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如何高效阅读,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也是自我提升的高效方法之一。
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尴尬:
读了那么多书,到底记住了多少?
随便挑一本读过的书,能说出书中的主要观点吗?
读的书已经数不清了,但是好像没派上什么用场……
这就给我们一种错觉:
听过许多道理,不一定能够过好这一生;看过很多书籍,不一定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叙述很多人喜欢买书,下载资料,收藏文章,但多年过去,会发现自己收集的各类资料,还是原封不动地留在那里。
其实这是一种想快速拥有知识的焦虑和贪婪。
当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一天的知识总量,等于过去N年。知识获取的渠道也是五花八门,便捷地让人无所适从。
我们会积累很多的观点、段子、思想,但就是没有自己的思考和知识体系。
这些知识不能说没用,但总是不够严谨、系统,就像肯德基麦当劳的快餐永远不能成为我们的主食一样。
很多人读书,读了就只是读了。如果只是用眼睛看过,而不是记在脑子里,那么读再多的书也没用。
一直以来,网络上各种读书方法层出不穷:速读、跳读、主题式阅读……但是不管哪一种方法,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将知识存进大脑,有扎实的收获。
你只是听过,却从来没有思考过,更没有践行过。各种知识就像一堆砖块堆在你的大脑,怎么够构建巍峨的知识大厦呢?更别谈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了。
如果你对阅读的题材之前有基础的话,还可以在阅读之前先思考下:
如果是我写这本书的话,我会怎么组织观点呢?
比如,在开始阅读《思维力:高效的系统思维》之前,
你就可以先不翻开书,而是设想下,从你的阅读目的出发的话,你会怎么编排目录?
是按照解决问题的思考步骤来组织呢,还是按照一个个思考工具来组织呢,或者按照不同的问题类型来组织呢?
经过这一步思考,你再翻开这本书的话,跟你什么都不想就直接翻开书相比,阅读的主动性、理解的程度立马就会得到大大加强。
确定好阅读目的,自己做过初步思考后,你就可以浏览下书的封面、腰封(如果有的话)、作者简介、目录、序言等等。
做这一步的目的有两个:
① 让大脑对本书内容形成一个整体印象,这样阅读起来记忆和理解的效果会更好些;
② 你要利用这些信息,从你的阅读目的出发画出一个整体的阅读导图,这样在阅读时就会重点突出,而且不容易陷入在细节中。
如果你还能从你的阅读目的出发,基于你原有的基础,
在浏览封面、作者简介、序言、目录后,画出一个整体的阅读导图后再开始阅读的话,那就相当于你先画好了地图再钻到森林里去,这样效率就更高了。
以阅读《思维力:高效的系统思维》为例。
假设你的阅读目的是想掌握一套完整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你浏览了封面、作者简介、序言和目录后,就会发现这本书就是按这个结构组织的。
因此,你完全可以根据书本目录,画出整体的阅读导图。
导图不要完全照抄目录内容,而要用自己的语言提炼为关键字或短语。
完成第二步,画出了整体的阅读导图后,就可以正式开始第一遍阅读了。
第一遍阅读的时候,要采用泛读的方式。
阅读速度不要一成不变,要采取变速的阅读方式,针对四类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速度。
这部分内容,阅读时跳过就行。
如果你担心以后会用到,又不记得在哪本书里的话,那就在步骤二画出的整体阅读导图中,加个分支做个标识即可。
比如,你在阅读此书的时候,阅读目的是想学习一个完整的解决问题步骤。
那么书里讲表达的内容你就可以跳过不看了。但如果你担心以后会用到的话,那加一个简单的标识,方便以后找到就行。
这部分内容,阅读时以你能达到的最快速度浏览就行,只需留意其中是否有个别值得借鉴的要点,千万不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仔细阅读。
因为这在自己阅读的舒适区里,会有一种读起来很轻松而且又有收获感的感觉。
要克服掉这个心理,因为反复阅读你已经很熟悉的内容,是一种投入产出比很低的阅读习惯。
这部分内容,在第一遍阅读时就要回到正常的阅读速度了。
而且在每一章或每10分钟阅读之后,必须要停下来,离开书本,在脑海里回忆下刚刚阅读过的内容。
然后将你能回忆出来的内容,作为步骤二中画出的阅读导图的细节给填充进来。
这儿有个小技巧,就是先将所有你能想起来的内容填充进来,能想起多少就是多少。
然后,再花1~2分钟翻阅下刚刚读过的内容,补充上遗忘的。
阅读后回忆,效率更高。
在阅读不熟悉的内容时,
如果碰到理解起来很难的内容,第一遍阅读时标记下来,然后大约看一看就可以了。
只要在脑海中有点印象就行,理不理解都无所谓。
这些不理解的部分,你第二遍会重点阅读的,因此不要担心会漏掉关键内容。
而且,全书通篇看过之后,
你第二遍再来读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个神奇的现象了:怎么一开始觉得那么难的内容,这次看起来这么简单呢。
这个原理,是YouCore超速阅读四大理念之二:第二遍永远比第一遍更容易理解。
比如,你在阅读到第4章第2节的时候。
发现归纳和演绎的逻辑顺序理解起来有点头疼,那就大致翻一翻这部分内容。
知道共有4种逻辑顺序,在步骤二的阅读导图中加上关键要点分支就可以了。
在开始第二遍阅读之前,你还要做多一件事,就是在这个导图上标出哪些不要读、哪些以后读,以及哪些第二遍要重点读的内容。
第二遍阅读的时候,我们不需要将所有内容都重新再阅读一遍。而是重点精读符合阅读目的,同时自己又不熟悉的部分。
再次提醒下,
一定要克制住自己反复看已熟悉的内容、或者不符合本次阅读目的内容的冲动,否则既浪费了阅读时间,又不会有任何新的受益。
而且,第二遍阅读的输出与第一遍有很大不同。
第一遍阅读的输出依然是思维导图,目的是为了理清主要的阅读脉络、形成初步理解、抓出重点内容。
而第二遍阅读的主要目的则是要将详细的内容归到你的知识体系中,以确保能变成你自己的理解和知识,从而在需要用的时候可以被顺畅地调用出来。
只重点精读自己不熟悉的部分,同时将阅读内容重新组织进个人知识体系框架中的做法。
你就能做到花更少的阅读时间,但却能提炼出更多对你有价值的知识。
第二遍阅读完成后,如果有需要,你还可以读第三遍。
但要记住:只阅读你未彻底理解的、或在应用在碰到疑问的。
千万不要再重新从头到尾阅读一遍,如果你忍不住这么做了的话,你就会发现哪怕读一万遍,你还是只熟悉你熟悉的内容,难点的内容依然是难点。
小结在阅读时,有一种心理就是读一本书如果不细细的读,就总害怕会落下什么重点知识,一定要克服掉自己的心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
以上内容摘抄自文章《推荐!比高效阅读更高效的三大阅读法》,非常感谢。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