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关注我们!
“后疫情”、“新基建”,这是当前绕不过去的两个常态性话题,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都将因此而发生巨大而深刻的转变。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将成为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力量。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前瞻者、实践者和使能者,戴尔科技集团将如何应对技术、应用与业务发展的“新常态”?
没有数字化就没有智能化
一年一度,记者已经连续两年在深圳举行的“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CITE)上采访戴尔科技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黄陈宏博士。不变的是黄陈宏博士在演讲和接受采访时的激情、开诚布公与推心置腹,变的是戴尔科技集团在推动“在中国,为中国”战略落地的过程中总有令人兴奋的新进展。举例来说,戴尔首家企业解决方案中心刚刚落户深圳,这是一个专门为小企业客户、商务人士提供集产品零售和解决方案等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体验中心。
戴尔科技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
黄陈宏博士
采访一开始,话题就聚焦在“新基建”上。黄陈宏博士指出,“新基建”有“四新”:一是技术新;二是“新基建”带来了新的业务需求和新的业务模式;三是“新基建”需要新型人才;四是“新基建”需要与之匹配的新商业模式,只有这样“新基建”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释放真正的价值。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戴尔科技集团与贵阳险峰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在14个月中,基于新的PPP模式(企业,Private - 平台,Platform - 政府,Public),帮助险峰机床重新梳理整个业务流程、库存、供应链等,将产品生产周期缩短20%,库存周转率提升30%,生产力大大提高。
“制造业,远程医疗、远程教育,以及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这是‘新基建’当前最迫切的任务。”黄陈宏博士表示,“‘新基建’项目的落地要按部就班,一步一步扎实向前。”
“新基建”除了要构建新型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体系以外,还有一项不能忽视的核心工作,就是帮助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实现“数据驱动业务”的“新常态”。
说到“后疫情时代”的“新常态”,企业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将线上的事情做得更好。戴尔科技集团近期做了一项调查,大约40%的受访者希望继续保持混合办公模式,即部分时间在家,部分时间在办公室。这颠覆了传统的工作方式,或者说重新定义了公司,甚至是房地产等相关产业,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出行方式。这些“新常态”充分彰显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数字化到网络化,再到智能化、智慧化,这样一条持续演进的路线在今天愈加清晰。戴尔科技集团曾经发布的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DTI)显示,处于数字化领先位置企业的比例只有个位数,更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仍处于爬坡阶段。“处于数字化转型金字塔尖的这些企业可以考虑进行智能化升级。”黄陈宏博士话锋一转,“但是更多的企业当前最紧迫的任务还是先全面实现信息化,尤其是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如果连最基本的信息化都没有做好,没有数据的积累,就根本谈不上智能化。”
企业上云是数字化转型的必由之路。企业上云最重要的是打通所有的数据孤岛,将数据充分应用起来;再者,企业不用自建数据中心,业务直接上云实现了降本增效;最后,要确保上云的安全。“企业上云是大势所趋,关键是想清楚上云的目的是什么。”黄陈宏博士表示,“未来,每个企业都会活在一个混合多云的世界中,公有云与私有云彼此交织,而且是多朵云兼容并蓄,具体如何实现,因企业的不同会有不同的路径和做法。所以,并没有所谓最好的云,只有最适合企业自身需求的云。”
未来,这个世界可能会有一朵巨大的云,所有非关键的数据和应用都可以放到这朵大云上,而那些核心、重要的数据和应用还是掌握在企业手中,也就是混合云的模式。
在云的世界中,戴尔科技集团其实是“隐藏”在云服务商、企业客户的背后,提供各种云所需的基础设施和资源,包括计算、存储、网络、数据保护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数据保护,因为云上的安全是企业上云最大的顾虑之一。戴尔科技集团推出了面向云原生环境的数据保护方案PPDM(PowerProtect Data Manager),这是市场上第一个支持Kubernetes应用一致性备份的企业级保护解决方案。
存储也是戴尔科技集团的一个着力点。举例来说,随着5G、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的兴起,不仅数据量呈几何级数增长,而且对数据处理的性能和低延时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有效应对数据洪流,戴尔科技集团在大力倡导和推动第五代存储的发展。除了采用闪存这样的高性能介质以外,更重要的,第五代存储采用新一代数据压缩和去重技术,不仅大大提升了有效存储容量,而且性能丝毫不受影响。
戴尔科技集团不直接提供公有云服务,而是专注于云服务赖以生存的基础设施领域,因为这才是戴尔科技集团最擅长的。
不能让中小企业掉队
在此次疫情中,受冲击最大的就是中小企业。戴尔与IDC共同发布的《2020中国小企业数字初始化指数》显示:数字化水平最高的小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是一般小企业的5倍之多。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数字化能力就等同于生存能力。
戴尔科技集团是记者见过最关注中小企业成长的大企业,没有之一。刚刚落户在深圳的戴尔企业解决方案中心就是面向成长型企业和小企业的。在那里,广大的小企业可以发现并亲身体验支撑数字化转型的理想解决方案。
虽然大家都能理解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但如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人力和技术,可能是很多中小企业不能承受之重。在疫情中,中小企业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生存下去。说得通俗些,连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力何来?
对于广大中小企业来说,做一套能够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收益的人工智能系统的投入,可以说是天文数字。戴尔科技集团一直与中科院等机构探索和深挖潜力,希望通过各种各样先进的技术将人工智能系统的成本降下来。“我个人觉得,现在的成本对中小企业来说还是太高。”黄陈宏博士十分肯定地表示,“但我们会沿着现在的思路继续走下去,实现人工智能的普惠,让更多中小企业受益。”
为了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门槛,戴尔科技集团参与了“贵阳智能制造协同共享平台”的发展战略规划、商业模式设计、市场发展策略制定和平台开发建设。该平台面向贵阳多个行业提供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和供应链服务定制化解决方案,以及SaaS服务,以智能制造为抓手,整合行业上下游资源,打造产融结合的新型商业模式。上文提到的贵阳险峰机床有限责任公司机床加工智能制造数字工厂建设示范项目,就是该平台的第一个示范应用项目。
“让处于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中小企业共享一个平台,只需每个月付出一些费用,便解决了资金和人才短缺等问题,并且能够让企业更快地获益。”黄陈宏博士介绍说。
由于数量众多,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掉队,将对整个经济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在中国,为中国”的戴尔科技集团深谙此理,所以在推动庞大的中小企业群体实现数字化转型方面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努力,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像VxRail这样的超融合系统就非常适合中小企业。
外资本土企业的担当
戴尔科技集团是一家外资企业,但是在中国,它拥有从研发、采购到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条,持续为中国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从这个角度看,黄陈宏博士“外资本土企业”的提法才是对今日戴尔科技集团在中国发展最贴切的描述。
戴尔科技集团最早提出“在中国,为中国”的口号,许多外资企业也纷纷效仿。不管外界风云如何变幻,戴尔始终坚定不移地在中国践行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
究其原因,从宏观背景看,中国经济的体量和增长速度有目共睹。中国一直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戴尔科技集团非常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
从IT产业发展的角度分析,中国拥有最完整的产业链,而且政府对IT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支持。“曾经有人问我,很多企业都把制造基地搬到了东南亚,你们为什么没走?”黄陈宏博士给出了他的四个理由:第一,中国产业链最完整;第二,中国员工的组织性、纪律性和生产效率全球最高;第三,中国政府的支持力度最大;第四,多年以来,戴尔科技集团与地方政府保持着紧密良好的合作。
黄陈宏博士讲了两件最让他感动的事情。第一件事情,1998年戴尔科技集团刚刚在厦门建厂,为了解决电力供应不足的问题,厦门市政府直接将戴尔工厂的供电系统接到了厦门机场。第二件事情,戴尔是最早倡导和实践柔性制造理念的。所谓柔性制造就是零库存和高度定制化。因此,戴尔科技集团提供的产品并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型号、配置各有不同,这就给海关报关增加了难度。厦门市政府为了支持这种业务模式,专门制定了一个特别的报关流程,有效解决了零散的定制化产品的报关问题。如今,戴尔科技集团贡献了整个厦门工业产值的12%。这是戴尔科技集团对厦门支持的最大回报。
中国已经是戴尔科技集团在全球的第二大战略性市场。黄陈宏博士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一个企业要把自身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做好,最要紧的就是与中国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融合在一起。”戴尔科技集团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和贡献者,同时也是受益者。把很多实体的东西放在中国,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作贡献,这就是作为“外资本土企业”的戴尔科技集团的责任与担当,也是戴尔科技集团在中国发展的“新常态”。
初心不会变
2015年,戴尔科技集团提出了“戴尔中国4.0战略”,承诺2015年至2020年在中国投入1250亿美元。如今,戴尔科技集团已经提前超额完成了既定目标。在黄陈宏博士的带领下,戴尔科技集团始终坚定不移、大张旗鼓、大刀阔斧地宣传、落地并深化“在中国,为中国”战略。
今天,站在又一个5年的起始点,黄陈宏博士踌躇满志:“戴尔科技集团一定会坚守‘在中国,为中国’的初心,并且永远不会变。”
点个赞
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