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西风起如斯 | 来源:互联网 | 2023-05-17 15:00
这两天祖国东部雾霾严重,在赞叹各类口罩销售有效拉动GDP,并为确保今年经济增速做出显著贡献的同时,也看到了刷爆朋友圈的各种空气指数App的截图和各种相机App拍摄的帝都仙境。类
这两天祖国东部雾霾严重,在赞叹各类口罩销售有效拉动GDP,并为确保今年经济增速做出显著贡献的同时,也看到了刷爆朋友圈的各种空气指数App的截图和各种相机App拍摄的帝都仙境。
类似空气质量指数以及拍照这类工具App,在每个人的手机里都有不少吧?打开各类市场,随便搜搜“空气”、“拍照”等关键字,呼啦呼啦十几个甚至几十个App,瞬间打扮得花枝招展排队等待着用户翻牌子。此时,把玩着手机的您,不由得深深的吸了一口霾,由衷地赞叹道:“寡人的后宫竞争如此惨烈啊~!”
(图片来自360天气App手机截屏)
没错,这些工具类App真的不好过。
工具App最大的难处在于本身的技术壁垒是非常低的。别说现在留给工具App的创新空间已经很少,即便是一个完全创新的工具,也不要指望别人不会做。当用户有了其他选择的时候,如何让用户选择用这个工具,而不是那个工具,就成了比实现一个工具App功能更要紧的事儿。
其次是几乎没有太好的变现模式,我们能看到的绝大部分成功产品想赚钱会非常难。国内用户付费使用工具App的习惯根本没有被培养起来,免费的类似工具无处不在,为什么要付费呢?所以我们看到的普遍做法无外乎挂挂广告或者将部分功能变成内购。这样的做法,工具App的体验欠佳,黏性也会相对比较差。
(图片来自下厨房App手机截屏)
那么工具App该如何在并不多金但竞争白热化的市场中求生呢?
首先是要把核心功能做精。用户使用工具,往往就是那一两种最常用的功能。把这一两个功能做到极致。界面设计、操作过程、使用效果,把握好这些核心用户诉求,也就是所谓痛点。这将是工具App的核心竞争力。
然而,这些工作还不足以最大限度的黏住用户。更好的办法是工具社交化,让工具App成为一个社交产品。用户在使用手机的时候,其实是很孤独的。这种孤独感带来的原始需求就是要告诉其他孤独的人——我在爽快地玩儿什么(即使是装出来的),与别人产生互动。使用了一款好工具,给自己带来了便利,或是先于他人掌握了某信息,都是足以去朋友圈炫耀的资本。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经常看到各种工具App截屏,炫耀的潜意识在作怪而已。
(图片来自挖财App手机截屏)
炫耀(也可以说的更好听点——分享)是社交的原动力,但是并不是全部动力,产生交流共鸣更重要。我们经常会跟客户举“唱吧”的例子。唱吧是2012年面世的K歌App,K歌是工具属性。但是之所以其能保持多年的良性发展,其社交化生态圈功不可没。用户客户注册,获得虚拟世界中的身份;可以炫耀、更可以评价别人及获得别人评价、提升存在感。慢慢的,这款工具App成为了“我”(用户)的App。
唱吧CEO陈华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当我们建立起来这个社交性的产品以后,我们就发现这样的产品解决了很多的问题,一方面可能刚刚说的,盈利模式的问题很好解决,因为这里面有非常强大的竞争性的因素,有很多炫耀性的因素。第二个,我们解决了黏性的问题,因为这里有朋友,因为这里有我熟悉的人,所以我不会轻易地离开。”类似唱吧这种工具社交化的成功案例并不在少数。
最后一个关键因素——内容。内容实际上是App运营方与用户之间的社交交互。
(图片来自唱吧App手机截屏)
从央视跳槽,华丽转身为投资人的张泉灵认为:内容对于互联网的价值在于提升用户时长,谁能占领用户的时间,谁就能赢得未来。工具类App在过去一年中,已经开始向相关或不相关的内容延伸,就是为了吸引用户更长时间。对于工具App,内容并不是写写软文什么的,而是挖掘用户使用工具的内因,并提供与之呼应的周边信息。这样的内容,可以辅助用户成为“专家”,至少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与他人互动的谈资。
所以在我看来,内容也会成为工具。比如菜谱App美食杰,就在显著的位置摆放了诸如与餐饮相关的新闻、专题,食材的功效介绍等等相关内容。用这些内容,让用户产生新的工具需求,这些良苦用心,无外乎希望用户打开App后,更长时间地留在这里而已。
(图片来自美食杰App手机截屏)
工具社交化,是工具App能活到下一个春天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