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能力的提升不在于这一年我做了多少新的功能,上线了多少服务、系统,更重要的在于是否可以就现有的这套系统规模、规则、体量扩大几倍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快速支持业务吞吐、提升扩展及三高的能力。
更近一步来说,是否可以抽象出普世方法论+特定商业场景下业务、运营模式,找到架构与业务结合的道,深挖、扎实、抽象、重构如此往复。
简单点说,我们需要具备现有这套系统的点、线、面、体的思考。我把这种点、线、面、体看作是这套系统或架构本身的1.0、2.0、3.0、4.0。
面是1.0,解决的是眼前的痛点,这种痛点可能来源于太多的个性化逻辑与设计,而个性化背后的原因,是我们不具有对某一特定业务的深入理解,以至于难以抽象出标准化的能力,没有标准化何谈配置化?
线是2.0,解决的是全链路能力的联动与集成,落到实现上,靠的是领域服务、微服务、服务化,背后的目的就是深挖、抽象,为后续的规模与规则膨胀的承接建立基础。
面是3.0,以平台化框架集成全链路、全领域能力,围绕于降本增效打通业务、数据、资金、治理能力的走向,以全局视角俯瞰全平台能力,提炼出数据化指标反哺业务,持续精进。
体是4.0,围绕于组织与流程,制定规范、标准、工具,以组织为核心将整个体系与链路完善、优化,真正实现需求吞吐提升、业务低成本试错,能效、人效、钱效的降低,同时锻炼出一个精进、有战斗力,能拿结果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