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 HotTags
当前位置:  开发笔记 > 人工智能 > 正文

科技艺术:新专业如何面向未来

日前,教育部网站上发布了《关于公布二○二一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在《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中,中央美术学院

日前,教育部网站上发布了《关于公布二○二一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在《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中,中央美术学院申报的“科技艺术”在列,这个新专业引起很多读者和学生的关注,为此我们采访了中央美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邱志杰,请他就新专业的设置和规划作出阐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记者:2012年,“艺术与科技”就列入了教育部的学科目录,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已经申报过这个专业,今年申报的专业是科技艺术,这两个专业方向区别在哪里,为什么需要重新专门申报一个新的专业?

邱志杰:设计专业下辖“艺术与科技”,前身是商业展示设计。它对接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数字影音等实用性技术,服务于实用性目标,讨论的是“智慧城市”“参数化设计”等课题。“科技艺术”属于美术学专业,探讨“艺术与数学”“人工智能创造力”“灵感的脑科学机制”“太空艺术”等课题,需要基础学科的支撑。比如基于数学、光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光效应艺术”,运用了大量科学原理,输出结果是一张画,就完全属于美术学领域。再比如基于几何学和雕塑的“算法折纸”,输出结果是一件雕塑,也是完全属于美术学领域。

设计的工作对象是“物”,通过设计环境、视觉内容、物品等来改造生活。“科技艺术”的目标是创造艺术品,创造艺术体验,它输出的是画面、图像与声音,直接作用于人的精神。设计学科中的“艺术与科技”考虑的是如何运用技术改善生活质量。而美术学中的“科技艺术”强调对科技发展必须秉持批判性反思态度,科技发展必须置于人文精神的框架中,避免技术的失控。

科技艺术的“道”可以通向“器”。正如设计学中的“科技设计”,由实用的目标出发,“器”可以通向“道”。但是,不能只有“器”没有“道”。事实上,人们在思考这一问题的时候之所以一再陷入混乱,是因为在“艺术-设计”之间漏掉了“工艺”,在“科学”和“技术”之后漏掉了“工程”。这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科学、技术、工程对应艺术、工艺、设计(见图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记者:您提到,“科技艺术”是一个“意思明晰、解释力强大而又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的大词”,可以细分为二级的“媒体艺术”“互动艺术”“数据艺术”“人工智能艺术”“智能制造”“生物艺术”“生态艺术”“新材料艺术”“太空艺术”等等。科技艺术这个专业是否会泛化?如何解决教研的师资问题?目前的本科以及更高层次的教育培养体系如何建立?青年学生比较关心的一个基础问题是,“科技艺术”专业毕业后可能的就业方向是什么?

邱志杰:我不是很清楚“泛化”何指,是不是说“一切都是科技艺术”,这显然不会发生。科技艺术提供给我们一种重新看艺术史的眼光。比如,在我看来,文艺复兴绘画是当时最先进的科学:在光学、解剖学、透视学的成就基础上的创造,可以视为那个时代的科技艺术。但今天的油画远离今天的科学,不是科技一粟。六千年前的青铜器铸造、一千年前的青瓷,都是当时科技最新成果的运用,但今天的青铜铸造雕塑不是科技艺术,今天的3D打印陶瓷是科技艺术。版画是科技艺术重要的源泉,铜版画技术更是今天集成电路板的重要来源,但今天的一般意义上的铜版画基本远离高新技术,只能算科普艺术了。科技艺术还是要运用最新科技,解决科技给人类带来的最新人类经验。

关于教研的师资问题。油画、书法和国画刚开始进入现代大学教育的时候,师资从哪里来呢?路径相似:1.来自行业中的实践者,请从事科技艺术策展和创作实践中的艺术家进入院校任教。我自己的任教经历就是如此。2.跨行业转型,传统艺术家转而从事科技艺术的,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科技人员转型投身艺术教育,或兼职跨界从事艺术教育的,也可以通过跨界导师联合培养方式吸纳跨领域资源。3.自己培养。4.海外留学归国人员。

目前我们本科完整的课程培养方案和课程结构已经十分清晰。教材正在撰写中。一套在线课程已经完整拍摄剪辑,正在审核。“科技艺术”方向硕士招了4年了。科技艺术方向的第二届博士刚考完初试。

未来的职业方向比较广泛:科技艺术创作和教学;科技类公共艺术;从事设计,进入更广阔的创意产业领域;从事科幻、科普、教育工作。我担心的反倒是学生们没毕业就开始接活赚钱而耽误学习。传统绘画科系毕业办个考前班培训,那是内卷,在科技艺术专业中不可能发生。

记者:面对当前我国文理分科、学生知识结构等现状,目前在艺术院校开展科技方向的课程,其挑战和难点是什么?在艺术与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医学等等之间,如何跨过这道知识及应用的门槛?

邱志杰:跨越这道门槛本身就是科技艺术的使命。这个使命除了在艺术院校教授科技课程,也包括在科技院校教授艺术课程。我们在本科招生考试中考逻辑题、考科技史知识点,都在为此做准备。一方面确实要努力促成学生知识的全面化,克服早期教育的缺陷;另一方面,分科的差异恰恰是跨界创新的前提。我们的研究生和上海科技大学学生们的联合学习小组非常活跃。

我们在北京可以说条件得天独厚,和北大、清华、国科大、上科大、北航、中科院等科研机构有很多联合课程、交换课程、联合工作坊,也在探讨联合培养模式。同时,科技创新企业为我们的学科建设提供了重要动能。

目前最大的挑战和难点是两个:一是博士生数量不够。每年两三个博士生,只能优先为自己培养师资,为国内其他高校培养师资还做不到。数量不够,也有更大的概率导致生源单一。学生背景越多样,学科跨越的背景越大,颠覆性创新和原始性创新的机遇越大。二是没有空间建实验室,对教研形成一定的瓶颈。

记者:创新是科技与艺术的灵魂。如何让科技艺术的融合起到创造新观念、新模式、新方法、新情景、新形象的作用,为设计和制造提供价值,从而提升人们生活的品质,完成人类更高远的梦想?

邱志杰:研发一门“创造力学”课程,融合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这门课程不但对艺术院校有意义,对科技院校也会很有用。我正在做这个研发工作。把科学史、技术史、艺术史融合,科技史对创新方法论最有启发。研究科研管理机制,尤其是专利授予、版权管理的相关法律和规则。研究国际科研机构艺术家驻地模式等等。通过联合实验室和联合课题的方式进行课题研发,并通过设置高水平、有影响的科技艺术节,向社会输出价值观和服务。


推荐阅读
  • 探索电路与系统的起源与发展
    本文回顾了电路与系统的发展历程,从电的早期发现到现代电子器件的应用。文章不仅涵盖了基础理论和关键发明,还探讨了这一学科对计算机、人工智能及物联网等领域的深远影响。 ... [详细]
  • 智能投顾机器人:创业者如何应对新挑战?
    随着智能投顾技术在二级市场的兴起,针对一级市场的智能投顾也逐渐崭露头角。近日,一款名为阿尔妮塔的人工智能创投机器人正式发布,它将如何改变投资人的工作方式和创业者的融资策略? ... [详细]
  • 江苏启动鲲鹏生态产业园首批应用孵化项目
    2019年9月19日,在华为全联接大会上,江苏鲲鹏生态产业园正式启动了首批鲲鹏应用孵化项目。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罗群等多位嘉宾出席并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 [详细]
  • 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及未来趋势
    随着新基建政策的推进及‘十四五’规划的实施,我国正步入以5G、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引领的智慧经济新时代。规划强调加速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政府建设,新基建政策亦倡导城市基础设施的全面数字化。本文探讨了智慧城市的发展背景、全球及国内进展、市场规模、架构设计,以及百度、阿里、腾讯、华为等领军企业在该领域的布局策略。 ... [详细]
  • 机器学习中的相似度度量与模型优化
    本文探讨了机器学习中常见的相似度度量方法,包括余弦相似度、欧氏距离和马氏距离,并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选择合适的模型复杂度和正则化来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此外,文章还涵盖了模型评估的各种方法和指标,以及不同分类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 [详细]
  • 【行业专题报告】 人力资源专题资料
    每项专题报告都是从2019开始更新到至今,后续将持续更新如需查看完整报告和报告下载或了解更多,公众号:参一江湖今天为大家分享专题 ... [详细]
  • 华为智慧屏:超越屏幕尺寸的智能进化
    继全球发布后,华为智慧屏于9月26日在上海正式亮相,推出65英寸和75英寸版本。该产品不仅在屏幕尺寸上有所突破,更在性能和智能化方面实现了显著提升。 ... [详细]
  • Python 工具推荐 | PyHubWeekly 第二十一期:提升命令行体验的五大工具
    本期 PyHubWeekly 为大家精选了 GitHub 上五个优秀的 Python 工具,涵盖金融数据可视化、终端美化、国际化支持、图像增强和远程 Shell 环境配置。欢迎关注并参与项目。 ... [详细]
  • 2017年人工智能领域的十大里程碑事件回顾
    随着2018年的临近,我们一同回顾过去一年中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进展。这一年,无论是政策层面的支持,还是技术上的突破,都显示了人工智能发展的迅猛势头。以下是精选的2017年人工智能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事件。 ... [详细]
  • 首尔国立大学推出教育性乌龟机器人Shelly:引导儿童正确对待智能设备
    在最近的ACM/IEEE人机交互会议上,来自首尔国立大学的科学家们介绍了一款创新的乌龟机器人——Shelly。这款机器人设计独特,能够对环境中的触碰和打击作出响应,通过改变颜色和收回四肢来模拟恐惧反应,旨在教育孩子们理解并尊重机器人的感受。 ... [详细]
  • 十大算法书籍助力编程之路
    算法作为编程学习的核心技能,其重要性不容忽视。虽然算法的学习难度较高,但其对提升编程能力、通过技术面试以及应对当前热门的技术领域如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精选十本算法书籍,旨在帮助程序员更好地掌握这一关键技术。 ... [详细]
  • 本文档旨在帮助开发者回顾游戏开发中的人工智能技术,涵盖移动算法、群聚行为、路径规划、脚本AI、有限状态机、模糊逻辑、规则式AI、概率论与贝叶斯技术、神经网络及遗传算法等内容。 ... [详细]
  • C语言入门精选教程与书籍推荐
    本文精选了几本适合不同水平学习者的C语言书籍,从基础入门到进阶提高,帮助读者全面掌握C语言的核心知识和技术。 ... [详细]
  • 基于直推式学习的异质人脸图像合成技术
    本文探讨了利用直推式学习与贝叶斯推理相结合的方法,用于提升异质人脸图像合成的质量。通过将所有样本(包括训练和测试样本)纳入学习过程,旨在减少测试样本的风险误差,从而改善最终的图像合成效果。 ... [详细]
  • 阿里飞猪旅行搜索技术的革新与实践
    本文由林睿(阿里飞猪)分享,经杜正海、Hoh编辑整理,并由DataFunTalk平台发布。文章探讨了旅行搜索技术从满足基本需求到集成高级功能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在阿里飞猪平台上的应用与创新。 ... [详细]
author-avatar
一个有点自卑的小孩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PHP1.CN | 中国最专业的PHP中文社区 | DevBox开发工具箱 | json解析格式化 |PHP资讯 | PHP教程 | 数据库技术 | 服务器技术 | 前端开发技术 | PHP框架 | 开发工具 | 在线工具
Copyright © 1998 - 2020 PHP1.CN.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1100号 | 京ICP备19059560号-4 | PHP1.CN 第一PHP社区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