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 HotTags
当前位置:  开发笔记 > 编程语言 > 正文

浅谈硬盘工作原理(电脑硬盘结构和工作原理)

本文主要介绍关于硬盘,计算机科学的知识点,对【浅谈硬盘工作原理】和【电脑硬盘结构和工作原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下由【yizhaoxin】投稿的技术文章,希望该技术和经验能帮到你解决你所遇的【硬件】相关

本文主要介绍关于硬盘,计算机科学的知识点,对【浅谈硬盘工作原理】和【电脑硬盘结构和工作原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下由【yizhaoxin】投稿的技术文章,希望该技术和经验能帮到你解决你所遇的【硬件】相关技术问题。

电脑硬盘结构和工作原理

一、硬盘的分类:

固态硬盘:简称SSD ,近几年开始普及的硬盘,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用固态电子存储芯片阵列而制成的硬盘,由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FLASH芯片、DRAM芯片)组成。固态硬盘具有传统机械硬盘不具备的快速读写(目前主流固态硬盘读写速度大概400M/s,而机械硬盘大概120M/s)、质量轻、能耗低(存储介质是芯片,而不是盘片,运行起来没有噪音)以及体积小等特点,但由于技术上面没有硬盘成熟,其价格仍较为昂贵,容量较低,其内部存储芯片一旦损坏,数据较难恢复并且耐用性相对较短。

机械硬盘:简称HDD,传统硬盘,这是本次博客要详细介绍的。

混合硬盘:简称HHD, 一块基于传统机械硬盘诞生出来的新硬盘,一般速度比传统机械硬盘快。

SSD采用闪存颗粒来存储,HDD采用磁性碟片来存储,混合硬盘(HHD: Hybrid Hard Disk)是把磁性硬盘和闪存集成到一起的一种硬盘。绝大多数硬盘都是固定硬盘,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盘驱动器中。

二、首先,让我们看一下硬盘的发展史:

1956年9月13日,IBM的IBM 350 RAMAC(Random Access Method of Accounting and Control)是现代硬盘的雏形,整个硬盘需要50个直径为24英寸表面涂有磁浆的盘片,它相当于两个冰箱的体积,不过其存储容量只有5MB。
1971年,IBM开始采用一种名叫Merlin的技术生产硬盘,这种技术据称能使硬盘头更好地在盘片上索引。
1973年,IBM 3340问世,主流采用采用红色。这个大家伙每平方英寸存储1.7MB的数据,在当时已经创了一个纪录。许多公司共享这些系统,需要时按照时间和存储空间租用它。租赁价值为7.81美元每兆,这个价格比当时汽油的价格还贵38%。它拥有“温彻斯特”这个绰号,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温氏架构”。来源于它两个30MB的存储单元,恰好是当时出名的“温彻斯特来福枪”的口径和填弹量。至此,硬盘的基本架构被确立。
1979年,IBM发明了Thin Film磁头,使硬盘的数据定位更加准确,因此使得硬盘的密度大幅提升。
1980年,两位前IBM员工创立的公司开发出5.25英寸规格的5MB硬盘,这是首款面向台式机的产品,而该公司正是希捷公司(Seagate)公司。
1982年,日立发布了全球首款容量超过1GB的硬盘。这就是容量为1.2GB的H-8598硬盘。这块硬盘拥有10片14英寸盘片,两个读写磁头。
1980年代末,IBM推出MR(Magneto Resistive磁阻)技术令磁头灵敏度大大提升,使盘片的存储密度较之前的20Mbpsi(bit/每平方英寸)提高了数十倍,该技术为硬盘容量的巨大提升奠定了基础。1991年,IBM应用该技术推出了首款3.5英寸的1GB硬盘。
1970年到1991年,硬盘碟片的存储密度以每年25%~30%的速度增长;从1991年开始增长到60%~80%;至今,速度提升到100%甚至是200%。从1997年开始的惊人速度提升得益于IBM的GMR(Giant Magneto Resistive,巨磁阻)技术,它使磁头灵敏度进一步提升,进而提高了存储密度。
1993年,康诺(Conner Peripherals)推出了CP30344硬盘容量是340MB。
1995年,为了配合Intel的LX芯片组,昆腾与Intel携手发布UDMA 33接口—EIDE标准将原来接口数据传输率从16.6MB/s提升到了33MB/s。同年,希捷开发出液态轴承(FDB,Fluid Dynamic Bearing)马达。所谓的FDB就是指将陀螺仪上的技术引进到硬盘生产中,用厚度相当于头发直径十分之一的油膜取代金属轴承,减轻了硬盘噪音与发热量。
1996年,希捷收购康诺(Conner Peripherals)
1998年2月,UDMA 66规格面世。
2000年10月,迈拓(Maxtor)收购昆腾。
2003年1月,日立宣布完成20.5亿美元的收购IBM硬盘事业部计划,并成立日立环球存储科技公司(Hitachi Global StorageTechnologies, Hitachi GST)。
2005年日立环储和希捷都宣布了将开始大量采用磁盘垂直写入技术(perpendicular recording),该原理是将平行于盘片的磁场方向改变为垂直(90度),更充分地利用的存储空间。
2005年12月21日,希捷宣布收购迈拓(Maxtor)。
2007年1月,日立环球存储科技宣布将会发售全球首只1Terabyte的硬盘,比原先的预定时间迟了一年多。硬盘的售价为399美元,平均每美元可以购得2.75GB硬盘空间。
2011年3月,西部数据以4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日立环球存储科技。

2011年4月,希捷宣布与三星强化策略伙伴关系。

2011年3月8日凌晨,WD西部数据公司宣布,将以现金加股票的形式,出资43亿美元收购日立全资子公司,同为世界级硬盘大厂的日立环球存储技术公司(HGST)。

三、小白长见识时间:下面总结一下目前存储领域的几大巨头:

1、希捷(Seagate)
希捷公司成立于1980年,现为全球第1大的硬盘、磁盘和读写磁头制造商,希捷在设计、制造和销售硬盘领域居全球领先地位,提供用于企业、台式电脑、移动设备和消费电子的产品。、
(2005年并购迈拓(Maxtor)
2011年4月-2011年12月 收购三星(Samsung)旗下的硬盘业务后成为最大的硬盘厂商。)
2、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
西部数据是全球知名的硬盘厂商,现为全球第2大硬盘制造商,成立于1979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在世界各地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为全球五大洲用户提供存储器产品,2011年3月收购日立。

3、东芝(TOSHIBA)
日本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亦是第二大综合电机制造商,隶属于三井集团旗下。 主要生产移动存储产品。

? ??



四、磁盘的物理构造

从硬盘问世至今已经过了56个年头,不管是容量、体积还是生产工艺都较之前有了重大革新和改进,但一直都保持了“温氏”的架构(固态硬盘除外,它不是我们今天的主角)。

经过封装后的硬盘,对我们一般呈现出如下的样子:


背面:



打开后盖:




? ? 硬盘主要由盘体、控制电路板和接口部件组成。盘体就是一个密封,封装了多个盘片的腔体;控制电路包含硬盘BIOS,主控芯片和硬盘缓存等单元;接口部件包含电源、数据接口主从跳线等。
? ? 硬盘的盘片一般采用合金材料,多数为铝合金(IBM曾经开发过玻璃材质的盘片,好像现在有些厂家也生产玻璃材质的盘片,但不多见),盘面上涂着磁性材料,厚度一般在0.5mm左右。有些硬盘只装一张盘片,有些则有多张。硬盘盘片安装在主轴电机的转轴上,在主轴电机的带动下作高速旋转。每张盘片的容量称为单碟容量,而一块硬盘的总容量就是所有盘片容量的总和。早期硬盘由于单碟容量低,所以盘片较多。现代的硬盘盘片一般只有少数几片。 盘片上的记录密度很大,而且盘片工作时会高速旋转,为保证其工作的稳定,数据保存的长久,所以硬片都是密封在硬盘内部。不可自行拆卸硬盘,在普通环境下空气中的灰尘、指纹、头发丝等细小杂质都会对硬盘造成永久损害。一个被大卸八块的硬盘如下:



? ? 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硬盘的盘面,柱面,磁道和扇区的概念。
?
? ? 盘面
? ? 硬盘一般会有一个或多个盘片,每个盘片可以有两个面(Side),即第1个盘片的正面称为0面,反面称为1面;第2个盘片的正面称为2面,反面称为3面...依次类推。每个盘面对应一个磁头(head)用于读写数据。第一个盘面的正面的磁头称为0磁头,背面称为1磁头;第二个盘片正面的磁头称为2磁头,背面称为3磁头,以此类推。盘面数和磁头数是相等的。



? ? 一张单面的盘片需要一个磁头,双面的盘片则需要两个磁头。硬盘采用高精度、轻型磁头驱动和定位系统。这种系统能使磁头在盘面上快速移动,读写硬盘时,磁头依靠磁盘的高速旋转引起的空气动力效应悬浮在盘面上,与盘面的距离不到1微米(约为头发直径的百分之一),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精确定位到计算机指令指定的磁道上。
? ? 早期由于定位系统限制,磁头传动臂只能在盘片的内外磁道之间移动。因此,不管开机还是关机,磁头总在盘片上。所不同的是,关机时磁头停留在盘片启停区,开机时磁头“飞行”在磁盘片上方。
?
? ? 磁道
? ? 每个盘片的每个盘面被划分成多个狭窄的同心圆环,数据就是存储在这样的同心圆环上,我们将这样的圆环称为磁道(Track),每个盘面可以划分多个磁道。关机时磁头停留在硬盘的着陆区(Landing Zone),这个着陆区以前是位于离盘心最近的区域,不存放任何数据。在后期的硬盘工艺中有些硬盘生产厂商将这个区域被移动到了盘片的外面,如下所示:



? ? 在每个盘面的最外圈,离盘心最远的地方是“0”磁道,向盘心方向依次增长为1磁道,2磁道,等等。硬盘数据的存放就是从最外圈开始。
?
? ? 扇区
? ? 根据硬盘规格的不同,磁道数可以从几百到成千上万不等。每个磁道上可以存储数KB的数据,但计算机并不需要一次读写这么多数据。在这一这基础上,又把每个磁道划分成若干弧段,每段称为一个扇区(Sector)。扇区是硬盘上存储的物理单位,每个扇区可存储128×2N次方(N=0,1,2,3)字节的数据。从DOS时代起,每扇区是128×22=512字节,现在已经成了业界不成文的规定,也没有哪个硬盘厂商试图去改变这种约定。也就是说即使计算机只需要硬盘上存储的某个字节,也须一次把这个字节所在的扇区中的全部512字节读入内存,再选择所需的那个字节。扇区的编号是从1开始,而不是0,这一点需要注意。另外,硬盘在划分扇区时,和软盘是有一定区别的。软盘的一个磁道中,扇区号一般依次编排,如1号,2号,3号...以此类推。但在硬盘磁道中,扇区号是按照某个间隔跳跃着编排。比如,2号扇区并不是1号扇区后的按顺序的第一个而是第八个,3号扇区又是2号扇区后的按顺序的第八个,依此类推,这个“八”称为交叉因子。
? ? 这个交叉因子的来历有必要详述一下,我们知道,数据读取经常需要按顺序读取一系列相邻的扇区(逻辑数据相邻)。如对磁道扇区按物理顺序进行编号,很有可能出现当磁头读取完第一个扇区后,由于盘片转速过快来不及读取下一个扇区,(要知道物理相邻扇区位置距离是极小的),必须等待转完一圈,这极大浪费了时间。所以就用交叉来解决这个问题。增加了交叉因子后的扇区编号一般是下面这个样子:


? ? 柱面
? ? 柱面其实是我们抽象出来的一个逻辑概念,前面说过,离盘心最远的磁道为0磁道,依此往里为1磁道,2磁道,3磁道....,不同面上相同磁道编号则组成了一个圆柱面,即所称的柱面(Cylinder)。这里要注意,硬盘数据的读写是按柱面进行,即磁头读写数据时首先在同一柱面内从0磁头开始进行操作,依次向下在同一柱面的不同盘面(即磁头上)进行操作,只有在同一柱面所有的磁头全部读写完毕后磁头才转移到下一柱面,因为选取磁头只需通过电子切换即可,而选取柱面则必须通过机械切换。电子切换比从在机械上磁头向邻近磁道移动快得多。因此,数据的读写按柱面进行,而不按盘面进行。 读写数据都是按照这种方式进行,尽可能提高了硬盘读写效率。
?
? ? 簇
? ? 将物理相邻的若干个扇区称为了一个簇。操作系统读写磁盘的基本单位是扇区,而文件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簇(Cluster)。在Windows下,随便找个几字节的文件,在其上面点击鼠标右键选择属性,看看实际大小与占用空间两项内容,如大小:15 字节 (15 字节), 占用空间:4.00 KB (4,096 字节)。这里的占用空间就是你机器分区的簇大小,因为再小的文件都会占用空间,逻辑基本单位是4K,所以都会占用4K。 簇一般有这几类大小 4K,8K,16K,32K,64K等。簇越大存储性能越好,但空间浪费严重。簇越小性能相对越低,但空间利用率高。NTFS格式的文件系统簇的大小为4K。


? ? 硬盘读写数据的过程
? ? 现代硬盘寻道都是采用CHS(Cylinder Head Sector)的方式,硬盘读取数据时,读写磁头沿径向移动,移到要读取的扇区所在磁道的上方,这段时间称为寻道时间(seek time)。因读写磁头的起始位置与目标位置之间的距离不同,寻道时间也不同。目前硬盘一般为2到30毫秒,平均约为9毫秒。磁头到达指定磁道后,然后通过盘片的旋转,使得要读取的扇区转到读写磁头的下方,这段时间称为旋转延迟时间(rotational latencytime)。
?
? ? 一个7200(转/每分钟)的硬盘,每旋转一周所需时间为60×1000÷7200=8.33毫秒,则平均旋转延迟时间为8.33÷2=4.17毫秒(平均情况下,需要旋转半圈)。平均寻道时间和平均选装延迟称为平均存取时间。
?
? ? 所以,最后看一下硬盘的容量计算公式:
? ? 硬盘容量=盘面数×柱面数×扇区数×512字节
?
?
? ? MBR,它是存在于硬盘的0柱面,0磁头,1扇区里,占512字节的空间。这512字节里包含了主引导程序Bootloader和磁盘分区表DPT。其中Bootloader占446字节,分区表占64字节,一个分区要占用16字节,64字节的分区表只能被划分4个分区,这也就是目前我们的硬盘最多只能支持4个分区记录的原因。



? ? 即,如果你将硬盘分成4个主分区的话,必须确保所有的磁盘空间都被使用了(这不是废话么),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划分一个主分区加一个扩展分区,然后在扩展分区里再继续划分逻辑分区。当然,逻辑分区表也需要分区表,它是存在于扩展分区的第一个扇区里,所以逻辑分区的个数最多也只能有512/16=32个,并不是想分多少个逻辑分区都可以。
? ? 注意,我们所说的扩展分区也是要占用分区表项的。例如,如果我们的硬盘只划分一个主分区和一个逻辑分区,此时的分区表的排列如下:
? ?Device Boot ? ? ?Start ? ? ? ? End ? ? ?Blocks ? Id ?System
/dev/sda1 ? * ? ? ? ? ? 1 ? ? ? ? ?19 ? ? ?152586 ? 83 ?Linux
/dev/sda2 ? ? ? ? ? ? ?20 ? ? ? ?2569 ? ?20482875 ? 83 ?Extended
/dev/sda5 ? ? ? ? ? ?2570 ? ? ? ?19457 ? ? 4128705 ? 82 ?Linux
? ? 主分区为1号分区,扩展分区占用了2号分区,3和4号扩展分区被预留了下来,逻辑分区从5开始编号依次递增,这里我们只划分了一个逻辑分区。


参考文献:http://blog.chinaunix.net/uid-23069658-id-3413957.html

本文《浅谈硬盘工作原理》版权归yizhaoxin所有,引用浅谈硬盘工作原理需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


推荐阅读
  • CF:3D City Model(小思维)问题解析和代码实现
    本文通过解析CF:3D City Model问题,介绍了问题的背景和要求,并给出了相应的代码实现。该问题涉及到在一个矩形的网格上建造城市的情景,每个网格单元可以作为建筑的基础,建筑由多个立方体叠加而成。文章详细讲解了问题的解决思路,并给出了相应的代码实现供读者参考。 ... [详细]
  • EPICS Archiver Appliance存储waveform记录的尝试及资源需求分析
    本文介绍了EPICS Archiver Appliance存储waveform记录的尝试过程,并分析了其所需的资源容量。通过解决错误提示和调整内存大小,成功存储了波形数据。然后,讨论了储存环逐束团信号的意义,以及通过记录多圈的束团信号进行参数分析的可能性。波形数据的存储需求巨大,每天需要近250G,一年需要90T。然而,储存环逐束团信号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揭示出每个束团的纵向振荡频率和模式。 ... [详细]
  • Monkey《大话移动——Android与iOS应用测试指南》的预购信息发布啦!
    Monkey《大话移动——Android与iOS应用测试指南》的预购信息已经发布,可以在京东和当当网进行预购。感谢几位大牛给出的书评,并呼吁大家的支持。明天京东的链接也将发布。 ... [详细]
  • 本文介绍了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及其重要性,强调了关系数据库范例中将逻辑存储与物理存储分开的必要性。通过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的分离,可以实现对物理存储的重新组织和数据库的迁移,而应用程序不会察觉到任何更改。文章还展示了Oracle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并介绍了表空间的概念和作用。 ... [详细]
  • 本文讨论了Alink回归预测的不完善问题,指出目前主要针对Python做案例,对其他语言支持不足。同时介绍了pom.xml文件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以及Maven的相关知识。最后,对Alink回归预测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期待。 ... [详细]
  • Mac OS 升级到11.2.2 Eclipse打不开了,报错Failed to create the Java Virtual Machine
    本文介绍了在Mac OS升级到11.2.2版本后,使用Eclipse打开时出现报错Failed to create the Java Virtual Machine的问题,并提供了解决方法。 ... [详细]
  • 《数据结构》学习笔记3——串匹配算法性能评估
    本文主要讨论串匹配算法的性能评估,包括模式匹配、字符种类数量、算法复杂度等内容。通过借助C++中的头文件和库,可以实现对串的匹配操作。其中蛮力算法的复杂度为O(m*n),通过随机取出长度为m的子串作为模式P,在文本T中进行匹配,统计平均复杂度。对于成功和失败的匹配分别进行测试,分析其平均复杂度。详情请参考相关学习资源。 ... [详细]
  • Webmin远程命令执行漏洞复现及防护方法
    本文介绍了Webmin远程命令执行漏洞CVE-2019-15107的漏洞详情和复现方法,同时提供了防护方法。漏洞存在于Webmin的找回密码页面中,攻击者无需权限即可注入命令并执行任意系统命令。文章还提供了相关参考链接和搭建靶场的步骤。此外,还指出了参考链接中的数据包不准确的问题,并解释了漏洞触发的条件。最后,给出了防护方法以避免受到该漏洞的攻击。 ... [详细]
  • 本文介绍了Linux系统中正则表达式的基础知识,包括正则表达式的简介、字符分类、普通字符和元字符的区别,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同时提醒读者要注意正则表达式与通配符的区别,并给出了使用正则表达式时的一些建议。本文适合初学者了解Linux系统中的正则表达式,并提供了学习的参考资料。 ... [详细]
  • Java验证码——kaptcha的使用配置及样式
    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kaptcha库来实现Java验证码的配置和样式设置,包括pom.xml的依赖配置和web.xml中servlet的配置。 ... [详细]
  • WebSocket与Socket.io的理解
    WebSocketprotocol是HTML5一种新的协议。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服务器可以主动向客户端推送信息,客户端也可以主动向服务器发送信息,是真正的双向平等对话,属于服务器推送 ... [详细]
  • IT方面的论坛太多了,有综合,有专业,有行业,在各个论坛里混了几年,体会颇深,以前是论坛哪里人多 ... [详细]
  • 图像因存在错误而无法显示 ... [详细]
  • 开源Keras Faster RCNN模型介绍及代码结构解析
    本文介绍了开源Keras Faster RCNN模型的环境需求和代码结构,包括FasterRCNN源码解析、RPN与classifier定义、data_generators.py文件的功能以及损失计算。同时提供了该模型的开源地址和安装所需的库。 ... [详细]
  • 本文分析了Wince程序内存和存储内存的分布及作用。Wince内存包括系统内存、对象存储和程序内存,其中系统内存占用了一部分SDRAM,而剩下的30M为程序内存和存储内存。对象存储是嵌入式wince操作系统中的一个新概念,常用于消费电子设备中。此外,文章还介绍了主电源和后备电池在操作系统中的作用。 ... [详细]
author-avatar
天高云淡-tgyd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PHP1.CN | 中国最专业的PHP中文社区 | DevBox开发工具箱 | json解析格式化 |PHP资讯 | PHP教程 | 数据库技术 | 服务器技术 | 前端开发技术 | PHP框架 | 开发工具 | 在线工具
Copyright © 1998 - 2020 PHP1.CN.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1100号 | 京ICP备19059560号-4 | PHP1.CN 第一PHP社区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