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闹闹依旧不闹 | 来源:互联网 | 2024-10-26 11:06
本文深入解析了Linux系统性能监控中的两个重要工具——iostat与vmstat命令。iostat主要用于监测硬盘的读写性能,通过使用-d参数可指定特定硬盘进行监控,若未指定则默认监控所有硬盘。-k参数用于以KB为单位显示数据,而1和10分别代表每1秒采集一次数据,共采集10次。此外,vmstat则提供了关于系统虚拟内存、进程、CPU等多方面的综合信息,对于全面评估系统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1,硬盘读写性能,
-d:显示某块具体硬盘,这里没有给出硬盘路径就是默认全部了
-k:以KB为单位显示
1:统计间隔为1秒
10:共统计10次的
tps:该设备每秒的传输次数(Indicate the number of transfers per second that were issued to the device.)。“一次传输”意思是“一次I/O请求”。多个逻辑请求可能会被合并为“一次I/O请求”。“一次传输”请求的大小是未知的。
kB_read/s:每秒从设备(drive expressed)读取的数据量;kB_wrtn/s:每秒向设备(drive expressed)写入的数据量;kB_read:读取的总数据量;kB_wrtn:写入 的总数量数据量;这些单位都为Kilobytes。
一开始的数值很大是因为显示的是累计读写量。
2,iostat -x 参数,查看设备使用率(%util)、响应时间(await)
rrqm/s:每秒这个设备相关的读取请求有多少被Merge了(当系统调用需要读取数据的 时候,VFS将请求发到各个FS,如果FS发现不同的读取请求读取的是相同Block的数据,FS会将这个请求合并Merge);wrqm/s:每秒这个 设备相关的写入请求有多少被Merge了。
r/s:每秒响应的读取请求数;w/s:每秒响应的写入请求数;rkB/s:每秒读取的数据量;wkB/s:每秒写入的数据量
await:每一个IO请求的处理的平均时间(单位是微秒)。这里可以理解为IO的响应时 间,一般地系统IO响应时间应该低于5ms,如果大于10ms就比较大了。
%util:在统计时间内所有处理IO时间,除以总共统计时间。例如,如果统计间隔1秒,该 设备有0.8秒在处理IO,而0.2秒闲置,那么该设备的%util = 0.8/1 = 80%,所以该参数暗示了设备的繁忙程度。一般地,如果该参数是100%表示设备已经接近满负荷运行了(当然如果是多磁盘,即使%util是100%,因 为磁盘的并发能力,所以磁盘使用未必就到了瓶颈)。
3,iostat -c 参数,查看CPU状态信息
4,vmstat命令,查看内存使用情况
Procs
r:在运行队列中等待的进程数
b:在等待io的进程数
Memory
swpd: 虚拟内存使用情况,单位:KB
free: 空闲的内存,单位KB
buff: 被用来做为缓存的内存数,单位:KB
Swap
si: 从磁盘交换到内存的交换页数量,单位:KB/秒
so: 从内存交换到磁盘的交换页数量,单位:KB/秒
IO
bi: 发送到块设备的块数,单位:块/秒
bo: 从块设备接收到的块数,单位:块/秒
System
in: 每秒的中断数,包括时钟中断
cs: 每秒的环境(上下文)切换次数
CPU
按 CPU 的总使用百分比来显示
us: CPU 使用时间
sy: CPU 系统使用时间
id: 闲置时间
r、b列一般为0,表示没有等待进程,如果不为0表示系统性能有问题
si、so 两 列,表示内存交换的频繁程度,如果数值长期很大,表示内存不够,要和硬盘交换数据,也可以表示要读写的数据每次都不一样
bi、bo 两列,表示I/O输入输出很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