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 HotTags
当前位置:  开发笔记 > 编程语言 > 正文

集成电路与摩尔定律的关系,摩尔定律的内容主要表述为集成电路上

在大概50年里,软件从纸带穿孔变成了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在集成开发环境中写程序历史大约1940-1960年代中期,计算机都由独立部件组成,叫分立元件,然后不同组件再用线连在一起举例

在大概50年里,软件从纸带穿孔变成了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在集成开发环境中写程序

历史

大约1940-1960年代中期,计算机都由独立部件组成,叫分立元件,然后不同组件再用线连在一起
举例,ENIAC有1万7千多个真空管,7万个电阻,一万个电容器,7千个二极管,500万个手工焊点。
1950年代中期,晶体管开始商业化,开始用在计算机里,晶体管比电子管更小更快更可靠,晶体管依然是分立元件。
1959年,IBM把709计算机从原本电子管全部换成晶体管。
诞生的新机器IBM7090速度快6倍,价格只有一半,晶体管标志着计算2.0时代的到来
1960年,这个问题严重性达到了顶点,电脑内部常常一大堆电线缠绕在一起

解决方法 引入一层新抽象,封装复杂性
突破性进展是1958年,当时jack killby在德州仪器工作,演示一个电子部件:电路把所有组件都集成在一起。
简单来说,与其把多个独立部件连起来,拼接成计算机。
我们把多个组件包在一起,变成一个新的独立组件,这几是集成电路(IC)(integrated Circuits)。
几个月后,在1959年robert noyce 的仙童半导体,让集成电路变成了现实,killby用锗元素做成集成电路,锗少且不稳定,仙童半导体公司用硅,硅的蕴藏两丰富,且占地壳的四分之一。所以Noyce被公认为现代集成电路之父。
IC像电脑工程师的乐高积木,可以组合成无数种设计,但最终还需要连起来,创造除更大更复杂的电路,比如整个计算机,所以工程师再创新,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s)(PCB)
PCB可以大规模生产,无需焊枪或一大堆线,他通过蚀刻金属线的方式,把零件连到一起。
把PCB和IC结合起来,可以大幅减少独立组件和电线,但做到相同的功能,而且更小,更便宜,更可靠,三赢
许多早期的IC都是把很小的分立元件封装成一个独立的单元,例如这块1964年的IBM样品

不过,即使组件很小,塞5个以上的晶体管还是很困难,为了实现更复杂的设计需要新的制作工艺,光刻登场

光刻

简单说,用光把复杂图案印到材料上,比如半导体,它只有几个基础操作,但可以制作出复杂的电路
我门从一片硅开始,叫晶圆,长得像薄饼干一样


然后加一层特殊化学品,叫光刻胶,光刻胶倍光照射后,会变可溶,可以用一种特殊的化学药剂洗去

单单光刻胶本身,并不是很有用,单核光掩膜配合使用会很强大

把光掩膜盖到圆晶上,用强光照射,挡住光的地方,光刻胶不会变化,光找到的地方,光刻胶会发送化学变化,洗掉它后,暴露出氧化层
注意氧化层倍光刻胶保护住了
为了清理光刻胶,我们用另一种化学药品洗掉它

现在硅又露出来了,我们想修改硅露出来的区域,让它导电性更好,所以我们用一种化学过程去改变它,叫“掺杂”
掺杂通常用高温气体来做,比如磷渗透进暴露出来的硅,改变电学性质

我们还需要几轮光刻法来做晶体管,过程基本一样,先盖氧化层,再盖光刻胶

洗掉光刻胶,然后用另一种气体掺杂


最后一步,在氧化层上做通道,这样可以用细小金属导线,连接不同的晶体管
再次用光刻胶和光掩膜蚀刻出小通道

所以优势类似的步骤,用光刻胶+光掩膜,然后融掉暴露的光刻胶,暴露的金属


每个区域的掺杂方式不同,叫双极型晶体管

我们可以把光掩膜聚焦到极小的区域,制作除非常精细的细节。
一片晶圆可以做很多IC,整块都做完后,可以切割然后包进微型芯片

摩尔定律

随着光刻技术发展,晶体管变小,密度变高
1960年初,IC很少超过5个晶体管,因为塞不下。
但1960年中期市场上出现超过100个晶体管的IC
1965年,端庄的羊看到了发展趋势,每两年左右,同样大小的空间,可以塞进两倍数量的晶体管,这叫摩尔定律。
芯片价格也急速下降,1962年平均50美元,下降到1968年2美元左右,如今就美分就可以买到IC。
晶体管小后,还有其他优势,晶体管越小,要移动的电荷量越少,能够更快的切换状态,耗电更少,电路更紧凑,还意味这延迟更低,导致时钟速度更快。
1980年,3万晶体管,1990年有100万晶体管,2000年有3000万个晶体管,2010年有10亿个晶体管

发展到现在14纳米,比红细胞小400倍,当然cpu不是唯一收益的,大多数的电子器件,都在指数发展:内存,显卡,固态硬盘,摄像头感光元件等等
如今的处理器,比如iphone 7的A10cpu有33亿个晶体管,面积仅仅1cm*1cm
如此多的晶体管无法使用人力绘制,1970年开始,超大规模集成软件(VLSI)(very-large-scale integration)用来自动生成芯片设计

摩尔定律极限


科学家在研制波长更短的光源,投射更小的形状
2当晶体管非常小,电极之间只有几个原子,电子会跳过间隙,这叫:量子隧道贯穿,如果晶体管漏电,就不是好开关


推荐阅读
  • 在前文探讨了Spring如何为特定的bean选择合适的通知器后,本文将进一步深入分析Spring AOP框架中代理对象的生成机制。具体而言,我们将详细解析如何通过代理技术将通知器(Advisor)中包含的通知(Advice)应用到目标bean上,以实现切面编程的核心功能。 ... [详细]
  • 本文深入解析了Java 8并发编程中的`AtomicInteger`类,详细探讨了其源码实现和应用场景。`AtomicInteger`通过硬件级别的原子操作,确保了整型变量在多线程环境下的安全性和高效性,避免了传统加锁方式带来的性能开销。文章不仅剖析了`AtomicInteger`的内部机制,还结合实际案例展示了其在并发编程中的优势和使用技巧。 ... [详细]
  • Python 实战:异步爬虫(协程技术)与分布式爬虫(多进程应用)深入解析
    本文将深入探讨 Python 异步爬虫和分布式爬虫的技术细节,重点介绍协程技术和多进程应用在爬虫开发中的实际应用。通过对比多进程和协程的工作原理,帮助读者理解两者在性能和资源利用上的差异,从而在实际项目中做出更合适的选择。文章还将结合具体案例,展示如何高效地实现异步和分布式爬虫,以提升数据抓取的效率和稳定性。 ... [详细]
  • 短信验证码安全性堪忧,多因素认证或成未来主流
    短信验证码安全性堪忧,多因素认证或成未来主流 ... [详细]
  • 解题心得:UVA1339(逻辑分析与字符串处理+排序算法)
    解题心得:UVA1339(逻辑分析与字符串处理+排序算法) ... [详细]
  • 【系统架构师精讲】(16):操作系统核心概念——寄存器、内存与缓存机制详解
    在计算机系统架构中,中央处理器(CPU)内部集成了多种高速存储组件,用于临时存储指令、数据和地址。这些组件包括指令寄存器(IR)、程序计数器(PC)和累加器(ACC)。寄存器作为集成电路中的关键存储单元,由触发器构成,具备极高的读写速度,使得数据传输非常迅速。根据功能不同,寄存器可分为基本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各自在数据处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寄存器与内存和缓存机制的协同工作,确保了系统的高效运行。 ... [详细]
  • 开发日志:201521044091 《Java编程基础》第11周学习心得与总结
    开发日志:201521044091 《Java编程基础》第11周学习心得与总结 ... [详细]
  • 数字图书馆近期展出了一批精选的Linux经典著作,这些书籍虽然部分较为陈旧,但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如需转载相关内容,请务必注明来源:小文论坛(http://www.xiaowenbbs.com)。 ... [详细]
  • 小王详解:内部网络中最易理解的NAT原理剖析,挑战你的认知极限
    小王详解:内部网络中最易理解的NAT原理剖析,挑战你的认知极限 ... [详细]
  • Android中将独立SO库封装进JAR包并实现SO库的加载与调用
    在Android开发中,将独立的SO库封装进JAR包并实现其加载与调用是一个常见的需求。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将SO库嵌入到JAR包中,并确保在外部应用调用该JAR包时能够正确加载和使用这些SO库。通过这种方式,开发者可以更方便地管理和分发包含原生代码的库文件,提高开发效率和代码复用性。文章还探讨了常见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帮助开发者避免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坑。 ... [详细]
  • 本文详细探讨了Java事件处理机制的核心概念与实现原理,内容浅显易懂,适合初学者逐步掌握。通过具体的示例和详细的解释,读者可以深入了解Java事件模型的工作方式及其在实际开发中的应用。 ... [详细]
  • 并发编程入门:初探多任务处理技术
    并发编程入门:探索多任务处理技术并发编程是指在单个处理器上高效地管理多个任务的执行过程。其核心在于通过合理分配和协调任务,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主要应用场景包括:1) 将复杂任务分解为多个子任务,并分配给不同的线程,实现并行处理;2) 通过同步机制确保线程间协调一致,避免资源竞争和数据不一致问题。此外,理解并发编程还涉及锁机制、线程池和异步编程等关键技术。 ... [详细]
  • 蓝桥杯物联网基础教程:通过GPIO输入控制LED5的点亮与熄灭
    本教程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STM32的GPIO接口通过输入信号控制LED5的点亮与熄灭。内容涵盖GPIO的基本配置、按键检测及LED驱动方法,适合具有STM32基础的读者学习和实践。 ... [详细]
  • Spring框架的核心组件与架构解析 ... [详细]
  • 通过使用CIFAR-10数据集,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快速掌握Mixup数据增强技术,并展示了该方法在图像分类任务中的显著效果。实验结果表明,Mixup能够有效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和分类精度,为图像识别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 [详细]
author-avatar
观海望天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PHP1.CN | 中国最专业的PHP中文社区 | DevBox开发工具箱 | json解析格式化 |PHP资讯 | PHP教程 | 数据库技术 | 服务器技术 | 前端开发技术 | PHP框架 | 开发工具 | 在线工具
Copyright © 1998 - 2020 PHP1.CN.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1100号 | 京ICP备19059560号-4 | PHP1.CN 第一PHP社区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