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优化企业制度体系的构建与升级》系列文章中的案例剖析篇,重点介绍一家企业在制度体系重构与升级方面的实践,并详细说明项目完成后取得的各项成果。前文已介绍了该实例的背景(01 背景描述篇),可在本公众号的历史文章中查看。
企业制度体系的优化与升级
一、 构建企业制度体系的第一步是明确企业的战略方向。深入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后,才能确定制度构建的核心原则,即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思想。
在对H企业的制度体系进行优化之前,笔者对其战略定位进行了深入分析。随着地方政府对企业的新定位,H企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变化,其未来几年的发展战略也随之调整。市场压力增大,促使公司领导层的管理理念和管控思想更加清晰:如何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提高经营效率并防控风险。
二、 制度体系的建设应从高层治理结构开始,这是整个制度体系的总指导方针。
了解企业高层领导的管理习惯与理念后,笔者首先梳理了公司治理层的制度,在地方国资委相关政策框架内,修订和完善了《公司章程》、《董事会议事规则》、《党委会议事规则》和《监事会议事规则》,并新增了《总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这些修改使国资委、董事会和总经理办公会之间的责权关系更加清晰,确保各项决策符合法律法规及企业发展目标。尤其对《“三重一大”事项管理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使其更具实操性,明确了主要经营决策事项的决策界限,减少了不必要的会议频次,提高了决策效率。
三、 集团化公司的制度体系建设不仅需融入母公司的集团管控思想,还需体现组织架构的核心理念。
为了体现母公司的集团管控思想,笔者为H企业新增了《母子公司管理制度》,填补了原制度体系在子公司管控上的空白。这一制度为涉及子公司的具体管控事项提供了依据,使得各子公司的经营活动有了制度保障,明确了相关决策是否需上报总部审批。新的制度体系与调整后的组织架构完全匹配,进一步理顺了职责界面和权限划分。
四、 企业制度体系建设不仅要体现核心管理思想,单个制度也需具备可操作性和执行性。
笔者通过对治理层核心制度的重点修订,以及对各项制度的扩充和延展,解决了制度体系的核心问题。同时,保留了原有制度的优点,设计了大量的附件和表单,确保每项制度具有实操性,使企业各项管理活动规范化运作。
五、 企业制度体系可以根据管理习惯或审批权限纵向分级,根据管理维度或要素横向分类,便于管理和维护。
在新的制度体系构建阶段,笔者将制度划分为三级:一级制度为公司治理制度和母子公司管理制度等纲领性制度;二级制度为具体的管理办法;三级制度为实施细则。此外,将制度体系分为8大类,使体系内在逻辑更顺,关联度更合理。
六、 制度体系建设要关注制度间的关联性和接口衔接,以保证一致性和整体性。
在此次制度体系构建中,不仅层次分明,还通过模块化划分和良好的权责界面及流程接口衔接,确保制度体系的一致性和整体性。减少非必要环节,避免重要环节缺失,实现适度控制,增强制度体系的权威性和科学性。
此次制度体系的重新构建,将公司管控理念、战略意图、组织设想、部门职责完整链接,使企业管理体系更加系统、全面和有指导性。通过这次构建,总结了几项关键要素:
① 制度体系需反映企业的个性化特征,贯穿其中的核心是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与管控思想。
② 制度体系必须基于企业实际需求,不能一味追求全面而忽略实际情况。
③ 制度体系不仅是为了管人,更是为了有效配置核心资源,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④ 制度体系要体现组织管控和架构的特点,与现有的组织管控思想和架构相一致。
⑤ 构建制度体系时需关注制度间的衔接,确保横向无遗漏,纵向不交叉、不重复、不矛盾。
⑥ 构建制度体系不仅要关注顶层设计的一致性和整体性,还要关注每个单体制度的实操性和可实施性。
总之,企业要夯实基础管理工作,必须重视构建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将管理理念、战略意图、组织设想融入其中,形成一套体现企业自身特性的管理体系,最终促进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