大,CSMA/CD课动态使用空闲新到资源,低负荷时信道利用率高,但控制复杂,高负荷时信道冲突大。


20.假定1km长的CSMA/CD网络的数据率为1Gb/s。设信号在网络上的传播速率为200000km/s。求能够使用此协议的最短帧长。

 21.什么叫做比特时间?使用这种时间单位有什么好处?100比特时间是多少微秒?


答:比特时间是发送一比特多需的时间,它是传信率的倒数,便于建立信息长度与发送延迟的关系“比特时间”换算成“微秒”必须先知道数据率是多少,如数据率是10Mb/s,则100比特时间等于10微秒。


 22.假定在使用CSMA/CD协议的10Mb/s以太网中某个站在发送数据时检测到碰撞,执行退避算法时选择了随机数r=100。试问这个站需要等待多长时间后才能再次发送数据?如果是100Mb/s的以太网呢?


答:对于10Mb/s的以太网,以太网把争用期时间定为51.2微秒,要退后100个争用期,等待时间是51.2微妙×100=5.12ms
对于100Mb/s的以太网,以太网把争用期定为5.12微秒,要退后100个争用期,等待时间是5.12微秒×100=0.512ms



对于10Mbit/s的以太网的争用期时间为51.2微秒,等待时间=争用期时间×随机数r


23.公式(3-3)表示,以太网的极限信道利用率与连接在以太网上的站点数无关。能否由此推论出:以太网的利用率也与连接在以太网的站点数无关?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实际的以太网各给发送数据的时刻是随即的,而以太网的极限信道利用率的得出是各节点之间发送的数据进行碰撞而有的争用期的γ,所以以太网的利用率是与连接在以太网的站点数有关。



这里的公式(3-3)为:Smax=T。/(T。+γ)=1/(1+a)
{T。为发送帧需要等待的时间,γ为争用期,a为争用期γ与T。的比}


 24.假定站点A和B在同一个10Mb/s以太网网段上。这两个站点之间的传播时延为225比特时间。现假定A开始发送一帧,并且在A发送结束之前B也发送一帧。如果A发送的是以太网所容许的最短的帧,那么A在检测到和B发生碰撞之前能否把自己的数据发送完毕?换言之,如果A在发送完毕之前并没有检测到碰撞,那么能否肯定A所发送的帧不会和B发送的帧发生碰撞?(提示:在计算时应当考虑到每一个以太网帧在发送到信道上时,在MAC帧前面还要增加若干字节的前同步码和帧定界符)


答:设在t=0时A开始发送,在t=(64+8)×8=576比特时间,A应当发送完毕。t=225比特时间,B就检测出A的信号。只要B在t=224比特时间之前发送数据,A在发送完毕之前就一定检测到碰撞,就能够肯定以后也不会再发送碰撞了如果A在发送完毕之前并没有检测到碰撞,那么就能够肯定A所发送的帧不会和B发送的帧发生碰撞(当然也不会和其他站点发生碰撞)。


25.在上题中的站点A和B在t=0时同时发送了数据帧。当t=255比特时间,A和B同时检测到发生了碰撞,并且在t=255+48=273比特时间完成了干扰信号的传输。A和B在CSMA/CD算法中选择不同的r值退避。假定A和B选择的随机数分别是rA=0和rB=1。试问A和B各在什么时间开始重传其数据帧?A重传的数据帧在什么时间到达B?A重传的数据会不会和B重传的数据再次发生碰撞?B会不会在预定的重传时间停止发送数据?


答:t=0时,A和B开始发送数据T1=225比特时间,A和B都检测到碰撞(tau)T2=273比特时间,A和B结束干扰信号的传输(T1+48)T3=594比特时间,A 开始发送(T2+Tau+rATau+96)T4=785比特时间,B再次检测信道。(T4+T2+Tau+RbTau)如空闲,则B在T5=881比特时间发送数据、否则再退避。(T5=T4+96)A重传的数据在819比特时间到达B,B先检测到信道忙,因此B在预定的881比特时间停止发送。


26.以太网上只有两个站,它们同时发送数据,产生了碰撞。于是按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进行重传。重传次数记为i,i=1,2,3,……。试计算第1次重传失败的概率、第2次重传的概率、第3次重传失败的概率,以及一个站成功发送数据之前的平均重传次数I。


答:将第i次重传成功的概率记为pi。
显然第一次重传失败的概率为0.5,第二次重传失败的概率为0.25,第三次重传失败的概率为0.125。
平均重传次数I=1.637


27.有10个站连接到以太网上。试计算一下三种情况下每一个站所能得到的带宽。(1)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Mb/s以太网集线器;(2)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0Mb/s以太网集线器;(3)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Mb/s以太网交换机。


答:

(1)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Mb/s以太网集线器:10mbs
(2)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0mb/s以太网集线器:100mbs
(3)10个站都连接到一个10mb/s以太网交换机:10mbs


28.10Mb/s以太网升级到100Mb/s、1Gb/S和10Gb/s时,都需要解决哪些技术问题?为什么以太网能够在发展的过程中淘汰掉自己的竞争对手,并使自己的应用范围从局域网一直扩展到城域网和广域网?


答:技术问题:使参数a保持为较小的数值,可通过减小最大电缆长度或增大帧的最小长度在100mb/s的以太网中采用的方法是保持最短帧长不变,但将一个网段的最大电缆的度减小到100m,帧间时间间隔从原来9.6微秒改为现在的0.96微秒吉比特以太网仍保持一个网段的最大长度为100m,但采用了“载波延伸”的方法,使最短帧长仍为64字节(这样可以保持兼容性)、同时将争用时间增大为512字节。并使用“分组突发”减小开销10吉比特以太网的帧格式与10mb/s,100mb/s和1Gb/s以太网的帧格式完全相同吉比特以太网还保留标准规定的以太网最小和最大帧长,这就使用户在将其已有的以太网进行升级时,仍能和较低速率的以太网很方便地通信。由于数据率很高,吉比特以太网不再使用铜线而只使用光纤作为传输媒体,它使用长距离(超过km)的光收发器与单模光纤接口,以便能够工作范围更广。


29.以太网交换机有何特点?用它怎样组成虚拟局域网?


答:以太网交换机则为链路层设备,可实现透明交换虚拟局域网 VLAN 是由一些局域网网段构成的与物理位置无关的逻辑组。这些网段具有某些共同的需求。虚拟局域网协议允许在以太网的帧格式中插入一个 4 字节的标识符,称为 VLAN 标记 (tag),用来指明发送该帧的工作站属于哪一个虚拟局域网。


30.在图3-30 中,某学院的以太网交换机有三个接口分别和学院三个系的以太网相连,另外三个接口分别和电子邮件服务器、万维网服务器以及一个连接互联网的路由器相连。图中的A,B和C都是100Mbit/s以太网交换机。假定所有的链路的速率都是100Mbit/s,并且图中的9台主机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和任何–个服务器或主机通信。试计算这9台主机和两个服务器产生的总的吞吐量的最大值。为什么?
 


 答:因为通过交换机连接的局域网内主机可以并行发送数据,所以9台主机的吞吐量为900M,两个服务器吞吐量为200M,所以总吞吐量为1100M。


31.假定在图3-30中的所有链路的速率仍然为100 Mbit/s,但三个系的以太网交换机都换成为100Mbit/s的集线器。试计算这9台主机和两个服务器产生的总的吞吐量的最大值。为什么?


答:如果把三台交换机换成集线器,由于集线器是总线型,同一集线器下同一时刻只能一台设备发送数据,所以图中9台主机其实只有三台在发送,吞吐量是300M,两个服务器吞吐量是200M,所以吞吐总量是500M。


32.假定在图3-30中的所有链路的速率仍然为100 Mbit/s,但所有的以太网交换机都换成为100Mbit/s的集线器。试计算这9台主机和两个服务器产生的总的吞吐量的最大值。为什么?


答:一个网络中无论其中有多少台主机或者服务器,如果全部接在一个集线器上,那么该网络的最大总的吞吐量就是这个集线器的最大值,即100M。



答:

    动作 ------------------交换表的状态---------向哪些接口转发帧 -----------------说明
A发送帧给D -----写入(A, 1)—所有接口--------------发送之前为空表,发送之后存入A接口在1

D发送帧给A ----写入(D, 4)-------A接口----------------之前有A的信息,发送之后存入D接口在4

E发送帧给A ----写入(E, 5)------A接口-----------------之前有A的信息,发送之后存入E接口在5

A发送帧给E ----不变--------------E接口-----------------之前有E的信息和A的信息


 


推荐阅读
  • 西北工业大学作为陕西省三所985和211高校之一,虽然在农业和林业领域不如某些顶尖院校,但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实力尤为突出。该校的计算机科学专业在科研和教学方面也具有显著优势,是考研的理想选择。 ... [详细]
  • 在交换机链路聚合中,负载均衡算法通过哈希表实现。每当创建一个新的聚合组时,交换机的底层硬件会生成一个对应的哈希表,该表存储在交换芯片上。哈希表的结构包括索引(Index)和相应的条目,这些索引由硬件支持,用于确定数据包的传输路径。通过这种方式,负载均衡算法能够高效地分配网络流量,提高链路利用率和系统性能。 ... [详细]
  • 在《Linux高性能服务器编程》一书中,第3.2节深入探讨了TCP报头的结构与功能。TCP报头是每个TCP数据段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不仅包含了源端口和目的端口的信息,还负责管理TCP连接的状态和控制。本节内容详尽地解析了TCP报头的各项字段及其作用,为读者提供了深入理解TCP协议的基础。 ... [详细]
  • Linux入门教程第七课:基础命令与操作详解
    在本课程中,我们将深入探讨 Linux 系统中的基础命令与操作,重点讲解网络配置的相关知识。首先,我们会介绍 IP 地址的概念及其在网络协议中的作用,特别是 IPv4(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的具体应用和配置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示例,帮助初学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技能。 ... [详细]
  • 考前准备方面,我的考试时间安排在上午11点至12点,只需提前20分钟到达考场的接待休息区即可。由于我居住在福田区,交通便利,可以选择多种方式前往考场。为了确保顺利通过考试,我建议考生提前熟悉考试流程和环境,并合理规划出行时间,以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状态。此外,考前复习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做模拟题,加强对重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 [详细]
  • 负载均衡基础概念与技术解析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扩展,用户流量激增,业务复杂度显著提升,单一服务器已难以应对日益增长的负载需求。负载均衡技术应运而生,通过将请求合理分配到多个服务器,有效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响应速度。本文将深入探讨负载均衡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原理,分析其在现代互联网架构中的重要性及应用场景。 ... [详细]
  • 深入解析OSI七层架构与TCP/IP协议体系
    本文详细探讨了OSI七层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连)及其与TCP/IP协议体系的关系。OSI模型将网络通信过程划分为七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功能,从物理层到应用层逐步实现数据传输和处理。通过对比分析,本文揭示了OSI模型与TCP/IP协议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同,为理解现代网络通信提供了全面的视角。 ... [详细]
  • DHCP三层交换机设置方式全局模式和接口模式设置方式和命令resetsave回车输入yreboot输入n输入y重启后就恢复默认设置了默认用户名密码adminAdmin@huawei ... [详细]
  • 在数据存储领域,磁盘介质是至关重要的组件,所有的数据和信息都需要存储在磁盘上。数据读取速度主要取决于磁盘与系统的连接接口。传统的数据存储方案通常采用SCSI或SATA接口的硬盘来实现。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新的接口类型如NVMe和SAS已经逐渐成为高性能存储的主流选择,这些接口能够显著提升数据传输速率和系统响应速度。 ... [详细]
  • 帝国CMS中的信息归档功能详解及其重要性
    本文详细解析了帝国CMS中的信息归档功能,并探讨了其在内容管理中的重要性。通过归档功能,用户可以有效地管理和组织大量内容,提高网站的运行效率和用户体验。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如何利用该功能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确保网站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 [详细]
  • Swoole加密机制的安全性分析与破解可能性探讨
    本文深入分析了Swoole框架的加密机制,探讨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安全性,并评估了潜在的破解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尽管Swoole的加密算法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提供有效的安全保护,但在特定场景下仍存在被攻击的风险。文章还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以增强系统的整体安全性。 ... [详细]
  • 【系统架构师精讲】(16):操作系统核心概念——寄存器、内存与缓存机制详解
    在计算机系统架构中,中央处理器(CPU)内部集成了多种高速存储组件,用于临时存储指令、数据和地址。这些组件包括指令寄存器(IR)、程序计数器(PC)和累加器(ACC)。寄存器作为集成电路中的关键存储单元,由触发器构成,具备极高的读写速度,使得数据传输非常迅速。根据功能不同,寄存器可分为基本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各自在数据处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寄存器与内存和缓存机制的协同工作,确保了系统的高效运行。 ... [详细]
  • 小王详解:内部网络中最易理解的NAT原理剖析,挑战你的认知极限
    小王详解:内部网络中最易理解的NAT原理剖析,挑战你的认知极限 ... [详细]
  • 在使用 SQL Server 时,连接故障是用户最常见的问题之一。通常,连接 SQL Server 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通过 SQL Server 自带的客户端工具,例如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另一种是通过第三方应用程序或开发工具进行连接。本文将详细分析导致连接故障的常见原因,并提供相应的解决策略,帮助用户有效排除连接问题。 ... [详细]
  • 通过FRP技术实现树莓派的内网穿透及远程桌面启动,适用于经常出差且需要访问高性能设备的用户。对于初创公司或小型团队,此方案能有效降低初期投入成本。将服务器部署在偏远地区如家中,可享受较低的运维费用。具体操作包括设置目标电脑的主板,例如华硕主板可通过按F2或Del键进入BIOS进行高级设置。 ... [详细]
author-avatar
dmcm0001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PHP1.CN | 中国最专业的PHP中文社区 | DevBox开发工具箱 | json解析格式化 |PHP资讯 | PHP教程 | 数据库技术 | 服务器技术 | 前端开发技术 | PHP框架 | 开发工具 | 在线工具
Copyright © 1998 - 2020 PHP1.CN.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1100号 | 京ICP备19059560号-4 | PHP1.CN 第一PHP社区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