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 HotTags
当前位置:  开发笔记 > 运维 > 正文

http协议进阶之Transfer-Encoding和HttpCore实现详解

这篇文章主要给大家介绍了http协议之Transfer-Encoding和HttpCore实现的相关资料,文中介绍的非常详细,相信对大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朋友们下面来一起看看吧。

Transfer-Encoding简介

transfer-eccoding所描述的是消息请求(request)和响应(response)所附带的实体对象(entity)的传输形式,规范定义格式如下:

Transfer-Encoding = "Transfer-Encoding" ":" 1#transfer-coding 

举个例子:Transfer-Encoding: chunked

transfer-encoding的可选值有:chunked,identity ;

transfer-encoding的可选值有:chunked,identity,从字面意义可以理解,前者指把要发送传输的数据切割成一系列的块数据传输,后者指传输时不做任何处理,自身的本质数据形式传输。举个例子,如果我们要传输一本“红楼梦”小说到服务器,chunked方式就会先把这本小说分成一章一章的,然后逐个章节上传,而identity方式则是从小说的第一个字按顺序传输到最后一个字结束。

相关的头定义

Content-Encoding : content-encoding和transfer-encoding所作用的对象不同,行为目标也不同,前者是对数据内容采用什么样的编码方式,后者是对数据传输采用什么样的编码。前者通常是对数据内容进行一些压缩编码操作,后者通常是对传传输采用分块策略之类的。

Content-length : content-length头的作用是指定待传输的内容的字节长度。比如上面举的例子中,我们要上传一本红楼梦小说,则可以指定其长度大小,如:content-length:731017。细心的读者可能会有疑惑,它和transfer-encoding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想知道它们的关系,只要反过来问下自己,为什么transfer-encoding会有identity和chunked两种,各在什么上下文情景中要用到。比如chunked方式,把数据分块传输在很多地方就非常有用,如服务端在处理一个复杂的问题时,其返回结果是阶段性的产出,不能一次性知道最终的返回的总长度(content-lenght值),所以这时候返回头中就不能有content-lenght头信息,有也要忽略处理。所以你可以这样理解,transfer-encoding在不能一次性确定消息实体(entity)内容时自定义一些传输协议,如果能确定的话,则可以在消息头中加入content-length头信息指示其长度,可以把transfer-encoding和content-length看成互斥性的两种头。

transfer-encoding详解

chunked格式(rfc2616 3.6.1):

Chunked-Body = *chunk
          last-chunk
          trailer
          CRLF
chunk  = chunk-size [ chunk-extension ] CRLF
          chunk-data CRLF
chunk-size = 1*HEX
last-chunk = 1*("0") [ chunk-extension ] CRLF
chunk-extension= *( ";" chunk-ext-name [ "=" chunk-ext-val ] )
chunk-ext-name = token
chunk-ext-val = token | quoted-string
chunk-data = chunk-size(OCTET)
trailer = *(entity-header CRLF)

还是以上传“红楼梦”这本书举例:

24E5是指第一个块数据长度为24E5(16进制格式字符串表示),CRLF为换行控制符。紧接着是第一个块数据内容,其长度就是上面定义的24E5,以CRLF标志结束。3485是指第二块数据长度为3485,CRLF结束,然后后面是第二块的数据内容......,以这样的格式直到所有的块数据结束。最后以“0”CRLF结束,表示数据传输完成(这里对比rfc规范内容,省略了chunk-extension和trailer的东西,因为这并不重要)。

public class Main {

 /**
  * @param args
  */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CR = 13; //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LF = 10;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Socket socket = new Socket("localhost",8080);
  OutputStream out = socket.getOutputStream();
  InputStream in = socket.getInputStream();
  
  //send requestline 
  out.write("POST /web/Hello HTTP/1.1".getBytes());
  out.write(CR & 0xFF);
  out.write(LF & 0xFF);
  
  //send request header
  out.write("Host:localhost:8080".getBytes());
  out.write(CR & 0xFF);
  out.write(LF & 0xFF);
  out.write("Accept-Encoding:gzip,deflate".getBytes());
  out.write(CR & 0xFF);
  out.write(LF & 0xFF);
  out.write("Transfer-Encoding:chunked".getBytes());// 指定transfer-encodeing为chunked方式
  out.write(CR & 0xFF);
  out.write(LF & 0xFF);
  out.write("Content-Type: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charset=utf-8".getBytes());
  out.write(CR & 0xFF);
  out.write(LF & 0xFF);
  
  // CRLF between headers and entity
  out.write(CR & 0xFF);
  out.write(LF & 0xFF);
  
  /*
   * send chunked data
   */
  //send the first chunked data:hello,world
  //the first chunked data's size : 11
  out.write("B".getBytes());
  out.write(CR & 0xFF);
  out.write(LF & 0xFF);
  //the first chunked data's content : hello,world
  out.write("hello,world".getBytes());
  out.write(CR & 0xFF);
  out.write(LF & 0xFF);
  //send the second chunked data:tony
  //the first chunked data's size : 4
  out.write("4".getBytes());
  out.write(CR & 0xFF);
  out.write(LF & 0xFF);
  //the first chunked data's content : hello,world
  out.write("tony".getBytes());
  out.write(CR & 0xFF);
  out.write(LF & 0xFF);
  //send the chunked data end flag
  out.write("0".getBytes());
  out.write(CR & 0xFF);
  out.write(LF & 0xFF);
  //send CRLF
  out.write(CR & 0xFF);
  out.write(LF & 0xFF);
  
  out.flush();
  
  //
  byte[] buffer = new byte[512];
  ByteArrayOutputStream bufferStream = new ByteArrayOutputStream();
  int len = -1;
  while((len = in.read(buffer)) != -1){
   bufferStream.write(buffer,0,len);
  }
  
  System.out.println(new String(bufferStream.toByteArray()));
  
  socket.close();
   
 }

上面这段代码发了两块数据,第一块是“hello,world”这11个字节长度的字符,第二块发送了“tony”四个字长的数据块。在服务端将收到“hello,worldtony”这个字符串.

HttpCore对transfer-encoding的实现

所以不管是对输入流(InputStream),还是输出流(OutputStream),httpcore都有三种实现:contentlength,identity,chunked。这是完全按照http规范实现的。这里再重复总结下这三种这间的关系。

当指定了"content-length"头信息时,说明已经确定消息体(entity)的长度大小,其值必需为非负整数。反之,如果有“transfer-encoding”头信息时,其值为“chunked”或者“identity”,说明不确定消息体的大小,这时应该不存在“content-length”头。

总结

以上就是这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学习或者工作能带来一定的帮助,如果有疑问大家可以留言交流,谢谢大家对的支持。


推荐阅读
  • 优化联通光猫DNS服务器设置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为联通光猫配置DNS服务器地址,以提高网络解析效率和访问体验。通过智能线路解析功能,域名解析可以根据访问者的IP来源和类型进行差异化处理,从而实现更优的网络性能。 ... [详细]
  • CentOS 7 磁盘与文件系统管理指南
    本文详细介绍了磁盘的基本结构、接口类型、分区管理以及文件系统格式化等内容,并提供了实际操作步骤,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CentOS 7 中的磁盘与文件系统管理。 ... [详细]
  • 创建第一个 MUI 移动应用项目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 HBuilder 创建并运行一个基于 MUI 框架的移动应用项目。我们将逐步引导您完成项目的搭建、代码编写以及真机调试,帮助您快速入门移动应用开发。 ... [详细]
  • 深入理解 SQL 视图、存储过程与事务
    本文详细介绍了SQL中的视图、存储过程和事务的概念及应用。视图为用户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数据查询方式,存储过程则封装了复杂的SQL逻辑,而事务确保了数据库操作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 [详细]
  • 梦幻西游挖图奇遇:70级项链意外触发晶清诀,3000W轻松到手
    在梦幻西游中,挖图是一项备受欢迎的活动,无论是小宝图还是高级藏宝图,都吸引了大量玩家参与。通常情况下,小宝图的数量保证了稳定的收益,但特技装备的出现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本文讲述了一位玩家通过挖图获得70级晶清项链的故事,最终实现了3000W的游戏币逆袭。 ... [详细]
  • 本文探讨了 RESTful API 和传统接口之间的关键差异,解释了为什么 RESTful API 在设计和实现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 [详细]
  • 本文详细介绍了Java编程语言中的核心概念和常见面试问题,包括集合类、数据结构、线程处理、Java虚拟机(JVM)、HTTP协议以及Git操作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深入分析每个主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Java的关键特性和最佳实践。 ... [详细]
  • 如何配置Unturned服务器及其消息设置
    本文详细介绍了Unturned服务器的配置方法和消息设置技巧,帮助用户了解并优化服务器管理。同时,提供了关于云服务资源操作记录、远程登录设置以及文件传输的相关补充信息。 ... [详细]
  • 网络攻防实战:从HTTP到HTTPS的演变
    本文通过一系列日记记录了从发现漏洞到逐步加强安全措施的过程,探讨了如何应对网络攻击并最终实现全面的安全防护。 ... [详细]
  • MQTT技术周报:硬件连接与协议解析
    本周开发笔记重点介绍了在新项目中使用MQTT协议进行硬件连接的技术细节,涵盖其特性、原理及实现步骤。 ... [详细]
  • UNP 第9章:主机名与地址转换
    本章探讨了用于在主机名和数值地址之间进行转换的函数,如gethostbyname和gethostbyaddr。此外,还介绍了getservbyname和getservbyport函数,用于在服务器名和端口号之间进行转换。 ... [详细]
  • 邮件(带附件,模拟文件上传,跨服务器)发送核心代码1.测试邮件发送附件接口***测试邮件发送附件*@parammultipartFile*@return*@RequestMappi ... [详细]
  • 360SRC安全应急响应:从漏洞提交到修复的全过程
    本文详细介绍了360SRC平台处理一起关键安全事件的过程,涵盖从漏洞提交、验证、排查到最终修复的各个环节。通过这一案例,展示了360在安全应急响应方面的专业能力和严谨态度。 ... [详细]
  • 本文深入探讨了Linux系统中网卡绑定(bonding)的七种工作模式。网卡绑定技术通过将多个物理网卡组合成一个逻辑网卡,实现网络冗余、带宽聚合和负载均衡,在生产环境中广泛应用。文章详细介绍了每种模式的特点、适用场景及配置方法。 ... [详细]
  • 本文探讨了在不使用服务器控件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多种方法获取并修改页面中的HTML元素值。除了常见的AJAX方式,还介绍了其他可行的技术方案。 ... [详细]
author-avatar
李浩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PHP1.CN | 中国最专业的PHP中文社区 | DevBox开发工具箱 | json解析格式化 |PHP资讯 | PHP教程 | 数据库技术 | 服务器技术 | 前端开发技术 | PHP框架 | 开发工具 | 在线工具
Copyright © 1998 - 2020 PHP1.CN.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1100号 | 京ICP备19059560号-4 | PHP1.CN 第一PHP社区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