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最近的负面消息比较多(刨去那些来自《饭球屎报》的脑残新闻以外),让我不禁觉得Google似乎在发展之中遇到了一些瓶颈。不过这也不奇怪,对于一家已经在搜索领域占据70%以上(注:美国市场,6月份数据)的市场份额的公司来说,必然受到Schmidt自己总结出来的反摩尔定律的痛苦折磨。如果没有重大的革命性创新,那么它们的份额只能是越涨越慢,甚至出现下滑。那么Google在探求新的发展方面做的如何呢?从今年的Google I/O大会其实能够看出一点东西,但感觉是负面的。我们回头看一下Google在近一两年推出的产品和服务,说实话,真没有几个活的比较滋润的:去年I/O大会上作为明星产品出来的Google Wave,基本上没有太多的用处,一群人在一起讨论不如上bbs,能看到对方打字的进度也不至于成为使用它的绝对理由;Google Buzz有点微博和SNS结合体的意思,但指望它一举同时打败Twitter和Facebook则完全是在做梦,更要命的是,它与Gmail的无缝绑定既可以通过https躲过某些黑色眼睛恶狠狠的监视,但又随时可能把自己引向一条不归路,甚至会让Gmail受到牵连,看现在Buzz里面有些人肆无忌惮的发言,真让人担心哪天一觉醒来,Buzz和Gmail也被加入了××的名单(不解释,你懂的);Google TV本来是今年I/O大会的主打产品,但让人看不到它推广的可能;Google自己直销的手机Nexus One现在也不卖了,并且据说没有计划开发后续产品;Google Maps/Earth方面呢,那些多如牛毛的关于街景小车采集数据时遇到的问题就更是举不胜举了。
其实从Google的这一系列无论成功与否的动作中,我们能够看到它的一个基本思路,那就是围绕着“广告”这个核心业务,Google一方面在努力维护着自己在传统的有线桌面互联网领域的搜索广告霸主地位,另一方面也在不断的在寻找着新的广告平台和渠道。前者体现在Google在微博和SNS领域的屡次尝试(包括更早的Orkut和传说中即将出现的Google Me),而后者则体现在其不断试图向移动互联网、在线音乐和视频、电子图书和电视,甚至PC操作系统等领域渗透。说实话,到目前为止,在这两条战线上都还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前者的问题出在Google自己身上,互联网与人类日常社会生活结合的越来越紧密,很多用户是不具备很强的技术背景的,他们对于互联网上应用的需求有的时候真不是工程师们能够理解的,就像我一直觉得腾讯的很多产品十分脑残,但仍然有无数的群众在使用一样。这种需求需要耐心的去挖掘,去理解,有时候从技术角度看很弱智的一个实现,对于用户来说却很有用,那就是有价值的。而后者的问题则出在基础支撑技术发展的缓慢和传统领域垄断集团们的巨大阻碍上,试想那些通信运营商们,传统传媒大亨们,书籍音像制品出版商们,PC软件帝国们,哪个会心甘情愿的让出自己的领土,甚至退出历史舞台,尽管历史的趋势就是让他们滚蛋。再者说,就像我以前提到过的,移动互联网现在发展到那个阶段了么?电子阅读普及到那个程度了么?可定制内容的电视这个概念被广大用户接受了么?没有,都没有。一切都还太早。
对于未来,我们可以尽情的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展望:我出去买东西,但钱包不见了,没关系,随手拿出一个设备,对着它说:“我的钱包现在在哪?”马上一个闪闪的红点就会出现在地图上;早晨我要找一件印有TUM的T恤,但又不记得放在哪里了,只要问一下家里的某个设备:“我那件蓝色TUM的T恤在哪里?”,马上它就能告诉你它在哪个柜子里的哪个衣架上。这些都完全可以实现,只是不知道那个在设备中完成这些搜索任务的引擎是不是Google。最近Google高管Amit Singhal最近在谈到未来Google跟生活的整合时,提到“未来Google会提醒你什么时候该去哪里买什么东西了”也并不是什么特别令人惊奇的事情。只是,在那一天到来之前,Google先得想办法让自己能活到那个时候。看现在的形势,还真挺让人揪心的。
附:近期一些关于Google的负面新闻
Google未按时将洛杉矶政府顺利带入云端,不得不做出赔偿
Google TV到底是什么?
Google Images新版被挖出数个bug
三个分支还不够闹?Chrome 又来金黄版Canary 分支
Android 2.1最受宠 Android 2.2少人爱
商业周刊:惠普为何搁置Android平板电脑项目
Google 是否有成为下一个微软的风险?是的,潜力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