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梦茜呦_163 | 来源:互联网 | 2024-12-11 16:05
一位开发者提出疑问:‘关于业务异常的处理方式’,他在V站搜索发现的大多是过时的帖子,因此新开此贴寻求建议。
他提到,在前一家公司,对于如用户名错误等业务异常,通常不使用异常处理机制,而是直接通过返回特定的消息来告知前端。例如,在登录功能中,如果用户名不存在,则直接返回一个错误信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public void login(String username, String password) { User user = db.getUsername(username); if (user == null) { // UnifyResponse 是用于封装响应结果的实体类,参数1:状态码,参数2:消息内容 return UnifyResponse.FAIL(400, "用户不存在"); } } |
前端接收的响应格式如下:
1 2 3 4 5 6 | http status: 200 { code: 400, message: "用户名不正确" } |
而在当前公司,对于类似的业务异常,采用的是抛出异常的方式,然后在全局异常处理器中统一处理这些异常,返回给前端的响应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public void login(String username, String password) { User user = db.getUsername(username); if (user == null) { throw new NotFoundException(400, "用户名不正确"); } } |
前端接收的响应格式为:
1 2 3 4 5 6 7 | http status: 404 { code: 400, message: "用户名不正确" } |
基于以上两种方法,提出了两个具体的问题:
- 业务逻辑中遇到异常时,是应该直接返回错误信息,还是应该抛出异常并在全局捕获后再返回给前端?
- HTTP状态码的选择上,是应该统一使用200状态码,还是应该根据RESTful规范使用适当的错误代码(如404表示未找到资源,403表示没有权限)?
开发者们普遍认为,遵循RESTful规范使用适当的HTTP状态码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用户体验,同时也能更好地与现代Web开发标准接轨。然而,这也需要考虑前端开发者的接受程度和现有系统的设计兼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