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 HotTags
当前位置:  开发笔记 > 编程语言 > 正文

PostgreSQL原理:从元组、页面结构、索引查找到动态修剪

在PostgreSQL中没有undo段,数据库通过数据多版本实现mvcc,老版本的数据元组直接存放在数据页面中,这样带来的问题就是旧元组需要不断地进行清理以释放空间,这也是数

在 PostgreSQL 中没有undo段,数据库通过数据多版本实现mvcc,老版本的数据元组直接存放在数据页面中,这样带来的问题就是旧元组需要不断地进行清理以释放空间,这也是数据库膨胀的根本原因。

本文简单介绍一下postgresql数据库的元组、页面的结构以及索引查找流程。


元组结构

元组,也叫tuple,这个叫法是很学术的叫法,但是现在数据库中一般叫行或者记录。下面是元组的结构:

typedef struct HeapTupleFields
{
TransactionId t_xmin; /* inserting xact ID */
TransactionId t_xmax; /* deleting or locking xact ID */

union
{
CommandId t_cid; /* inserting or deleting command ID, or both */
TransactionId t_xvac; /* old-style VACUUM FULL xact ID */
} t_field3;
} HeapTupleFields;
struct HeapTupleHeaderData
{
union
{
HeapTupleFields t_heap;
DatumTupleFields t_datum;
} t_choice;

ItemPointerData t_ctid; /* current TID of this or newer tuple (or a
* speculative insertion token) */

/* Fields below here must match MinimalTupleData! */
#define FIELDNO_HEAPTUPLEHEADERDATA_INFOMASK2 2
uint16 t_infomask2; /* number of attributes + various flags */
#define FIELDNO_HEAPTUPLEHEADERDATA_INFOMASK 3
uint16 t_infomask; /* various flag bits, see below */
#define FIELDNO_HEAPTUPLEHEADERDATA_HOFF 4
uint8 t_hoff; /* sizeof header incl. bitmap, padding */
/* ^ - 23 bytes - ^ */
#define FIELDNO_HEAPTUPLEHEADERDATA_BITS 5
bits8 t_bits[FLEXIBLE_ARRAY_MEMBER]; /* bitmap of NULLs */
/* MORE DATA FOLLOWS AT END OF STRUCT */
};

image.png



  • t_xmin:代表插入此元组的事务xid;



  • t_xmax:代表更新或者删除此元组的事务xid,如果该元组插入后未进行更新或者删除,t_xmax=0;



  • t_cid:command id,代表在当前事务中,已经执行过多少条sql,例如执行第一条sql时cid=0,执行第二条sql时cid=1;



  • t_ctid:保存着指向自身或者新元组的元组标识(tid),由两个数字组成,第一个数字代表物理块号,或者叫页面号,第二个数字代表元组号。在元组更新后tid指向新版本的元组,否则指向自己,这样其实就形成了新旧元组之间的“元组链”,这个链在元组查找和定位上起着重要作用。



了解了元组结构,再简单了解下元组更新和删除过程。


更新过程

image.png

上图中左边是一条新插入的元组,可以看到元组是xid=100的事务插入的,没有进行更新,所以t_xmax=0,同时t_ctid指向自己,0号页面的第一号元组。右图是发生xid=101的事务更新该元组后的状态,更新在pg里相当于插入一条新元组,原来的元组的t_xmax变为了更新这条事务的xid=101,同时t_ctid指针指向了新插入的元组(0,2),0号页面第二号元组,第二号元组的t_xmin=101(插入该元组的xid),t_ctid=(0,2),没有发生更新,指向自己。


删除过程

image.png

上图代表该元组被xid=102的事务删除,将t_xmax设置为删除事务的xid,t_ctid指向自己。


页面结构

下面再来看看页面的结构

image.png

从上图可以看到,页面包括三种类型的数据

1.header data:数据头是page生成的时候随之产生的,由pageHeaderData定义结构,24个字节长,包含了page的相关信息,下面是数据结构:

typedef struct PageHeaderData
{
/* XXX LSN is member of *any* block, not only page-organized ones */
PageXLogRecPtr pd_lsn; /* LSN: next byte after last byte of xlog
* record for last change to this page */
uint16 pd_checksum; /* checksum */
uint16 pd_flags; /* flag bits, see below */
LocationIndex pd_lower; /* offset to start of free space */
LocationIndex pd_upper; /* offset to end of free space */
LocationIndex pd_special; /* offset to start of special space */
uint16 pd_pagesize_version;
TransactionId pd_prune_xid; /* oldest prunable XID, or zero if none */
ItemIdData pd_linp[FLEXIBLE_ARRAY_MEMBER]; /* line pointer array */
} PageHeaderData;

pd_lsn: 存储最近改变该页面的xlog位置。

pd_checksum:存储页面校验和。

pd_lower,pd_upper:pd_lower指向行指针(line pointer)的尾部,pd_upper指向最后那个元组。

pd_special: 索引页面中使用,它指向特殊空间的开头。

2.line pointer:行指针,四字节,每一条元组会有一个行指针指向真实元组位置。

3.heap tuple:存放真实的元组数据,注意元组是从页面的尾部向前堆积的,元组和行指针之间的是数据页的空闲空间。


索引查找

看了页面和元组结构,再看看索引的结构。

image.png

以上图为例,索引的数据包含两部分(key=xxx,TID=(block=xxx,offset=xxx)),key表示真实数据,tid代表指向数据行的指针,具体block代表页面号,offset代表行偏移量,指向数据页面的line pointer,比如执行下面的查询语句

select * from tbl where id=1000;

key=1000,根据key值在索引中找到tid为5号页面的1号元组,再通过一号元组行指针找到元组1,检查元组1的t_ctid字段,发现指向了新的元组2,于是定位到真实元组数据2。

堆内元组和动态剪枝技术,这两个技术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我们知道在数据库元组插入更新时,索引也需要进行相应维护,因为pg的老元组不会实时清理,那么在更新后索引中就会多出一条索引记录指向新元组,这样造成索引膨胀,维护代价变大。pg为了避免这个问题,从8.3版本开始采用HOT(heap only tuple)解决这个问题,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技术原理。


普通更新

如下图所示,当tuple发生更新后,需要新增一条tuple记录到页面中,此时索引中也对应新增了一条记录,该记录指向tuple2的line pointer。这样的话每次更新都需要在索引页面插入新记录,维护开销太大,而且会造成索引膨胀。Pg采用hot技术解决这个问题。

image.png


HOT更新

在使用hot更新时,元组更新后不会在索引页面新建相应记录,而通过在新老元组上设置标志位使得老元组指向新元组,形成新旧元组“链”解决这个问题。

前一篇文章介绍过,在元组结构的t_informask2字段中有两个标记位,heap_hot_update和heap_only_tuple,在更新tuple1时,postgresql会将tuple1(老元组)的标记位置为heap_hot_update,代表该元组是经过hot更新的行,同时将tuple2(新元组)的标记位置为heap_only_tuple。具体过程如下:

image.png

1.首先找到目标数据的索引元组

2.然后通过索引元组中的位置,访问行指针数组,找到行指针1

3.读取tuple1

4.发现tuple1的标记位是heap_hot_update,表明该元组是经过hot更新的元组,并不是真实要读取的数据,于是通过tuple1的t_ctid字段读取tuple2(上一篇文章也介绍过,当元组被更新过后,元组的t_ctid字段指向新的元组)


动态修剪

上面访问数据的过程其实访问了tuple1和tuple2两个数据块,这时我们可能会考虑到一个问题,因为tuple1是旧元组,它会在合适时机被vacuum掉,这时就无法通过tuple1的ctid字段定位到tuple2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postgresql会在合适的时候进行line pointer的重定向(redirect),将tuple1的line pointer重定向到line pointer2,这个过程称为动态修剪。

image.png

此时访问新元组的流程如下:

1.首先找到目标数据的索引元组

2.然后通过索引元组中的位置,访问行指针数组,找到行指针1

3.通过行指针的重定向,找到行指针2

4.通过行指针2直接定位tuple2


HOT技术的适用场景

当然HOT技术也不是万能的,它也有不适用的场景,比如下面两个场景:



  1. 当更新的元组和老元组不在同一个page中时,新旧元组链是不能跨越页面的,指向该元组的索引元组也会被添加到索引页面中。



  2. 当索引的key值更新时,原有索引记录中的key无法再定位到正确元组,此时会在索引页面中插入一条新的索引元组。





推荐阅读
  • 提升Android开发效率:Clean Code的最佳实践与应用
    在Android开发中,提高代码质量和开发效率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介绍了如何通过Clean Code的最佳实践来优化Android应用的开发流程。以SQLite数据库操作为例,详细探讨了如何编写高效、可维护的SQL查询语句,并将其结果封装为Java对象。通过遵循这些最佳实践,开发者可以显著提升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从而加快开发速度并减少错误。 ... [详细]
  • 在Java分层设计模式中,典型的三层架构(3-tier application)将业务应用细分为表现层(UI)、业务逻辑层(BLL)和数据访问层(DAL)。这种分层结构不仅有助于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还能有效分离关注点,使各层职责更加明确。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实现,三层架构能够显著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和稳定性。 ... [详细]
  • 本文详细介绍了使用 Python 进行 MySQL 和 Redis 数据库操作的实战技巧。首先,针对 MySQL 数据库,通过 `pymysql` 模块展示了如何连接和操作数据库,包括建立连接、执行查询和更新等常见操作。接着,文章深入探讨了 Redis 的基本命令和高级功能,如键值存储、列表操作和事务处理。此外,还提供了多个实际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技术。 ... [详细]
  • PTArchiver工作原理详解与应用分析
    PTArchiver工作原理及其应用分析本文详细解析了PTArchiver的工作机制,探讨了其在数据归档和管理中的应用。PTArchiver通过高效的压缩算法和灵活的存储策略,实现了对大规模数据的高效管理和长期保存。文章还介绍了其在企业级数据备份、历史数据迁移等场景中的实际应用案例,为用户提供了实用的操作建议和技术支持。 ... [详细]
  • 在使用 Cacti 进行监控时,发现已运行的转码机未产生流量,导致 Cacti 监控界面显示该转码机处于宕机状态。进一步检查 Cacti 日志,发现数据库中存在 SQL 查询失败的问题,错误代码为 145。此问题可能是由于数据库表损坏或索引失效所致,建议对相关表进行修复操作以恢复监控功能。 ... [详细]
  • 本文介绍了如何利用Shell脚本高效地部署MHA(MySQL High Availability)高可用集群。通过详细的脚本编写和配置示例,展示了自动化部署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该方法不仅简化了集群的部署流程,还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 [详细]
  • Python 伦理黑客技术:深入探讨后门攻击(第三部分)
    在《Python 伦理黑客技术:深入探讨后门攻击(第三部分)》中,作者详细分析了后门攻击中的Socket问题。由于TCP协议基于流,难以确定消息批次的结束点,这给后门攻击的实现带来了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技术方案,包括使用特定的分隔符和长度前缀,以确保数据包的准确传输和解析。这些方法不仅提高了攻击的隐蔽性和可靠性,还为安全研究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 [详细]
  • 触发器的稳态数量分析及其应用价值
    本文对数据库中的SQL触发器进行了稳态数量的详细分析,探讨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价值。通过研究触发器在不同场景下的表现,揭示了其在数据完整性和业务逻辑自动化方面的关键作用。此外,还介绍了如何在Ubuntu 22.04环境下配置和使用触发器,以及在Tomcat和SQLite等平台上的具体实现方法。 ... [详细]
  • 如何有效防御网站中的SQL注入攻击
    本期文章将深入探讨网站如何有效防御SQL注入攻击。我们将从技术层面详细解析防范措施,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阐述,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并掌握有效的防护策略。希望本文能为您的网络安全提供有益参考。 ... [详细]
  • 在将Excel数据导入MySQL数据库的过程中,如何确保不会生成重复记录?本文介绍了一种方法,通过PHP脚本检查数据库中是否存在相同的“Code”字段值,从而避免重复记录的产生。该方法不仅提高了数据导入的准确性,还增强了系统的健壮性。 ... [详细]
  • 针对MySQL Undo空间满载及Oracle Undo表空间溢出的问题,本文详细探讨了其原因与解决策略。首先,通过启动SQL*Plus并以SYS用户身份登录数据库,查询当前数据库的UNDO表空间名称,确认当前状态。接着,分析导致Undo空间满载的常见原因,如长时间运行的事务、频繁的更新操作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包括调整Undo表空间大小、优化事务管理、定期清理历史数据等。最后,结合实际案例,提供具体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帮助DBA有效应对这些问题。 ... [详细]
  • 在深入掌握Spring框架的事务管理之前,了解其背后的数据库事务基础至关重要。Spring的事务管理功能虽然强大且灵活,但其核心依赖于数据库自身的事务处理机制。因此,熟悉数据库事务的基本概念和特性是必不可少的。这包括事务的ACID属性、隔离级别以及常见的事务管理策略等。通过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Spring中的事务管理配置。 ... [详细]
  • 本文探讨了如何在C#应用程序中通过选择ComboBox项从MySQL数据库中检索数据值。具体介绍了在事件处理方法 `comboBox2_SelectedIndexChanged` 中可能出现的常见错误,并提供了详细的解决方案和优化建议,以确保数据能够正确且高效地从数据库中读取并显示在界面上。此外,还讨论了连接字符串的配置、SQL查询语句的编写以及异常处理的最佳实践,帮助开发者避免常见的陷阱并提高代码的健壮性。 ... [详细]
  • 在Android应用开发中,实现与MySQL数据库的连接是一项重要的技术任务。本文详细介绍了Android连接MySQL数据库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点。首先,Android平台提供了SQLiteOpenHelper类作为数据库辅助工具,用于创建或打开数据库。开发者可以通过继承并扩展该类,实现对数据库的初始化和版本管理。此外,文章还探讨了使用第三方库如Retrofit或Volley进行网络请求,以及如何通过JSON格式交换数据,确保与MySQL服务器的高效通信。 ... [详细]
  • 单链表的高效遍历及性能优化策略
    本文探讨了单链表的高效遍历方法及其性能优化策略。在单链表的数据结构中,插入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O(n),而遍历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O(n^2)。通过在 `LinkList.h` 和 `main.cpp` 文件中对单链表进行封装,我们实现了创建和销毁功能的优化,提高了单链表的使用效率。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几种常见的优化技术,如缓存节点指针和批量处理,以进一步提升遍历性能。 ... [详细]
author-avatar
蔡林荣_597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PHP1.CN | 中国最专业的PHP中文社区 | DevBox开发工具箱 | json解析格式化 |PHP资讯 | PHP教程 | 数据库技术 | 服务器技术 | 前端开发技术 | PHP框架 | 开发工具 | 在线工具
Copyright © 1998 - 2020 PHP1.CN.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1100号 | 京ICP备19059560号-4 | PHP1.CN 第一PHP社区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