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baisedehuiyi11396 | 来源:互联网 | 2023-09-10 21:56
数据库事务ACID特性数据库事务正确执行的4个基础要素是原子性(Atomicity)、一致性(Consistency)、隔离性(Isolation)和持久性(Durability)
数据库事务ACID特性
数据库事务正确执行的4个基础要素是原子性(Atomicity)、一致性(Consistency)、隔离性(Isolation)和持久性(Durability)。
•原子性:整个事务中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全部不完成,不可能停滞在中间某个环节。事务在执行过程中发生错误,会被回滚到事务开始前的状态,就像这个事务从来没被执行过一样。
•一致性:指一个事务可以改变封装状态(除非它是一个只读的)。事务必须始终保持系统处于一致的状态,不管在任何给定的时间并发事务有多少。
•隔离性:它是指两个事务之间的隔离程度。
•持久性:在事务完成以后,该事务对数据库所做的更改便持久保存在数据库之中,并不会被回滚。
这里的原子性、一致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好理解,而隔离性就不一样了,它涉及了多个事务并发的状态。首先多个事务并发会产生数据库丢失更新的问题,其次隔离性又分为多个层级。
隔离级别
隔离级别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减少丢失更新,那么对于隔离级别数据库标准是怎么定义的呢?按照SQL的标准规范(还有些人认为这是Spring或者Java的规范,而事实是SQL的规范,Spring或者Java只是按照SQL的规范定义的而已),把隔离级别定义为4层,分别是:脏读(dirty read)、读/写提交(readcommit)、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和序列化(Serializable)。
脏读是最低的隔离级别,其含义是允许一个事务去读取另一个事务中未提交的数据。以丢失更新的消费为例进行说明,如表所示。
由于在T3时刻老婆启动了消费,导致余额为9 000元,老公在T4时刻消费,因为用了脏读,所以能够读取老婆消费的余额(注意,这个余额是事务二未提交的)为9 000元,这样余额就为8 000元了,于是T5时刻老公提交事务,余额变为了8 000元,老婆在T6时刻回滚事务,由于数据库克服了第一类丢失更新,所以余额依旧为8 000元,显然这是一个错误的余额,产生这个错误的根源来自于T4时刻,也就是事务一可以读取事务二未提交的事务,这样的场景被称为脏读。
为了克服脏读,SQL标注提出了第二个隔离级别——
读/写提交。所谓读/写提交,就是说一个事务只能读取另一个事务已经提交的数据。依旧以丢失更新的夫妻消费为例,如表所示。
在T3时刻,由于事务采取读/写提交的隔离级别,所以老公无法读取老婆未提交的9 000元余额,他只能读到余额为10 000元,所以在消费后余额依旧为9 000元。在T5时刻提交事务,而T6时刻老婆回滚事务,所以结果为正确的9 000元,这样就消除了脏读带来的问题,但是也会引发其他的问题,如表所示。
由于T7时刻事务一知道事务二提交的结果——余额为1 000元,导致老公无钱买单的尴尬。对于老公而言,他并不知道老婆做了什么事情,但是账户余额却莫名其妙地从10 000元变为了1000元,对他来说账户余额是不能重复读取的,而是一个会变化的值,这样的场景我们称为
不可重复读(unrepeatable read),这是读/写提交存在的问题。
为了克服不可重复读带来的错误,SQL标准又提出了一个
可重复读的隔离级别来解决问题。注意,可重复读这个概念是针对数据库同一条记录而言的,换句话说,可重复读会使得同一条数据库记录的读/写按照一个序列化进行操作,不会产生交叉情况,这样就能保证同一条数据的一致性,进而保证上述场景的正确性。但是由于数据库并不是只能针对一条数据进行读/写操作,在很多场景,数据库需要同时对多条记录进行读/写,这个时候就会产生下面的情况,如表所示。
老婆在T1查询到10条记录,到T4打印记录时,并不知道老公在T2和T3时刻进行了消费,导致多一条(可重复读是针对同一条记录而言的,而这里不是同一条记录)消费记录的产生,她会质疑这条多出来的记录是不是幻读出来的,这样的场景我们称为幻读(phantom read)。
为了克服幻读,SQL标准又提出了
序列化的隔离级别。它是一种让SQL按照顺序读/写的方式,能够消除数据库事务之间并发产生数据不一致的问题。关于各类的隔离级别和产生的现象如表所示。
选择隔离级别和传播行为
选择隔离级别的出发点在于两点:性能和数据一致性,下面展开论述。
在互联网应用中,不但要考虑数据库数据的一致性,而且要考虑系统的性能。一般而言,从脏读到序列化,系统性能直线下降。因此设置高的级别,比如序列化,会严重压制并发,从而引发大量的线程挂起,直到获得锁才能进一步操作,而恢复时又需要大量的等待时间。因此在购物类的应用中,通过隔离级别控制数据一致性的方式被排除了,而对于脏读风险又过大。在大部分场景下,企业会选择读/写提交的方式设置事务。这样既有助于提高并发,又压制了脏读,但是对于数据一致性问题并没有解决,后面会详细讨论如何去克服这类问题。对于一般的应用都可以使用@Transactional方法进行配置
代码清单:使用读/写提交隔离级别
@Autowired
private RoleDao roleDao = null;
//设置方法为读/写提交的隔离级别
@Transaction(propagation = Propagation.REQUIRED, isolation = Isolation.READ_COMMITTED)
public int insertRole(Role role) {
return roleDao.insert(role);
}
当然也会有例外,并不是说所有的业务都在高并发下完成,当业务并发量不是很大或者根本不需要考虑的情况下,使用序列化隔离级别用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总之,隔离级别需要根据并发的大小和性能来做出决定,对于并发不大又要保证数据安全性的可以使用序列化的隔离级别,这样就能够保证数据库在多事务环境中的一致性
代码清单:使用序列化隔离级别
@Autowired
private RoleDao roleDao = null;
//设置方法为序列化的隔离级别
@Transaction(propagation = Propagation.REQUIRED, isolation = Isolation.SERIALIZABLE)
public int insertRole(Role role) {
return roleDao.insert(role);
}
只是这样的代码会使得数据库的并发能力低下,在抢购商品的场景下出现卡顿的情况,所以在高并发的场景下这段代码并不适用
在实际工作中,注解@Transactional隔离级别的默认值为Isolation.DEFAULT,其含义是默认的,随数据库默认值的变化而变化。因为对于不同的数据库而言,隔离级别的支持是不一样的。比如MySQL可以支持4种隔离级别,而默认的是可重复读的隔离级别。而Oracle只能支持读/写提交和序列化两种隔离级别,默认为读/写提交,这些是在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传播行为
传播行为是指方法之间的调用事务策略的问题。在大部分的情况下,我们都希望事务能够同时成功或者同时失败。但是也会有例外
在Spring中传播行为的类型,是通过一个枚举类型去定义的,这个枚举类是org.springframework.transaction.annota-tion.Propagation,它定义了如表所列举的7种传播行为。
文章来源:ssm 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