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拼接技术主要包括两个关键环节即图像配准和图像融合对于图像融合部分,由于其耗时不太大,且现有的几种主要方法效果差别也不多,所以总体来说算法上比较成熟。而图像配准部分是整个图像拼接技术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图像拼接算法的成功率和运行速度,因此配准算法的研究是多年来研究的重点。
目前的图像配准算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基于频域的方法(相位相关方法)和基于时域的方法。
相位相关法最早是由Kuglin和Hines在1975年提出的,并且证明在纯二维平移的情形下,拼接精度可以达到1个像素,多用于航空照片和卫星遥感图像的配准等领域。该方法对拼接的图像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将两幅待配准图像变换到频域,然后通过它们的互功率谱直接计算出两幅图像间的平移矢量,从而实现图像的配准。由于其具有简单而精确的特点,后来成为最有前途的图像配准算法之一。但是相位相关方法一般需要比较大的重叠比例(通常要求配准图像之间有50%的重叠比例),如果重叠比例较小,则容易造成平移矢量的错误估计,从而较难实现图像的配准。
基于时域的方法又可具体分为基于特征的方法和基于区域的方法。基于特征的方法首先找出两幅图像中的特征点(如边界点、拐点),并确定图像间特征点的对应关系,然后利用这种对应关系找到两幅图像间的变换关系。这一类方法不直接利用图像的灰度信息,因而对光线变化不敏感,但对特征点对应关系的精确程度依赖很大。这一类方法采用的思想较为直观,目前大部分的图像配准算法都可以归为这一类。基于区域的方法是以一幅图像重叠区域中的一块作为模板,在另一幅图像中搜索与此模板最相似的匹配块,这种算法精度较高,但计算量过大。
按照匹配算法的具体实现又可以分为直接法和搜索法两大类,直接法主要包括变换优化法,它首先建立两幅待拼接图像间的变换模型,然后采用非线性迭代最小化算法直接计算出模型的变换参数,从而确定图像的配准位置。该算法效果较好,收敛速度较快,但是它要达到过程的收敛要求有较好的初始估计,如果初始估计不好,则会造成图像拼接的失败。搜索法主要是以一幅图像中的某些特征为依据,在另一幅图像中搜索最佳配准位置,常用的有比值匹配法,块匹配法和网格匹配法。比值匹配法是从一幅图像的重叠区域中部分相邻的两列上取出部分像素,然后以它们的比值作模板,在另一幅图像中搜索最佳匹配。这种算法计算量较小,但精度较低;块匹配法则是以一幅图像重叠区域中的一块作为模板,在另一幅图像中搜索与此模板最相似的匹配块,这种算法精度较高,但计算量过大;网格匹配法减小了块匹配法的计算量,它首先要进行粗匹配,每次水平或垂直移动一个步长,记录最佳匹配位置,然后在此位置附近进行精确匹配,每次步长减半,然后循环此过程直至步长减为0。这种算法较前两种运算量都有所减小,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偏大,而且粗匹配时如果步长取的太大,很可能会造成较大的粗匹配误差,从而很难实现精确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