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 HotTags
当前位置:  开发笔记 > 编程语言 > 正文

阻塞赋值语句(“=”)和非阻塞赋值语句(“<=”)

在Verilog中有两种类型的赋值语句:阻塞赋值语句(“”)和非阻塞赋值语句(“<”)。正确地使用这两种赋值语句对于Verilog的设

在Verilog中有两种类型的赋值语句:阻塞赋值语句(“=”)和非阻塞赋值语句(“<=”)。正确地使用这两种赋值语句对于Verilog的设计和仿真非常重要。下面我们以例子说明阻塞和非阻塞赋值的区别。

  

        我们先来看几段代码及其对应的电路:

HDL源代码 对应的RTL电路
module Shifter1(
Clk,
D,
Q3
);
input Clk;
input [7:0] D;
output [7:0] Q3;
reg [7:0] Q3, Q2, Q1;

always @(posedge Clk)
begin
Q1 = D;
Q2 = Q1;
Q3 = Q2;
end
endmodule
▲ 大家可以看到Q1、Q2被优化掉了
module Shifter2(
Clk,
D,
Q3
);
input Clk;
input [7:0] D;
output [7:0] Q3;
reg [7:0] Q3, Q2, Q1;

always @(posedge Clk)
begin
Q1 <= D;
Q2 <= Q1;
Q3 <= Q2;
end
endmodule
module Shifter3(
Clk,
D,
Q3
);
input Clk;
input [7:0] D;
output [7:0] Q3;
reg [7:0] Q3, Q2, Q1;

always @(posedge Clk)
begin
Q3 = Q2;
Q2 = Q1;
Q1 = D;
end
endmodule
module Shifter4(
Clk,
D,
Q3
);
input Clk;
input [7:0] D;
output [7:0] Q3;
reg [7:0] Q3, Q2, Q1;
always @(posedge Clk)
begin
Q1 <= D;
Q2 = Q1;
Q3 = Q2;
end
endmodule
module Shifter5(
Clk,
D,
Q3
);
input Clk;
input [7:0] D;
output [7:0] Q3;
reg [7:0] Q3, Q2, Q1;

always @(posedge Clk)
begin
Q1 <= D;
Q2 <= Q1;
Q3 = Q2;
end
endmodule
module Shifter6(
Clk,
D,
Q3
);
input Clk;
input [7:0] D;
output [7:0] Q3;
reg [7:0] Q3, Q2, Q1;
always @(posedge Clk)
begin
Q1 <= D;
Q2 = Q1;
Q3 <= Q2;
end
endmodule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阻塞赋值语句中,赋值的次序非常重要,而在非阻塞赋值语句中,赋值的次序并不重要。


 

  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一下阻塞和非阻塞赋值的语义本质:

  阻塞:在本语句中“右式计算”和“左式更新”完全完成之后,才开始执行下一条语句;
  非阻塞:当前语句的执行不会阻塞下一语句的执行。


  先看阻塞赋值的情况:我们来看这段代码:

    always @(posedge Clk)
begin
Q1 = D;
Q2 = Q1;
Q3 = Q2;
end

  always语句块对Clk的上升沿敏感,当发生Clk 0~1的跳变时,执行该always语句。
        在begin...end语句块中所有语句是顺序执行的,而且最关键的是,阻塞赋值是在本语句中“右式计算”和“左式更新”完全完成之后,才开始执行下一条语句的。
        在本例中,D的值赋给Q1以后,再执行Q2 = Q1;同样在Q2的值更新以后,才执行Q3 = Q2。这样,最终的计算结果就是Q3 = D。
        所有的语句执行完以后,该always语句等待Clk的上升沿,从而再一次触发begin...end语句。


  接下来,再看看非阻塞赋值的情况。
       所谓非阻塞赋值,顾名思义,就是指当前语句的执行不会阻塞下一语句的执行。

 always @(posedge Clk)
begin
Q1 <= D;
Q2 <= Q1;
Q3 <= Q2;
end

   首先执行Q1 <= D,产生一个更新事件,将D的当前值赋给Q1,但是这个赋值过程并没有立刻执行,而是在事件队列中处于等待状态。
        然后执行Q2 <= Q1,同样产生一个更新事件,将Q1的当前值(注意上一语句中将D值赋给Q1的过程并没有完成,Q1还是旧值)赋给Q2,这个赋值事件也将在事件队列中处于等待状态。
        再执行Q3 <= Q2,产生一个更新事件,将Q2的当前值赋给Q3,这个赋值事件也将在事件队列中等待执行。
        这时always语句块执行完成,开始对下一个Clk上升沿敏感。

  那么什么时候才执行那3个在事件队列中等待的事件呢?只有当当前仿真时间内的所有活跃事件和非活跃事件都执行完成后,才开始执行这些非阻塞赋值的更新事件。这样就相当于将D、Q1和Q2的值同时赋给了Q1、Q2和Q3。

  注:
            *仿真器首先按照仿真时间对事件进行排序,然后再在当前仿真时间里按照事件的优先级顺序进行排序。

     *活跃事件是优先级最高的事件。在活跃事件之间,它们的执行顺序是随机的。阻塞赋值(=)、连续赋值(assign)以及非阻塞赋值的右式计算等都属于活跃事件。

 


 

  下面通过一个典型案例,进一步说明阻塞赋值和非阻塞赋值的区别。

  这里有一个数组:Data[0]、Data[1]、Data[2]和Data[3],它们都是4比特的数据。我们需要在它们当中找到一个最小的数据,同时将该数据的索引输出到LidMin中,这个算法有点类似于“冒泡排序”的过程,而且需要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完成。例如,如果这4个数据中 Data[2]最小,那么LidMin的值则为2。

   module Bubble_Up(
Rst_n,
Clk,
Data,
Lid_Min
);
input Rst_n;
input Clk;
input [3:0] Data [0:3];
output [1:0] Lid_Min;
reg [1:0] Lid_Min;
always @(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
begin
if (~Rst_n)
begin
Lid_Min <= 2'd0;
end
else
begin
if (Data[0] <= Data[Lid_Min]) //"<="表示小于等于
begin
Lid_Min <= 2'd0; //"<="表示非阻塞赋值
end

if (Data[1] <= Data[Lid_Min])
begin
Lid_Min <= 2'd1;
end

if (Data[2] <= Data[Lid_Min])
begin
Lid_Min <= 2'd2;
end

if (Data[3] <= Data[Lid_Min])
begin
Lid_Min <= 2'd3;
end
end
end
endmodule

  我们的原意是首先将Lid_Min设置为一个初始值(任意值都可以),然后将Data[0]~Data[3]与Data[Lid_Min]进行比较,每比较一个数,就将较小的索引暂存在Lid_Min中,然后再进行下一次比较。当4组数据比较完成之后,最小的数据索引就会保留在Lid_Min 中。

  我们在以上代码中使用了非阻塞赋值,结果发现,仿真波形根本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功能,如图所示,图中的Data[0]~Data[3]分别为 11、3、10和12,Lid_Min的初始值为0。按道理来说,Lid_Min的计算结果应该为1,因为Data[1]最小,但仿真波形却为2。

 

  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果呢?

  在时钟上升沿到来以后,且Rst_n信号无效时开始执行以下4个语句,假设这时候的Lid_Min是0,Data[0]~Data[3]分别为11、3、10和12:

               if (Data[0] <= Data[Lid_Min])    //"<="表示小于等于
begin
Lid_Min <= 2'd0; //"<="表示非阻塞赋值
end

if (Data[1] <= Data[Lid_Min])
begin
Lid_Min <= 2'd1;
end

if (Data[2] <= Data[Lid_Min])
begin
Lid_Min <= 2'd2;
end

if (Data[3] <= Data[Lid_Min])
begin
Lid_Min <= 2'd3;
end

  第一句的if为真,因此执行Lid_Min <= 2’d0,而这时候,Lid_Min并没有立刻被赋值,而是调度到事件队列中等待执行,这是非阻塞赋值的特点。

  第二句的if为真,因此执行Lid_Min <= 2’d1,这是Lid_Min也没有立刻被赋值为1,而是调度到事件队列中等待执行。当前的Lid_Min还是0,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同样,第三句的if也为真,因此执行Lid_Min <= 2’d2,将更新事件调度到事件队列中等待执行。当前的Lid_Min还是0。

  而第四句的if为假,因此直接跳过Lid_Min <= 2’d3,这时跳出always语句,等待下一个时钟上升沿。

  在以上的always语句执行完成以后,仿真时间没有前进。这时存在于事件队列中当前仿真时间上的3个被调度的非阻塞更新事件开始执行,它们分别将Lid_Min更新为0、1和2。

  按照Verilog语言的规范,这3个更新事件属于同一仿真时间内的事件,它们之间的执行顺序随机,这就产生了不确定性。一般的仿真器在实现的时候是根据它们被调度的先后顺序执行的,事件队列就像一个存放事件的FIFO,它是分层事件队列的一部分,如图所示:

 

  这3个事件在同一仿真时间被一一执行,而真正起作用的时最后一个更新事件,因此在仿真的时候得到的最终结果时Lid_Min为2。

  然后我们想要得到的结果是,在每个if语句判断并执行完成以后,Lid_Min先暂存这个中间值,再进行下一次比较,也就是说在进行下一次比较之前,这个Lid_Min必须被更新,而这一点也正是阻塞赋值的特点,因此我们将代码作如下更改:

module Bubble_Up(
Rst_n,
Clk,
Data,
Lid_Min
);
input Rst_n;
input Clk;
input [3:0] Data [0:3];
output [1:0] Lid_Min;
reg [1:0] Lid_Min;
always @(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
begin
if (~Rst_n)
begin
Lid_Min <= 2'd0;
end
else
begin
if (Data[0] <= Data[Lid_Min]) //"<="表示小于等于
begin
Lid_Min = 2'd0; //"<="表示非阻塞赋值
end

if (Data[1] <= Data[Lid_Min])
begin
Lid_Min = 2'd1;
end

if (Data[2] <= Data[Lid_Min])
begin
Lid_Min = 2'd2;
end

if (Data[3] <= Data[Lid_Min])
begin
Lid_Min = 2'd3;
end
end
end
endmodule

  其仿真波形如图所示:

 

  在代码仿真过程中,第二句的if为真,执行Lid_Min = 2'd1,根据阻塞赋值的特点,Lid_Min被立刻赋值为1。在执行第三句if的时候,if (Data[2] <= Data[Lid_Min])为假,直接跳过Lid_Min = 2'd2不执行,同样也跳过Lid_Min = 2'd3不执行。Lid_Min被最终赋值为1,这正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另外,为了使代码看起来更简洁,我们使用for语句改写了代码:

     module Bubble_Up(
Rst_n,
Clk,
Data,
Lid_Min
);
input Rst_n;
input Clk;
input [5:0] Data [0:3];
output [1:0] Lid_Min;
reg [1:0] Lid_Min;
integer i;
always @(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_n)
begin
if (~Rst_n)
begin
Lid_Min = 2'd0;
end
else
begin
for (i = 2'd0; i <= 2'd3; i = i + 2'd1)
begin
if (Data[i] <= Data[Lid_Min])
begin
Lid_Min = i;
end
end
end
end
endmodule

  这种写法与前面展开的写法完全等效,功能完全一致。今后大家在读代码时发现带有for语句的电路功能比较难理解,可以将这些语句展开,增强代码的可读性。


推荐阅读
  • 本文详细解析了Python中的os和sys模块,介绍了它们的功能、常用方法及其在实际编程中的应用。 ... [详细]
  • 扫描线三巨头 hdu1928hdu 1255  hdu 1542 [POJ 1151]
    学习链接:http:blog.csdn.netlwt36articledetails48908031学习扫描线主要学习的是一种扫描的思想,后期可以求解很 ... [详细]
  • 从 .NET 转 Java 的自学之路:IO 流基础篇
    本文详细介绍了 Java 中的 IO 流,包括字节流和字符流的基本概念及其操作方式。探讨了如何处理不同类型的文件数据,并结合编码机制确保字符数据的正确读写。同时,文中还涵盖了装饰设计模式的应用,以及多种常见的 IO 操作实例。 ... [详细]
  • 本文介绍了在Windows环境下使用pydoc工具的方法,并详细解释了如何通过命令行和浏览器查看Python内置函数的文档。此外,还提供了关于raw_input和open函数的具体用法和功能说明。 ... [详细]
  • 本文详细介绍了C语言中链表的两种动态创建方法——头插法和尾插法,包括具体的实现代码和运行示例。通过这些内容,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链表的基本操作。 ... [详细]
  • 尽管使用TensorFlow和PyTorch等成熟框架可以显著降低实现递归神经网络(RNN)的门槛,但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其底层原理至关重要。本文将引导您使用NumPy从头构建一个用于自然语言处理(NLP)的RNN模型。 ... [详细]
  • 本题探讨如何通过最大流算法解决农场排水系统的设计问题。题目要求计算从水源点到汇合点的最大水流速率,使用经典的EK(Edmonds-Karp)和Dinic算法进行求解。 ... [详细]
  • 本文详细介绍了 Apache Jena 库中的 Txn.executeWrite 方法,通过多个实际代码示例展示了其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该方法。 ... [详细]
  • 2023年京东Android面试真题解析与经验分享
    本文由一位拥有6年Android开发经验的工程师撰写,详细解析了京东面试中常见的技术问题。涵盖引用传递、Handler机制、ListView优化、多线程控制及ANR处理等核心知识点。 ... [详细]
  • 本文介绍如何在QT框架中使用QWebSocket和QTcpSocket实现SSL加密通信,涵盖单向认证设置。单向认证常见于Web通信场景,其中客户端验证服务端证书,而服务端不验证客户端证书。 ... [详细]
  • 本文介绍了如何通过 Maven 依赖引入 SQLiteJDBC 和 HikariCP 包,从而在 Java 应用中高效地连接和操作 SQLite 数据库。文章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示例,并解释了每个步骤的实现细节。 ... [详细]
  • Google最新推出的嵌入AI技术的便携式相机Clips现已上架,旨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自动捕捉用户生活中值得纪念的时刻,帮助人们减少照片数量过多的问题。 ... [详细]
  • 本文详细介绍了Java中的访问器(getter)和修改器(setter),探讨了它们在保护数据完整性、增强代码可维护性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具体示例,展示了如何正确使用这些方法来控制类属性的访问和更新。 ... [详细]
  • 本文探讨了如何在不重新加载URL的情况下,触发WebView的PictureListener.onNewPicture()方法,以实现页面的重新绘制或渲染。 ... [详细]
  • 本文详细探讨了HTTP 500内部服务器错误的成因、解决方案及其在Web开发中的影响。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帮助读者理解并解决此类问题。 ... [详细]
author-avatar
miss文女1977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PHP1.CN | 中国最专业的PHP中文社区 | DevBox开发工具箱 | json解析格式化 |PHP资讯 | PHP教程 | 数据库技术 | 服务器技术 | 前端开发技术 | PHP框架 | 开发工具 | 在线工具
Copyright © 1998 - 2020 PHP1.CN.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1100号 | 京ICP备19059560号-4 | PHP1.CN 第一PHP社区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