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围绕芯片、软件的供应链体系重构正在加速,带来的不仅是供应关系的变革,还有业务模式与业务边界的剧变。
伴随全新电子电气架构的落地,如何帮助下游客户快速适配全新的计算平台,在最短的成本、周期下帮助主机厂实现功能开发与迭代、降本增效,成了芯片供应商、软件供应商以及Tier 1们竞争的重要领域。
这背后,供应商除了要具备强大算力平台、跨平台融合、基础软件堆栈等技术研发实力,还要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持与多元化合作模式。
近日,东软睿驰与芯驰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东软睿驰在汽车基础软件、智能网联、自动驾驶及电动化等领域的技术积累,芯驰科技在芯片及芯片解决方案等方面的优势,强强联合,共同探索面向下一代的高性能、高可靠和高安全性的域控制产品。
至此,东软睿驰NeuSAR基础软件生态圈又增加新伙伴。
芯片企业与软件供应商的深度合作,不仅可实现面向下一代电子电气架构下软硬件系统高效协同,还能够通过协同开放的合作模式,结合多方资源与优势,实现更灵活更多元化的业务能力,在这轮供应链重构的变革下,获取更大的市场机会。
一、打造软硬件高效协同的国产化解决方案
随着下一代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演进,跨平台、通用性强的汽车基础软件,高性能、高可靠的车规级芯片将是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在自动驾驶、中央网关、跨域控制器等领域的关键所在。
东软睿驰总经理曹斌表示,随着智能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软硬件生态融合将加速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迭代,为用户带来更安全、更美好的出行体验。芯驰科技在车规芯片领域已打造核心影响力,东软睿驰在汽车基础软件、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等产品领域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实力,此次双方的强强联合,将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在自动驾驶、中央网关、跨域控制器等领域的国产化进程,加速软硬件产品解决方案的落地,构建创新开放的汽车电子生态体系。
芯驰科技董事长张强表示,东软睿驰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产品线,在汽车基础软件产品、自动驾驶、EV动力系统等领域获得了领先的市场地位。芯驰科技产品覆盖智能座舱、自动驾驶、中央网关、高性能MCU四大业务范围。未来,汽车架构将进一步集成,芯驰布局的产品线支持未来中央计算架构。希望通过双方深度合作,基于各自优势打造软硬结合的行业范式,助力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芯驰科技作为国内知名的车规系统级芯片及微处理器的中国本土芯片企业,产品覆盖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和车控为三大核心域和网关/通讯等板块。
东软睿驰则在汽车基础软件、自动驾驶域控、中央网关、大算力计算平台等智能网联汽车赛道构建了核心壁垒,为行业提供创新性的技术应用,赋能智能汽车新生态。目前,东软睿驰自主研发的汽车基础软件产品-NeuSAR、标准化域控制器等产品已在多款车型中量产应用。
可见,此次东软睿驰与芯驰科技的合作,将实现「硬件+底层软件+中间件+算法框架」以及工具链等软硬件全栈解决方案,基于软件与硬件解耦的全栈解决方案能力,核心部件和软件模块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和替换,充分满足不同客户多元化的需求。
二、软件成为主战场,芯片+软件平台的核心优势
软件正在成为下阶段汽车市场竞争的关键。
近两年,芯片企业也纷纷开始参与软件层面的模块开发,布局硬件+软件甚至全栈系统解决方案。比如,高通Snapdragon Ride平台不仅包括硬件,还将为芯片提供安全中间件、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英伟达推出的NVIDIA DRIVE™ 开源软件堆栈,可以帮助开发者高效构建和部署各种应用程序,目的在于帮助下游客户快速适配新的计算平台,同时减少基础、共性的软件开发,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不仅仅是芯片企业,传统Tier 1也在纷纷通过自研、战略投资或收购布局软件能力。
随着当下汽车电子架构和芯片性能的快速迭代,计算趋于集中化,软件部署也变得越来越关键。越来越多车企加快下一代整车技术架构的规划,并且逐步摒弃过去打包的整体方案,在软件、数据、操作系统等核心环节追求更多的自定义能力。
但对大多数车企来说,软件开发和交付依旧是一大痛点。除了底层实时操作系统,AutoSAR、安全实时通讯模块以及其他关键软件模块等使得软件架构的复杂性持续增长,这也让运行在不同硬件平台上的软件必须协同工作。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未来车企竞争的关键在于应用软件开发与功能的如期落地,以及投入的成本等等,而不是在基础部分重复投资。
因此,基于标准化的大算力硬件将大部分共性组件基础软件(AutoSAR)和中间件封装,灵活适配业界流行算法框架,实现不同硬件平台适配和更高灵活度的软件复用,从而快速地解决不断增加的软件需求,帮助开发者高效构建和部署各种应用程序,成为了当前行业热点。
很显然,基于东软睿驰与芯驰科技合作推出的软硬件解耦灵活且全栈式解决方案,尤其是强大的基础软件平台能力,车企可快速实现上层应用开发,并最终支持新车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功能的更新。
更重要的还在于,面向域集中与跨域融合的全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趋势, 基于上述统一架构的计算平台模式,标准化的接口、标准化芯片、标准化基础软件和工具链集成,可率先实现不同域的硬件模块化快速替换、基础软件架构以及软件模块的最大化重用。
对于OEM来说,这不仅是降本的关键举措之一,更是软件定义汽车快速实现的基础。
而对芯片企业、软件供应商、ADAS供应商等来说,谁能助力OEM率先实现软件定义汽车,才是这轮供应链体系变革下的最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