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 HotTags
当前位置:  开发笔记 > 后端 > 正文

创建一个1位全加器_数电实验|组合逻辑电路(半加器全加器及逻辑运算)

实验仪器Multisim电路仿真74LS00二输入端四与非门3片74LA86二输入端四异或门1片74LS54四组输入与或非门1片实验目的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功能测试。验证半加器和全加
bf6ecabef46fc1a9850413f169372b43.png

实验仪器

  • Multisim电路仿真
  • 74LS00 二输入端四与非门 3片
  • 74LA86 二输入端四异或门 1片
  • 74LS54 四组输入与或非门 1片

实验目的

  1. 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功能测试。
  2. 验证半加器和全加器的逻辑功能。
  3. 学会逻辑分析仪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数字电路分为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两类。任意时刻电路的输出信号仅取决于该时刻的输入信号,而与信号输入前电路所处的状态无关,这种电路叫做组合逻辑电路。

分析一个组合电路,一般从输出开始,逐级写出逻辑表达式,然后利用公式或卡诺图等方法进行化简,得到仅含有输入信号的最简输出逻辑函数表达式,由此得到该电路的逻辑功能。

两个一位二进制数相加,叫做半加,实现半加操作的电路称为半加器。两个一位二进制数相加的真值表见表5-1,表中Si表示半加和,Ci表示向高位的进位,Ai 、Bi 表示两个加数。

47a97fdccce4dd1f0ab3a02e3268e3ac.png
表5-1 半加器真值表

从二进制数加法的角度看,表中只考虑了两个加数本身,没有考虑低位来的进位,这也就是半加一词的由来。由表5-1可直接写出半加器的逻辑表达式:

Si=`AiBi +`BiAi、Ci=AiBi。由逻辑表达式可知,半加器的半加和Si是Ai 、Bi 的异或,而进位Ci是Ai、Bi相与,故半加器可用一个集成异或门和一个与门组成。

两个同位的加数和来自低位的进位三者相加,这种加法运算就是全加,实现全加运算的电路叫做全加器。如果用Ai 、Bi分别表示A、B两个多位二进制数的第i位,Ci 1表示低位(第i-1位)来的进位,则根据全加运算的规则可列出真值表如表5-2。

6e5711a9ea8825184a003279bc5ba1c6.png
表5-2 全加器的真值表

利用卡诺图可求出Si 、Ci的简化函数表达式:

Si=Ai⊕Bi⊕Ci-1

Ci=(Ai⊕Bi)⊙Ci + Ai⊙Bi

可见,全加器可用两个异或门和一个与或门组成。

如果将数据表达式进行一些变换,半加器还可以用异或门、与非门等元器件组成多种形式的电路(见图5-2,图5-3)。

实验内容及步骤

1.组合逻辑电路功能测试

① 用2片74LS00组成图5-1所示逻辑电路。为便于接线和检查,在图中要注明芯片编号及各引脚对应的编号。

3a931e3f6a1f80a808701579f35f9ad4.png
图5-1
f5f759560572e2502b6221ba85db7e6d.png
5-1电路图

② 用逻辑分析仪来分析逻辑表达式。

③ 按表5-3要求,改变A、B、C的状态,填表并写出Y1、Y2逻辑表达式。

7a21317a69648581077d2a0bc2ffaea8.png
表5-3

答:

6e3fd5dd9f394055cd70455c7fb99f66.png

④ 将运算结果与理论值比较。

2. 测试用异或门(74LS86)和与非门组成的半加器的逻辑功能

根据半加器的逻辑表达式可知,半加器Y是A、B的异或,而进位Z是A、B 相与,故半加器可用一个集成异或门和二个与非门组成,如图5-2。

6882568b33fbe79645734204c5e211fd.png

① 在实验仪上用异或门和与非门接成以上电路。

7d9cd0879db959bb859ffb05c7bef76c.png
5-2电路图

② 按表5-4要求改变A、B状态,填表。

2fbccac284b6e1f86fcb9a69dee03386.png
表5-4

3. 测试全加器的逻辑功能

① 写出图5-3电路的逻辑表达式。

45c6047e1d263d2d9c33e3452ee08ff9.png
图5-3
9d4137f75a9f709007b72efad695d4b0.png
5-3电路图

答:

0b2ce435e9dd129ea03c60680b77f6c1.png

② 根据逻辑表达式列真值表。(表5-5)

4a5641fbeaaf4ffc27dd1408c795ed9f.png

③ 根据真值表画逻辑函数Si、Ci的卡诺图。

575eca90b465b9e8ddf13e249c9a4a16.png

④ 填写表5-5各点状态。

4981e2e968fb6e6d411500658a0b425d.png



推荐阅读
  • 本文由编程笔记#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logistic回归(线性和非线性)相关的知识,包括线性logistic回归的代码和数据集的分布情况。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详细]
  • 微软头条实习生分享深度学习自学指南
    本文介绍了一位微软头条实习生自学深度学习的经验分享,包括学习资源推荐、重要基础知识的学习要点等。作者强调了学好Python和数学基础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些建议。 ... [详细]
  • VScode格式化文档换行或不换行的设置方法
    本文介绍了在VScode中设置格式化文档换行或不换行的方法,包括使用插件和修改settings.json文件的内容。详细步骤为:找到settings.json文件,将其中的代码替换为指定的代码。 ... [详细]
  • 本文介绍了在Pygame中使用矩形对表面进行涂色的方法。通过查阅Pygame文档中的blit函数,可以了解到如何将一个表面的特定部分复制到另一个表面的指定位置上。具体的解决方法和参数说明在文中都有详细说明。 ... [详细]
  • 本文介绍了设计师伊振华受邀参与沈阳市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项目的整体设计,并以数字赋能和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建设了集成、智慧、高效的一体化城市综合管理平台,促进了城市的数字化转型。该中心被称为当代城市的智能心脏,为沈阳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 [详细]
  • 向QTextEdit拖放文件的方法及实现步骤
    本文介绍了在使用QTextEdit时如何实现拖放文件的功能,包括相关的方法和实现步骤。通过重写dragEnterEvent和dropEvent函数,并结合QMimeData和QUrl等类,可以轻松实现向QTextEdit拖放文件的功能。详细的代码实现和说明可以参考本文提供的示例代码。 ... [详细]
  • Linux重启网络命令实例及关机和重启示例教程
    本文介绍了Linux系统中重启网络命令的实例,以及使用不同方式关机和重启系统的示例教程。包括使用图形界面和控制台访问系统的方法,以及使用shutdown命令进行系统关机和重启的句法和用法。 ... [详细]
  • IB 物理真题解析:比潜热、理想气体的应用
    本文是对2017年IB物理试卷paper 2中一道涉及比潜热、理想气体和功率的大题进行解析。题目涉及液氧蒸发成氧气的过程,讲解了液氧和氧气分子的结构以及蒸发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变化。同时,文章也给出了解题技巧,建议根据得分点的数量来合理分配答题时间。最后,文章提供了答案解析,标注了每个得分点的位置。 ... [详细]
  • 本文讨论了在Windows 8上安装gvim中插件时出现的错误加载问题。作者将EasyMotion插件放在了正确的位置,但加载时却出现了错误。作者提供了下载链接和之前放置插件的位置,并列出了出现的错误信息。 ... [详细]
  • CSS3选择器的使用方法详解,提高Web开发效率和精准度
    本文详细介绍了CSS3新增的选择器方法,包括属性选择器的使用。通过CSS3选择器,可以提高Web开发的效率和精准度,使得查找元素更加方便和快捷。同时,本文还对属性选择器的各种用法进行了详细解释,并给出了相应的代码示例。通过学习本文,读者可以更好地掌握CSS3选择器的使用方法,提升自己的Web开发能力。 ... [详细]
  • 本文介绍了[从头学数学]中第101节关于比例的相关问题的研究和修炼过程。主要内容包括[机器小伟]和[工程师阿伟]一起研究比例的相关问题,并给出了一个求比例的函数scale的实现。 ... [详细]
  • 本文讨论了如何优化解决hdu 1003 java题目的动态规划方法,通过分析加法规则和最大和的性质,提出了一种优化的思路。具体方法是,当从1加到n为负时,即sum(1,n)sum(n,s),可以继续加法计算。同时,还考虑了两种特殊情况:都是负数的情况和有0的情况。最后,通过使用Scanner类来获取输入数据。 ... [详细]
  • 本文介绍了九度OnlineJudge中的1002题目“Grading”的解决方法。该题目要求设计一个公平的评分过程,将每个考题分配给3个独立的专家,如果他们的评分不一致,则需要请一位裁判做出最终决定。文章详细描述了评分规则,并给出了解决该问题的程序。 ... [详细]
  • 本文介绍了如何将CIM_DateTime解析为.Net DateTime,并分享了解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通过使用DateTime.ParseExact方法和适当的格式字符串,可以成功解析CIM_DateTime字符串。同时还提供了关于WMI和字符串格式的相关信息。 ... [详细]
  • 本文讨论了使用差分约束系统求解House Man跳跃问题的思路与方法。给定一组不同高度,要求从最低点跳跃到最高点,每次跳跃的距离不超过D,并且不能改变给定的顺序。通过建立差分约束系统,将问题转化为图的建立和查询距离的问题。文章详细介绍了建立约束条件的方法,并使用SPFA算法判环并输出结果。同时还讨论了建边方向和跳跃顺序的关系。 ... [详细]
author-avatar
大苏打的苏打水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PHP1.CN | 中国最专业的PHP中文社区 | DevBox开发工具箱 | json解析格式化 |PHP资讯 | PHP教程 | 数据库技术 | 服务器技术 | 前端开发技术 | PHP框架 | 开发工具 | 在线工具
Copyright © 1998 - 2020 PHP1.CN.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1100号 | 京ICP备19059560号-4 | PHP1.CN 第一PHP社区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