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人与农夫,在传统行业已经存在,到了互联网时代,这套玩法依然适用,且事实证明还挺好用。在O2O行业尤其明显,这两个角色分别承担“B与BD关系”(BD : Business Development)维护中两个不同阶段的任务:前关系管理和后关系管理。
猎人:前关系管理,也被称为客情维护的铺路者,善于抓住商机,开拓新业务,形成客户覆盖;
农夫:后关系管理,也被称为客情维护的挖掘者,善于维护客户,推广新业务,完成客户深耕;
看到这里,估计很多O2O行业地推类岗位的同学就不高兴了,那个电话销售(通称:电销)的“农夫”有这么重要吗,我两天可以屠城,三天完成覆盖。我信,也感受过,但是,O2O行业的农夫,不再仅仅指电销类岗位的同学,而是有了更多好听的名字,比如销售助理,比如销售运营等等。
那么问题来了:猎人和农夫在O2O行业如何运作呢?
就像运营商一直强调ARPU一样,O2O行业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和品类增多,CRM、SCM等信息系统就成了猎人/农夫效能控制和客户深耕的重要工具。传统的CRM完成了公私海逻辑构造,互联网行业的CRM在公私海逻辑的基础上还积累了大量的过程数据,比如成熟度管理,比如谈单成本监控等,因此,O2O行业的CRM也就肩负起业务流程优化和效能管理的双重职责,CRM在BI的配合下,让猎人和农夫变成工蜂,不是不可能。
猎人发挥地面部队的优势,做到“两天屠城,三天覆盖”真不是吹牛。这个人群的话术简单明了:我们公司是干嘛的,和你合作能给你带来什么,帮你解决什么问题等等,但是秋风扫落叶,总有个深度不够的问题凸显,最严重的后果是扫过的商家背叛成本很低,粘性不足。我今天选择和A网站合作,明天我也可以和B网站合作,即使谈下独家合作,也没有实际的约束力,只能是PR上的谈资,对毛利率的贡献微薄。我曾亲眼见过BD从商家大门上撕下竞对的独家门贴,换上自家的独家门贴,店主就站在门口笑。
农夫有市场/运营数据支撑,起码TOP n的商家数据在手,打法具备针对性,话术可以直奔商家要害,也就容易拉近和商家的关系,能让商家觉得你在为我考虑,在为我的经营做专业指导。商家比较容易产生依赖,自然,粘性就有了。O2O行业信息繁多,信息交织情况越来越严重,向上销售和交叉销售作为新业务,新利润来源变得更加重要,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的不足,BI建设落后,策略指导不够,无法让农夫变成工蜂,这是农夫最痛的。
讲到这里,很多人就问了,我们公司这俩角色没有分的这么明显啊,被你这么一说,咋就成了独立角色了呢。确实,农夫也会有猎人之举,猎人也会扮演农夫去深耕。无论是猎人还是农夫最终的目标还是客户,获取客户的最大数量,通过“大量经济学”原理去赢得利益(价值)。当然,也有关注客户质量,提高客户的”ARPU”来增加利润。我曾记得Oracle做SCM的老板曾说过“获得客户和保持客户都是一场战斗”。
总之,这两个角色确实区分不那么的明显,从目前的信息化程度看,完成一个人扮演两个角色更加可能。很多新兴的O2O企业,逐步的开始关注到猎人和农夫的融合,这是好事,优化运营成本,让单兵能力最大化。
本文具备版权约束,转发请注明PMCAFF产品经理社区,如果能加上我名字就更好了。
==================本==文==完==毕==================
系列文章导读:
我的产品路
浅谈O2O行业的猎人与农夫
B端产品经理发展路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