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变化着、创新着。前面介绍了——
解读新时代“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组织形式及竞赛流程
本文将主要分析评分标准,让创客老师们和参赛学员们有的放矢,更好的指导我们的选手们在竞赛交流活动中有目的性的工作。
一天的比赛时间,评委们会在教室里不停的走动,以观察记录现场每位选手的工作细节。所以,需要选手们多多留心、注意细节。
在评委眼中的优秀选手,需要在这四个方面下功夫:作品具有创新性,软硬件技术应用娴熟,团队协作融洽,以及整个操作过程规范、具有工匠精神。
评比指标是从五个维度以两种形式来评比。这五个维度包括:
创新性(20%)、技术性(25%)、艺术性(15%)、规范性(15%)、团队展示与协作(25%);两种评比形式是:专家巡视、展示。说白了,就是打过程分和结果分。进一步解析:
01创新性
创新性所占比重20%,包含:整体设计(12%)与细节功能(8%)上两个方面的创新。
整体设计指功能、结构等具有创意,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细节功能指实现方法有新意,且功能设计能突破原有元器件的应用习惯。这就要求选手:
选题要有新意、有实用价值实现方式要有新意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然后用创新的方式去解决它。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避免同质化的作品,这样胜出的概率很高一些。
02技术性
技术性所占25%的比重,分三个部分:结构设计(7%)、硬件(9%)和软件(9%)实现。
结构:可以结合一些知识原理如连杆、杠杆、榫卯等,且应用场景合理。硬件:实现“智能化效果”,可突破元器件常规的应用场景。软件:结构清晰,逻辑明确,善用函数与变量。编程中善用函数,会让程序看起来非常简洁;善用变量,会让程序看起来更加有深度。这些评分环节都是过程加结果的一个打分。平时训练的时候需要多加注意。
如图:本案例是一个垃圾分类作品,它上面用了4个舵机来控制垃圾桶的翻盖,可以通过语音识别垃圾后,打开相应的垃圾桶;也可以通过按钮来控制。
从技术层面讲,是个不错的项目。
03艺术性
艺术性占比15%,一种是设计的艺术性(工业设计)(9%),作品需将美学与实用性结合;另一种是表现力的艺术性(6%),以怎样的方式呈现作品?。
设计:色彩搭配自然,结构可融入“几何之美”等元素。表现力:演绎故事、小剧场、电梯游说等形式。以作品使用者的视角讲故事。突出作品的价值和理念。
如图:这个作品具有结构设计的艺术性。门窗、瓦片比例设计合理。
04规范性
规范性所占比重15%,分为方案的规范性(4%)、制作过程的规范性(4%)以及作品完成度的规范性(7%)三个方面。
方案:能够体现作品前期构思的完整性、物料使用、成员分工。(时间规划表、甘特图、草图、三视图等);过程:注意硬件、材料的摆放,体现工匠精神。作品:藏线、功能实现、结构完整、演示顺畅。
一定要想到,最终完成的是一个产品,一定要把线藏起来。结构要非常完整、非常稳定,不能松松垮垮的。
05团队展示与协作
团队展示与协作占比25%,包括:团队展示(15%)及分工协作(10%)。小组之间一定要配合默契一点。核心问题,多问自己几遍。
团队展示:以“产品”的意识,定义作品,展开介绍。“为什么我要买你的产品?”分工协作: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队友在做什么,知道你们之间做的事有什么联系。(过程分)
现场——学生的时间规划表
06总结
这个标准对老师而已,需要发挥教师的伯乐作用、有目标的培养学生。
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来模仿老师实现的功能。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把学生的创意要激发出来。所以,需要教师有目标的培养学生。每个学生都有独特之处,以及他们的长处,要善于挖掘他们的长处。
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多
广泛涉猎细心观察生活注重信息和知识的整合实践-探索-创新
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自由想象、自由学习、自由创造和自由选择的机会,让创意变成现实。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