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用到并发?
并发编程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多核CPU的发展。随着单核CPU的研发已经不能遵循“摩尔定律”(摩尔定律是硬件发展的观测定律,另外还有基于“摩尔定律”的“反摩尔定律”,不过“反摩尔定律”是软件领域的定律,有兴趣的可以自行了解),硬件工程师们为了进一步提升计算速度,而不是再追求单独的计算单元,而是将多个计算单元整合到了一起,也就是形成了多核CPU。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家用型CPU,比如Intel i7就可以达到4核心甚至8核心。而专业服务器则通常可以达到几个独立的CPU,每一个CPU甚至拥有多达8个以上的内核。
因此,“摩尔定律”似乎在CPU核心扩展上继续得到体验。而在多核的CPU的背景下,催生了并发编程的趋势,通并发编程的形式可以将多核CPU的计算能力发挥到极致,性能得到提升。
在特殊的业务场景下先天的就适合于并发编程。比如在图像处理领域,一张1024X768像素的图片,包含达到78万6千多个像素。即时将所有的像素遍历一边都需要很长的时间,面对如此复杂的计算量就需要充分利用多核的计算的能力。
另外在开发购物平台时,为了提升响应速度,需要拆分,减库存,生成订单等等这些操作,就可以进行拆分利用多线程的技术完成。面对复杂业务模型,并行程序会比串行程序更适应业务需求,而并发编程吻合更能这种业务拆分正是因为这些优点,使得多线程技术能够得到重视,也是一名CS学习者应该掌握的:
● 充分利用多核CPU的计算能力;
● 方便进行业务拆分,提升应用性能
并发编程有哪些缺点?
1、频繁的上下文切换
时间片是CPU分配给各个线程的时间,因为时间非常短,所以CPU不断通过切换线程,让我们觉得多个线程是同时执行的,时间片一般是几十毫秒。
每次切换时,需要把当前的状态保存起来,以便能够进行恢复先前状态,而这个切换行为非常损耗性能,过于频繁切换反而无法发挥出多线程编程的优势。通常减少上下文切换可以采用无锁并发编程、 CAS算法、使用最少的线程和使用协程。
无锁并发编程:可以参照的ConcurrentHashMap锁分段的思想,不同的线程处理不同段的数据,这样在多线程竞争的条件下,可以减少上下文切换的时间。
CAS算法,利用原子下使用CAS算法来更新数据,使用了乐观锁,可以有效的减少一部分不必要的锁竞争带来的上下文切换
使用最少线程:避免创建不需要的线程,比如任务很少,但是创建了很多的线程,这样会造成大量的线程都处于等待状态
协程:在单线程里实现多任务的调度,并在单线程里维持多个任务间的切换
由于上下文切换是个相对比较耗时的操作,所以在 “Java的并发编程的艺术” 一书中有过一个实验,并发累加未必会比串行累加速度快。
2、线程的安全性问题
多线程编程中最难以把握的就是临界区线程安全问题,稍微不注意就会出现死锁的情况,一旦产生死锁就会造成系统功能不可用。
以上就是java并发是什么?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其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