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 HotTags
当前位置:  开发笔记 > 开发工具 > 正文

koa源码中promise的解读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koa源码中promise的解读,小编觉得挺不错的,现在分享给大家,也给大家做个参考。一起跟随小编过来看看吧

koa 是一个非常轻量优雅的 node 应用开发框架,趁着双十一值班的空当阅读了下其源代码,其中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地方整理成文与大家分享一下。

洋葱型中间件机制的实现原理

我们经常把 koa 中间件的执行机制类比于剥洋葱,这样设计其执行顺序的好处是我们不再需要手动去管理 request 和 response 的业务执行流程,且一个中间件对于 request 和 response 的不同逻辑能够放在同一个函数中,可以帮助我们极大的简化代码。在了解其实现原理之前,先来介绍一下 koa 的整体代码结构:

lib
|-- application.js
|-- context.js
|-- request.js
|-- response.js

application 是整个应用的入口,提供 koa constructor 以及实例方法属性的定义。context 封装了koa ctx 对象的原型对象,同时提供了对 response 和 request 对象下许多属性方法的代理访问,request.js 和 response.js 分别定义了ctx request 和 response 属性的原型对象。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 application.js中的一段代码:

listen(...args) {
 debug('listen');
 const server = http.createServer(this.callback());
 return server.listen(...args);
}
callback() {
 const fn = compose(this.middleware);

 if (!this.listenerCount('error')) this.on('error', this.onerror);

 const handleRequest = (req, res) => {
  const ctx = this.createContext(req, res);
  return this.handleRequest(ctx, fn);
 };

 return handleRequest;
}
handleRequest(ctx, fnMiddleware) {
 const res = ctx.res;
 res.statusCode = 404;
 const Onerror= err => ctx.onerror(err);
 const handleRespOnse= () => respond(ctx);
 onFinished(res, onerror);
 return fnMiddleware(ctx).then(handleResponse).catch(onerror);
}

上述代码展示了 koa 的基本原理,在其实例方法 listen 中对 http.createServer 进行了封装 ,然后在回调函数中执行 koa 的中间件,在 callback 中,this.middleware 为业务定义的中间件函数所构成的数组,compose 为 koa-compose 模块提供的方法,它对中间件进行了整合,是构建 koa 洋葱型中间件模型的奥妙所在。从 handleRequest 方法中可以看出 compose 方法执行返回的是一个函数,且该函数的执行结果是一个 promise。接下来我们就来一探究竟,看看 koa-compose 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其 源代码和一段 koa 中间件应用示例代码如下所示:

// compose源码
function compose (middleware) {
 if (!Array.isArray(middleware)) throw new TypeError('Middleware stack must be an array!')
 for (const fn of middleware) {
 if (typeof fn !== 'function') throw new TypeError('Middleware must be composed of functions!')
 }
 return function (context, next) {
 // last called middleware #
 let index = -1
 return dispatch(0)
 function dispatch (i) {
  if (i <= index) return Promise.reject(new Error('next() called multiple times'))
  index = i
  let fn = middleware[i]
  if (i === middleware.length) fn = next
  if (!fn) return Promise.resolve()
  try {
  return Promise.resolve(fn(context, dispatch.bind(null, i + 1)));
  } catch (err) {
  return Promise.reject(err)
  }
 }
 }
}

/*
** 中间件应用示例代码
*/
let Koa = require('koa')
let app = new Koa()
app.use(async function ware0 (ctx, next) {
 await setTimeout(function () {
 console.log('ware0 request')
 }, 0)
 next()
 console.log('ware0 response')
})
app.use(function ware1 (ctx, next) {
 console.log('ware1 request')
 next()
 console.log('ware1 response')
})
// 执行结果
ware0 request
ware1 request

ware1 response
ware0 response

从上述 compose 的源码可以看出,每个中间件所接受的 next 函数入参都是在 compose 返回函数中定义的 dispatch 函数,dispatch接受下一个中间件在 middlewares 数组中的索引作为入参,该索引就像一个游标一样,每当 next 函数执行后,游标向后移一位,以获取 middlaware 数组中的下一个中间件函数 进行执行,直到数组中最后一个中间件也就是使用 app.use 方法添加的最后一个中间件执行完毕之后再依次 回溯执行。整个流程实际上就是函数的调用栈,next 函数的执行就是下一个中间件的执行,只是 koa 在函数基础上加了一层 promise 封装以便在中间件执行过程中能够将捕获到的异常进行统一处理。 以上述编写的应用示例代码作为例子画出函数执行调用栈示意图如下:

整个 compose 方法的实现非常简洁,核心代码仅仅 17 行而已,还是非常值得围观学习的。

generator函数类型中间件的执行

v1 版本的 koa 其中间件主流支持的是 generator 函数,在 v2 之后改而支持 async/await 模式,如果依旧使用 generator,koa 会给出一个 deprecated 提示,但是为了向后兼容,目前 generator 函数类型的中间件依然能够执行,koa 内部利用 koa-convert 模块对 generator 函数进行了一层包装,请看代码:

function convert (mw) {
 // mw为generator中间件
 if (typeof mw !== 'function') {
 throw new TypeError('middleware must be a function')
 }
 if (mw.constructor.name !== 'GeneratorFunction') {
 // assume it's Promise-based middleware
 return mw
 }
 const cOnverted= function (ctx, next) {
 return co.call(ctx, mw.call(ctx, createGenerator(next)))
 }
 converted._name = mw._name || mw.name
 return converted
}

function * createGenerator (next) {
 return yield next()
}

从上面代码可以看出,koa-convert 在 generator 外部包裹了一个函数来提供与其他中间件一致的接口,内部利用 co 模块来执行 generator 函数,这里我想聊的就是 co 模块的原理,generator 函数执行时并不会立即执行其内部逻辑,而是返回一个遍历器对象,然后通过调用该遍历器对象的 next 方法来执行,generator 函数本质来说是一个状态机,如果内部有多个 yield 表达式,就需要 next 方法执行多次才能完成函数体的执行,而 co 模块的能力就是实现 generator 函数的 自动执行,不需要手动多次调用 next 方法,那么它是如何做到的呢?co 源码如下:

function co(gen) {
 var ctx = this;
 var args = slice.call(arguments, 1);

 // we wrap everything in a promise to avoid promise chaining,
 // which leads to memory leak errors.
 // see https://github.com/tj/co/issues/180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if (typeof gen === "function") gen = gen.apply(ctx, args);
 if (!gen || typeof gen.next !== "function") return resolve(gen);

 onFulfilled();

 /**
  * @param {Mixed} res
  * @return {Promise}
  * @api private
  */

 function onFulfilled(res) {
  var ret;
  try {
  ret = gen.next(res);
  } catch (e) {
  return reject(e);
  }
  next(ret);
 }

 /**
  * @param {Error} err
  * @return {Promise}
  * @api private
  */

 function onRejected(err) {
  var ret;
  try {
  ret = gen.throw(err);
  } catch (e) {
  return reject(e);
  }
  next(ret);
 }

 /**
  * Get the next value in the generator,
  * return a promise.
  *
  * @param {Object} ret
  * @return {Promise}
  * @api private
  */

 function next(ret) {
  if (ret.done) return resolve(ret.value);
  // toPromise是一个函数,返回一个promise示例
  var value = toPromise.call(ctx, ret.value);
  if (value && isPromise(value)) return value.then(onFulfilled, onRejected);
  return onRejected(
  new TypeError(
   "You may only yield a function, promise, generator, array, or object, " +
   'but the following object was passed: "' +
   String(ret.value) +
   '"'
  )
  );
 }
 });
}

从 co 源码来看,它先是手动执行了一次onFulfilled 函数来触发 generator 遍历器对象的 next 方法,然后利用promise的onFulfilled 函数去自动完成剩余状态机的执行,在onRejected 中利用遍历器对象的 throw 方法抛出执行上一次 yield 过程中遇到的异常,整个实现过程可以说是相当简洁优雅。

结语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 promise 的能量是非常强大的,koa 的中间件实现和 co 模块的实现都是基于 promise,除了应用于日常的异步流程控制,在开发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大大挖掘其潜力,帮助我们完成一些自动化程序工作流的事情。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推荐阅读
  • 单例模式是软件开发中常用的设计模式之一,用于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本文探讨了在单例模式实现中使用volatile关键字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懒汉模式下的应用。 ... [详细]
  • 在Win10上利用VS2015构建Caffe2环境
    本文详细介绍如何在Windows 10操作系统上通过Visual Studio 2015编译Caffe2深度学习框架的过程。包括必要的软件安装、环境配置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 [详细]
  • 随着EOS主网的成功启动,众多开发者和投资者对其给予了高度关注。本文旨在介绍如何构建EOS开发环境,包括所需的基本硬件配置、软件安装步骤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 ... [详细]
  • 本文介绍并分享了三个个人开源项目,涵盖单元测试中HttpContext的可测试性增强、Visual Studio插件开发以及单元测试报告自动生成工具。 ... [详细]
  • 本文详细介绍了在使用 GitHub 进行代码推送时遇到 'failed to push some refs' 错误的解决方案,包括具体原因分析和操作步骤。 ... [详细]
  • 使用Jenkins构建Java项目实践指南
    本指南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Jenkins构建Java项目,包括环境搭建、工具配置以及项目构建的具体步骤。 ... [详细]
  • Vue 项目构建与部署指南
    本文将指导您完成Vue项目的构建和部署过程,包括环境搭建、项目初始化及配置、以及最终的部署步骤。 ... [详细]
  •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在Linux系统中安装和配置GitLab Runner,包括添加YUM源、安装GitLab Runner以及注册Runner的具体步骤。 ... [详细]
  • Git支持通过自定义钩子来扩展其功能,这些钩子根据触发条件的不同,可以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两种类型。客户端钩子通常与本地操作相关联,如提交代码或合并分支;而服务器端钩子则与远程仓库的交互有关。 ... [详细]
  • 近期,谷歌公司的一名安全工程师Eduardo Vela在jQuery Mobile框架中发现了一项可能引发跨站脚本攻击(XSS)的安全漏洞。此漏洞使得使用jQuery Mobile的所有网站面临潜在的安全威胁。 ... [详细]
  • 本文介绍如何创建一个专门用于处理浮点数的JSON处理器,并将其注册到JSON配置器中,以实现对浮点数的精确控制和格式化输出。 ... [详细]
  • 本文详细介绍了 Java 中 freemarker.ext.dom.NodeModel 类的 removeComments 方法,并提供了多个实际使用的代码示例,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方法。 ... [详细]
  • 本文详细介绍了 Java 中 org.apache.commons.httpclient.HttpConnection 类的 getProxyPort 方法的使用方法和代码示例,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此方法。 ... [详细]
  • 本文详细介绍了 Java 中 javax.portlet.PortletURL.write() 方法的功能与使用场景,并提供了多个实际代码示例以供参考。 ... [详细]
  • 基于Spring 4.1.3与MyBatis等技术构建的企业级管理平台
    本文介绍了一款采用Spring 4.1.3、Spring MVC、MyBatis 1.2.3、Ehcache、Shiro、POI及EasyUI 1.4.1等技术框架开发的企业级管理平台。 ... [详细]
author-avatar
迷茫_信徒_476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PHP1.CN | 中国最专业的PHP中文社区 | DevBox开发工具箱 | json解析格式化 |PHP资讯 | PHP教程 | 数据库技术 | 服务器技术 | 前端开发技术 | PHP框架 | 开发工具 | 在线工具
Copyright © 1998 - 2020 PHP1.CN.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1100号 | 京ICP备19059560号-4 | PHP1.CN 第一PHP社区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