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极限状态都是不可取的。一无所有的‘0’和极尽完满的‘100’都不见得是发展历程中最有利的状态。”
经过这些年的沉淀,我们看到,这个市场在逐步地走向规范,用户的需求开始显现出来,并跟中国实际结合的概念开始延伸出来。这可以从工信部倡导“ITSS”(国家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工作组)这样的举动一探端倪,这一组织旨在制定一个适合中国的标准。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我举个例子:比如你买了一个服务器,或者一个交换机或者数据库,这其中很多参数是不同的,但是国外软件往往是不关注这一块的,他认为他提供的是公共的开放的接口,采用的标准的管理协议,拿到数据就OK了,但很多软件的数据取法是对标,你根本取不到。就像鸡同鸭讲,根本连最起码的互通机制都不具备或不够完善,那接下来的工作又何从谈起呢?
所以这些需求的产生,也就催生了我们国家ITSS这个组织,目前我们国家的基础工作还相对薄弱,很多人为了管理而上管理,忽略了很多需要从基础,从源头就应该抓起的工作,所以往往投入很大,却收效甚微。
对于一个企业的IT管理来说,应该要有基础,等基础扎实到一定程度后,才可能上一些流程,如果连基础都没有,一下子想吃成一个胖子,那是不太可能的。企业在建设的时候,应该要有自己的方向跟目标,不能要么是“0”,一开始什么都没有,要么就是“100”,一上来就想极尽完美。
包括像云管理、云计算这样的概念和技术的出现,其实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紧密相关的。如果要在云上分布资源,首先网络是可达的,这就要求你所使用的网络必须是完全可靠的,这其实对IT管理的要求是很高的。如果我只有一个广域网,带宽也很窄,那也是无所谓什么云计算的,因为远端的资源在网络上存在瓶颈,就更提不到作为资源来分割。包括现有的资源是多少,又是否把握了呢?如果连这些东西都无法统计,其实很多东西都无法谈及了。所以说基础的管理是所有IT工作的重中之重。
不过也有一些地方的做法,是谈到云就把以前的东西都推倒,全部来新的。我只能说我们在进行任何新事物尝试的时候,都要客观对自己现在所具备的各项资源予以评估,考量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阶段性目标。要毫无基础地建“空中楼阁”或者忙碌地确立宏大目标,最后反而是“过犹不及”,这两种极限,都是不可取的。
其实我们一直强调的都是一种“小步快跑”的状态,在“小步快跑”的状态中,你其实可以发现很多问题,比如你可能会发现,你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这样你在进行管理系统逐步强劲的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也完善了。
【您还可以来看看】
《十年IT运维谈(一):“爆炸式”PK“渐进式”,谁动了我们的运维》
《十年IT运维谈(三)It doesn’t matter》
《十年IT运维谈(四)IT部门,如何对待你的“上帝”? 》
《十年IT运维谈(五):要专业化还是平台化?》
《十年IT运维谈(六): IT运维理产品下一站:“智能时代 ”? 》
本文出自 “老孙的网络管理”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http://sunyongjie.blog.51cto.com/445592/1208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