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这场火,还是烧到了出版业。
近日,沪江、外研社、新东方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在英国组建合资出版公司 Innova Press Limited,聚焦海外教育版权领域,当然这只是开始的第一步。
而走出这一步,是因为外研社想要“找到读者”。
相比传统出版行业只会“卖”书,外研社副社长范晓虹在随后的采访中对雷锋网说,外研社更想做的是在“卖”字前,加一个“言”字——那就是找到读者,并为他们服务。想找到读者,就必须转变思路,依靠数据来驱动。
事实上,从2011年之后,新社长蔡剑峰上任后,外研社就加快了转型的步伐。
典型事件如:2014年,外研社宣布与科大讯飞合资成立“外研讯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谋划数字教育服务;去年又战略参股“掌阅”,布局互联网出版。此外,在语言教育、K12、职业教育等诸多领域,外研社通过合作、参股的方式,也多有布局。
此次联合沪江、新东方成立出版公司,也是题中之义。
表面上,这是一次传统出版业联合教育服务企业一起“走出去”,进军海外版权市场的尝试;深层看,则暗含外研社整体思路的转变。
外研社社长蔡剑峰向雷锋网解释,三方的合作一方面可以促进文创的发展,另一方面则推动了出版业的改变,现在的形势要求出版方从读者出发,依靠数据来规划出版的内容,内容出来之后也可以不限于书本,通过技术手段在不同的渠道进行分发,分发之后得到数据的反馈,最终才沉淀为书本。
这与传统出版行业“直接出书”的思路,就大不相同。
蔡剑峰还向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说,外研社将更加关注读者的需求,先把内容碎片化,再进行组合,通过分发到各种渠道,呈现在读者眼前。此外,对读者进行数字化分析,得到反馈。这些都是正在做的,而像 VR/AR 等新的技术,随时可以加入进来。
一本书,其实是最后沉淀的固化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它的分发、组建、集聚可以有很多种增值形式加入。
关于此次合作,沪江的创始人伏彩瑞、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也发表了看法。
伏彩瑞认为,沪江是一家有技术基因的互联网教育公司,在这次联合成立合资公司当中,扮演的也是技术角色。而最近,坚定线上教育的沪江动作频频,比如发布面向成人口语的人工智能产品 Hitalk,比如建立版权公司运营自己的内容等。
俞敏洪则开玩笑说,“终于抱上外研社这条大腿了”。俞敏洪的玩笑在于,教育行业体制内外往往界限分明,彼此往来甚少,而这次合作也可以当作一个明显的信号,教育体制内的森森高墙在被推导,寻求改变的路上,并不排斥体制外的玩家。
这或许也意味着,拥有大量优质内容的传统出版业,开始放低姿态,主动拥抱“数据”和“技术”的拥有方,寻求转变,重新发现“用户”的价值。
范晓虹还向雷锋网透露,因为推动变革,外研社在营收结构上,目前已经有25%来自非出版业务。
其实,传统出版业寻求技术变革的不止外研社一家。在前几天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人工智能“喧宾夺主”,成为了讨论的中心话题。
其中,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亚飞在致辞中说:
作为少儿出版机构,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通过开发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将打造IP+社群+互动、纸质+数字+音频+机器人的创新教育理念,在互联网的条件下实现内容与传播力的结合。
在国外,Ingenta 首席执行官大卫•蒙哥马利也曾在今年的伦敦书展上刊文表示,在销售方面,机器学习可以为读者推荐书目,可以帮助出版社更好地利用和理清自身的版权目录;对学术出版商来说,机器学习可以通过测定学生的理解力,为其量身定做学习框架,提供更精确的学习方式等等。
传统出版业寻求转变,势必要找到技术的提供者。百度在3月的内容生态高峰论坛上表示,目前正在基于用户画像和大数据等,对用户进行智能化分析,并发掘用户的潜在学习需求,让教育资源获取更加便捷平等。
用户分析也将反作用于出版行业。百度教育总经理张高表示,“通过新技术洞察用户潜在学习需求,实现智能选题、智慧出版,以增加资源利用率、整体出版效率,更有的放矢的输出最能满足读者潜在需求的作品。”
另据媒体报道,在最新版本百度阅读中,利用 AI 可以营造特定的“沉浸式”阅读场景,并力图实现阅读的“去碎片化”。此外,百度也与国内外上百家出版机构达成合作,其中包括中信出版社、三联书店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作家出版社等主流出版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