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在古希腊是 “爱智慧” 的意思,一切的知识都可以称之为“哲学”,它是对基本和普遍之问题研究的学科,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很多人说懂哲学的人很可怕,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真正懂哲学的人思想都很超然,不会让人害怕,真正可怕的是那种半懂不懂的,那些半吊子哲学家才是令人可怕的。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百家争鸣,人才辈出!**我国一个激昂进步的时代,一个灿烂辉煌的时代,一个在黑夜点亮天空的时代,更是我国文明崛起的时代。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东周/507892)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为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
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
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
**春秋三圣之一,孔子的老师,也是郯国的君主。**郯子的主要思想为仁孝和道德治国,郯子教化百姓仁德孝悌,道德礼法。
道家鼻祖,世界文化名人的老子,乃是中华历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其主要思想都凝结在《道德经》中。老子思想主要以无为而治,不言之教为主,在老子思想中,道是思想,德是运用,两者相互依托,又可以互相转换。
而关于老子的哲学思想,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其主要辩证万事万物的正法两面,蕴含了大量朴素辩证法的观点,认为万事万物总是存在于对立而相生相克的两面之间。
圣人孔子,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其儒家思想虽然不能解决乱世,但是却是华夏两千年历代帝国王朝统治的封建核心思想。孔子的教化在《论语》,主张有教无类,思想精髓在《易经》。
核心思想:“仁”、“礼”;总结为八字: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在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
孔子思想的核心就是“礼”,是等级制,是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不知礼,无以为立。孔子确是说过“仁”是“爱人”,但“仁”必须受“礼”的制约,在人当中,亲人与他人要有差别。
孔子的“别爱”(差别爱)与墨子的兼爱(平等爱)二者对立,决不可等同与和混,这是礼与仁的关系。他以 孝悌为仁之本,对亲的生死都必须用礼,这是礼与孝的关系。他认为能孝于亲才不致“犯上作乱”,他要求“事君能致其身”。他自己也以“事君尽礼”见讥于时人,以殷的三忠为“三仁”,这是礼与忠的关系。总之一句话,没有礼就不会有仁、忠、孝等等的美德。
**孔子思想以德善礼仁为根本,善乃是人为起点,以人为本。德则是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基石,它蕴含着民主和博爱的思想。**礼,乃是礼施之于民,将礼仪规范作为世人的禁律和信条,教导人自行的遵守秩序;仁,乃是治国根本,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大同”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大道畅行,“天下为公”,因而能“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孩子们都能获得温暖与关怀,孤独的人与残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满意的归宿。
子产,乃是春秋末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但是其在思想上的成就更是非凡,子产思想主要分为两部分。其一就是形神关系,天体运行的轨道与人事遵行的法则互不相干,否定占星术能预测人事,此思想乃是无神论和去巫术的开端,具有很大的时代进步意义。
其二就是强调人性思想,通过辩证天道运行与人事无关,便可以引申出人的思想和行为主要受到本心所控制,子产对小人思想和一般人思想进行了辩证,“无欲实难”乃是其辩证的核心。
另外,由于子产长期执掌郑国朝政,所以对治国思想也有着一定的理解,其廉政文化、奉行薄葬的思想,也具有很深的进步意义。
墨子,春秋战国之交的一位思想家,主旨思想博大精深,最为世人所知的便是“兼爱非攻”,其有一套涉及几何学、物理学、算数学等多个学科的科学理论,在春秋战国时期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
墨家思想主要以实际为主,闻知、说知和亲知的思想对于求学讲究耳目之实,天志兼爱而不不制天命,自强不息方能天道酬勤。
但是墨子最出名的思想在于逻辑学之上,墨子提出了辩、类、故等逻辑概念,讲究辩论在事实的基础上,而并非臆测。
与孔子并称的儒家圣人和代表人物,其主要儒学思想从《易》中衍生,思想精髓主要以**“仁政”、“民贵君轻”**为主旨。
其主要思想观点是人性善论,孟子认为,人出生便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
在治国理念上,延续了儒家传统治国理念,讲究以仁政和王道治国。在哲学上,孟子仍旧以天命思想为主题,继承了儒学传统的唯物主义部分思想,并在孔子思想上发展,提出"尽心"、“知性”、“知天” 等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庄子,战国中期的主要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集大成者,其主要思想都记载在《南华经》中。在思想上,主要以**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为主。**庄子对于道在原有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庄子认为道应该遵循自然的道,而不是被人为匡定的道。摒弃人为,遵循天道。
庄子思想的核心,乃是以形而上学为基础,以抽象纯粹为主体,进而以抽象思辨为工具的哲学思想。庄子在整个春秋战国思想界,是独一无二的。
邹子,名邹衍,战国末期齐国思想家,其主要思想在于阴阳学理论,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五德学说。邹衍提出了五行的概念、"五行生胜"的理论,试图说明事物运动变化的普遍的规律。邹衍认为,五行相生相克,说明事物之间有着对立的关系,乃是朴素唯物主义辩证法的一套思想。邹衍另外还创造了“大九州”学说,这是华夏文明对宇宙、对地理的一个重要探索。
**战国中后期,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荀子在孔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开创,将儒学思想进行了不一样的阐释。**同时,他也对孟子学说进行了一定的否定和改进,最典型的一点在于人性问题讨论上,荀子不同于孟子,提倡性恶论。荀子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着重于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荀子在思想上的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精髓,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由此,荀子思想形成了"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荀子思想在治国理念上,讲究“使天下皆出于治”,强调治国的重要性,远非施行仁政那么简单。这是荀子在孟子思想过于偏向唯心主义的基础上,通过自我阐释,将儒学又重新拉回到了现实主义基础上。
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的思想,在先秦诸子百家中独树一帜,其主要以唯物主义为核心,以霸道思想为治国理念,强调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重要性,追求国家运行的效益。
韩非子认为,人性重利,利民的方式则是用刑法加以匡定。韩非子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要以法来约束民众,施刑于民,才可“禁奸于未萌”。
1. 先秦诸子(诸子百家)
2. 两汉精学
3. 魏晋玄学
4、隋唐佛学
5、宋明新儒学
程朱理学:格物致知,形而上学的一条路
陆王心学:受禅宗启发,引入佛家学说,讲良知和天理。
王阳明心学:阳明心学的渊源其实来自于孔子的仁学。
**心学的渊源: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家族本位、团体本位、个人本位。**西方中世纪的基督教兴起让他们从家族本位进入了团体本位,但是中国是没有经历团体本位这个过程。
希望满街都是圣人,每个人都有圣贤的品格。然而现实是每个人都不相信自己,所以也不相信别人。比如连扶老人都成了考验每个人道德的大问题。
把阳明心学实践最到位的是日本君主立宪制的成功,心学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以军阀衙门代替了文人论道。
新儒家对文学的直接影响——《儒林外史》、《红楼梦》
阳明心学的渊源其实来自于孔子的仁学。
阳明心学:
哲学的教育要自幼开始,15岁或18岁之前需要考虑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个时候就需要有出世的态度,入世的作为。
头脑和心的区别:(烦恼)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
头脑:理性、概念的认知
心的内容——生命情感、生命体验
内仁外礼:"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不仁,指的是没有安顿好心,“心中无仁之常体,左也不安,右也不安”。
<<阳明心学对孟子的传承和禅宗关系>>
孟子&#xff1a;主张人性本善&#xff0c;认为每个人的心都是存善端的&#xff0c;都具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
荀子&#xff1a;主张人性本恶&#xff0c;因为自然资源的有限性&#xff0c;所以争斗不可避免&#xff0c;这也是道德规则的起源&#xff0c;不相信以德治国&#xff0c;而主张以礼治国。
阳明心学得禅宗的启发&#xff0c;王阳明可以称作为心学中的慧能。
-----------------------------------
【前念不生即心&#xff0c;前&#xff0c;是指眼前】&#xff0c;也可以说是以前看到的有相有色世界的一切&#xff0c;“前念”是我们所看的着相的世界&#xff08;花花世界&#xff09;所产生的种种妄想或者说念头&#xff0c;“不生”妄念&#xff0c;才是真心。故曰“前念不生即心”
【后念不灭即佛&#xff0c;后念&#xff0c;是我们本来蕴藏、蕴涵的天真佛性】&#xff0c;用大白话来说就是未来理想、真理的追求&#xff0c;不灭&#xff0c;就是未尝断灭&#xff0c;永恒追求&#xff0c;就可成佛。故曰“后念不灭即佛。
成一切相即心&#xff0c;能够对一切事物&#xff08;着相的世界&#xff09;的来去变化的本质的理解&#xff0c;在于我们的心。
离一切相即佛&#xff0c;在来去变化的一切事物中&#xff0c;在这些念头中&#xff0c;你能看到自己动都未动的本性&#xff0c;不执著于那些来去变化&#xff0c;不受五颜六色相的羁绊&#xff0c;知道这些都是空&#xff0c;“离一切相”&#xff0c; 那你你就是佛。
--------------------------------------
【心与念的区别】&#xff1a;
【念从心起】&#xff1a;当念头兴起时&#xff0c;我们不要怕念&#xff0c;问题不在念&#xff0c;而在心&#xff0c;打坐就是要什么念头都不起。心如地&#xff0c;念如草&#xff0c;修心如翻地&#xff0c;地好少杂草&#xff0c;一念&#xff0c;就如地上只长了菩提树苗苗。
【念与理想区别】&#xff1a;
心起念想&#xff0c;而不作或意志不坚&#xff0c;即为念&#xff1b;理想基于现实&#xff0c;且有规划&#xff0c;并付诸于实践&#xff1b;此为理想&#xff01;
-------------------------------------
前念不生即心&#xff0c;后念不灭即佛&#xff01;
我的理解&#xff1a;念从心起&#xff0c;不生前念&#xff1b;格物致知&#xff0c;致良知而为后念本心&#xff1b;后念不灭方能成佛&#xff01;人是未觉醒的佛&#xff0c;佛是为觉醒了的智者&#xff01;知相而不住相&#xff1b;本心而致良知&#xff1b;心起贪念&#xff0c;欲壑难平&#xff1b;欲念邪念&#xff0c;必起祸患&#xff01;一旦住相&#xff0c;就会心生妄念&#xff0c;而妄念一来&#xff0c;苦恼也就来了。
----------------------------------
吾心便是宇宙&#xff0c;宇宙即是吾心&#xff0c;存在即是被知觉。万事万物乃至这个宇宙&#xff0c;是因为被我看到、被我听到、被我触摸到或者被我感知到才存在的。我所看到、所听到、所触摸到的或所感知到的一切&#xff0c;就是这个宇宙的全部。反过来说就是&#xff0c;没有被我看到、没有被我听到、没有被我触摸到或者没有被我感知到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更简单来说就是&#xff0c;宇宙是因为你的意识而存在&#xff0c;你的意识就是宇宙的全部。这是唯心论的核心思想。
**中国人的五种关系&#xff1a;**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
**马斯洛的五层金字塔&#xff1a;**活着&#xff08;生理&#xff09;、健康&#xff08;生理&#xff09;、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
中国哲学&#xff1a;解决人生问题&#xff0c;知识问题解决的前提是人生问题得到解决.
西方哲学&#xff1a;解决知识问题&#xff0c;人生问题要靠知识问题解决。
1. 希腊思想哲学时期
2.古典时代的转变&#xff0c;希腊思想的衰落与保持&#xff1b;罗马基督教的兴起
3. 基督教的世界观
4. 中世纪时代的转变
经院哲学家的觉醒
托马斯阿奎那的探求
中世纪全盛时期的进一步发展
世俗思想的涨潮
天文学与但丁
基督教会的世俗化与世俗神秘主义的兴起
批判的经院哲学与奥康姆的剃刀
古典人文主义的复兴
彼特拉克
柏拉图的复归
在门槛上
5. 现代世界观–宇宙观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科学革命
哥白尼
宗教界的反应
开普勒
伽利略
牛顿宇宙观的形成
哲学革命
培根
笛卡尔
现代世界观的基础
古代和现代
现世主义的胜利
科学和宗教&#xff1a;早期的协调
妥协和冲突
哲学、政治学、心理学
现代的性质
现代的转变
苏格拉底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9年——战国时期
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战国时期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战国时期
**古希腊三大哲学家是指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人&#xff0c;他们是三个连贯的人物&#xff0c;**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xff0c;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xff0c;他们一起创立了今天的西方哲学思想。苏格拉底&#xff08;师傅&#xff09;–>柏拉图&#xff08;徒&#xff09;–>亚里士多德&#xff08;孙&#xff09;
苏格拉底&#xff08;公元前469年或479年-公元前399年&#xff09;&#xff0c;古希腊哲学的创始人之一&#xff0c;古希腊三大哲学家之一&#xff0c;他是一个神秘人物&#xff0c;没有作品&#xff0c;主要通过柏拉图的对话而闻名。苏格拉底对艺术&#xff0c;文学和大众文化的描述使他成为西方哲学传统中最广为人知的人物之一。
柏拉图&#xff08;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xff09;&#xff0c;苏格拉底的学生&#xff0c;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xff0c;也是整个西方文化中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xff0c;主要哲学思想是理念论&#xff0c;包括&#xff1a;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等&#xff0c;对西方的哲学思想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xff08;公元前384-前322&#xff09;&#xff0c;古希腊三大哲学家之一&#xff0c;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xff0c;他是柏拉图的学生&#xff0c;亚历山大的老师。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构建了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广泛系统&#xff0c;包含道德、美学、逻辑和科学、政治和玄学。对哲学家感兴趣的朋友&#xff0c;还可以看看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10位哲学家。
苏格拉底是饮下毒酒而死。
1、在雅典恢复奴隶主民主制后&#xff0c;苏格拉底被控以藐视传统宗教、引进新神、败坏青年和反对民主等罪名&#xff0c;并被判处死刑。他拒绝了朋友和学生要他乞求赦免和外出逃亡的建议&#xff0c;饮下毒酒而死&#xff0c;终年70岁。
2、苏格拉底热爱雅典城邦&#xff0c;他更不容许最神圣的信仰有丝毫的被亵渎&#xff0c;因此&#xff0c;他毅然选择死亡。他并非不珍惜自己的生命&#xff0c;但他更注重自己的灵魂
3、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xff0c;主张无神论和言论自由&#xff0c;但却与当局统治相向。1787年达维特为鼓舞革命者为信仰和真理而献身的精神&#xff0c;创作了《苏格拉底之死》。
4、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因主张无神论和言论自由&#xff0c;雅典人抓住苏格拉底的学生克里底亚成为傀儡政权首领这个把柄&#xff0c;以不敬神和败坏青年两项罪名把他送上法庭。
5、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xff0c;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xff0c;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6、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圣徒和殉道者&#xff0c;苏格拉底为希腊哲学注入了强心剂&#xff0c;激起了无比汹涌澎湃的浪涛&#xff0c;余波甚至绵延至今。苏格拉底以他的实践和人格为后世哲学家树立了不朽的榜样。
苏格拉底之死&#xff1a;
公元前399年6月的一个傍晚&#xff0c;雅典监狱中一位年届七旬的老人就要被处决了。只见他衣衫褴褛&#xff0c;散发赤足&#xff0c;而面容却镇定自若。打发走妻子、家属后&#xff0c;他与几个朋友侃侃而谈&#xff0c;似乎忘记了就要到来的处决。直到狱卒端了一杯毒汁进来&#xff0c;他才收住“话匣子”&#xff0c;接过杯子&#xff0c;一饮而尽。之后&#xff0c;他躺下来&#xff0c;微笑着对前来告别的朋友说&#xff0c;他曾吃过邻人的一只鸡&#xff0c;还没给钱&#xff0c;请替他偿还。说完&#xff0c;老人安详地闭上双眼&#xff0c;睡去了。这位老人就是大哲学家苏格拉底。
详细资料&#xff1a;公元前三九九年&#xff0c;哲学家苏格拉底被雅典的一个人民法庭判处死刑。
苏格拉底于是被投入监狱&#xff0c;等待雅典在提洛岛祭祀阿波罗神的活动结束后处决。其间&#xff0c;弟子们轮流探监&#xff0c;陪伴老师度过最后的日子。于是&#xff0c;便有了柏拉图记载苏氏狱中言论的那几篇著名的对话录。约摸一个月后&#xff0c;这位年已七旬的哲人遣退妻儿&#xff0c;在众位弟子面前饮下毒鸩&#xff0c;从容就死。
在苏格拉底一案中&#xff0c;一方是追求真理、舍身取义的伟大哲人&#xff0c;另一方则是以民主自由为标榜、被视为民主政治源头的雅典城邦。孰是孰非&#xff0c;谁善谁恶&#xff0c;不那么泾渭分明&#xff0c;感情上的取舍则成为一种痛苦的折磨&#xff0c;因而其悲剧色彩愈加彰显。在民主自由观念深入人心的现代世界&#xff0c;苏格拉底之死就不仅成了一个问题&#xff0c;而且成了现代人心里一个难以解开的结。
起诉苏格拉底的三人都是雅典公民&#xff0c;以美莱特斯为首&#xff0c;他们依法提起公诉。对苏格拉底主要的指控是不敬神和敬事新神。
审判苏格拉底一案的陪审团由五百人组成&#xff0c;先是由原告和被告分别为自己辩护&#xff0c;并进行举证。之后陪审团举行第一次投票&#xff0c;决定被告是否有罪。
苏格拉底在第一轮的投票中以二百八十票对二百二十票被判有罪&#xff0c;在法庭上&#xff0c;他辩解自己非但无罪&#xff0c;反而于城邦有功&#xff0c;理应得到城邦的礼遇。对自己提出的处罚方案又近乎玩笑&#xff0c;仅希望罚款一百德拉克玛了事。
他那不合情理的刑罚意见&#xff0c;和藐视法庭的态度&#xff0c;反而迫使本来同情他的部分陪审员转向选择原告提出的刑罚&#xff0c;最后以三百六十票对一百四十票被判死刑。
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xff0c;苏格拉底的罪名似乎是莫须有的&#xff0c;没有确凿的犯罪行为&#xff0c;其言论也没有导致直接的伤害。但在雅典&#xff0c;对犯罪行为的认定不同于现代。无论什么指控&#xff0c;无论犯罪行为是否确凿&#xff0c;也无论是否造成直接的伤害&#xff0c;只要陪审团投票认定&#xff0c;罪名即告成立。
有人会问&#xff0c;对于像苏格拉底这样一位大哲学家&#xff0c;雅典人似乎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对权威人士的尊敬&#xff0c;仅以区区罪名&#xff0c;即判以极刑。这不是太难以令人理解了吗&#xff1f;
殊不知&#xff0c;当时在雅典是不存在任何个人权威的。既没有知识的权威&#xff0c;也没有道德的权威&#xff0c;甚至没有政治的权威。唯有一个权威&#xff0c;那就是人民的权威&#xff0c;一切都得服从人民群体。苏格拉底虽然是一位名人&#xff0c;但却并不是备受尊重的哲学权威。相比起来&#xff0c;他的名气更多地来自于他的怪诞。
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同现代世界形形色色的民主政治并不一样。在现代的民主政治中&#xff0c;个体一面从属于群体&#xff0c;一面却享有作为个体的独立性&#xff0c;享有自由。但在古希腊&#xff0c;个体是完全从属于群体的&#xff0c;他没有脱离于群体之外的自由。按亚里士多德的说法&#xff0c;个体只有在属于城邦&#xff08;亦即群体&#xff09;时才具有存在的意义&#xff0c;不属于城邦的个体要么是鬼神&#xff0c;要么是兽类。
群体的意志和利益高于其它一切&#xff0c;为此可以牺牲个体的利益和权利。雅典一条独特的法律即最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依法雅典人每年可以放逐一位政治领袖&#xff0c;由公民大会投票选出。因以破碎陶片充作选票&#xff0c;而得名“陶片放逐法”。投票时只要在陶片上刻上名字即可。无需过失&#xff0c;也无需罪行&#xff0c;只要获得票数超过六千&#xff0c;即遭流放。
如果以现代人的眼光看&#xff0c;这纯属对个人自由与权利的践踏。但在雅典&#xff0c;像底米斯托克利等一批最著名的政治家都在流放之列。这就是说&#xff0c;在古代希腊&#xff0c;个人是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自由的&#xff08;即柏林所说的“消极自由”&#xff09;。既没有脱离群体的自由&#xff0c;也没有言论的自由。苏格拉底的言论明确表示出他对“人民”这个群体的轻蔑&#xff0c;想要同它保持距离。同时在“人民”看来&#xff0c;他的言行实际上已经造成了某种伤害&#xff0c;因为他的弟子参与了推翻民主政治的活动。他的被处死&#xff0c;其实在情理之中。
而现代人惯于拿现代的民主来衡量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xff0c;认为平等与自由理所当然都是民主政治的内容&#xff0c;因此苏格拉底之死才成了难以解开的结。
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xff1a;苏格拉底主张心灵的转向&#xff0c;把哲学的研究重点从对自然界的研究转到对于人本身的研究上来&#xff1b;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知识&#xff0c;均从疑难中产生&#xff0c;愈求进步疑难愈多&#xff0c;疑难愈多进步愈大&#xff1b;在苏格拉底看来&#xff0c;事物的产生与灭亡&#xff0c;不过是某种东西的聚合和分散。
柏拉图的主要思想&#xff1a;柏拉图人物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xff0c;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xff0c;永恒不变&#xff0c;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xff0c;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xff0c;它由现象所组成&#xff0c;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
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思想&#xff1a;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xff0c;主张国家应对奴隶主子弟进行公共教育&#xff1b;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高于公民&#xff0c;但是他也主张人有自己的权利&#xff0c;要求实现城邦和公民利益的平衡&#xff1b;亚里士多德还确立了公平的正义和交换的正义的均衡正义原则。
奥古斯丁公元354年-公元430——东晋
阿奎那1225年-1274年——南宋
培根1561年-1626年——明朝嘉靖四十年
霍布斯公元1588年-公元1679年——明朝万历十六年
笛卡尔1596年-1650年——明朝万历二十四年
洛克1632年-1704年——明朝崇祯五年
**斯宾诺莎 **公元1632年-公元1677年——明朝崇祯五年
伏尔泰1694年-1778年——清朝康熙三十三年
休谟 公元1711年-公元1776年——清朝康熙五十年
卢梭 公元1712年-公元1778年——清朝康熙五十一年
孟德斯鸠 公元1689年1月18日&#xff0d;1755年2月10——(康熙1654.5.4-1722.12.20 雍正死于1735乾隆1736开始 )康雍乾时期”
康德 1724年-1804年——清朝雍正二年
黑格尔 公元1770年-公元1831年——清朝乾隆三十五年
叔本华 公元1788年-公元1860年——清朝乾隆五十三年
马克思 1818年-1883年——清朝嘉庆二十三年
尼采 公元1844年-公元1900年——清朝道光二十四年
罗素 1872年-1970年——清朝同治十一年
维特根斯坦 1889年-1951年——清朝光绪十五年
海德格尔 公元1889年-公元1976年——清朝光绪十五年
萨特 1905年-1980年——清朝光绪三十一年
孟德斯鸠 公元1689年1月18日&#xff0d;1755年2月10日法国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律师&#xff0c;西方国家学说以及法学理论的奠基人&#xff0c;与伏尔泰、卢梭合称“法兰西启蒙运动三贤” 。自幼受过良好教育。曾任律师、波尔多议会议长。
孟德斯鸠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xff0c;得到了很高的荣誉。曾被选为波尔多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柏林皇家科学院院士。
15世纪是西方近代史的开端&#xff0c;大航海的初衷是开辟前往东方的新路径&#xff1b;而此时的东方处在明成祖朱棣的统治下&#xff0c;是明朝国力最强盛的阶段那是一个绝佳的机会&#xff0c;我们有实力先于欧洲人一个世纪&#xff0c;去拥抱这个更广阔的世界。但因为某些原因&#xff0c;我们并未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黄仁宇选择了万历十五年作为皇朝衰败的开始&#xff0c;但我觉得这个时间点或许应该往前再多提提&#xff1b;或许从嘉靖的时候就应该开始算又或者从朱棣以后就开始算。某种意义上来说&#xff0c;滋养变革最好的土壤就是混乱&#xff0c;乱世以后总会结出新奇的果子。
华夏地区过于安逸的地理条件&#xff0c;使得中国人一直都很讨厌变化&#xff1b;变化屡屡带来痛苦&#xff0c;而变化之后的好处又是飘忽不定的正所谓 “兴&#xff0c;百姓苦&#xff1b;亡&#xff0c;百姓苦” 就是这个道理&#xff01;对于一个讨厌革新的民族来说&#xff0c;使他警醒并活动起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借助外力。
古代是游牧民族的入侵&#xff0c;近现代是西方列强的入侵打碎原有的一切&#xff0c;才能构筑新的历史文明方能进步&#xff1b;即便这个过程大概率让人不适&#xff01;
**总而言之&#xff0c;**无论之于怎样的政体、环境、文化、民族&#xff1b;乐于开放&#xff0c;勇于接受变化&#xff1b;永远是进步的第一要义&#xff0c;人们常说落后就要挨打&#xff0c;可为什么会落后呢&#xff1f;就是因为拒绝新事物&#xff0c;正所谓&#xff0c;新事物是适应了新环境的事物。定会战胜老的、旧的、不适应新环境的旧事物。以上观点在于马克思哲学当中也有体现&#xff0c;新旧事物的矛盾发展论。所以&#xff0c;最强大的往往不是能力最优秀的&#xff0c;而是最能适应环境变化的&#xff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