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产品设计工作者,设计出来的产品经过不断地努力,由构思逐步变成了仿真的原型,兴致冲冲地盘算着找资源召开产品的评估会不久后,便出现在新版产品中了。而在交给程序猿们时竟然遭到他们的抵制,特别是在开发人员紧凑、需要跨部门调动资源的时候,无论你最初的设想多么美好,都可能遭到各种无视与反对,他们给的理由是:用户根本不需要这个功能;这东西做了纯粹是浪费资源;行业内就没有一个像你这样设计软件的;你这个设计我看着就不爽;这么差的设计,你的领导造吗?
看来,被喷得像狗一样的产品经理,还真得下功夫磨练下自己的口舌!是得想办法用理由说服他们的时候了。这里,为你准备了6条:
1.产品需求使然
产品经理的产品规划是根据市场需求而来的。作为与市场之间需求获取、与开发之间将模型转化为真实产品的桥梁,产品经理必须有敏锐的眼力与直觉,理出各种合理的要求和潜在的需求。如果你设计的模块源于市场调研、用户分析、或者是用户直接提出的合理需求,那么你作为上帝的使者,就有充分的理由说服来满足上帝的这些要求了。
2.数据说明一切
数据是验证产品设计好坏的标准。数据虽然有一定的延后性,但是,你可以从一个同类的改进看到,用户对此是否满意。开发、产品设计者的直觉不能取代用户,只有真正的用户数据才是权威的验证。如果改进后好评率上升、用户量大增,那么说明改进是成功的。而你要将另外的模块也按照这类方式改进,或者将该模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那些数据同样能够作为你的有力支撑。
3.对手的产品竞争
一个产品上线成功运营后,不用说眼珠子发红的竞争对手,就连同一行业的只要有点可能的,都在想着怎么借鉴你、模仿你、超过你。不论国内外还是IT行业内外,很多产品最初在设计之初,就是建立在模仿和抄袭的基础之上。你与竞争对手不管产品谁在先谁在后,一旦发现对手有某个功能,并且由于这个功能促使用户占了上风,那么你决不忍心让自己的产品一直有遗漏。并且,你以自己作为专家、作为用户体验这个产品,改进它的设计。如果最终,你的设计不但弥补了功能上的短缺,而且在用户体验上有了一定的提高,那么这个理由也很充分。
4.产品的规范性
成熟的产品,需要有一套标准的规范,比如交互方式、字体、文案语气。规范不一定约束全部模块,也要有70%左右的部分都应该在它的范围之中,其它部分可以一定的大范围内波动。在设计之初,即使一种产品可以有数十种交互方式,但作为同一款产品,也应该保持一致。否则,类似的功能采用不同甚至相反的方式,增加了用户的学习与使用成本,极大地浪费了资源。同样,相同的级别使用同样的字体、相同的颜色、相等的字号,才能使人一目了然地明白。类似的功能采用同样的交互方式,让用户同一种操作方式即可完成。有的场合需要语气需要严谨,有的时候诙谐一些更能给人深刻的印象。
5.突出亮点
好的产品,往往不在于功能上的差异,而在于某些关键的亮点。可能你的产品在市场占有率上早已行业第一,并且拥有不错的口碑。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没有任何产品做到完美绝顶,所有优秀的产品都是永不疲倦地自我提升。如果就此不知进取,再完美的设计,时间久了用户同样会出现审美疲劳,最终随着“不进则退”社会产品发展历程而被挤入死胡同。不断地自我完善,找到新的亮点。只要你的设计有足够突出的亮点,不必关心是否用户的直接需求,便可以让开发为此而战斗。
6.说服领导
可能各种理由你都说完了,有些狡猾的程序猿还会以各种理由推脱。这时你得检阅下自己的设计是否真的符合以上几点中的一点或几点,是否还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然后大胆将你设计的产品高保真原型交给上层领导,程序猿就只能“敬酒不吃吃罚酒”了。一旦得到上层的肯定,那么协调起资源来就比你自己方便多了。领导并不一定什么都是对的,但是此刻他们肯定有比你强的威力。
如果以上6个理由你没有一个能对上号的,那么恭喜你的设计失败了!当然,以上所述并非有意针对开发们放箭,而是提醒我们设计产品时,多多寻找灵感和方向,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并推动设计的产品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