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 HotTags
当前位置:  开发笔记 > 编程语言 > 正文

tensorflow下的图片标准化函数per_image_standardization用法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tensorflow下的图片标准化函数per_image_standardization用法,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

实验环境:windows 7,anaconda 3(Python 3.5),tensorflow(gpu/cpu)

函数介绍:标准化处理可以使得不同的特征具有相同的尺度(Scale)。

这样,在使用梯度下降法学习参数的时候,不同特征对参数的影响程度就一样了。

tf.image.per_image_standardization(image),此函数的运算过程是将整幅图片标准化(不是归一化),加速神经网络的训练。

主要有如下操作,(x - mean) / adjusted_stddev,其中x为图片的RGB三通道像素值,mean分别为三通道像素的均值,adjusted_stddev = max(stddev, 1.0/sqrt(image.NumElements()))。

stddev为三通道像素的标准差,image.NumElements()计算的是三通道各自的像素个数。

实验代码: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import matplotlib.image as img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numpy as np
sess = tf.InteractiveSession()
image = img.imread("D:/Documents/Pictures/logo7.jpg")
shape = tf.shape(image).eval()
h,w = shape[0],shape[1]
standardization_image = tf.image.per_image_standardization(image)#标准化

fig = plt.figure()
fig1 = plt.figure()
ax = fig.add_subplot(111)
ax.set_title("orginal image")
ax.imshow(image)
ax1 = fig1.add_subplot(311)
ax1.set_title("original hist")
ax1.hist(sess.run(tf.reshape(image,[h*w,-1])))
ax1 = fig1.add_subplot(313)
ax1.set_title("standardization hist")
ax1.hist(sess.run(tf.reshape(standardization_image,[h*w,-1])))
plt.ion()
plt.show()

实验结果:

两幅hist图分别是原图和标准化后的RGB的像素值分布图,可以看到只是将图片的像素值大小限定到一个范围,但是像素值的分布为改变。

补充知识:tensorflow运行单张图像与加载模型时注意的问题

关于模型的保存加载:

在做实验的情况下,一般使用save函数与restore函数就足够用,该刚发只加载模型的参数而不加载模型,这意味着

当前的程序要能找到模型的结构

saver = tf.train.Saver()#声明saver用来保存模型
with tf.Session() as sess:
 for i in range(train_step):
 #.....训练操作
 if i%100 == 0 && i!= 0:#每间隔训练100次存储一个模型,默认最多能存5个,如果超过5个先将序号小的覆盖掉
  saver.save(sess,str(i)+"_"+"model.ckpt",global_step=i)

得到的文件如下:

在一个文件夹中,会有一个checkpoint文件,以及一系列不同训练阶段的模型文件,如下图

ckeckpoint文件可以放在编辑器里面打开看,里面记录的是每个阶段保存模型的信息,同时也是记录最近训练的检查点

ckpt文件是模型参数,index文件一般用不到(我也查到是啥-_-|||)

在读取模型时,声明一个saver调用restore函数即可,我看很多博客里面写的都是添加最近检查点的模型,这样添加的模型都是最后一次训练的结果,想要加载固定的模型,直接把模型参数名称的字符串写到参数里就行了,如下段程序

saver = tf.train.Saver()
with tf.Session() as sess:
 saver.restore(sess, "step_1497batch_64model.ckpt-1497")#加载对应的参数

这样就把参数加载到Session当中,如果有数据,就可以直接塞进来进行计算了

运行单张图片:

运行单张图像的方法的流程大致如下,首先使用opencv或者Image或者使用numpy将图像读进来,保存成numpy的array的格式

接下来可以对图像使用opencv进行预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array使用feed_dict的方式输入到tensorflow的placeholder中,这里注意两点,不要单独的使用下面的方法将tensor转换成numpy再进行处理,除非是想查看一下图像输出,否则在验证阶段,强烈不要求这样做,尽量使用feed_dict,原因后面说明

numpy_img = sess.run(tensor_img)#将tensor转换成numpy

这里注意一点,如果你的图像是1通道的图像,即灰度图,那么你得到的numpy是一个二维矩阵,将使用opencv读入的图像输出shape会得到如(424,512)这样的形状,分别表示行和列,但是在模型当中通常要要有batch和通道数,所以需要将图像使用python opencv库中的reshape函数转换成四维的矩阵,如

cv_img = cv_img.reshape(1,cv_img.shape[0],cv_img.shape[1],1)#cv_img是使用Opencv读进来的图片

用来输入到网络中的placeholder设置为如下,即可进行输入了

img_raw = tf.placeholder(dtype=tf.float32, shape=[1,512, 424, 1], name="input")

测试:

如果使用的是自己的数据集,通常是制作成tfrecords,在训练和测试的过程中,需要读取tfrecords文件,这里注意,千万不要把读取tfrecords文件的函数放到循环当中,而是把这个文件放到外面,否则你训练或者测试的数据都是同一批,Loss会固定在一个值!

这是因为tfrecords在读取的过程中是将图像信息加入到一个队列中进行读取,不要当成普通的函数调用,要按照tensorflow的思路,将它看成一个节点!

def read_data(tfrecords_file, batch_size, image_size):#读取tfrecords文件
 filename_queue = tf.train.string_input_producer([tfrecords_file])
 reader = tf.TFRecordReader()
 _, serialized_example = reader.read(filename_queue)
 
 img_features = tf.parse_single_example(
  serialized_example,
 features={
 "label": tf.FixedLenFeature([], tf.int64),
 "image_raw": tf.FixedLenFeature([], tf.string),
  })
 image = tf.decode_raw(img_features["image_raw"], tf.float32)
 min_after_dequeue = 1000
 image = tf.reshape(image, [image_size, image_size,1])
 image = tf.image.resize_images(image, (32,32),method=3)#缩放成32×32
 image = tf.image.per_image_standardization(image)#图像标准化
 label = tf.cast(img_features["label"], tf.int32)  
 capacity = min_after_dequeue + 3 * batch_size  
 image_batch, label_batch = tf.train.shuffle_batch([image, label],
       min_after_dequeue = min_after_dequeue)
 return image_batch, tf.one_hot(label_batch,6)#返回的标签经过one_hot编码

#将得到的图像数据与标签都是tensor哦,不能输出的!
read_image_batch,read_label_batch = read_data("train_data\tfrecord\TrainC6_95972.tfrecords",batch_size,120)

回到在运行单张图片的那个问题,直接对某个tensor进行sess.run()会得到图计算后的类型,也就是咱们python中常见的类型。

使用sess.run(feed_dict={…})得到的计算结果和直接使用sess.run有什么不同呢?

可以使用一个循环实验一下,在循环中不停的调用sess.run()相当于每次都向图中添加节点,而使用sess.run(feed_dict={})是向图中开始的位置添加数据!

结果会发现,直接使用sess.run()的运行会越来越慢,使用sess.run(feed_dict={})会运行的飞快!

为什么要提这个呢?

在上面的read_data中有这么三行函数

image = tf.reshape(image, [image_size, image_size,1])#与opencv的reshape结果一样
image = tf.image.resize_images(image, (32,32),method=3)#缩放成32×32,与opencv的resize结果一样,插值方法要选择三次立方插值
image = tf.image.per_image_standardization(image)#图像标准化

如果想要在将训练好的模型作为网络节点添加到系统中,得到的数据必须是经过与训练数据经过相同处理的图像,也就是必须要对原始图像经过上面的处理。如果使用其他的库容易造成结果对不上,最好使用与训练数据处理时相同的函数。

如果使用将上面的函数当成普通的函数使用,得到的是一个tensor,没有办法进行其他的图像预处理,需要先将tensor变成numpy类型,问题来了,想要变成numpy类型,就得调用sess.run(),如果模型作为接口死循环,那么就会一直使用sess.run,效率会越来越慢,最后卡死!

原因在于你没有将tensorflow中的函数当成节点调用,而是将其当成普通的函数调用了!

解决办法就是按部就班的来,将得到的numpy数据先提前处理好,然后使用sess.run(feed_dict)输入到placeholder中,按照图的顺序一步一步运行即可!

如下面程序

with tf.name_scope("inputs"):
 img_raw = tf.placeholder(dtype=tf.float32, shape=[1,120, 120, 1], name="input")#输入数据
 keep_prob = tf.placeholder(tf.float32,name="keep_prob")

with tf.name_scope("preprocess"):#图中的预处理函数,当成节点顺序调用
 img_120 = tf.reshape(img_raw, [120, 120,1])
 img_norm = tf.cast(img_120, "float32") / 256
 img_32 = tf.image.resize_images(img_norm, (32,32),method=3)
 img_std = tf.image.per_image_standardization(img_32)
 img = tf.reshape(img_std, [1,32, 32,1])

with tf.name_scope("output"):#图像塞到网络中
 output = MyNet(img,keep_prob,n_cls)

ans = tf.argmax(tf.nn.softmax(output),1)#计算模型得到的结果

init = tf.global_variables_initializer()

saver = tf.train.Saver()


if __name__ == "__main__":

 with tf.Session() as sess:

 sess.run(init)
 saver.restore(sess, "step_1497batch_64model.ckpt-1497")#效果更好
 index = 0
 path = "buffer\"
 
 while True:
  f = path + str(index)+".jpg"#从0.jpg、1.jpg、2.jpg.....一直读
  if os.path.exists(f):
  cv_img = cv.imread(f,0)
  cv_img = OneImgPrepro(cv_img)
  cv_img = cv_img.reshape(1,cv_img.shape[0],cv_img.shape[1],1)#需要reshape成placeholder可接收型
  clas = ans.eval(feed_dict={img_raw:cv_img,keep_prob:1})#feed的速度快!

  print(clas)#输出分类
  
  index += 1

以上这篇tensorflow下的图片标准化函数per_image_standardization用法就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全部内容了,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编程笔记。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sinat_21585785/article/details/74251563


推荐阅读
  • 本文详细介绍了Python中的流程控制与条件判断技术,包括数据导入、数据变换、统计描述、假设检验、可视化以及自定义函数的创建等方面的内容。 ... [详细]
  • Python中调用Java代码的方法与实践
    本文探讨了如何在Python环境中集成并调用Java代码,通过具体的步骤和示例展示了这一过程的技术细节。适合对跨语言编程感兴趣的开发者阅读。 ... [详细]
  • 计算机视觉初学者指南:如何顺利入门
    本文旨在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初学者提供一套全面的入门指南,涵盖基础知识、技术工具、学习资源等方面,帮助读者快速掌握计算机视觉的核心概念和技术。 ... [详细]
  • 本文详细介绍了在Mac操作系统中使用Python连接MySQL数据库的方法,包括常见的错误处理及解决方案。 ... [详细]
  • SecureCRT 使用指南与技巧
    本文详细介绍 SecureCRT 软件的基本功能,并分享了一些实用的操作技巧,旨在帮助用户提高远程管理效率。 ... [详细]
  • 本文探讨了在当前开发环境中使用Django 1.5和Python 3.3的情况下,如何解决AWS和GAE仅支持Python 2.7的问题,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 [详细]
  • 本文探讨了SQLAlchemy ORM框架中如何利用外键和关系(relationship)来建立表间联系,简化复杂的查询操作。通过示例代码详细解释了relationship的定义、使用方法及其与外键的相互作用。 ... [详细]
  • 酷家乐 Serverless FaaS 产品实践探索
    本文探讨了酷家乐在 Serverless FaaS 领域的实践与经验,重点介绍了 FaaS 平台的构建、业务收益及未来发展方向。 ... [详细]
  • 万事起于配置开发环境
    万事起于配置开发环境 ... [详细]
  • 深入解析Android Activity生命周期
    本文详细探讨了Android中Activity的生命周期,通过实例代码和详细的步骤说明,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Activity各个阶段的行为。 ... [详细]
  • 深入探讨Web服务器与动态语言的交互机制:CGI、FastCGI与PHP-FPM
    本文详细解析了Web服务器(如Apache、Nginx等)与动态语言(如PHP)之间通过CGI、FastCGI及PHP-FPM进行交互的具体过程,旨在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技术背后的原理。 ... [详细]
  • 本文档详细介绍了如何在 Python 中进行文件和目录的基本操作,包括文件的打开、关闭、读取、写入、复制以及文件和目录的创建、删除和重命名等。 ... [详细]
  • Cadence SPB 16.5 安装指南与注意事项
    本文提供了详细的 Cadence SPB 16.5 安装步骤,包括环境配置、安装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适合初次安装或遇到问题的技术人员参考。 ... [详细]
  • 本文档提供了详细的MySQL安装步骤,包括解压安装文件、选择安装类型、配置MySQL服务以及设置管理员密码等关键环节,帮助用户顺利完成MySQL的安装。 ... [详细]
  • 解决Office 2000安装时出现错误1933的问题
    本文介绍了在安装Office 2000过程中遇到错误1933时的解决方案,包括如何定位问题和修复步骤。 ... [详细]
author-avatar
浪子烦恼猪_309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PHP1.CN | 中国最专业的PHP中文社区 | DevBox开发工具箱 | json解析格式化 |PHP资讯 | PHP教程 | 数据库技术 | 服务器技术 | 前端开发技术 | PHP框架 | 开发工具 | 在线工具
Copyright © 1998 - 2020 PHP1.CN.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1100号 | 京ICP备19059560号-4 | PHP1.CN 第一PHP社区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