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中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原位测试法计算理论为基础,借助常见的Excel电子表格,仅仅需要人工输入几个必需的原始数据,从根本上减化了人工逻辑判断和数值计算的工作量,极大地提高了判断与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关键词:静力触探;单桥;双桥;极限承载力;逻辑判断;计算 1 引言 混凝土预制桩广泛地应用于一般粘性土、软土、黄土和砂土地区的市政、公路等土木工程中,如何初步地估算出混凝土预制桩的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更好地服务于桩基础的设计工作?静力触探(单桥法、双桥法)是目前比较常用的原位测试方法。但是该方法在测试数据的逻辑判断和数值计算的工作量相当大,必须考的限制因素很多,工程技术人员稍不留神,就会在繁杂的、重复的计算过程中走入误区,导致计算的偏差和错误。本文主要就是利用Excel电子表格的逻辑判断功能和数值计算功能,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中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原位测试法数据计算处理标准,实现了混凝土预制桩的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原始数据录入、中间过程自动计算、计算结果清晰呈现。 2 单桥静力触探法计算的规范依据 Quk=Qsk+Qpk=u∑qsikli+αpskAp
当psk1≤psk2时
psk=(psk1+βpsk2)/2
当psk1>psk2时
psk=psk2
式中字母变量含义 Qsk、Qpk──分别为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和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u──桩身周长;
qsik──用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值估算的桩周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按照图1折线取值;
li──桩周第i层土的厚度;
α──桩端阻力修正系数,可按表1取值;
psk──桩端附近的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标准值(平均值);
Ap──桩端面积;
β──折减系数,按表2选用;
psk1──桩端全截面以上8倍桩径范围内的比贯入阻力的平均值;
psk2──桩端全截面以下4倍桩径范围内的比贯入阻力的平均值,如桩端持力层为密实的砂土层,其比贯入阻力的平均值超过20MPa时,则需要乘以表3中系数C予以折减后,再计算psk;
表1 桩端阻力修正系数α
桩长(m) | l<15 | 15≤l≤30 | 30<l≤60 |
α | 0.75 | 0.75-0.90 | 0.90 |
注:桩长15m≤l≤30m,α值按l值直线内插,l为桩长(不包括桩尖高度)。
表2 折减系数β(可内插)
Psk2/psk1 | ≤5 | 7.5 | 12.5 | ≥15 |
β | 1 | 5/6 | 2/3 | 1/2 |
表3 系数C(可内插)
psk2(MPa) | 20-30 | 35 | >40 |
系数C | 5/6 | 2/3 | 1/2 |
表4 系数ηs值
psk/pskl | ≤5 | 7.5 | ≥10 |
ηs | 1.00 | 0.50 | 0.33 |
图1 qsk-ps曲线图
注:1)图中直线A(线段gh)适用于地表下6m范围内的土层;折线B(线段oabc)适用于粉土及砂土土层以上(或无粉土及砂土土层地区)的粘性土;折线C(线段odef)适用于粉土及砂土土层以下的粘性土;折线D(线段oef)适用于粉土、粉砂、细砂及中砂。
2)psk为桩端穿过的中密-密实砂土、粉土的比贯入阻力平均值;psl为砂土、粉土的下卧软土层的比贯入阻力平均值。
3)当桩端穿过粉土、粉砂、细砂及中砂层底面时,折线D(线段oef)估算的qsik值需乘以表4中的系数ηs值。
4)单桥探头的圆锥底面积为15cm2,锥角60°,底部带7cm高滑套。3 双桥静力触探法计算的规范依据 Quk=Qsk+Qpk=u∑liβifsi+αqcAp
fsi──第i层土的探头平均侧阻力(kpa);q c──桩端平面上下探头阻力,取桩端平面以上4d(d为桩的直径或边长)范围内按土层厚度的探头阻力加权平均值(kpa),然后再和桩端平面以下1d范围内的探头阻力进行平均;
α──桩端阻力修正系数,对于粘性土、粉土取2/3,饱和砂土取1/2;βi──第i层土桩侧阻力综合修正系数,粘性土、粉土:βi=10.04(fsi)-0.55;砂土:βi=5.05(fsi)-0.45;
双桥探头的圆锥底面积为15cm2,锥角60°,摩擦套筒高21.85cm,侧面积300cm2。 4 Excel电子表格的编写 4.1编写的Excel电子表格包括原始数据采集、过程数据计算、目标计算结论三大部分,工程技术人员只需要将原始数据填入制定的空格中,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最终结论。
4.2单桥法
4.2.1单桥法需要录入的原始数据
桩径d;桩长L;地面高程;承台埋深;第一、二、三、四、五层土的底面高程;第一、二、三、四、五层土的类别代码(粘土-1;粉土-2;粉砂-3;细砂-4;中砂-5);穿越第一、二、三、四、五层土的比贯入阻力psi。
4.2.2单桥法自动计算的过程数据
桩端高程;桩端面积;桩身周长;桩端以下4d处高程;桩端以上8d处高程;psk1;psk2;psk2/psk1;α;β;c;下卧层比贯入阻力pskl;psk/pskl;ηs;第一、二、三、四、五层土的极限侧阻力qsik;∑qsik·Li。 4.2.3单桥法目标计算结论
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k;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uk。
4.3双桥法
4.3.1双桥法需要录入的原始数据
桩径d;桩长L;地面高程;承台埋深;第一、二、三、四、五层土的底面高程;第一、二、三、四、五层土的类别代码(粘土-1;粉土-2;粉砂-3;细砂-4;中砂-5);第一、二、三、四、五层土的平均侧阻力fsi;第一、二、三、四、五层土的探头阻力qci。
4.3.2双桥法自动计算的过程数据
桩端高程;桩端面积;桩身周长;桩端以上4d处高程;桩端以下1d处高程;承台底面高程;桩端高程;桩端以上4d处比贯入阻力qc1;桩端以下1d处比贯入阻力qc2;桩端修正系数α、桩侧综合修正系数β;psk1;psk2;psk2/psk1;第一、二、三、四、五层土的 αi、βi、ci;∑fsi·Li·βi。
4.3.3双桥法目标计算结论
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k;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uk。
4.4计算公式编写关键要点解释说明
4.4.1单桥法桩端以上8倍桩径范围比贯入阻力psk1的计算公式,应按照以下15种情况进行计算:(1)第一土层层底高程h1(第二土层层底高程h2,依次类推)≤桩端高程H(以下简称H);(2) h1>H且 h1≤桩端以上8倍桩径处高程H1(以下简称H1);(3)h1、h2都在H且于H1之间;(4)h1、h2、h3都在H且于H1之间;(5)h1、h2、h3、h4都在H且于H1之间;(6)h1≥H1且h2≤H;(7)h1≥H1且H<h2≤H1;(8)h1≥H1且h2、h3都在H与H1之间;(9)h1≥H1且h2、h3、h4都在H与H1之间;(10)h2≥H1且h3≤H;(11)h2≥H1且H<h3≤H1;(12)h2≥H1且h3、h4都在H与H1之间;(13)h3≥H1且h4≤H;(14)h3≥H1且H<h4≤H1;(15)h4≥H1且h5≤H。
4.4.2单桥法桩端以下4倍桩径范围比贯入阻力psk2的计算公式,应按照以下15种情况进行计算:(1)第一土层层底高程h1(第二土层层底高程h2,依次类推)≤桩端以下4倍桩径处高程H2(以下简称H2);(2) H2<h1≤桩端高程H;(3)h1、h2都在H且于H2之间;(4)h1、h2、h3都在H且于H2之间;(5)h1、h2、h3、h4都在H且于H2之间;(6)h1≥H且h2≤H2;(7)h1≥H且H2<h2≤H;(8)h1≥H且h2、h3都在H与H2之间;(9)h1≥H且h2、h3、h4都在H与H2之间;(10)h2≥H且h3≤H2;(11)h2≥H且H2<h3≤H;(12)h2≥H且h3、h4都在H与H2之间;(13)h3≥H且h4≤H2;(14)h3≥H且H2<h4≤H;(15)h4≥H且h5≤H2。
4.4.3单桥法计算公式中的桩端阻力修正系数αi、折减系数βi、系数ci、系数ηs都可以根据对应的参数进行内插确定。
4.4.4单桥法各土层的极限侧阻力qsk,以qsk-ps曲线图为基础,根据土层的类别、与该土层相关联的上下土层类别、该土层比贯入阻力ps分布区段等限制因素,分各种不同的组合情况进行讨论计算。
4.4.5单桥法的∑fsi·Li·βi计算按以下25种情况分别进行计算:(1)h1≤H;(2)H<h1≤地面以下6m处高程H6(以下简称H6);(3)h1、h2都在H与H6之间;(4)h1、h2、h3都在H与H6之间;(5)h1、h2、h3、h4都在H与H6之间;(6)H6<h1<承台底高程H3(以下简称H3),且h2≤H;(7)H6<h1<H3,且H≤h2≤H6;(8)H6<h1<H3,且h2、h3都在H与H6之间;(9)H6<h1<H3,且h2、h3、h4都在H与H6之间;(10)h1、h2都在H6与H3之间,且h3≤H;(11)h1、h2都在H6与H3之间,且H≤h3≤H6;(12)h1、h2都在H6与H3之间,且h3、h4都在H与H6之间;(13)h1、h2、h3都在H6与H3之间,且h4≤H;(14)h1、h2、h3都在H6与H3之间,且H≤h4≤H6;(15)h1、h2、h3、h4都在H6与H3之间,且h5≤H;(16)H3<h1<H0,且h2≤H;(17)H3<h1<H0,且H6≤h2≤H;(18)H3<h1<H0,且h2、h3都在H6与H之间;(19)H3<h1<H0,且h2、h3、h4都在H6与H之间;(20)H3<h1<H0,H6≤h2≤H3且h3≤H;(21)H3<h1<H0,H6≤h2≤H3且H≤h3≤H6;(22)H3<h1<H0,H6≤h2≤H3且h3、h4都在H与H6之间;(23)H3<h1<H0,h2、h3都在H6与H3之间且h4≤H;(24)H3<h1<H0,h2、h3都在H6与H3之间,且H≤h4≤H6;(25)H3<h1<H0,h2、h3、h4都在H6与H3之间,且h5≤H。
4.4.6双桥法的Excel电子表格的编写方法与单桥法完全类似,因为土层平均侧阻力fsi为原始数据,无需换算,因此较单桥法简单一些,在此不再赘述。
4.4.7Excel电子表格编写的主要核心在于逻辑判断与计算&#xff0c;以下仅举一例说明&#xff1a;&#61;IF(D3<15,0.75,IF(AND(D3>&#61;15,D3<&#61;30),0.6&#43;D3/100,0.9))。
电子表格中D行3列为输入的桩长L原始数据值&#xff0c;根据桩长内插计算得到桩端阻力修正系数α&#xff0c;当存在多个限制条件时&#xff0c;可采用AND语句来实现。
4.4.8当存在多种情况&#xff0c;IF语句嵌套层次超过7层时&#xff0c;可以将IF语句分成多组&#xff0c;每组不超过7次嵌套&#xff0c;不符合条件的计算值为零&#xff0c;最后将每个组的结果累加起来&#xff0c;因为只有一个与实际情况相符&#xff0c;该项计算值非零&#xff0c;其他情况都为零&#xff0c;因此每个组的结果累加值即为符合条件的计算值。这样就有效地解决了嵌套层次超过7层的矛盾。5 电子表格算例 5.1单桥法算例
将以上已知的原始数据录入到单桥法电子表格中&#xff0c;马上可以得到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k&#61;1807.0kN&#xff1b;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61;1582.8kN&#xff1b;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uk&#61;3389.8kN&#xff0c;与手工计算结论相同。
5.2双桥法算例
将以上已知的原始数据录入到双桥法电子表格中&#xff0c;马上可以得到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k&#61;2117.7kN&#xff1b;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61;904.8kN&#xff1b;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uk&#61;3022.5kN&#xff0c;与手工计算结论相同。 6 结论 通过以上方法编制的Excel电子表格&#xff0c;可以对单桥法、双桥法原位测试数据进行快速计算处理&#xff0c;准确、快捷地估算混凝土预制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 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END
来源&#xff1a;基础工程咨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xff0c;内容来源均已标明出处&#xff0c;仅作传播分享知识作用&#xff0c;
无其他任何商业性盈利作用&#xff0c;如有侵权&#xff0c;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