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 1. 读《摆脱疲惫感:如何科学管理你的疲劳与压力》
- 1.1. 先测试下自己的抗疲劳和抗压程度
- 1.2. 二、需要休息的大脑
- 1.3. 四、测测你的抗疲劳和抗压程度
- 1.4. 五、如何科学管理疲劳与压力
读《摆脱疲惫感:如何科学管理你的疲劳与压力》
摆脱疲惫感:如何科学管理你的疲劳与压力(知乎 Owl of Minerva 作品)(知乎「一小时」系列)
Owl of Minerva; 知乎
引用 (APA): Minerva, O. o., & 知乎. (2017). 摆脱疲惫感:如何科学管理你的疲劳与压力(知乎 Owl of Minerva 作品)(知乎「一小时」系列) [Kindle iOS version]. Retrieved from Amazon.com
http://z.cn/7Gz5qxm
先测试下自己的抗疲劳和抗压程度
还有一类基于量表的自我测定方法,这类量表测定结果的主观性较重,经常陷于「我感觉自己多疲劳」和「我想象/认为自己多疲劳」的争论之中。不过好在,只需要几分钟,用来做疲劳状况自测,这类量表还是很方便的。这里我推荐使用由英国的King’sCollegeHospital提出的一套使用最为广泛的疲劳量表54(FatigueScale,FS-14)。FS-14疲劳量表由14个条目构成,每个条目都是一个疲劳相关的问题,被试需要根据自己的感受选择「是」或者「否」,然后统计分值。
这里除了10、13、14这三个条目反向计分(「是」计0分,「否」计1分)之外,其他都是正向记分(「是」计1分,「否」计0分)。前8个条目主要反映躯体疲劳,9~14条目主要反映脑力疲劳,不过在实际情况中这两类疲劳并不好严格区分,其表现也会相互交叉。量表评估的分值越高,反映疲劳越严重。按照一般评定标准,2~4分计为轻度疲劳;5分以上但是持续时间少于一个月记为疲劳;如果持续一个月但少于6个月则为长时间疲劳;慢性疲劳综合症者的疲劳症状持续在6个月以上。定期使用这个量表监测自己的感知疲劳程度,能对自身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有一个合理的认识,从而可以引入到第二个问题,认识自己,特别是认识自己神经系统对疲劳和压力的耐受性。
二、需要休息的大脑
标注(黄色) - 位置 203
工作之后的运动、听音乐(如果你本来的工作就要听音乐的话,这个例子就不成立)以及冥想可能是比较好的休息的例子。
四、测测你的抗疲劳和抗压程度
标注(黄色) - 位置 494
这一生理性决定了,我们能否坚持做某件事情,特别是在已经疲劳的状况下坚持做某件事情,是很少受我们的主观意识决定的,也就是说,毅力的因素、成功学方法、鸡汤方法在这里通通都没什么作用。我们能否
标注(黄色) - 位置 511
每个人对疲劳的耐受性是一个生理性能,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而改变。也就是说,我们不可能通过「打鸡血」一类的方法改变它,从而让自己获得成功。这是一切「成功学」、「鸡汤文」的软肋。
五、如何科学管理疲劳与压力
标注(黄色) - 位置 542
良好的睡眠是我们在管控压力中最为有效的办法之一。办法并没有多特别,每天按时休息,睡前关灯,不看手机往往就能解决大部分人的问题。
标注(黄色) - 位置 546
我们需要对自己的疲劳耐性有一个客观的认知,即我们每天能做多少事情,能高效工作多少时间,解决多少问题。如果再多则会有耗尽感、对工作生活的绝望感,从而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
标注(黄色) - 位置 557
在工作时间,最好不要持续投入超过一个小时,而是每过一段时间找点别的事情休息几分钟,喝点水,起身走动一下。
标注(黄色) - 位置 558
另外,在疲劳感影响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时,尤其要拒绝「多线程」的工作状态,即不要同时做多个事情。因为「多任务」是非常低效的,同时又产生更多的疲劳感,其原理我们在前面章节中已经阐述了。
标注(黄色) - 位置 561
为了避免「多线程」,我们需要学会拒绝、学会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