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一篇~~
中国大侠vs生化战士
传说中的大侠与未来的生化战士
武侠小说,成人的童话,也可以说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幻小说。说它是科幻小说,其实也不能说完全是是胡扯--------卧虎藏龙不就在洋人那里获得了“星云”奖么。翻开一本本武侠小说,简直就像是翻开了生化战士的中国资料大全。这群打不死的超级无敌“小强”拥有强悍无比的身体,装备着防护能力超强的盔甲,甚至还能使用各自的防御装备,使用包括核武器生化武器之类的超级武器。最牛的是还能使用光剑,以一敌百不过是小菜一碟,勉为其难还可以力敌万人。即使受到外界强大的打击,受到致命的伤害,还可以获得更强大的医疗保健系统的救援。
我最近迷上《光晕》这大套科幻小说,看着看着,我就琢磨斯巴达队长这厮实在太逊了,要速度没速度,要力量还没力量,随便从武侠小说里面拖一个出来,好像都比他强多了。
内篇
横跳高竖跳海,万丈高楼脚下踩。武侠小说里面的人物活动能力是非常强的。西毒欧阳峰在沙漠里可以短时间追上汗血宝马。司马《天下无双》的文章里面说,土库曼斯坦的这种神驹百米冲刺可以达到匪夷所思的7.8秒,可见西毒的速度已远远超过了刘翔、刘易斯之辈。我们知道,目前短跑纪录是以百分之一秒计算为单位,而且突破越来越难。要想跑得快,当然肌肉得有力量,肌肉越有力量,那么其体积也就越大,分量就越沉……这反过来又会抑制速度的提高。如果提高单位体积肌肉的输出功率。肌健的附着就会要求更结实,对骨骼的强度就会更高。骨骼强度的增加,那么分量也会增加,还是会影响速度。
以上的问题解决后,还有一个产热的问题。肌肉在输出动能的时候,还会输出热量。肌肉收缩时化学能转化学能为机械能的效率只有25%-30%。其余的70%-75%则以热的形式释放出来。剧烈的运动最终可以使血液温度升高,各种酶的失活加速,肌肉的输出功率还会下降。这还不算,线粒体在超额工作时产生大量的氧化废物……自由基,他们会疯狂地烧灼线粒体,最终使股肉的“电池”报废,当然这还不算是最厉害的,最厉害的时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有可能我们的大脑都会报废。看到非洲豹了吗?看它追捕动物时喘得那个急啊,它必须得喘,不然升高的体温会要了他的命。看看人家白眉鹰王殷天正,一世豪杰,就因为超负荷运转,输出功率过大而提前报废了。再看他外孙小张,因为科技含量较高,很好地解决了散热的问题,在独斗少林三大高僧的时候,脑袋上面的蒸汽居然笔直地向上射出,显然是散热使用涡轮增压的效果,而其他人还停留在蒸汽机时代,因此天下第一也就非小张莫属了。还是某伟人说的好,科技是发展的生产力啊!
所以要想提高人们的活动能力,需要解决三个问题:散热、身体强度和质量。这就要求:
1、 身体的散热功能得好,能够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运转状态;
2、 身体必须足够结实,不然无法适应超负荷运转;
3、 身体还必须要足够轻,这样可以减少输出的功率损耗,钢铁足够结实可毕竟太重。所以练金钟罩铁布衫的,轻功肯定是不怎么高明的。
看着国外的科幻作品是怎么设计的。
《新世纪福音战士》中为了降低负荷,在驾驶仓里面加入人造血液作为缓冲,还可以直接吸收进去,这种人造血液的存在在实际生活中也是存在的,它是一种氟碳化合物,携氧能力极强。小白鼠可以直接呼吸。这样做很好的解决了散热的问题,只不过人体的强度是有限的,长期做高强度的动作还是会对身体造成损伤。提高身体的强度才是王道,说到这里《光晕》对人体改造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将大脑改为半电子化,不仅提高了运算能力,减少了反应时间,还增强了负荷能力;将骨骼置换为轻而坚硬的碳纤维组织。在肌肉里面掺入人造肌肉,增加力量,这样人体的功率将大大提高……而功率提高后的散热问题就显得尤其突出。于是,在斯巴达战士的盔甲上,风扇、空调一样都不能缺,盔甲内部还衬了一层胶冻硅胶。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硅胶就会液体排出,从而吸走大量的热。
而在武侠小说中,人们所以疯狂的寻找《九阴真经》、《九阳真经》,也完全可以体现出习武之人对身体改造的迫切需求。通过习得更好的内功及武功秘籍,可以让他们飞得更高,跑得更快,身体的强度更是远远超出常人,变成打不死的“小强”也是理所应当的。天下武功出少林,少林寺的《易筋经》更是内功中的宝中之宝,历来是武林中人的梦想,真是一经在手,别无所求,就可以看出少林在武林中的崇高地位,也可以说是少林寺在武学上对人体研究的大成。并且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假若是在西方,《易筋经》就可以译为《人体改造工程指南》。经过人体改造,生化人与大侠们的身体素质与思维处理能力大大提高增强,学习下一步的格斗技能自然是事半功倍。
真武剑——张三丰生时所用的一支青钢长剑,剑刃不时发出寒气,照人生痛
器篇
掌握了初步的格斗技巧,斯巴达战士们开始向外星怪物宣战,在侠或者少侠们也开始行走江湖,这时候,一把称手的家伙自是必不可少。
说到兵器,自然是以玄铁重剑为兵中之王,至于为什么倚天剑、屠龙刀,甚至于韦小宝那么下三滥的匕首请下冠军的宝座,则是因为玄铁重剑的科技含量是最高的。首先人们要明白,什么是玄铁。经过一番论证和研究考查,比较靠谱的答案--------就是高锰钢。凡铁中掺上一两八钱,立成利器。这种描述是正确的。重剑锋,大巧不工。这种描述也是正确的。前者说了锰的脱硫作用。中国的铁矿石普遍品位较低,含硫量高,打造出来的兵器中含硫量偏高自然容易发脆,冶铁炼钢掺入一定的锰钢后会降低硫的含量,自加就增加了兵器的强度。至于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则是因为高猛钢开不了锋,优质的高猛钢表面由于奥氏体的作用形成了一层硬壳,受到挤压研磨的时候具有自硬性,强度极高,非常耐用磨。对付金龙鞭的时候,被钻石划过也留不下细纹。正是对这一特性的形像描绘。当然钻石的摩尔硬度是十,划痕是肯定有的,只是不明显,我们肉眼是无法看得见的。所以高锰钢通常是一次成型,难以二次加工,想要开锋就是更是难上加难了。至今钢厂的老人们嘴里还流传着一句话……碳钢打刀,锰钢铸斧。用锰钢做的斧子,坚固耐用,经爱强烈的打击也不会出现碎裂。在说斧头对锋利的程度也要求不高。所以锰钢是最好的选择,但锰钢也不是十全十美,他存在着一些小问题,就是他的密度仅仅略高于普通钢材。要想做成神兵利器的玄铁重剑,还是有一些欠缺的。所以在份量的把握上要求要真正的黄金比例。使玄铁的重心实现最佳,达到最高状态,让杨过在重阳宫重现风采。巧合的是现代中的现代的坦克制造中,优秀的锰钢也是必不可少的材料选择,尤其是履带,几乎全是锰钢制造。有时候我想,金大师是不是学习冶金啊,怎么那么了解,必须要赞一个!
玄铁剑
其实制造玄铁剑,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贫铀,它的比重超过黄金,硬度还真没有其它金属比它更硬的。不过它不耐高温,另外就是还有辐射,这里就接打发出局了。
到了玄铁剑的改进版倚天剑和屠龙刀,则使用了更为先进的工艺……-高温切削钢,倚天剑在高温之后仍旧可以铸铁制的铁棒一分为二,是典型的高温切削钢的特性,大致就是在钢材中添加锰、镍,尤其是钨。这种钢材可以在800度到底900度的温度保持锋利,对铸铁进行切削的时候总是会发现声音,切铁如切豆腐,那是不可能的。大刘的《球形闪电》里面那种用纳米技术制造出来的刀具可以产生热刀切腊一般的效果,不过这种刀具耐不了高温。因此,刀具第一宝座还是玄铁重剑。
《星球大战》中的光剑给人印象深刻,不过美国人最终也没有说明那玩意儿是什么造的,无独有偶,在《大侠龙卷风》中,接连出了三把光剑,锋利程度无要抵御。它们的主人公是两位神仙一样的人物,也同样没有说明他的来处。看来光剑这种东西,恐怕只有外星人才能拥有,地球人是没有福气了。有的武侠小说中使用权用的剑有自发的热泪盈眶的现象,比如说烈阳、赤龙。出身都很神奇---------通常都是天降火球,大火金日不灭,最后从陨坑里发现一块神铁,打造成了宝剑。金属自发热现实中很常见,几乎所有的放射性物质都有辐射热量。少部分在常温下就可以达到红热状态,它们通常在宇航飞船中制成核电池,看来天降火球实际是外星飞船陨落,神铁自然是电池残骸--------是说使用这种武器,第一要素是拥有一把防辐射击的刀鞘。否则这种武器对主人伤害是最大的;其次在使用这的时候得穿上防辐射服,否则对敌我双方都是一种灾难,强烈的辐射会对双方造成无差别伤害,这应当是较为原始的核武器。只适合恐怖组织使用,简直和“脏弹”不相上下。
人在江湖漂,谁能不挨刀?斯巴达战士们顶盔带甲,仍旧是死伤累累,直到身上装备有小型核电池供能的防护置,单兵作战时才占据了优势。
大侠们行走江湖自然不必身穿盔甲,不过找上一件防弹背心仍旧是必不可少的。春秋时期的专诸刺王僚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可怜吴王僚身穿三层铠甲,仍旧被鱼肠剑一剑刺了个透心凉。可见了早在几千年前科技水平确实不高,防弹背心的强度也还有待加强。在武侠小说里面,几乎所有的防弹背心都不约而同选择了动物纤维,只有少量的使用了金属纤维。这和现代制作的防弹背心确实有异曲同工之妙。织物的经线纬线结构可以有效地将一点的受力均匀地传织物的全身,增大受力面积。但是,这样就对纤维强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韦小宝身上的背心或多或少都含有天蚕、乌蚕丝这类蚕丝纤维。所谓的天蚕和乌蚕自然说不清楚是什么蚕宝宝,但是早期的防弹背心确实是用优质的蚕丝制成------中国古代就出现了许多层坚固的丝绸缎缝制的软质盔甲。与现代软质防弹衣的原理几乎一样。只是蚕丝的强度还是差强人意,制成背心的防弹功能实在不能让人满意,只能防御动能比枪弹小得多的箭簇。但是,这类的纤维的优点是有目共睹-----轻巧、坚韧,穿着舒服,受力后均匀。被击穿后几乎没有二次杀伤效用。所以这时人们便把注意力转移到几乎同时集中在了另一位自然界的巧手织娘,蜘蛛的身上。
蜘蛛丝实在太令人满意了,强度超过钢丝,分量只有钢铁的6分之一。不少媒体都报道过美国、以色列等国用蜘蛛丝制成的防弹衣的消息。不过蜘蛛这东西吃得太精细(只吃动物的汁液),实在难以大规模的饲养。现在防弹背心的主流还是凯夫拉纤维,必要的时候加块钢板或陶瓷板。除去沉一点。防弹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但是。当目前的防弹背心遇到科幻小说中的武器时,肯定是不堪一击。很难想象身穿一件防弹背心、头戴一顶钢盔。就能在激光、粒子束满天飞、光剑乱舞、小型核弹遍地开花的未来战场上生存。斯巴达战士们的盔甲已经集中了人类科技之大成,但面对离子武器的高温仍旧没有太大的效果,直到从外星人的科技中获得防护罩技术,才使斯巴达战士的防御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斯巴达队长才能一人独去龙潭,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到了武侠小说的后期,防弹背心基本已经淘汰,只有一些能力偏低的小角色才使用他,用以勉强逃生。强大的个人防御系统开始走上历史的舞台,始作俑者就是九阳神功以及他的分支金刚不坏护体神功。不过这类功夫还是不能离开人体皮肤发挥任用。而其他作者笔下的个人防御系统刚是推陈出新,更加具有科幻色彩:先天罡气、浩然正气、太清神功等一系列个人防御系统闪亮登场。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在人体表面形成一个能量场--------行话叫气圈。其防御性能各不相同--------防化、防毒、防热辐射、防物理伤害就不一一多说了。这种防御能量场已经具有科幻小说中的防御力场的雏形……防御力视功率而定,单兵飞船力场永远比不可能直接抗御一个黑洞的撞击。防御力场为多重复合系统,用来防不同武器的攻击。
不过道高一忙尺,魔高一丈。光晕中的地球人俘获外星人飞船后,改良了其中的离子炮,使其可以集中在一点,轻易撕毁外星飞船厂的防御气场。江湖上为了对付设有防御圈子的高手,也形成了具体套路。用特制的器械,比如螺旋椎,专门击破内家气功的最佳选择。其次是将力量集中在一点,还有金针掌,也是将力量集中在一点从面达到破防的目的。而大众化的就是饱和攻击,铺天盖地一顿拳脚兵器暗器群殴。即使绝代高手也得落荒而逃。《鹿鼎记》中冯锡范,不就是让一群大内待卫打了个半死。然后丢了性命。看着《光晕》里开战之初,地球人与外星人战斗的时候是怎么干的……-密集的导弹齐射,加上强大的轨道炮,打得拥有全能护盾的外星飞船也难逃毁灭的命运,令人颇有“乱拳打死老师父”的感慨。
医篇
人在江湖漂,谁能不挨刀?既然挨了刀,自然得治疗。斯巴达战士有一位陪他们从小长大的博士做全职保姆,设置了全套的医疗体系,只要大脑没有报废,就能起死回生。不过在无比残酷的未来战场,能不能活着都得看自己的造化,更别说大脑了。
行走江湖,当然没有星际战争那么残酷,不过有一位好医生当跟班还是绝佳的选择。最不济也得有一点灵丹妙药以备不时之需。但是作家们的医疗知识实在有限,笔下的医生时不时出点问题。小张的医术被渲染得神乎其神,却无法判断亲人死没死。实在让人有点啼笑皆非。至于搞错了几个穴道、抄错几个方子,那更是常有。不过在梁羽生的《游剑江湖》中提及的柳枝接骨法,用柳枝做内固定的支架,骨折痊愈后柳枝可以被人体吸收,确实非常有创意。
在生化武器方面,武侠世界中的生化武器相比《光晕》中的寄生生物,倒是好不逊色,南宋的生物学家欧阳峰独创的蛇毒不也可以瞬间屠灭海里的鲨群,确实只能用流毒无穷来形容。魔教的“三尸脑神丹”可以看作是强化版的猪肉涤虫,令无数英雄闻风丧胆,算是生化武器的一个成功典范。
结语
翻翻武侠,看看科幻,两者之间相通之处不知凡几。科幻可以写成武侠,武侠同样也可以写成科幻。不过硬要把武侠说成科幻,把科幻说成武侠,却又有点牵强。对于玄幻或者网游小说,也同样如此,有泾渭分明的,也有水乳交融的。如果有区别,不过就是科幻小说里面的理论形成科学的体系,而这一体系丢到武侠、玄幻里则不成立。然而这种硬得过分的优秀科幻毕竟少之又少,更多的则陷在:“高度发达的科学等于魔术,理论系统化的魔术等于科学”这个蛇头咬蛇尾的圈子里。在这个圈子里,哈里波特的扫帚等于直升机,一发点三八子弹相当于魔法学徒的一个火球,互相换上一下,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硬要在这个圈子里分个个什么的话,就似乎有点费力不讨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