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也经常听说过这样的话,就是人要懂得知足,知足才能常乐。从字面上看,知足常乐容易给人一种不思进取的感觉,因此也常被误解为有点成就就飘飘然。而实际上,知足常乐应该指的是能够正视现实、接受现实的一种豁达心态,而非满足于现状后不再努力、两眼巴望着天上掉馅饼的行为。
前段时间跟一位70后程序猿朋友交流时,他跟我说了这么一句话:你其实各方面都不赖啊。我接着说:哪知偏偏输给了心态!朋友的话算是夸赞,我的回答稍显谦逊,但也是我的亲身经历。
还记得刚毕业不久的时候,我们是同事,也是组里少数对技术钻研得相对深入的人,因此平时也聊得比较投机。他是编译器方向硕士毕业,我那时候觉得编译领域相对高深而怀有一些敬畏之心,于是经常问他编译方面的问题。我在技术视野方面更好一些,更了解业界的技术发展趋势并有很多好的技术资料可以跟他分享。比如我推荐给他高德纳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系列书籍,然后他一口气买下了书店里能买到的所有卷本并认真去阅读了。我也跟他聊了业界一些非嘴炮牛人的事,他也去关注并且想办法学习人家的优点。
而我呢?我在二十出头的时候,了解了很多东西,可惜的是,我那时候觉得学什么都为时已晚了些,因为我看到很多优秀的人在没到我当时那个岁数就已经崭露头角,因此没有信心再去深入学习那些基础或理论的东西,而且觉得工作中往往也用不到。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回头看时,我又觉得那时候正是学习那些知识的最好时机,接着又有点怀疑现在再来学习那些知识,是否为时已晚。而我的那位朋友,当时已经三十而立,却没有我这种老的心态,把我推荐的书籍都一一买来学习了,年薪也早已超过百万。
后来的工作中,我也遇到一个同事,在我看来是稍微笨的那种,工作中没有灵活处理问题的办法,平时周末不要求加班,也傻傻地跑来公司加班。当时他没有好的编程基础,技术上确实不怎么样,但却有一股傻劲。很多年过去了,我才知道他现在在 Linux 内核方面有比较深的研究,在做虚拟化方面的工作,平时都是深入去研究底层的虚拟机代码,可以做虚拟化技术方向的代码优化,这是在很多常年搞应用层的同学看来是高深莫测的东西。这也更加印证了一句话,就是以现在大部分人的努力程度,想在职场中混得好一些,还根本不需要拼智商,可能有股傻劲就够了。
我举两位朋友的例子,意在和我自己比较。我跟他们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我总是更加焦虑,总是觉得还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去学习,在学习这种技术的时候,又担心不懂另外的技术,因此无法说服自己在一个方向上投入那么几年的时间。这样的结果是,我成为了一个杂家,什么都懂一些,但是没有在某个细分领域成为我心目中的专家级人员。现在很多大公司都需要在某一方向上深耕很多年的技术人员,因为他们的管理层、整体技术架构等可能已经相对稳定,只需要专家级的人员来使得他们在各个细分方向上有突破,而杂家往往不是他们需要的。那么我这样的杂家呢,可能比较适合中小企业和创业企业。而我现在的实际情况也是在摸索自己创业方向的同时,兼任创业公司的技术负责人。
其实专家和杂家,适合不同的岗位,并没有绝对的优劣势。但如果重来的话,我会在工作选择中优先考虑能让自己在某一技术和业务方向上精专的机会,同时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仍然要成为一个杂家,但同时在某一方向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而我之前的过早焦虑,形象一点来说就是想走得太快,结果却丢落了一些本来可以携带的东西,严重一点说,就是本来什么都不赖,却偏偏输给了心态。
一棵树最好的种植时机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因此,如果我们抱有终身学习的态度,明白学无止境、不可能一下子就学会很多东西,这样就能保持一个相对好的心态,别那么焦虑,可能就可以学得下很多东西。互联网领域的牛人caoz在分享时也坦诚地说,他是在三十五岁以后才学会很多东西,包括数据库优化方面的一点成就,也是三十五以后才取得。而如果你逛知乎,却时常看到年轻人在问,比如今年我21/23岁了,学某某技术是否还来得及的问题。每每看到这类问题,作为一个老鸟,我真的蛮羡慕他们的年轻,年轻可以有很多可能性,而他们却已经在早早地焦虑了。
经过这种反思后,现在和以后的我,比当年实实在在地具有了更好的心态,不再觉得很多知识学起来已经晚了,只要自己认定有价值,结合自己的工作需要、时间安排等,有条件就会去学习,因为我已经不想十年后的自己在回忆时,仍然像今天回忆过去一样,有很多的不甘和懊悔。这是我的肺腑之言,我也希望读者朋友们,不要重滔我的覆辙,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中,正视和接受现实,不那么好高骛远,不那么焦虑,只要保持不断学习,多年后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你明明各方面都不赖,就别让自己输给了心态!
微信扫码,进入【技术人成长】社群逛逛。
以上所述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你好像什么都不赖,却偏偏输给了心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有任何疑问请给我留言,小编会及时回复大家的。在此也非常感谢大家对 我们 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