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 HotTags
当前位置:  开发笔记 > 编程语言 > 正文

Python3中的str和bytes

与Python2.X不同,Python3.X严格区分了str和bytes两种类型。文本为Unicode,由str类型表示;二进制数据则由bytes表示。Python3.X

与 Python2.X 不同,Python3.X 严格区分了 str 和 bytes 两种类型。文本为 Unicode,由 str 类型表示;二进制数据则由 bytes 表示。

Python3.X 不会以任意隐式的方式混用 str 和 bytes。因此使用者不能拼接字符串和字节包,也无法在字节包里搜索字符串(反之亦然),也不能将字符串传入参数为字节包的函数(反之亦然)。

例如 Python3.X 中的socket.send()函数,如果传入未编码的字符串,会报错:

>>> client.send("test str")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 line 1, in <module>
TypeError: a bytes-like object is required, not 'str'
    
>>> client.send(b"test str")  #将参数转换成 bytes 类型
8                           #返回发送的数据长度

编码发展的历史

在计算机历史的早期,美国为代表的英语系国家主导了整个计算机行业,26个英文字母组成了多样的英语单词、语句、文章。因此,最早的字符编码规范是ASCII码,一种8位(即1个字节)的编码规范,它可以涵盖整个英语系的编码需要。

编码是什么?编码就是把一个字符用一个二进制来表示。我们都知道,所有的东西,不管是英文、中文还是符号等等,最终存储在磁盘上都是01010101这类东西。在计算机内部,读取和存储数据归根结底,处理的都是0和1组成的比特流。问题来了,人类看不懂这些比特流,如何让这些010101对人类变得可读呢?于是出现了字符编码,它是个翻译机,在计算机内部某个地方,偷偷帮我们将比特流翻译成人类可以直接理解的文字。对于一般用户,不需要知道这个过程是什么原理,是怎么执行的。但是对于程序员却是个必须搞清楚的问题。

ASCII编码为例,它规定1个字节8个比特位代表1个字符的编码,逐个字节进行解读。例如:01000001表示大写字母A,有时我们会用65这个十进制来表示A在ASCII中的编码。8个比特位,可以无重复地最多表示2的8次方个字符;但标准的ASCII码 只有7位,码值范围是0-127,最高位为0。

后来,计算机得到普及,中文、日文、韩文等等国家的文字需要在计算机内表示,像ASCII这种单字节编码已经远远不够了,于是标准组织制定出了UNICODE(万国码),它规定任何一个字符(不管哪国的)至少以两个字节表示。其中,英文字母就是用2个字节,而汉字是3个字节。这个编码虽然很好,满足了所有人的要求,但是它不兼容ASCII,同时还占用较多的空间和内存。而在计算机世界更多的字符是英文字母,明明可以1个字节就能够表示,非要用2个,就造成了空间资源的浪费了。

于是UTF-8编码应运而生,它规定英文字母系列用1个字节表示,汉字用3个字节表示等等。因此,它兼容ASCII,可以解码早期的文档。UTF-8很快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编码的发展历程中,我国还创造了自己的编码方式,例如GBKGB2312BIG5。他们只局限于在国内使用,不被国外认可。在GBK编码中,中文汉字占2个字节。

bytes 和 str 之间的转换

test0 = 'abc'
test1 = b'abc'
print(type(test0), test0) --> <class 'str'> 'abc'
print(type(test1), test1) --> <class 'bytes'> b'abc'

test2 = bytes(test0, 'utf-8')
test3 = str(test1, 'utf-8')
test4 = str(test1)
print(type(test2), test2) --> <class 'bytes'> b'abc'
print(type(test3), test3) --> <class 'str'> 'abc'
print(type(test4), test4) --> <class 'str'> "b'abc'"

test5 = test0.encode() #参数可输入编码格式,默认utf-8
test6 = test1.decode()
print(type(test5), test5) --> <class 'bytes'> b'abc'
print(type(test6), test6) --> <class 'str'> 'abc'

推荐阅读
  • 本文深入探讨了HTTP请求和响应对象的使用,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响应对象向客户端发送数据、处理中文乱码问题以及常见的HTTP状态码。此外,还涵盖了文件下载、请求重定向、请求转发等高级功能。 ... [详细]
  • 本文探讨了在 OpenStack 环境中使用虚拟机部署 Ceph 集群后,外部服务器通过浮动 IP 无法访问该集群的问题,并提供了详细的解决方案。 ... [详细]
  • 本文深入探讨了C++对象模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特别是虚拟继承和析构函数的处理。通过具体代码示例和详细分析,揭示了书中某些观点的不足之处,并提供了更合理的解释。 ... [详细]
  • golang常用库:配置文件解析库/管理工具viper使用
    golang常用库:配置文件解析库管理工具-viper使用-一、viper简介viper配置管理解析库,是由大神SteveFrancia开发,他在google领导着golang的 ... [详细]
  • 本文将介绍如何编写一些有趣的VBScript脚本,这些脚本可以在朋友之间进行无害的恶作剧。通过简单的代码示例,帮助您了解VBScript的基本语法和功能。 ... [详细]
  • 深入解析Spring Cloud Ribbon负载均衡机制
    本文详细介绍了Spring Cloud中的Ribbon组件如何实现服务调用的负载均衡。通过分析其工作原理、源码结构及配置方式,帮助读者理解Ribbon在分布式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 [详细]
  • 本章将深入探讨移动 UI 设计的核心原则,帮助开发者构建简洁、高效且用户友好的界面。通过学习设计规则和用户体验优化技巧,您将能够创建出既美观又实用的移动应用。 ... [详细]
  • 掌握远程执行Linux脚本和命令的技巧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利用Python的Paramiko库实现远程执行Linux脚本和命令,帮助读者快速掌握这一实用技能。通过具体的示例和详尽的解释,让初学者也能轻松上手。 ... [详细]
  • 利用存储过程构建年度日历表的详细指南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SQL存储过程创建一个完整的年度日历表。通过实例演示,帮助读者掌握存储过程的应用技巧,并提供详细的代码解析和执行步骤。 ... [详细]
  • Hadoop入门与核心组件详解
    本文详细介绍了Hadoop的基础知识及其核心组件,包括HDFS、MapReduce和YARN。通过本文,读者可以全面了解Hadoop的生态系统及应用场景。 ... [详细]
  • JavaScript 基础语法指南
    本文详细介绍了 JavaScript 的基础语法,包括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语句和函数等内容,旨在为初学者提供全面的入门指导。 ... [详细]
  • 编码:  将文本转换成字节流的过程。即Unicode----------->特定格式的编码方式,产生特定的字节流保存在硬盘中(一般为utf-8格式)。解码:  将硬盘中的字节流转换成文本的过程。 ... [详细]
  • 写在前面最近在学习爬虫,在熟悉了Python语言和BeautifulSoup4后打算下个爬虫框架试试。没想到啊,这坑太深了。。。看了看相关介绍后选择了Scrapy框架,然后兴高采烈的 ... [详细]
  • Python3怎么获取文件属性
    这篇文章给大家分享的是有关Python3怎么获取文件属性的内容。小编觉得挺实用的,因此分享给大家做个参考,一起跟随小编过来看看吧。os.stat(path ... [详细]
  • python教程分享python单例模式之selenium driver实现单例
    一、使用装饰器实现单例二、web自动化driver实现单例模式2.1编写单例模式的装饰器2.2driver使用装饰器,实现单例模式2.3获取driver的实例,就是单例了三、在自动 ... [详细]
author-avatar
超可爱萌地1983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PHP1.CN | 中国最专业的PHP中文社区 | DevBox开发工具箱 | json解析格式化 |PHP资讯 | PHP教程 | 数据库技术 | 服务器技术 | 前端开发技术 | PHP框架 | 开发工具 | 在线工具
Copyright © 1998 - 2020 PHP1.CN.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1100号 | 京ICP备19059560号-4 | PHP1.CN 第一PHP社区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