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 HotTags
当前位置:  开发笔记 > 编程语言 > 正文

开发笔记:Java集合LinkedList源码解析

篇首语:本文由编程笔记#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Java集合---LinkedList源码解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一、

篇首语:本文由编程笔记#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Java集合---LinkedList源码解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源码解析

1、 LinkedList类定义。

1 public class LinkedList
2 extends AbstractSequentialList
3 implements List, Deque, Cloneable, java.io.Serializable

LinkedList 是一个继承于AbstractSequentialList的双向链表。它也可以被当作堆栈、队列或双端队列进行操作。
LinkedList 实现 List 接口,能对它进行队列操作。
LinkedList 实现 Deque 接口,即能将LinkedList当作双端队列使用。
LinkedList 实现了Cloneable接口,即覆盖了函数clone(),能克隆。
LinkedList 实现java.io.Serializable接口,这意味着LinkedList支持序列化,能通过序列化去传输。
LinkedList 是非同步的。

为什么要继承自AbstractSequentialList ?

AbstractSequentialList 实现了get(int index)、set(int index, E element)、add(int index, E element) 和 remove(int index)这些骨干性函数。降低了List接口的复杂度。这些接口都是随机访问List的,LinkedList是双向链表;既然它继承于AbstractSequentialList,就相当于已经实现了“get(int index)这些接口”。

此外,我们若需要通过AbstractSequentialList自己实现一个列表,只需要扩展此类,并提供 listIterator() 和 size() 方法的实现即可。若要实现不可修改的列表,则需要实现列表迭代器的 hasNext、next、hasPrevious、previous 和 index 方法即可。

LinkedList的类图关系:

image

2、LinkedList数据结构原理

LinkedList底层的数据结构是基于双向循环链表的,且头结点中不存放数据,如下:

image

既然是双向链表,那么必定存在一种数据结构——我们可以称之为节点,节点实例保存业务数据,前一个节点的位置信息和后一个节点位置信息,如下图所示

image

3、私有属性

LinkedList中之定义了两个属性:

1 private transient Entry header = new Entry(null, null, null);
2 private transient int size = 0;

header是双向链表的头节点,它是双向链表节点所对应的类Entry的实例。Entry中包含成员变量: previous, next, element。其中,previous是该节点的上一个节点,next是该节点的下一个节点,element是该节点所包含的值。
  size是双向链表中节点实例的个数。

首先来了解节点类Entry类的代码。

1 private static class Entry {
2 E element;
3 Entry next;
4 Entry previous;
5
6 Entry(E element, Entry next, Entry previous) {
7 this.element = element;
8 this.next = next;
9 this.previous = previous;
10 }
11 }

节点类很简单,element存放业务数据,previous与next分别存放前后节点的信息(在数据结构中我们通常称之为前后节点的指针)。

    LinkedList的构造方法:

1 public LinkedList() {
2 header.next = header.previous = header;
3 }
4 public LinkedList(Collectionextends E> c) {
5 this();
6 addAll(c);
7 }

4、构造方法

LinkedList提供了两个构造方法。

第一个构造方法不接受参数,将header实例的previous和next全部指向header实例(注意,这个是一个双向循环链表,如果不是循环链表,空链表的情况应该是header节点的前一节点和后一节点均为null),这样整个链表其实就只有header一个节点,用于表示一个空的链表。

执行完构造函数后,header实例自身形成一个闭环,如下图所示:

image

第二个构造方法接收一个Collection参数c,调用第一个构造方法构造一个空的链表,之后通过addAll将c中的元素全部添加到链表中。

5、元素添加

1 public boolean addAll(Collectionextends E> c) {
2 return addAll(size, c);
3 }
4 // index参数指定collection中插入的第一个元素的位置
5 public boolean addAll(int index, Collectionextends E> c) {
6 // 插入位置超过了链表的长度或小于0,报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异常
7 if (index <0 || index > size)
8 throw new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Index: "+index+
9 ", Size: "+size);
10 Object[] a = c.toArray();
11 int numNew = a.length;
12 // 若需要插入的节点个数为0则返回false,表示没有插入元素
13 if (numNew==0)
14 return false;
15 modCount++;//否则,插入对象,链表修改次数加1
16 // 保存index处的节点。插入位置如果是size,则在头结点前面插入,否则在获取index处的节点插入
17 Entry successor = (index==size ? header : entry(index));
18 // 获取前一个节点,插入时需要修改这个节点的next引用
19 Entry predecessor = successor.previous;
20 // 按顺序将a数组中的第一个元素插入到index处,将之后的元素插在这个元素后面
21 for (int i=0; i 22 // 结合Entry的构造方法,这条语句是插入操作,相当于C语言中链表中插入节点并修改指针
23 Entry e = new Entry((E)a[i], successor, predecessor);
24 // 插入节点后将前一节点的next指向当前节点,相当于修改前一节点的next指针
25 predecessor.next = e;
26 // 相当于C语言中成功插入元素后将指针向后移动一个位置以实现循环的功能
27 predecessor = e;
28 }
29 // 插入元素前index处的元素链接到插入的Collection的最后一个节点
30 successor.previous = predecessor;
31 // 修改size
32 size += numNew;
33 return true;
34 }

构造方法中的调用了addAll(Collection c)方法,而在addAll(Collection c)方法中仅仅是将size当做index参数调用了addAll(int index,Collection c)方法。

1 private Entry entry(int index) {
2 if (index <0 || index >= size)
3 throw new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Index: "+index+
4 ", Size: "+size);
5 Entry e = header;
6 // 根据这个判断决定从哪个方向遍历这个链表
7 if (index <(size >> 1)) {
8 for (int i = 0; i <= index; i++)
9 e = e.next;
10 } else {
11 // 可以通过header节点向前遍历,说明这个一个循环双向链表,header的previous指向链表的最后一个节点,这也验证了构造方法中对于header节点的前后节点均指向自己的解释
12 for (int i = size; i > index; i--)
13 e = e.previous;
14 }
15 return e;
16 }

下面说明双向链表添加元素的原理:

添加数据:add()

1 // 将元素(E)添加到LinkedList中
2 public boolean add(E e) {
3 // 将节点(节点数据是e)添加到表头(header)之前。
4 // 即,将节点添加到双向链表的末端。
5 addBefore(e, header);
6 return true;
7 }
8
9 public void add(int index, E element) {
10 addBefore(element, (index==size ? header : entry(index)));
11 }
12
13 private Entry addBefore(E e, Entry entry) {
14 Entry newEntry = new Entry(e, entry, entry.previous);
15 newEntry.previous.next = newEntry;
16 newEntry.next.previous = newEntry;
17 size++;
18 modCount++;
19 return newEntry;
20 }

addBefore(E e,Entry entry)方法是个私有方法,所以无法在外部程序中调用(当然,这是一般情况,你可以通过反射上面的还是能调用到的)。

addBefore(E e,Entry entry)先通过Entry的构造方法创建e的节点newEntry(包含了将其下一个节点设置为entry,上一个节点设置为entry.previous的操作,相当于修改newEntry的“指针”),之后修改插入位置后newEntry的前一节点的next引用和后一节点的previous引用,使链表节点间的引用关系保持正确。之后修改和size大小和记录modCount,然后返回新插入的节点。

下面分解“添加第一个数据”的步骤:

第一步:初始化后LinkedList实例的情况:

image

第二步:初始化一个预添加的Entry实例(newEntry)。

Entry newEntry = newEntry(e, entry, entry.previous);

image

第三步:调整新加入节点和头结点(header)的前后指针。

newEntry.previous.next = newEntry;

newEntry.previous即header,newEntry.previous.next即header的next指向newEntry实例。在上图中应该是“4号线”指向newEntry。

newEntry.next.previous = newEntry;

newEntry.next即header,newEntry.next.previous即header的previous指向newEntry实例。在上图中应该是“3号线”指向newEntry。

调整后如下图所示:

图——加入第一个节点后LinkedList示意图

image

下面分解“添加第二个数据”的步骤:

第一步:新建节点。

图——添加第二个节点

image

第二步:调整新节点和头结点的前后指针信息。

图——调整前后指针信息

image

添加后续数据情况和上述一致,LinkedList实例是没有容量限制的。

总结,addBefore(E e,Entry entry)实现在entry之前插入由e构造的新节点。而add(E e)实现在header节点之前插入由e构造的新节点。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给出插入节点的示意图。

image

1 public void addFirst(E e) {
2 addBefore(e, header.next);
3 }
4
5 public void addLast(E e) {
6 addBefore(e, header);
7 }

看上面的示意图,结合addBefore(E e,Entry entry)方法,很容易理解addFrist(E e)只需实现在header元素的下一个元素之前插入,即示意图中的一号之前。addLast(E e)只需在实现在header节点前(因为是循环链表,所以header的前一个节点就是链表的最后一个节点)插入节点(插入后在2号节点之后)。

    清除数据clear()

1 public void clear() {
2 Entry e = header.next;
3 // e可以理解为一个移动的“指针”,因为是循环链表,所以回到header的时候说明已经没有节点了
4 while (e != header) {
5 // 保留e的下一个节点的引用
6 Entry next = e.next;
7 // 解除节点e对前后节点的引用
8 e.next = e.previous = null;
9 // 将节点e的内容置空
10 e.element = null;
11 // 将e移动到下一个节点
12 e = next;
13 }
14 // 将header构造成一个循环链表,同构造方法构造一个空的LinkedList
15 header.next = header.previous = header;
16 // 修改size
17 size = 0;
18 modCount++;
19 }

   数据包含 contains(Object o)

1 public boolean contains(Object o) {
2 return indexOf(o) != -1;
3 }
4 // 从前向后查找,返回“值为对象(o)的节点对应的索引” 不存在就返回-1
5 public int indexOf(Object o) {
6 int index = 0;
7 if (o==null) {
8 for (Entry e = header.next; e != header; e = e.next) {
9 if (e.element==null)
10 return index;
11 index++;
12 }
13 } else {
14 for (Entry e = header.next; e != header; e = e.next) {
15 if (o.equals(e.element))
16 return index;
17 index++;
18 }
19 }
20 return -1;
21 }

indexOf(Object o)判断o链表中是否存在节点的element和o相等,若相等则返回该节点在链表中的索引位置,若不存在则放回-1。

contains(Object o)方法通过判断indexOf(Object o)方法返回的值是否是-1来判断链表中是否包含对象o。

6、删除数据remove()

几个remove方法最终都是调用了一个私有方法:remove(Entry e),只是其他简单逻辑上的区别。下面分析remove(Entry e)方法。

1 private E remove(Entry e) {
2 if (e == header)
3 throw new NoSuchElementException();
4 // 保留将被移除的节点e的内容
5 E result = e.element;
6 // 将前一节点的next引用赋值为e的下一节点
7 e.previous.next = e.next;
8 // 将e的下一节点的previous赋值为e的上一节点
9 e.next.previous = e.previous;
10 // 上面两条语句的执行已经导致了无法在链表中访问到e节点,而下面解除了e节点对前后节点的引用
11 e.next = e.previous = null;
12 // 将被移除的节点的内容设为null
13 e.element = null;
14 // 修改size大小
15 size--;
16 modCount++;
17 // 返回移除节点e的内容
18 return result;
19 }


由于删除了某一节点因此调整相应节点的前后指针信息,如下:

e.previous.next = e.next;//预删除节点的前一节点的后指针指向预删除节点的后一个节点。

e.next.previous = e.previous;//预删除节点的后一节点的前指针指向预删除节点的前一个节点。

清空预删除节点:

e.next = e.previous = null;

e.element = null;

交给gc完成资源回收,删除操作结束。

与ArrayList比较而言,LinkedList的删除动作不需要“移动”很多数据,从而效率更高。

7、数据获取get()

Get(int)方法的实现在remove(int)中已经涉及过了。首先判断位置信息是否合法(大于等于0,小于当前LinkedList实例的Size),然后遍历到具体位置,获得节点的业务数据(element)并返回。

注意:为了提高效率,需要根据获取的位置判断是从头还是从尾开始遍历。

1 // 获取双向链表中指定位置的节点
2 private Entry entry(int index) {
3 if (index <0 || index >= size)
4 throw new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Index: "+index+
5 ", Size: "+size);
6 Entry e = header;
7 // 获取index处的节点。
8 // 若index <双向链表长度的1/2,则从前先后查找;
9 // 否则,从后向前查找。
10 if (index <(size >> 1)) {
11 for (int i = 0; i <= index; i++)
12 e = e.next;
13 } else {
14 for (int i = size; i > index; i--)
15 e = e.previous;
16 }
17 return e;
18 }


注意细节:位运算与直接做除法的区别。先将index与长度size的一半比较,如果indexsize/2,就只从位置size往前遍历到位置index处。这样可以减少一部分不必要的遍历

8、数据复制clone()与toArray()

clone()

1 public Object clone() {
2 LinkedList clOne= null;
3 try {
4 clOne= (LinkedList) super.clone();
5 } catch (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 e) {
6 throw new InternalError();
7 }
8 clone.header = new Entry(null, null, null);
9 clone.header.next = clone.header.previous = clone.header;
10 clone.size = 0;
11 clone.modCount = 0;
12 for (Entry e = header.next; e != header; e = e.next)
13 clone.add(e.element);
14 return clone;
15 }

调用父类的clone()方法初始化对象链表clone,将clone构造成一个空的双向循环链表,之后将header的下一个节点开始将逐个节点添加到clone中。最后返回克隆的clone对象。

    toArray()

1 public Object[] toArray() {
2 Object[] result = new Object[size];
3 int i = 0;
4 for (Entry e = header.next; e != header; e = e.next)
5 result[i++] = e.element;
6 return result;
7 }

创建大小和LinkedList相等的数组result,遍历链表,将每个节点的元素element复制到数组中,返回数组。

    toArray(T[] a)

1 public T[] toArray(T[] a) {
2 if (a.length 3 a = (T[])java.lang.reflect.Array.newInstance(
4 a.getClass().getComponentType(), size);
5 int i = 0;
6 Object[] result = a;
7 for (Entry e = header.next; e != header; e = e.next)
8 result[i++] = e.element;
9 if (a.length > size)
10 a[size] = null;
11 return a;
12 }

先判断出入的数组a的大小是否足够,若大小不够则拓展。这里用到了发射的方法,重新实例化了一个大小为size的数组。之后将数组a赋值给数组result,遍历链表向result中添加的元素。最后判断数组a的长度是否大于size,若大于则将size位置的内容设置为null。返回a。

    从代码中可以看出,数组a的length小于等于size时,a中所有元素被覆盖,被拓展来的空间存储的内容都是null;若数组a的length的length大于size,则0至size-1位置的内容被覆盖,size位置的元素被设置为null,size之后的元素不变。

    为什么不直接对数组a进行操作,要将a赋值给result数组之后对result数组进行操作?

9、遍历数据:Iterator()

    LinkedList的Iterator

    除了Entry,LinkedList还有一个内部类:ListItr。

    ListItr实现了ListIterator接口,可知它是一个迭代器,通过它可以遍历修改LinkedList。

    在LinkedList中提供了获取ListItr对象的方法:listIterator(int index)。

1 public ListIterator listIterator(int index) {
2 return new ListItr(index);
3 }

该方法只是简单的返回了一个ListItr对象。

    LinkedList中还有通过集成获得的listIterator()方法,该方法只是调用了listIterator(int index)并且传入0。

二、ListItr

    下面详细分析ListItr。

1 private class ListItr implements ListIterator {
2 // 最近一次返回的节点,也是当前持有的节点
3 private Entry lastReturned = header;
4 // 对下一个元素的引用
5 private Entry next;
6 // 下一个节点的index
7 private int nextIndex;
8 private int expectedModCount = modCount;
9 // 构造方法,接收一个index参数,返回一个ListItr对象
10 ListItr(int index) {
11 // 如果index小于0或大于size,抛出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异常
12 if (index <0 || index > size)
13 throw new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Index: "+index+
14 ", Size: "+size);
15 // 判断遍历方向
16 if (index <(size >> 1)) {
17 // next赋值为第一个节点
18 next = header.next;
19 // 获取指定位置的节点
20 for (nextIndex=0; nextIndex 21 next = next.next;
22 } else {
23 // else中的处理和if块中的处理一致,只是遍历方向不同
24 next = header;
25 for (nextIndex=size; nextIndex>index; nextIndex--)
26 next = next.previous;
27 }
28 }
29 // 根据nextIndex是否等于size判断时候还有下一个节点(也可以理解为是否遍历完了LinkedList)
30 public boolean hasNext() {
31 return nextIndex != size;
32 }
33 // 获取下一个元素
34 public E next() {
35 checkForComodification();
36 // 如果nextIndex==size,则已经遍历完链表,即没有下一个节点了(实际上是有的,因为是循环链表,任何一个节点都会有上一个和下一个节点,这里的没有下一个节点只是说所有节点都已经遍历完了)
37 if (nextIndex == size)
38 throw new NoSuchElementException();
39 // 设置最近一次返回的节点为next节点
40 lastReturned = next;
41 // 将next“向后移动一位”
42 next = next.next;
43 // index计数加1
44 nextIndex++;
45 // 返回lastReturned的元素
46 return lastReturned.element;
47 }
48
49 public boolean hasPrevious() {
50 return nextIndex != 0;
51 }
52 // 返回上一个节点,和next()方法相似
53 public E previous() {
54 if (nextIndex == 0)
55 throw new NoSuchElementException();
56
57 lastReturned = next = next.previous;
58 nextIndex--;
59 checkForComodification();
60 return lastReturned.element;
61 }
62
63 public int nextIndex() {
64 return nextIndex;
65 }
66
67 public int previousIndex() {
68 return nextIndex-1;
69 }
70 // 移除当前Iterator持有的节点
71 public void remove() {
72 checkForComodification();
73 Entry lastNext = lastReturned.next;
74 try {
75 LinkedList.this.remove(lastReturned);
76 } catch (NoSuchElementException e) {
77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
78 }
79 if (next==lastReturned)
80 next = lastNext;
81 else
82 nextIndex--;
83 lastReturned = header;
84 expectedModCount++;
85 }
86 // 修改当前节点的内容
87 public void set(E e) {
88 if (lastReturned == header)
89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
90 checkForComodification();
91 lastReturned.element = e;
92 }
93 // 在当前持有节点后面插入新节点
94 public void add(E e) {
95 checkForComodification();
96 // 将最近一次返回节点修改为header
97 lastReturned = header;
98 addBefore(e, next);
99 nextIndex++;
100 expectedModCount++;
101 }
102 // 判断expectedModCount和modCount是否一致,以确保通过ListItr的修改操作正确的反映在LinkedList中
103 final void checkForComodification() {
104 if (modCount != expectedModCount)
105 throw new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106 }
107 }

下面是一个ListItr的使用实例。

1 LinkedList list = new LinkedList();
2 list.add("First");
3 list.add("Second");
4 list.add("Thrid");
5 System.out.println(list);
6 ListIterator itr = list.listIterator();
7 while (itr.hasNext()) {
8 System.out.println(itr.next());
9 }
10 try {
11 System.out.println(itr.next());// throw Exception
12 } catch (Exception e) {
13 // TODO: handle exception
14 }
15 itr = list.listIterator();
16 System.out.println(list);
17 System.out.println(itr.next());
18 itr.add("new node1");
19 System.out.println(list);
20 itr.add("new node2");
21 System.out.println(list);
22 System.out.println(itr.next());
23 itr.set("modify node");
24 System.out.println(list);
25 itr.remove();
26 System.out.println(list);


1 结果:
2 [First, Second, Thrid]
3 First
4 Second
5 Thrid
6 [First, Second, Thrid]
7 First
8 [First, new node1, Second, Thrid]
9 [First, new node1, new node2, Second, Thrid]
10 Second
11 [First, new node1, new node2, modify node, Thrid]
12 [First, new node1, new node2, Thrid]

LinkedList还有一个提供Iterator的方法:descendingIterator()。该方法返回一个DescendingIterator对象。DescendingIterator是LinkedList的一个内部类。

1 public Iterator descendingIterator() {
2 return new DescendingIterator();
3 }

下面分析详细分析DescendingIterator类。

1 private class DescendingIterator implements Iterator {
2 // 获取ListItr对象
3 final ListItr itr = new ListItr(size());
4 // hasNext其实是调用了itr的hasPrevious方法
5 public boolean hasNext() {
6 return itr.hasPrevious();
7 }
8 // next()其实是调用了itr的previous方法
9 public E next() {
10 return itr.previous();
11 }
12 public void remove() {
13 itr.remove();
14 }
15 }

从类名和上面的代码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反向的Iterator,代码很简单,都是调用的ListItr类中的方法。

参考:

Java集合类--LinkedList 

java源码分析之LinkedList



内容来自:cnblogs:牛奶、不加糖



推荐阅读
  • 本文详细介绍了 PHP 中对象的生命周期、内存管理和魔术方法的使用,包括对象的自动销毁、析构函数的作用以及各种魔术方法的具体应用场景。 ... [详细]
  • 技术分享:使用 Flask、AngularJS 和 Jinja2 构建高效前后端交互系统
    技术分享:使用 Flask、AngularJS 和 Jinja2 构建高效前后端交互系统 ... [详细]
  • 深入解析 Synchronized 锁的升级机制及其在并发编程中的应用
    深入解析 Synchronized 锁的升级机制及其在并发编程中的应用 ... [详细]
  • 深入解析Android 4.4中的Fence机制及其应用
    在Android 4.4中,Fence机制是处理缓冲区交换和同步问题的关键技术。该机制广泛应用于生产者-消费者模式中,确保了不同组件之间高效、安全的数据传输。通过深入解析Fence机制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本文探讨了其在系统性能优化和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 [详细]
  • 本文深入解析了WCF Binding模型中的绑定元素,详细介绍了信道、信道管理器、信道监听器和信道工厂的概念与作用。从对象创建的角度来看,信道管理器负责信道的生成。具体而言,客户端的信道通过信道工厂进行实例化,而服务端则通过信道监听器来接收请求。文章还探讨了这些组件之间的交互机制及其在WCF通信中的重要性。 ... [详细]
  • 深入解析CAS机制:全面替代传统锁的底层原理与应用
    本文深入探讨了CAS(Compare-and-Swap)机制,分析了其作为传统锁的替代方案在并发控制中的优势与原理。CAS通过原子操作确保数据的一致性,避免了传统锁带来的性能瓶颈和死锁问题。文章详细解析了CAS的工作机制,并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展示了其在高并发环境下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 [详细]
  • C++ 异步编程中获取线程执行结果的方法与技巧及其在前端开发中的应用探讨
    本文探讨了C++异步编程中获取线程执行结果的方法与技巧,并深入分析了这些技术在前端开发中的应用。通过对比不同的异步编程模型,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高效地处理多线程任务,确保程序的稳定性和性能。同时,文章还结合实际案例,展示了这些方法在前端异步编程中的具体实现和优化策略。 ... [详细]
  • 如何利用Java 5 Executor框架高效构建和管理线程池
    Java 5 引入了 Executor 框架,为开发人员提供了一种高效管理和构建线程池的方法。该框架通过将任务提交与任务执行分离,简化了多线程编程的复杂性。利用 Executor 框架,开发人员可以更灵活地控制线程的创建、分配和管理,从而提高服务器端应用的性能和响应能力。此外,该框架还提供了多种线程池实现,如固定线程池、缓存线程池和单线程池,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 ... [详细]
  • 手指触控|Android电容屏幕驱动调试指南
    手指触控|Android电容屏幕驱动调试指南 ... [详细]
  • 2012年9月12日优酷土豆校园招聘笔试题目解析与备考指南
    2012年9月12日,优酷土豆校园招聘笔试题目解析与备考指南。在选择题部分,有一道题目涉及中国人的血型分布情况,具体为A型30%、B型20%、O型40%、AB型10%。若需确保在随机选取的样本中,至少有一人为B型血的概率不低于90%,则需要选取的最少人数是多少?该问题不仅考察了概率统计的基本知识,还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 [详细]
  • 单片微机原理P3:80C51外部拓展系统
      外部拓展其实是个相对来说很好玩的章节,可以真正开始用单片机写程序了,比较重要的是外部存储器拓展,81C55拓展,矩阵键盘,动态显示,DAC和ADC。0.IO接口电路概念与存 ... [详细]
  • 深入解析 Lifecycle 的实现原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 Android Jetpack 中 Lifecycle 组件的实现原理,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 Lifecycle,避免常见的内存泄漏问题。 ... [详细]
  • 深入解析:Synchronized 关键字在 Java 中对 int 和 Integer 对象的作用与影响
    深入探讨了 `Synchronized` 关键字在 Java 中对 `int` 和 `Integer` 对象的影响。尽管初看此题似乎简单,但其实质在于理解对象的概念。根据《Java编程思想》第二章的观点,一切皆为对象。本文详细分析了 `Synchronized` 关键字在不同数据类型上的作用机制,特别是对基本数据类型 `int` 和包装类 `Integer` 的区别处理,帮助读者深入理解 Java 中的同步机制及其在多线程环境中的应用。 ... [详细]
  • C语言中如何使用break语句强制跳出for循环及函数 ... [详细]
  • 线程池是一种预先创建并维护多个线程的机制,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快速响应任务请求,避免了频繁创建和销毁线程的开销。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C语言在Linux环境中构建一个高效且动态的线程池,以提高系统性能和资源利用率。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优化,该线程池能够在高并发场景下表现出色,适用于各种服务器端应用。 ... [详细]
author-avatar
奋斗0000012003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PHP1.CN | 中国最专业的PHP中文社区 | DevBox开发工具箱 | json解析格式化 |PHP资讯 | PHP教程 | 数据库技术 | 服务器技术 | 前端开发技术 | PHP框架 | 开发工具 | 在线工具
Copyright © 1998 - 2020 PHP1.CN.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1100号 | 京ICP备19059560号-4 | PHP1.CN 第一PHP社区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