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 HotTags
当前位置:  开发笔记 > 数据库 > 正文

oracle执行计划-mysql教程

1,什么是执行计划所谓执行计划,顾名思义,就是对一个查询任务,做出一份怎样去完成任务的详细方案。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我从珠海要去英国,我可以选择先去香港然后转机,也可以先去北京转机,或者去广州也可以。但是到底怎样去英国划算,也就是我的费用最

1,什么是执行计划 所谓执行计划,顾名思义,就是对一个查询任务,做出一份怎样去完成任务的详细方案。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我从珠海要去英国,我可以 选择先去香港然后转机,也可以先去北京转机,或者去广州也可以。但是到底怎样去英国划算,也就是我的费用最

1,什么是执行计划

所谓执行计划,顾名思义,就是对一个查询任务,做出一份怎样去完成任务的详细方案。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我从珠海要去英国,我可以

选择先去香港然后转机,也可以先去北京转机,或者去广州也可以。但是到底怎样去英国划算,也就是我的费用最少,这是一件值得考究

的事情。同样对于查询而言,我们提交的SQL仅仅是描述出了我们的目的地是英国,但至于怎么去,通常我们的SQL中是没有给出提示信息

的,是由数据库来决定的。

  我们先简单的看一个执行计划的对比:

  SQL> set autotrace traceonly

  执行计划一:

  SQL> select count(*) from t;
  
COUNT(*)
  ----------
  24815
  Execution Plan
  0   SELECT STATEMENT Optimizer=CHOOSE
  1  0  SORT (AGGREGATE)
  2  1   TABLE Access (FULL) OF 'T'

  执行计划二:

  SQL> select count(*) from t;
  
COUNT(*)
  24815
  Execution Plan
  0   SELECT STATEMENT Optimizer=CHOOSE (Cost=26 Card=1)
  1  0  SORT (AGGREGATE)
  2  1   INDEX (FULL SCAN) OF 'T_INDEX' (NON-UNIQUE) (Cost=26 Card=28180)

  这两个执行计划中,第一个表示求和是通过进行全表扫描来做的,把整个表中数据读入内存来逐条累加;第二个表示根据表中索引,把

整个索引读进内存来逐条累加,而不用去读表中的数据。但是这两种方式到底哪种快呢?通常来说可能二比一快,但也不是绝对的。这是一

个很简单的例子演示执行计划的差异。对于复杂的SQL(表连接、嵌套子查询等),执行计划可能几十种甚至上百种,但是到底那种最好呢?

我们事前并不知道,数据库本身也不知道,但是数据库会根据一定的规则或者统计信息(statistics)去选择一个执行计划,通常来说选择的是

比较优的,但也有选择失误的时候,这就是这次讨论的价值所在。

Oracle优化器模式

  Oracle优化器有两大类,基于规则的和基于代价的,在SQLPLUS中我们可以查看init文件中定义的缺省的优化器模式。

  SQL> show parameters optimizer_mode
  
NAME                 TYPE  VALUE
  optimizer_mode           string  CHOOSE
  SQL>

  这是Oracle8.1.7 企业版,我们可以看出,默认安装后数据库优化器模式为CHOOSE,我们还可以设置为 RULE、

FIRST_ROWS,ALL_ROWS。可以在init文件中对整个instance的所有会话设置,也可以单独对某个会话设置:

  SQL> ALTER SESSION SET optimizer_mode = RULE;
  会话已更改。
  SQL> ALTER SESSION SET optimizer_mode = FIRST_ROWS;
  会话已更改。
  SQL> ALTER SESSION SET optimizer_mode = ALL_ROWS;
  会话已更改。

  基于规则的查询,数据库根据表和索引等定义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则来产生执行计划;基于代价的查询,数据库根据搜集的表和索引的

数据的统计信息(通过analyze 命令或者使用dbms_stats包来搜集)综合来决定选取一个数据库认为最优的执行计划(实际上不一定最优)。

RULE是基于规则的,CHOOSE表示如果查询的表存在搜集的统计信息则基于代价来执行(在CHOOSE模式下Oracle采用的是 FIRST_ROWS)

,否则基于规则来执行。在基于代价的两种方式中,FIRST_ROWS指执行计划采用最少资源尽快的返回部分结果给客户端,对于排序分页

页显示这种查询尤其适用,ALL_ROWS指以总体消耗资源最少的方式返回结果给客户端。

  基于规则的模式下,数据库的执行计划通常比较稳定。但在基于代价的模式下,我们才有更大的机会选择最优的执行计划。也由于

Oracle的很多查询方面的特性必须在基于代价的模式下才能体现出来,所以我们通常不选择RULE(并且Oracle宣称从 Oracle 10i版本数据库

开始将不再支持 RULE)。既然是基于代价的模式,也就是说执行计划的选择是根据表、索引等定义和数据的统计信息来决定的,这个统计

信息是根据 analyze 命令或者dbms_stats包来定期搜集的。首先存在着一种可能,就是由于搜集信息是一个很消耗资源和时间的动作,尤

其当表数据量很大的时候,因为搜集信息是对整个表数据进行重新的完全统计,所以这是我们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我们只能在服务器空

闲的时候定期的进行信息搜集。这说明我们在一段时期内,统计信息可能和数据库本身的数据并不吻合;另外就是Oracle的统计数据本身也

存在着不精确部分(详细参考Oracle DOCUMENT),更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及时统计数据相对已经比较准确,但是Oracle的优化器的选择也

并不是始终是最优的方案。这也倚赖于Oracle对不同执行计划的代价的计算规则(我们通常是无法知道具体的计算规则的)。这好比我们决定

从香港还是从北京去英国,车票、机票等实际价格到底是怎么核算出来的我们并不知道,或者说我们现在了解的价格信息,在我们乘车前

往的时候,真实价格跟我们的预算已经发生了变化。所有的因素,都将影响我们的整个开销。

  执行计划稳定性能带给我们什么

  Oracle存在着执行计划选择失误的可能。这也是我们经常遇见的一些现象,比如总有人说我的程序在测试数据库中跑的很好,但在产

品数据库上就是跑的很差,甚至后者硬件条件比前者还好,这到底是为什么?硬件资源、统计信息、参数设置都可能对执行计划产生影响。

由于因素太多,我们总是对未来怀着一种莫名的恐惧,我的产品数据库上线后到底跑的好不好?于是Oracle提供了一种稳定执行计划的能力

,也就是把在测试环境中的运行良好的执行计划所产生的OUTLINES移植到产品数据库,使得执行计划不会随着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那么OUTLINES是什么呢?先要介绍一个内容,Oracle提供了在SQL中使用HINTS来引导优化器产生我们想要的执行计划的能力。这在

多表连接、复杂查询中特别有效。HINTS的类型很多,可以设置优化器目标(RULE、CHOOSE、FIRST_ROWS、ALL_ROWS),可以指定表

连接的顺序,可以指定使用哪个表的哪个索引等等,可以对SQL进行很多精细的控制。通过这种方式产生我们想要的执行计划的这些

HINTS,Oracle可以存储这些HINTS,我们称之为OUTLINES。通过STORE OUTLINES可以使得我们拥有以后产生相同执行计划的能力,也

就是使我们拥有了稳定执行计划的能力。

  这里想给出一个附加的说明就是,实际上,我们通过工具改写SQL,比如使用SQL EXPERT改写后的SQL,这些不仅仅是加了HINTS

而且文本都已经发生了变化的SQL,也可以存储OUTLINES,并可被应用到应用中。但这不是一定生效,我们必须测试检查是否生效。但由

于就算给了错误的OUTLINES,数据库在执行的时候,也只是忽略过去重新生成执行计划而不会返回错误,所以我们才敢放心的这么使用。

当然在Oracle文档中并没有指明可以这样做,文档中只是说明,如果存在OUTLINES的同时又在SQL中加了HINTS,则会使用OUTLINES而

忽略HINTS。这个功能在LECCO将发布的产品中会使用这一功能,这样可以将SQL EXPERT的改写SQL的能力和稳定执行计划的能力结合起

来,那么我们就对不能更改源代码的应用具有了相当强大的SQL优化能力。

  也许我们会有疑问,假如稳定了执行计划,那还搜集统计信息干吗?这是因为几个原因造成的,首先,现在的执行计划对于未来发生了

变化的数据未必就是合适的,存在着当前的执行计划不满足未来数据的变化后的效率,而新的统计信息的情况下所产生的执行计划也并不

是全部都合理的。那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新搜集的统计信息,但是却对新统计信息下不良的执行计划采用Oracle提供的执行计划稳定

性这个能力固定执行计划,这样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建立满意的高效的数据库运行环境。

  我们还需要关注的一个东西,Oracle提供的dbms_stats包除了具有搜集统计信息的能力,还具有把数据库中统计信息(statistics)

export/import的能力,还具有只搜集统计信息而使得统计信息不应用于数据库的能力(把统计信息搜集到一个特定的表中而不是立即生效)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可以把统计信息export出来再import到一个测试环境中,再运行我们的应用,在测试环境中我们观察最新的统计信

息会导致哪些执行计划发生变化(DB EXPERT的Plan Version Tracer是模拟不同环境并自动检查不同环境中执行计划变化的工具),是变好了

还是变差了。我们可以把变差的这一部分在测试环境中使用hints或者利用工具(SQL EXPERT是在重写SQL这一领域目前最强有力的工具)产

生良好的执行计划的SQL,利用这些SQL可以产生OUTLINES,然后在产品数据库应用最新的统计信息的同时移植进这些OUTLINES。

  最后说一下我们不得不使用执行计划稳定性能力的场合。我们假定Oracle的优化器的选择都是准确的,但是优化器选择的基础就是我

们的SQL,这些SQL才从根本上决定了运行效率,这是更重要的一个优化的环节。SQL是基础(当然数据库的设计是基础的基础),一个SQL写

的好不好,就相当于我们同样是要想去英国,但是我的起点在珠海,你的起点却在西藏的最边缘偏僻的一个地方,那不管你做怎样的最优

路线选择,你都不如我在珠海去英国所花费的代价小。

2,怎么生成的

1.Explain plan
explain plan for
select * from aa;
查看结果:

select * from table(dbms_xplan.display());
2.Autotrace Set timing on --记录所用时间
Set autot trace --自动记录执行计划
3.SQL_TRACE
ORACLE SQL_TRACE

“SQL TRACE”是Oracle提供的用于进行SQL跟踪的手段,是强有力的辅助诊断工具。在日常的数据库问题诊断和解决中,“SQL TRACE”是

非常常用的方法。

一般,一次跟踪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1、界定需要跟踪的目标范围,并使用适当的命令启用所需跟踪。


2、经过一段时间后,停止跟踪。此时应该产生了一个跟踪结果文件。


3、找到跟踪文件,并对其进行格式化,然后阅读或分析。


本文就
“SQL TRACE”的这些使用作简单探讨,并通过具体案例对SQL_TRACE的使用进行说明。

3,怎么查看执行计划

Oracle10g开始,可以通过EXPLAIN PLAN FOR查看DDL语句的执行计划了。

9i及以前版本,Oracle只能看到DML的执行计划,不过从10g开始,通过EXPLAIN PLAN FOR的方式,已经可以看到DDL语句的执行计划

了。

这对于研究CREATE TABLE AS SELECT、CREATE MATERIALIZED VIEW AS SELECT以及CREATE INDEX,ALTER INDEX REBUILD等语

句有很大的帮助。

举个简单的例子,Oracle的文档上对于索引的建立有如下描述:

The optimizer can use an existing index to build another index. This results in a much faster index build.

如果看不到DDL的执行计划,只能根据执行时间的长短去猜测Oracle的具体执行计划,但是这种方法没有足够的说服力。但是通过DDL的执

行计划,就使得结果一目了然了。

SQL> CREATE TABLE T AS SELECT * FROM DBA_OBJECTS;

表已创建。

SQL> EXPLAIN PLAN FOR
2 CREATE INDEX IND_T_NAME ON T(OBJECT_NAME);

已解释。

SQL> SELECT * FROM TABLE(DBMS_XPLAN.DISPLAY);

PLAN_TABLE_OUTPUT
------------------------------------------------------------------------------------
Plan hash value: 3035241083

-------------------------------------------------------------------------------------
| Id | Operation | Name | Rows | Bytes | Cost (%CPU)| Time |
-------------------------------------------------------------------------------------
| 0 | CREATE INDEX STATEMENT | | 57915 | 3732K| 75 (2)| 00:00:01 |
| 1 | INDEX BUILD NON UNIQUE| IND_T_NAME | | | | |
| 2 | SORT CREATE INDEX | | 57915 | 3732K| | |
| 3 | TABLE ACCESS FULL | T | 57915 | 3732K| 41 (3)| 00:00:01 |
-------------------------------------------------------------------------------------

Note
-----
- estimated index size: 5242K bytes

已选择14行。

SQL> CREATE INDEX IND_T_OWNER_NAME ON T(OWNER, OBJECT_NAME);

索引已创建。

SQL> EXPLAIN PLAN FOR
2 CREATE INDEX IND_T_NAME ON T(OBJECT_NAME);

已解释。

SQL> SELECT * FROM TABLE(DBMS_XPLAN.DISPLAY);

PLAN_TABLE_OUTPUT
-------------------------------------------------------------------------------------------
Plan hash value: 517242163

-------------------------------------------------------------------------------------------
| Id | Operation | Name | Rows | Bytes | Cost (%CPU)| Time |
-------------------------------------------------------------------------------------------
| 0 | CREATE INDEX STATEMENT | | 57915 | 3732K| 75 (2)| 00:00:01 |
| 1 | INDEX BUILD NON UNIQUE| IND_T_NAME | | | | |
| 2 | SORT CREATE INDEX | | 57915 | 3732K| | |
| 3 | INDEX FAST FULL SCAN| IND_T_OWNER_NAME | | | | |
-------------------------------------------------------------------------------------------

Note
-----
- estimated index size: 5242K bytes

已选择14行。

SQL> SET AUTOT ON
SQL> CREATE INDEX IND_T_NAME ON T(OBJECT_NAME);

索引已创建。

注意,查看DDL的执行计划需要使用EXPLAIN PLAN FOR,AUTOTRACE对于DDL是无效的。


4,如何读懂执行计划:

Execution Plan
----------------------------------------------------------
0 SELECT STATEMENT ptimizer=CHOOSE
1 0 SORT (AGGREGATE)
2 1 TABLE ACCESS (BY INDEX ROWID) OF 'USER_INFO'
3 2 NESTED LOOPS
4 3 TABLE ACCESS (FULL) OF 'USER_NUM_TABLE'
5 3 INDEX (RANGE SCAN) OF 'PK_USER_INFO' (UNIQUE)
请问以上执行计划语句是如何看的?语句的执行顺序是什么?
让我们来解释一下怎么看吧,左边的两列数字,第一列表示这条计划的编号,第二列是这条计划的父计划的编号;如果一条计划有子计划,

那么先要执行其子计划;在这个例子中:从第一条编号为0的(SELECT STATEMENT ptimizer=CHOOSE)开始,他有个子计划1(SORT

(AGGREGATE)),然后1有个子计划2,2有子计划3, 3 有子计划4和5,4是3的第一个子计划,所以先执行4(TABLE ACCESS (FULL)

OF 'USER_NUM_TABLE'),再执行5(INDEX (RANGE SCAN) OF 'PK_USER_INFO' (UNIQUE)),4和5执行完返回到其父计划3(NESTED

LOOPS),3把4和5取到的rows进行nested loops,结果再返回到2,再到1排序,再到0select.

Oracle执行计划解释

一.相关的概念

Rowid的概念:rowid是一个伪列,既然是伪列,那么这个列就不是用户定义,而是系统自己给加上的。对每个表都有一个rowid的伪列,但是表中并不物理存储ROWID列的值。不过你可以像使用其它列那样使用它,但是不能删除改列,也不能对该列的值进行 修改、插入。一旦一行数据插入数据库,则rowid在该行的生命周期内是唯一的,即即使该行产生行迁移,行的rowid也不会改变。

Recursive SQL概念:有时为了执行用户发出的一个sql语句,Oracle必须执行一些额外的语句,我们将这些额外的语句称之为''recursive calls''或''recursive SQL statements''.如当一个DDL语句发出后,ORACLE总是隐含的发出一些recursive SQL语句,来修改数据字典信息,以便用户可以成功的执行该DDL语句。当需要的数据字典信息没有在共享内存中时,经常会发生Recursive calls,这些Recursive calls会将数据字典信息从硬盘读入内存中。用户不比关心这些recursive SQL语句的执行情况,在需要的时候,ORACLE会自动的在内部执行这些语句。当然DML语句与SELECT都可能引起recursive SQL.简单的说,我们可以将触发器视为recursive SQL.

Row Source(行源):用在查询中,由上一操作返回的符合条件的行的集合,即可以是表的全部行数据的集合;也可以是表的部分行数据的集合;也可以为对上2个row source进行连接操作(如join连接)后得到的行数据集合。

Predicate(谓词):一个查询中的WHERE限制条件

Driving Table(驱动表):该表又称为外层表(OUTER TABLE)。这个概念用于嵌套与HASH连接中。如果该row source返回较多的行数据,则对所有的后续操作有负面影响。注意此处虽然翻译为驱动表,但实际上翻译为驱动行源(driving row source)更为确切。一般说来,是应用查询的限制条件后,返回较少行源的表作为驱动表,所以如果一个大表在WHERE条件有有限制条件(如等值限 制),则该大表作为驱动表也是合适的,所以并不是只有较小的表可以作为驱动表,正确说法应该为应用查询的限制条件后,返回较少行源的表作为驱动表。在执行计划中,应该为靠上的那个row source,后面会给出具体说明。在我们后面的描述中,一般将该表称为连接操作的row source 1.

Probed Table(被探查表):该表又称为内层表(INNER TABLE)。在我们从驱动表中得到具体一行的数据后,在该表中寻找符合连接条件的行。所以该表应当为大表(实际上应该为返回较大row source的表)且相应的列上应该有索引。在我们后面的描述中,一般将该表称为连接操作的row source 2.

组合索引(concatenated index):由多个列构成的索引,如create index idx_emp on emp(col1, col2, col3, ……),则我们称idx_emp索引为组合索引。在组合索引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引导列(leading column),在上面的例子中,col1列为引导列。当我们进行查询时可以使用“where col1 = ? ”,也可以使用“where col1 = ? and col2 = ?”,这样的限制条件都会使用索引,但是“where col2 = ? ”查询就不会使用该索引。所以限制条件中包含先导列时,该限制条件才会使用该组合索引。

可选择性(selectivity):比较一下列中唯一键的数量和表中的行数,就可以判断该列的可选择性。 如果该列的“唯一键的数量/表中的行数”的比值越接近1,则该列的可选择性越高,该列就越适合创建索引,同样索引的可选择性也越高。在可选择性高的列上进行查询时,返回的数据就较少,比较适合使用索引查询。

二.oracle访问数据的存取方法

1) 全表扫描(Full Table Scans, FTS)

为实现全表扫描,Oracle读取表中所有的行,并检查每一行是否满足语句的WHERE限制条件一个多块读 操作可以使一次I/O能读取多块数据块(db_block_multiblock_read_count参数设定),而不是只读取一个数据块,这极大的减 少了I/O总次数,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所以利用多块读的方法可以十分高效地实现全表扫描,而且只有在全表扫描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多块读操作。在这种访问模 式下,每个数据块只被读一次。

使用FTS的前提条件:在较大的表上不建议使用全表扫描,除非取出数据的比较多,超过总量的5% —— 10%,或你想使用并行查询功能时。

使用全表扫描的例子:

~~~~~~~~~~~~~~~~~~~~~~~~ SQL> explain plan for select * from dual;

Query Plan

-----------------------------------------

SELECT STATEMENT[CHOOSE] Cost=

TABLE ACCESS FULL DUAL

2) 通过ROWID的表存取(Table Access by ROWID或rowid lookup)

行的ROWID指出了该行所在的数据文件、数据块以及行在该块中的位置,所以通过ROWID来存取数据可以快速定位到目标数据上,是Oracle存取单行数据的最快方法。

这种存取方法不会用到多块读操作,一次I/O只能读取一个数据块。我们会经常在执行计划中看到该存取方法,如通过索引查询数据。

使用ROWID存取的方法: SQL> explain plan for select * from dept where rowid = ''AAAAyGAADAAAAATAAF'';

Query Plan

------------------------------------

SELECT STATEMENT [CHOOSE] Cost=1

TABLE ACCESS BY ROWID DEPT [ANALYZED]


3)索引扫描(Index Scan或index lookup)

我们先通过index查找到数据对应的rowid值(对于非唯一索引可能返回多个rowid值),然后根据rowid直接从表中得到具体的数据,这 种查找方式称为索引扫描或索引查找(index lookup)。一个rowid唯一的表示一行数据,该行对应的数据块是通过一次i/o得到的,在此情况下该次i/o只会读取一个数据库块。

在索引中,除了存储每个索引的值外,索引还存储具有此值的行对应的ROWID值。索引扫描可以由2步组成:(1) 扫描索引得到对应的rowid值。 (2) 通过找到的rowid从表中读出具体的数据。每步都是单独的一次I/O,但是对于索引,由于经常使用,绝大多数都已经CACHE到内存中,所以第1步的 I/O经常是逻辑I/O,即数据可以从内存中得到。但是对于第2步来说,如果表比较大,则其数据不可能全在内存中,所以其I/O很有可能是物理I/O,这 是一个机械操作,相对逻辑I/O来说,是极其费时间的。所以如果多大表进行索引扫描,取出的数据如果大于总量的5% —— 10%,使用索引扫描会效率下降很多。如下列所示:SQL> explain plan for select empno, ename from emp where empno=10;

Query Plan

------------------------------------

SELECT STATEMENT [CHOOSE] Cost=1

TABLE ACCESS BY ROWID EMP [ANALYZED]

INDEX UNIQUE SCAN EMP_I1


但是如果查询的数据能全在索引中找到,就可以避免进行第2步操作,避免了不必要的I/O,此时即使通过索引扫描取出的数据比较多,效率还是很高的

SQL> explain plan for select empno from emp where empno=10;-- 只查询empno列值

Query Plan

------------------------------------

SELECT STATEMENT [CHOOSE] Cost=1

INDEX UNIQUE SCAN EMP_I1

进一步讲,如果sql语句中对索引列进行排序,因为索引已经预先排序好了,所以在执行计划中不需要再对索引列进行排序
SQL> explain plan for select empno, ename from emp

where empno > 7876 order by empno;

Query Plan

--------------------------------------------------------------------------------

SELECT STATEMENT[CHOOSE] Cost=1

TABLE ACCESS BY ROWID EMP [ANALYZED]

INDEX RANGE SCAN EMP_I1 [ANALYZED]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到:因为索引是已经排序了的,所以将按照索引的顺序查询出符合条件的行,因此避免了进一步排序操作。

根据索引的类型与where限制条件的不同,有4种类型的索引扫描:

索引唯一扫描(index unique scan)

索引范围扫描(index range scan)

索引全扫描(index full scan)

索引快速扫描(index fast full scan)

(1) 索引唯一扫描(index unique scan)

通过唯一索引查找一个数值经常返回单个ROWID.如果存在UNIQUE 或PRIMARY KEY 约束(它保证了语句只存取单行)的话,Oracle经常实现唯一性扫描。

使用唯一性约束的例子:

SQL> explain plan for

select empno,ename from emp where empno=10;

Query Plan

------------------------------------

SELECT STATEMENT [CHOOSE] Cost=1

TABLE ACCESS BY ROWID EMP [ANALYZED]

INDEX UNIQUE SCAN EMP_I1

(2) 索引范围扫描(index range scan)

使用一个索引存取多行数据,在唯一索引上使用索引范围扫描的典型情况下是在谓词(where限制条件)中使用了范围操作符(如>、<、<>、>=、<=、between)

使用索引范围扫描的例子:

SQL> explain plan for select empno,ename from emp

where empno > 7876 order by empno;

Query Plan

--------------------------------------------------------------------------------

SELECT STATEMENT[CHOOSE] Cost=1

TABLE ACCESS BY ROWID EMP [ANALYZED]

INDEX RANGE SCAN EMP_I1 [ANALYZED]

在非唯一索引上,谓词col = 5可能返回多行数据,所以在非唯一索引上都使用索引范围扫描。

使用index rang scan的3种情况:

(a) 在唯一索引列上使用了range操作符(> <<> >= <= between)

(b) 在组合索引上,只使用部分列进行查询,导致查询出多行

(c) 对非唯一索引列上进行的任何查询。

(3) 索引全扫描(index full scan)

与全表扫描对应,也有相应的全索引扫描。而且此时查询出的数据都必须从索引中可以直接得到。

全索引扫描的例子:

An Index full scan will not perform single block i/o''s and so it may prove to be inefficient.

e.g.

Index BE_IX is a concatenated index on big_emp (empno, ename)

SQL> explain plan for select empno, ename from big_emp order by empno,ename;

Query Plan

--------------------------------------------------------------------------------

SELECT STATEMENT[CHOOSE] Cost=26

INDEX FULL SCAN BE_IX [ANALYZED]

(4) 索引快速扫描(index fast full scan)

扫描索引中的所有的数据块,与 index full scan很类&#20284;,但是一个显著的区别就是它不对查询出的数据进行排序,即数据不是以排序顺序被返回。在这种存取方法中,可以使用多块读功能,也可以使用并行读入,以便获得最大吞吐量与缩短执行时间。

索引快速扫描的例子:

BE_IX索引是一个多列索引: big_emp (empno,ename)

SQL> explain plan for select empno,ename from big_emp;

Query Plan

------------------------------------------

SELECT STATEMENT[CHOOSE] Cost=1

INDEX FAST FULL SCAN BE_IX [ANALYZED]

只选择多列索引的第2列:

SQL> explain plan for select ename from big_emp;

Query Plan

------------------------------------------

SELECT STATEMENT[CHOOSE] Cost=1

INDEX FAST FULL SCAN BE_IX [ANALYZED]

三、表之间的连接

Join是一种试图将两个表结合在一起的谓词,一次只能连接2个表,表连接也可以被称为表关联。在后面的叙 述中,我们将会使用“row source”来代替,因为使用row source更严谨一些,并且将参与连接的2row source分别称为row source1row source 2.Join过程的各个步骤经常是串行操作,即使相关的row source可以被并行访问,即可以并行的读取做join连接的两个row source的数据,但是在将表中符合限制条件的数据读入到内存形成row source后,join的其它步骤一般是串行的。有多种方法可以将2个表连接起来,当然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每种连接类型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会 发挥出其最大优势。

row source(表)之间的连接顺序对于查询的效率有非常大的影响。通过首先存取特定的表,即将该表作为驱动表,这样可以先应用某些限制条件,从而得到一个 较小的row source,使连接的效率较高,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先执行限制条件的原因。一般是在将表读入内存时,应用where子句中对该表的限制条件。

根据2row source的连接条件的中操作符的不同,可以将连接分为等&#20540;连接(如WHERE A.COL3 = B.COL4)、非等&#20540;连接(WHERE A.COL3 > B.COL4)、外连接(WHERE A.COL3 = B.COL4&#43;))。上面的各个连接的连接原理都基本一样,所以为了简单期间,下面以等&#20540;连接为例进行介绍。

在后面的介绍中,都已:

SELECT A.COL1 B.COL2

FROM A B

WHERE A.COL3 = B.COL4

为例进行说明,假设A表为Row Soruce1,则其对应的连接操作关联列为COL 3B表为Row Soruce2,则其对应的连接操作关联列为COL 4

连接类型:

目前为止,无论连接操作符如何,典型的连接类型共有3种:

排序 - - 合并连接(Sort Merge Join SMJ

嵌套循环(Nested Loops NL

哈希连接(Hash Join

排序 - - 合并连接(Sort Merge Join SMJ

内部连接过程:

1 首先生成row source1需要的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按照连接操作关联列(如A.col3)进行排序。

2 随后生成row source2需要的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按照与sort source1对应的连接操作关联列(如B.col4)进行排序。

3 最后两边已排序的行被放在一起执行合并操作,即将2row source按照连接条件连接起来

下面是连接步骤的图形表示:

MERGE

/\

SORTSORT

||

Row Source 1Row Source 2

如果row source已经在连接关联列上被排序,则该连接操作就不需要再进行sort操作,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这种连接操作的连接速度,因为排序是个极其费资源的操 作,特别是对于较大的表。预先排序的row source包括已经被索引的列(如a.col3b.col4上有索引)或row source已经在前面的步骤中被排序了。尽管合并两个row source的过程是串行的,但是可以并行访问这两个row source(如并行读入数据,并行排序)。

SMJ连接的例子:SQL> explain plan for

select /*&#43; ordered */ e.deptno d.deptno

from emp e dept d

where e.deptno = d.deptno

order by e.deptno d.deptno

Query Plan

-------------------------------------

SELECT STATEMENT [CHOOSE] Cost=17

MERGE JOIN

SORT JOIN

TABLE ACCESS FULL EMP [ANALYZED]

SORT JOIN

TABLE ACCESS FULL DEPT [ANALYZED]


排序是一个费时、费资源的操作,特别对于大表。基于这个原因,SMJ经常不是一个特别有效的连接方法,但是如果2row source都已经预先排序,则这种连接方法的效率也是蛮高的。

嵌套循环(Nested Loops, NL)

这个连接方法有驱动表(外部表)的概念。其实,该连接过程就是一个2层嵌套循环,所以外层循环的次数越少越好,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将小表或返回较小 row source的表作为驱动表(用于外层循环)的理论依据。但是这个理论只是一般指导原则,因为遵循这个理论并不能总保证使语句产生的I/O次数最少。有时 不遵守这个理论依据,反而会获得更好的效率。如果使用这种方法,决定使用哪个表作为驱动表很重要。有时如果驱动表选择不正确,将会导致语句的性能很差、很差。

内部连接过程:

Row source1Row 1 —— Probe ->Row source 2

Row source1Row 2 —— Probe ->Row source 2

Row source1Row 3 —— Probe ->Row source 2

……

Row source1Row n —— Probe ->Row source 2

从内部连接过程来看,需要用row source1中的每一行,去匹配row source2中的所有行,所以此时保持row source1尽可能的小与高效的访问row source2(一般通过索引实现)是影响这个连接效率的关键问题。这只是理论指导原则,目的是使整个连接操作产生最少的物理I/O次数,而且如果遵守这 个原则,一般也会使总的物理I/O数最少。但是如果不遵从这个指导原则,反而能用更少的物理I/O实现连接操作,那尽管违反指导原则吧!因为最少的物理 I/O次数才是我们应该遵从的真正的指导原则,在后面的具体案例分析中就给出这样的例子。

在上面的连接过程中,我们称Row source1为驱动表或外部表。Row Source2被称为被探查表或内部表。

NESTED LOOPS连接中,Oracle读取row source1中的每一行,然后在row sourc2中检查是否有匹配的行,所有被匹配的行都被放到结果集中,然后处理row source1中的下一行。这个过程一直继续,直到row source1中的所有行都被处理。这是从连接操作中可以得到第一个匹配行的最快的方法之一,这种类型的连接可以用在需要快速响应的语句中,以响应速度为 主要目标。

如果driving row source(外部表)比较小,并且在inner row source(内部表)上有唯一索引,或有高选择性非唯一索引时,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得到较好的效率。NESTED LOOPS有其它连接方法没有的的一个优点是:可以先返回已经连接的行,而不必等待所有的连接操作处理完才返回数据,这可以实现快速的响应时间。

如果不使用并行操作,最好的驱动表是那些应用了where 限制条件后,可以返回较少行数据的的表,所以大表也可能称为驱动表,关键看限制条件。对于并行查询,我们经常选择大表作为驱动表,因为大表可以充分利用并 行功能。当然,有时对查询使用并行操作并不一定会比查询不使用并行操作效率高,因为最后可能每个表只有很少的行符合限制条件,而且还要看你的硬件配置是否 可以支持并行(如是否有多个CPU,多个硬盘控制器),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NL连接的例子:

SQL> explain plan for

select a.dnameb.sql

from dept aemp b

where a.deptno = b.deptno

Query Plan

-------------------------

SELECT STATEMENT [CHOOSE] Cost=5

NESTED LOOPS

TABLE ACCESS FULL DEPT [ANALYZED]

TABLE ACCESS FULL EMP [ANALYZED]


哈希连接(Hash Join, HJ)

这种连接是在oracle 7.3以后引入的,从理论上来说比NLSMJ更高效,而且只用在CBO优化器中。

较小的row source被用来构建hash tablebitmap,第2row source被用来被hansed,并与第一个row source生成的hash table进行匹配,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连接。Bitmap被用来作为一种比较快的查找方法,来检查在hash table中是否有匹配的行。特别的,当hash table比较大而不能全部容纳在内存中时,这种查找方法更为有用。这种连接方法也有NL连接中所谓的驱动表的概念,被构建为hash tablebitmap的表为驱动表,当被构建的hash tablebitmap能被容纳在内存中时,这种连接方式的效率极高。

HASH连接的例子:

SQL> explain plan for

select /*&#43; use_hashemp */ empno

from emp dept

where emp.deptno = dept.deptno

Query Plan

----------------------------

SELECT STATEMENT[CHOOSE] Cost=3

HASH JOIN

TABLE ACCESS FULL DEPT

TABLE ACCESS FULL EMP


要使哈希连接有效,需要设置HASH_JOIN_ENABLED=TRUE,缺省情况下该参数为TRUE,另外,不要忘了还要设置 hash_area_size参数,以使哈希连接高效运行,因为哈希连接会在该参数指定大小的内存中运行,过小的参数会使哈希连接的性能比其他连接方式还 要低。

总结一下,在哪种情况下用哪种连接方法比较好:

排序 - - 合并连接(Sort Merge Join SMJ):

a 对于非等&#20540;连接,这种连接方式的效率是比较高的。

b 如果在关联的列上都有索引,效果更好。

c 对于将2个较大的row source做连接,该连接方法比NL连接要好一些。

d 但是如果sort merge返回的row source过大,则又会导致使用过多的rowid在表中查询数据时,数据库性能下降,因为过多的I/O.

嵌套循环(Nested Loops NL):

a 如果driving row source(外部表)比较小,并且在inner row source(内部表)上有唯一索引,或有高选择性非唯一索引时,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得到较好的效率。

b NESTED LOOPS有其它连接方法没有的的一个优点是:可以先返回已经连接的行,而不必等待所有的连接操作处理完才返回数据,这可以实现快速的响应时间。

哈希连接(Hash Join HJ):

a 这种方法是在oracle7后来引入的,使用了比较先进的连接理论,一般来说,其效率应该好于其它2种连接,但是这种连接只能用在CBO优化器中,而且需要设置合适的hash_area_size参数,才能取得较好的性能。

b 2个较大的row source之间连接时会取得相对较好的效率,在一个row source较小时则能取得更好的效率。

c 只能用于等&#20540;连接中

笛卡儿乘积(Cartesian Product

当两个row source做连接,但是它们之间没有关联条件时,就会在两个row source中做笛卡儿乘积,这通常由编写代码疏漏造成(即程序员忘了写关联条件)。笛卡尔乘积是一个表的每一行依次与另一个表中的所有行匹配。在特殊情 况下我们可以使用笛卡儿乘积,如在星形连接中,除此之外,我们要尽量使用笛卡儿乘积,否则,自己想结果是什么吧!

注意在下面的语句中,在2个表之间没有连接。

SQL> explain plan for

select emp.deptnodeptdeptno

from empdept

Query Plan

------------------------

SLECT STATEMENT [CHOOSE] Cost=5

MERGE JOIN CARTESIAN

TABLE ACCESS FULL DEPT

SORT JOIN

TABLE ACCESS FULL EMP

CARTESIAN关键字指出了在2个表之间做笛卡尔乘积。假如表empn行,dept表有m行,笛卡尔乘积的结果就是得到n * m行结果。


推荐阅读
  • Nacos 0.3 数据持久化详解与实践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将 Nacos 0.3 的数据持久化到 MySQL 数据库,并提供了具体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 [详细]
  • 兆芯X86 CPU架构的演进与现状(国产CPU系列)
    本文详细介绍了兆芯X86 CPU架构的发展历程,从公司成立背景到关键技术授权,再到具体芯片架构的演进,全面解析了兆芯在国产CPU领域的贡献与挑战。 ... [详细]
  • RocketMQ在秒杀时的应用
    目录一、RocketMQ是什么二、broker和nameserver2.1Broker2.2NameServer三、MQ在秒杀场景下的应用3.1利用MQ进行异步操作3. ... [详细]
  • 2020年9月15日,Oracle正式发布了最新的JDK 15版本。本次更新带来了许多新特性,包括隐藏类、EdDSA签名算法、模式匹配、记录类、封闭类和文本块等。 ... [详细]
  • 包含phppdoerrorcode的词条 ... [详细]
  • 在将Web服务器和MySQL服务器分离的情况下,是否需要在Web服务器上安装MySQL?如果安装了MySQL,如何解决PHP连接MySQL服务器时出现的连接失败问题? ... [详细]
  • 本文详细介绍了Java代码分层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分层模式,特别是MVC模式。同时探讨了不同项目需求下的分层策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Java分层思想。 ... [详细]
  • 操作系统如何通过进程控制块管理进程
    本文详细介绍了操作系统如何通过进程控制块(PCB)来管理和控制进程。PCB是操作系统感知进程存在的重要数据结构,包含了进程的标识符、状态、资源清单等关键信息。 ... [详细]
  • 基于iSCSI的SQL Server 2012群集测试(一)SQL群集安装
    一、测试需求介绍与准备公司计划服务器迁移过程计划同时上线SQLServer2012,引入SQLServer2012群集提高高可用性,需要对SQLServ ... [详细]
  • Quora问题探讨:26岁开始转行做开发是否太迟? ... [详细]
  • Visual Studio 2019 安装指南
    作为一名拥有三年经验的程序员,由于长期专注于C语言,我意识到自己的技术栈过于单一。在转型为Android驱动开发工程师后,这种局限性更加明显。本文将介绍如何安装Visual Studio 2019,并配置C++开发环境,以帮助读者拓宽技术视野。 ... [详细]
  • Linux笔记:JDK安装与环境变量配置
    本文详细介绍了在Linux系统中安装JDK并配置环境变量的步骤,帮助读者顺利完成Java开发环境的搭建。 ... [详细]
  • 数字经济浪潮下企业人才需求变化,优质IT培训机构助力技能提升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和5G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据信通院数据,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38.6%,整体规模突破39.2万亿元。本文探讨了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变化,并介绍了优质IT培训机构如何助力人才培养。 ... [详细]
  • 本文详细解析了ASP.NET 2.0中的Callback机制,不仅介绍了基本的使用方法,还深入探讨了其背后的实现原理。通过对比Atlas框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机制。 ... [详细]
  • 本文节选自《NLTK基础教程——用NLTK和Python库构建机器学习应用》一书的第1章第1.2节,作者Nitin Hardeniya。本文将带领读者快速了解Python的基础知识,为后续的机器学习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 [详细]
author-avatar
liqiqinai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PHP1.CN | 中国最专业的PHP中文社区 | DevBox开发工具箱 | json解析格式化 |PHP资讯 | PHP教程 | 数据库技术 | 服务器技术 | 前端开发技术 | PHP框架 | 开发工具 | 在线工具
Copyright © 1998 - 2020 PHP1.CN.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1100号 | 京ICP备19059560号-4 | PHP1.CN 第一PHP社区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