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识别及其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1、模式识别基本框架
一般认为,模式识别是通过具体的事物进行观测所得到的具有时间、空间分布的信息,模式所属的类别或同一类中模式的总体成为模式类,其中个别具体的模式往往成为样本。
样本——预处理——特征选择和提取——分类器设计&&分类结果
【由上述分析可知,模式识别本身就是将特征空间映射为选择空间,将多维特征降维以减小复杂度,增加鲁棒性】
2、特征提取和选择
特征提取是指通过映射的方法用低维空间来表示样本的过程,特征提取后样本的可分性应该更好。常用方法:主元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核函数主元分析(Kernel PCA)、独立主元分析(ICA)、自组织映射(SOM)
特征提取后的各个特征的物理意义有时不是很明确,往往很难看出各个特征对分类器的影响,有的甚至有副作用。因此要在这些特征中选择一部分,这就是特征选择。
为了判断提取和选择的特征对分类的有效性,人们提出各种衡量特征分类性能的判据。最直接最有效的盘踞是计算分类器错误概率,但很难实现。最简单的判据是用于可用性判据的类内类间距离判据。
【由上述分析可知,提取和选择对算法性能有决定性的作用,具体操作上既可以通过有监督学习、也可以无监督的聚类分析;除此之外,判断标准很重要,只有有了判断标准,才能够对选择的算法进行衡量和改进,这是反馈】
3、模式识别的主要方法及其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1) 统计决策法
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基础,包括参数法和非参数法。参数法以Bayes决策准则为指导,其中最小错误率和最小风险贝叶斯决策是最常用的决策方法。参数估计方法在样本数据趋于无穷大时渐进理论,然而实际条件往往达不到。在样本数量有限的时候,往往根据样本直接设计分类器,这就是非参数方法。这类方法物理意义直观,但所得的结果和错误率往往没有直接联系。所设计的分类器不能保证最优。比较典型的有线性分类器、最近邻方法、K均值聚类发。
缺点:缺少结构信息。
2) 结构模式分析
利用模式的结构描述与句法描述之间的相似性对模式进行分类,每个模式由它的各个子部分(称为子模式或者模式基元)的组合来表示。对模式的识别常以句法分析的方式进行,即依据给定的一组句法规则来剖析模式的结构。当模式中的每一个基元被分辨出来后,识别过程就可通过执行语法分析来实现。
3) 模糊模式识别
将非此即彼的0,1判断更改为隶属度函数。模糊模式识别的关键在隶属度函数的建立,目前的主要方法有模糊统计、模糊分布法、二元对比排序法、相对比较法和专家评分法。
4) 人工神经网络模式识别
定义:用软件或者硬件的方法,建立许多以大量处理单元为结点,处理单元实现(加权值的)互联的拓扑网络,进行模拟。
主要特点:信息处理的并行性、自组织和自适应性、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联想功能以及容错性能。
4、模式识别的新进展及其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1) 支持向量机
2) 仿生模式识别
【这是篇2004年的论文,并且文章是综述,所以对SVM和仿生模式讲得不是很清楚,接下来找些SVM的论文研究研究】
《模式识别方法概论》
【这是篇2012年的文章,讲的内容很多与上面的文章有重复,所以不再每小节摘录,只摘录感觉写得好的地方】
1、为提高识别结果的可靠性,往往需要加入知识库(规则)以对可能产生的错误进行修正,或者引入限制条件大大缩小待识别特征在模型库的搜索空间。
2、SVM基本思想:先在样本空间或特征空间,构造出最优超平面,使得超平面与不同类样本之间的距离最大,从而达到最大的泛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