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 HotTags
当前位置:  开发笔记 > 编程语言 > 正文

uboot中分区和内核MTD分区关系

一、u-boot中环境变量与uImage中MTD的分区关系分区只是内核的概念,就是说A~B地址放内核,C~D地址放文件系统,(也就是规定哪个地址区间放内核或者文件系统)等等。一般我

一、u-boot中环境变量与uImage中MTD的分区关系

分区只是内核的概念,就是说A~B地址放内核,C~D地址放文件系统,(也就是规定哪个地址区间放内核或者文件系统)等等。

一般我们只需要分3-4个区,第一个为boot区,一个为boot参数区(传递给内核的参数),一个为内核区,一个为文件系统区。(但是有的内核就会有很多分区,比如内核参数会有两个,还有会Logo的地址)

而对于bootloader中只要能将内核下载到A~B区的A地址开始处就可以,C~D区的C起始地址下载文件系统…….这些起始地址在MTD的分区信息中能找到。所以bootloader对分区的概念不重要,只要它能把内核烧到A位置,把文件系统烧到C位置即可。

所以,在bootloader对Flash进行操作时,哪块区域放什么是以内核为主(内核中MTD的分区信息可以从内核的代码中看到)。传递给u-boot的参数只要和内核中MTD分区信息一致即可。

而为了方便操作,bootloader类似也引入分区的概念。例如,可以使用“nandwrite 0x3000000 kernel 200000”命令将uImage烧到kernel分区,而不必写那么长:nand write 3000000 A 200000,也就是用分区名来代替具体的地址。

这要对bootloader对内核重新分区:这需要重新设置一下bootloader环境参数,就可以同步更新内核分区信息

如:

setenv bootargs ‘noinitrd cOnsole=ttySAC0root=/dev/mtdblock3 rootfstype=jffs2 mtdparts=nand_flash:128k(u-boot)ro,64k(u-bootenvs),3m(kernel),30m(root.jffs2),30m(root.yaffs)‘

解析:在这里的挂载文件系统的地方mtdblock3,可以从mtdparts中看出来,第一个文件系统(jffs2格式)在第四个分区,所以使用mtdblock3,关于分区和文件系统的挂载在下面有解释。

在设置了mtdparts变量之后,就可以在nand read/write/erase命令中直接使用分区的名字而不必指定分区的偏移位置.而这需要内核MTD最好没有规划分区。

如果你是通过uboot的内核命令行给MTD层传递MTD分区信息,这种情况下,内核读取到的分区信息始终和u-boot中的保持一致(推荐的做法)

如果你是把分区信息写在内核源代码MTD里定义好的方法,那最好保证它和u-boot中的保持一致,即同步修改uboot及内核的相关部分。

解析:从分析的内容可以看出来,首先使用bootargs是可以重新设置内核分区的,使用的mtdparts,也就是说,如果内核中没有指定好mtd分区信息的话,使用uboot给与分区是很好的办法,如果内核中指定好了分区的信息,最好保证uboot中的分区和内核中的分区一直,如果不一致的话,自我感觉是使用uboot的分区信息,或者是uimage启动不成功。

Uboot中分区和内核MTD分区之间的关系理解:

首先觉得这两者是有关系的,但是关于在NAND分区过程中,是哪个依附于哪个,我觉得是uboot依附MTD,在内核flash device驱动中,如果有声明NAND分区信息的话,在uboot中可以再进行mtdparts分区,但是最终的结果是依照MTD进行挂载文件系统的,例如:

如果内核分区信息如下:

staticstruct mtd_partition smdk_default_nand_part[] = {

     [0] = {

          .name     = "uboot",

          .offset = 0x00000000,

          .size     = 0x00040000,

     },

     [1] = {

          .name     = "kernel",

          .offset = 0x00200000,

          .size     = 0x00300000,

     },

     [2] = {

          .name     = "yaffs2",

          .offset = 0x00500000,

          .size     = MTDPART_SIZ_FULL

     }

};

从中可以发现,uboot和kernel是存在间隙的,但是不管怎么说,在NAND的最低端可定是uboot的信息,那么这个开发板的uboot的分区信息如下:

bootargs=noinitrdroot=/dev/mtdblock2  init=/linuxrc cOnsole=ttySAC0

mtdparts=mtdparts=nandflash0:256k@0(bios),128k(params),128k(toc),512k(eboot),1024k(logo),3m(kernel),-(root)

从上面便可以看出来,挂载文件系统的块并不是按照mtdparts中顺序数出来的文件系统块,因为在内核代码中,文件系统是挂载在mtdblock2上,但是在uboot分区中不是这个样子,如果按照uboot的话应该是mtdblock5,但是内核中uboot和kernel之间是有间隙的,这个间隙正好别kernel之前的东西填充结束,总共2m,从内核信息中的mtd分区信息可知,在kernel声明中,偏移量offset=0x200000,也就是2m,但是uboot的大小是size=0x40000,也就是256K,

这两者中间是有间隙的,间隙的部分正好被填充满,但是挂载文件系统依旧是依照内核信息而不是依照uboot中的分区。

         但是也有人说,修改nand分区,直接修改uboot中的mtdparts就可以,也就是说,

1.如何对nand 分区。修改mtdparts环境变量就可以了么?

对于目前的U-boot而言,是的.而且, 设置了mtdparts变量之后,你可以在nand read/write/erase命令中直接使用分区的名字而不必指定分区的偏移位置.

set bootargs noinitrd cOnsole=ttySAC0 root=/dev/mtdblock3 rootfstype=jffs2  mtdparts=nand_flash:128k(u-boot)ro,64k(u-boot envs),3m(kernel),30m(root.jffs2),30m(root.yaffs)

2 内核通过bootargs找到文件系统,bootargs中的mtdblockx即代表分区,block1,2,3代表哪个分区是如何确定的。

事实上,bootargs中的"root=/dev/mtdblockx"只是告诉内核,root fs从第x个(x=0,1,2...)MTD分 区挂载,mtdblock0对应第一个分区,mtdblock1对应第二个分区,以此类推.至于这个分区对应MTD device(NAND Flash)的哪一段范围,取决于内核读到的MTD分区信息,这个分区信息可以通过:

1) 写死在MTD层的NAND Controller驱动或者内核其他部分代码里

2) 通过U-boot传递给内核的命令行中的mtdparts=...部分解析得出,解析的规则同u-boot中mtdparts变量的赋值规则

3) 其他可以让内核知道分区信息的任何办法

3 在u-boot中给nand分区后是否要对应修改kernel的代码?

如果你用的是通过内核命令行给MTD层传递u-boot中的MTD分区信息,那是不需要的,在这种情况下,内核读取到的分区信息始终和u-boot中的保持一致(推荐的做法)

如果你用的是把分区信息写死在内核源代码里的方法,那最好保证它和u-boot中的保持一致,即同步修改内核的相关部分代码

从上面这几个情况看出来,如果在uboot中进行nand分区,那么尽量保证和内核一致,如果内核中没有声明分区信息的话,在uboot中的分区就可以当做分区信息使用。从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可以看出来,那么挂载文件系统的部分还是依靠内核的mtd分区的。

nand write0x3000000 kernel 200000 这条命令是说从内存中往flash中写内核,从内存地址为0x30000000的地方开始写,往flash的偏移地址为200000的地方写kernel这么多字节,也可以这么理解:从内存位置为0x30000000的地方读取kernel这么大的字节全部写到flash偏移地址为200000的地方

nand read.jffs2 0x30007FC0 kernel;
从nand读出内核:从哪里读?   从kernel分区
        放到哪里去?-0x30007FC0

二、常用的分区方法

内核通过bootargs找到文件系统,bootargs中的mtdblockx即代表分区,block1,2,3代表哪个分区。
事实上,bootargs中的"root=/dev/mtdblockx"只是告诉内核,root fs从第x个(x=0,1,2...)MTD分区挂载,mtdblock0对应第一个分区,mtdblock1对应第二个分区,以此类推.

3:分区方法
1) MTD层的分区
2) 通过U-boot传递给内核的命令行中的mtdparts=...
3) 其他可以让内核知道分区信息的任何办法,(内核默认的命令参数)
下面说到mtdparts,及它的用法:
mtdparts
mtdparts=fc000000.nor_flash:1920k(linux),128k(fdt),20M(ramdisk),4M(jffs2),38272k(user),256k(env),384k(uboot)
要想这个参数起作用,内核中的mtd驱动必须要支持,即内核配置时需要选上Device Drivers  ---> Memory Technology Device (MTD) support  ---> Command line partition table parsing
mtdparts的格式如下:
mtdparts=[;
  := :[,]
  := [@offset][][ro]
   := unique id used in mapping driver/device
    := standard linux memsize OR "-" to denote all remaining space
    := (NAME)
因此你在使用的时候需要按照下面的格式来设置:
mtdparts=mtd-id:@(),@()
这里面有几个必须要注意的:
a.  mtd-id 必须要跟你当前平台的flash的mtd-id一致,不然整个mtdparts会失效 怎样获取到当前平台的flash的mtd-id?
在bootargs参数列表中可以指定当前flash的mtd-id,如指定 mtdids:nand0=gen_nand.1,前面的nand0则表示第一个flash
b.  size在设置的时候可以为实际的size(xxM,xxk,xx),也可以为‘-‘这表示剩余的所有空间。
相关信息可以查看drivers/mtd/cmdlinepart.c中的注释找到相关描述。
U-boot的环境变量值得注意的有两个: bootcmd 和bootargs。
引用:
u       bootcmd
    前面有说过bootcmd是自动启动时默认执行的一些命令,因此你可以在当前环境中定义各种不同配置,不同环境的参数设置,然后设置bootcmd为你经常使用的那种参数。
u       bootargs
    bootargs是环境变量中的重中之重,甚至可以说整个环境变量都是围绕着bootargs来设置的。bootargs的种类非常非常的多,我们平常只是使用了几种而已,感兴趣的可以看看这篇文章说的很全:http://www.linuxidc.com/Linux/2011-03/33599p4.htm。bootargs非常的灵活,内核和文件系统的不同搭配就会有不同的设置方法,甚至你也可以不设置bootargs,而直接将其写到内核中去(在配置内核的选项中可以进行这样的设置),正是这些原因导致了bootargs使用上的困难。
    下面介绍一下bootargs常用参数,bootargs的种类非常的多,而且随着kernel的发展会出现一些新的参数,使得设置会更加灵活多样。
A. root
用来指定rootfs的位置, 常见的情况有:
    root=/dev/ram rw  
    root=/dev/ram0 rw
  请注意上面的这两种设置情况是通用的,我做过测试甚至root=/dev/ram1 rw和root=/dev/ram2 rw也是可以的,网上有人说在某些情况下是不通用的,即必须设置成ram或者ram0,但是目前还没有遇到,还需要进一步确认,遇到不行的时候可以逐一尝试。
    root=/dev/mtdx rw
    root=/dev/mtdblockx rw
    root=/dev/mtdblock/x rw
    root=31:0x
上面的这几个在一定情况下是通用的,当然这要看你当前的系统是否支持,不过mtd是字符设备,而mtdblock是块设备,有时候你的挨个的试到底当前的系统支持上面那种情况下,不过root=/dev/mtdblockx rw比较通用。此外,如果直接指定设备名可以的话,那么使用此设备的设备号也是可以的。
    root=/dev/nfs
在文件系统为基于nfs的文件系统的时候使用。当然指定root=/dev/nfs之后,还需要指定nfsroot=serverip:nfs_dir,即指明文件系统存在那个主机的那个目录下面。
B. rootfstype
    这个选项需要跟root一起配合使用,一般如果根文件系统是ext2的话,有没有这个选项是无所谓的,但是如果是jffs2,squashfs等文件系统的话,就需要rootfstype指明文件系统的类型,不然会无法挂载根分区.
C. console

cOnsole=tty  使用虚拟串口终端设备 .
cOnsole=ttyS[,options] 使用特定的串口,options可以是这样的形式bbbbpnx,这里bbbb是指串口的波特率,p是奇偶校验位,n是指的bits。
cOnsole=ttySAC[,options] 同上面。

看你当前的环境,有时用ttyS,有时用ttySAC,网上有人说,这是跟内核的版本有关,2.4用ttyS,2.6用ttySAC,但实际情况是官方文档中也是使用ttyS,所以应该是跟内核版本没有关联的。可以查看Documentation/serial-console.txt找到相关描述。

D. mem
mem=xxM 指定内存的大小,不是必须的
E. ramdisk_size
ramdisk=xxxxx           不推荐  
ramdisk_size=xxxxx   推荐
上面这两个都可以告诉ramdisk 驱动,创建的ramdisk的size,默认情况下是4m(s390默认8M),你可以查看Documentation/ramdisk.txt找到相关的描述,不过ramdisk=xxxxx在新版的内核都已经没有提了,不推荐使用。
F. initrd, noinitrd
当你没有使用ramdisk启动系统的时候,你需要使用noinitrd这个参数,但是如果使用了的话,就需要指定initrd=r_addr,size, r_addr表示initrd在内存中的位置,size表示initrd的大小。
G. init
init指定的是内核启起来后,进入系统中运行的第一个脚本,一般init=/linuxrc, 或者init=/etc/preinit,preinit的内容一般是创建console,null设备节点,运行init程序,挂载一些文件系统等等操作。请注意,很多初学者以为init=/linuxrc是固定写法,其实不然,/linuxrc指的是/目录下面的linuxrc脚本,一般是一个连接罢了。
H. ip
指定系统启动之后网卡的ip地址,如果你使用基于nfs的文件系统,那么必须要有这个参数,其他的情况下就看你自己的喜好了。设置ip有两种方法:
 ip = ip addr
 ip=ip addr:server ip addr:gateway:netmask::which netcard:off
这两种方法可以用,不过很明显第二种要详细很多,请注意第二种中which netcard 是指开发板上的网卡,而不是主机上的网卡。
说完常见的几种bootargs,那么我们来讨论平常我经常使用的几种组合:
1). 假设文件系统是ramdisk,且直接就在内存中,bootargs的设置应该如下:
setenv bootargs ‘initrd=0x32000000,0xa00000 root=/dev/ram0 cOnsole=ttySAC0 mem=64M init=/linuxrc’
2). 假设文件系统是ramdisk,且在flash中,bootargs的设置应该如下:
setenv bootargs ‘mem=32M cOnsole=ttyS0,115200 root=/dev/ram rw init=/linuxrc’
注意这种情况下你应该要在bootm命令中指定ramdisk在flash中的地址,如bootm kernel_addr ramdisk_addr (fdt_addr)
3). 假设文件系统是jffs2类型的,且在flash中,bootargs的设置应该如下
setenv bootargs ‘mem=32M cOnsole=ttyS0,115200 noinitrd root=/dev/mtdblock2 rw rootfstype=jffs2 init=/linuxrc’
4). 假设文件系统是基于nfs的,bootargs的设置应该如下
setenv bootargs ‘noinitrd mem=64M cOnsole=ttySAC0 root=/dev/nfs nfsroot=192.168.0.3:/nfs ip=192.168.0.5:192.168.0.3:192.168.0.3:255.255.255.0::eth0:off’
或者
setenv bootargs ‘noinitrd mem=64M cOnsole=ttySAC0 root=/dev/nfs nfsroot=192.168.0.3:/nfs ip=192.168.0.5’

B. rootfstype
    这个选项需要跟root一起配合使用,一般如果根文件系统是ext2的话,有没有这个选项是无所谓的,但是如果是jffs2,squashfs等文件系统的话,就需要rootfstype指明文件系统的类型,不然会无法挂载根分区.
C. console

cOnsole=tty  使用虚拟串口终端设备 .
cOnsole=ttyS[,options] 使用特定的串口,options可以是这样的形式bbbbpnx,这里bbbb是指串口的波特率,p是奇偶校验位,n是指的bits。
cOnsole=ttySAC[,options] 同上面。

看你当前的环境,有时用ttyS,有时用ttySAC,网上有人说,这是跟内核的版本有关,2.4用ttyS,2.6用ttySAC,但实际情况是官方文档中也是使用ttyS,所以应该是跟内核版本没有关联的。可以查看Documentation/serial-console.txt找到相关描述。

D. mem
mem=xxM 指定内存的大小,不是必须的
E. ramdisk_size
ramdisk=xxxxx           不推荐  
ramdisk_size=xxxxx   推荐
上面这两个都可以告诉ramdisk 驱动,创建的ramdisk的size,默认情况下是4m(s390默认8M),你可以查看Documentation/ramdisk.txt找到相关的描述,不过ramdisk=xxxxx在新版的内核都已经没有提了,不推荐使用。
F. initrd, noinitrd
当你没有使用ramdisk启动系统的时候,你需要使用noinitrd这个参数,但是如果使用了的话,就需要指定initrd=r_addr,size, r_addr表示initrd在内存中的位置,size表示initrd的大小。
G. init
init指定的是内核启起来后,进入系统中运行的第一个脚本,一般init=/linuxrc, 或者init=/etc/preinit,preinit的内容一般是创建console,null设备节点,运行init程序,挂载一些文件系统等等操作。请注意,很多初学者以为init=/linuxrc是固定写法,其实不然,/linuxrc指的是/目录下面的linuxrc脚本,一般是一个连接罢了。
H. ip
指定系统启动之后网卡的ip地址,如果你使用基于nfs的文件系统,那么必须要有这个参数,其他的情况下就看你自己的喜好了。设置ip有两种方法:
 ip = ip addr
 ip=ip addr:server ip addr:gateway:netmask::which netcard:off
这两种方法可以用,不过很明显第二种要详细很多,请注意第二种中which netcard 是指开发板上的网卡,而不是主机上的网卡。
说完常见的几种bootargs,那么我们来讨论平常我经常使用的几种组合:
1). 假设文件系统是ramdisk,且直接就在内存中,bootargs的设置应该如下:
setenv bootargs ‘initrd=0x32000000,0xa00000 root=/dev/ram0 cOnsole=ttySAC0 mem=64M init=/linuxrc’
2). 假设文件系统是ramdisk,且在flash中,bootargs的设置应该如下:
setenv bootargs ‘mem=32M cOnsole=ttyS0,115200 root=/dev/ram rw init=/linuxrc’
注意这种情况下你应该要在bootm命令中指定ramdisk在flash中的地址,如bootm kernel_addr ramdisk_addr (fdt_addr)
3). 假设文件系统是jffs2类型的,且在flash中,bootargs的设置应该如下
setenv bootargs ‘mem=32M cOnsole=ttyS0,115200 noinitrd root=/dev/mtdblock2 rw rootfstype=jffs2 init=/linuxrc’
4). 假设文件系统是基于nfs的,bootargs的设置应该如下
setenv bootargs ‘noinitrd mem=64M cOnsole=ttySAC0 root=/dev/nfs nfsroot=192.168.0.3:/nfs ip=192.168.0.5:192.168.0.3:192.168.0.3:255.255.255.0::eth0:off’
或者
setenv bootargs ‘noinitrd mem=64M cOnsole=ttySAC0 root=/dev/nfs nfsroot=192.168.0.3:/nfs ip=192.168.0.5’

u-boot中分区和内核MTD分区关系


推荐阅读
  • 本文内容为asp.net微信公众平台开发的目录汇总,包括数据库设计、多层架构框架搭建和入口实现、微信消息封装及反射赋值、关注事件、用户记录、回复文本消息、图文消息、服务搭建(接入)、自定义菜单等。同时提供了示例代码和相关的后台管理功能。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适合综合运用。 ... [详细]
  • 基于layUI的图片上传前预览功能的2种实现方式
    本文介绍了基于layUI的图片上传前预览功能的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使用blob+FileReader,另一种是使用layUI自带的参数。通过选择文件后点击文件名,在页面中间弹窗内预览图片。其中,layUI自带的参数实现了图片预览功能。该功能依赖于layUI的上传模块,并使用了blob和FileReader来读取本地文件并获取图像的base64编码。点击文件名时会执行See()函数。摘要长度为169字。 ... [详细]
  • HDU 2372 El Dorado(DP)的最长上升子序列长度求解方法
    本文介绍了解决HDU 2372 El Dorado问题的一种动态规划方法,通过循环k的方式求解最长上升子序列的长度。具体实现过程包括初始化dp数组、读取数列、计算最长上升子序列长度等步骤。 ... [详细]
  • 本文讨论了Alink回归预测的不完善问题,指出目前主要针对Python做案例,对其他语言支持不足。同时介绍了pom.xml文件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以及Maven的相关知识。最后,对Alink回归预测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期待。 ... [详细]
  • 本文讨论了如何优化解决hdu 1003 java题目的动态规划方法,通过分析加法规则和最大和的性质,提出了一种优化的思路。具体方法是,当从1加到n为负时,即sum(1,n)sum(n,s),可以继续加法计算。同时,还考虑了两种特殊情况:都是负数的情况和有0的情况。最后,通过使用Scanner类来获取输入数据。 ... [详细]
  • 本文介绍了C#中数据集DataSet对象的使用及相关方法详解,包括DataSet对象的概述、与数据关系对象的互联、Rows集合和Columns集合的组成,以及DataSet对象常用的方法之一——Merge方法的使用。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可以了解到DataSet对象在C#中的重要性和使用方法。 ... [详细]
  • 本文介绍了OC学习笔记中的@property和@synthesize,包括属性的定义和合成的使用方法。通过示例代码详细讲解了@property和@synthesize的作用和用法。 ... [详细]
  • Mac OS 升级到11.2.2 Eclipse打不开了,报错Failed to create the Java Virtual Machine
    本文介绍了在Mac OS升级到11.2.2版本后,使用Eclipse打开时出现报错Failed to create the Java Virtual Machine的问题,并提供了解决方法。 ... [详细]
  • 本文讲述了作者通过点火测试男友的性格和承受能力,以考验婚姻问题。作者故意不安慰男友并再次点火,观察他的反应。这个行为是善意的玩人,旨在了解男友的性格和避免婚姻问题。 ... [详细]
  • 1,关于死锁的理解死锁,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是两个线程同时使用同一资源,两个线程又得不到相应的资源而造成永无相互等待的情况。 2,模拟死锁背景介绍:我们创建一个朋友 ... [详细]
  • 《数据结构》学习笔记3——串匹配算法性能评估
    本文主要讨论串匹配算法的性能评估,包括模式匹配、字符种类数量、算法复杂度等内容。通过借助C++中的头文件和库,可以实现对串的匹配操作。其中蛮力算法的复杂度为O(m*n),通过随机取出长度为m的子串作为模式P,在文本T中进行匹配,统计平均复杂度。对于成功和失败的匹配分别进行测试,分析其平均复杂度。详情请参考相关学习资源。 ... [详细]
  • 动态规划算法的基本步骤及最长递增子序列问题详解
    本文详细介绍了动态规划算法的基本步骤,包括划分阶段、选择状态、决策和状态转移方程,并以最长递增子序列问题为例进行了详细解析。动态规划算法的有效性依赖于问题本身所具有的最优子结构性质和子问题重叠性质。通过将子问题的解保存在一个表中,在以后尽可能多地利用这些子问题的解,从而提高算法的效率。 ... [详细]
  • Java验证码——kaptcha的使用配置及样式
    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kaptcha库来实现Java验证码的配置和样式设置,包括pom.xml的依赖配置和web.xml中servlet的配置。 ... [详细]
  • 知识图谱——机器大脑中的知识库
    本文介绍了知识图谱在机器大脑中的应用,以及搜索引擎在知识图谱方面的发展。以谷歌知识图谱为例,说明了知识图谱的智能化特点。通过搜索引擎用户可以获取更加智能化的答案,如搜索关键词"Marie Curie",会得到居里夫人的详细信息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知识图谱的出现引起了搜索引擎行业的变革,不仅美国的微软必应,中国的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公司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知识图谱。 ... [详细]
  • 本文详细介绍了Linux中进程控制块PCBtask_struct结构体的结构和作用,包括进程状态、进程号、待处理信号、进程地址空间、调度标志、锁深度、基本时间片、调度策略以及内存管理信息等方面的内容。阅读本文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Linux进程管理的原理和机制。 ... [详细]
author-avatar
大瑞Y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PHP1.CN | 中国最专业的PHP中文社区 | DevBox开发工具箱 | json解析格式化 |PHP资讯 | PHP教程 | 数据库技术 | 服务器技术 | 前端开发技术 | PHP框架 | 开发工具 | 在线工具
Copyright © 1998 - 2020 PHP1.CN.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1100号 | 京ICP备19059560号-4 | PHP1.CN 第一PHP社区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