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少儿编程的教育大火,少儿编程应该成为基础学科吗?逐渐成为大家讨论的重点!这个问题总体围绕在“编程变成基础学科之后,就一定能够激发人的创造性的问题,有人认为,少儿编程是一门工程性学科,偏重在解决实际的问题,跟基础类学科有很大的差别。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编程作为一种工具,可以激发孩子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去创造自己喜欢的东西。如果编程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可能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水平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编程这件事情本身就是解决问题的代名词,如何系统化、逻辑地解决问题通过编程及其基础数学理论可以最好地教给受教育者。在学习编程的这个过程中,对于未知领域信息的搜索、获取及分析的情况会反复发生,这是在我们传统基础教育学科中极少遇到的情况,但是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基础能力,编程会无形之中不断强化一个人依靠自己的想法和力量找到解决方案的能力。
编程成为基础教育的另一理由,技术已经渗透生活当中。
“未来的世界,是数字化的世界,人类各种信息的开发和存储,都在借着数字化的编程方式,表达、传播、加工。从这个角度来说,孩子从一出生,他所接触到的世界,就是被数字化符号编织和连接的物理世界。因此,当孩子有机会接触学习编程素养,会更好地帮助孩子理解和认识这个被数字符号连接的世界。”
从社会的角度看,若把少儿编程转为基础学科,其后果可能是正面的。“基础教育中真正开始注重基础能力的培养,是拉开国家和国家巨大差距的因素。编程只是个最好用的工具和方式。在中国应试教育的环境下,编程不适合作为基础教育学科,最大的挑战来自师资力量的不足。
优秀师资的培育,不是短时间就能够发展出来的,师资能够发展也需要有相应的土壤。如何克服和推动存在的这一难题,打破传统学校机制的壁垒,让孩子们有机会跟各类科技创新企业或相关民间教育组织进行连接,有机会体验到由那些企业组织提供的各种教育服务,这对于目前中国教育的现状来看,仍然是有很长的路要走。
你会发现,身边有一些孩子很有说话欲望,表达很有逻辑,而且做事也有计划,而另一些孩子表达不清自己的想法,说话也没有前因后果,这是因为逻辑思维能力的差异造成的。少儿编程思维可以概括为这四大类型:分解问题,模式认知,抽象思维,算法设计。通过这四个步骤,一个棘手的复杂问题先被拆解成一系列好解决的小问题;每一个小问题被单独检视、思考,搜索解决方案;然后,形成解决思路;最后,设计步骤,执行——问题解决。
你会发现,少儿编程思维是能够把抽象思维转化为具体思维最好的载体。另外,根据教育认知学,孩子会在7岁左右开始形成抽象逻辑思维,整个7-12岁是抽象逻辑思维的最佳形成期。所以孩子从小学阶段开始学编程,就是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综上所述,少儿编程对于培养孩子的思维有重要的作用,应该把编程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来培养,这对于他未来的生活,选择也同样重要。少儿编程Scratch语言之父雷斯尼克曾提出两种学生的类型。一种是“A型学生”,他们考试成绩很好,却按部就班,并不具备在当今社会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另一种为“X型学生”,他们具有创新思维和冒险精神,喜欢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在未来他们更有可能提出富有创意的想法,这也是每个国家在未来更加需要的创造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