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以“互联网企业的运维进化论”为题,UCLOUD与三位资深运维人为华南运维圈带来了一场深度运维分享会,认认真真地做了两件事,分享,交流。
本篇文章,我们老王在现场分享的内容【我的互联网运维理论与实践】。老王绝对是对听众负责的,认认真真准备了150页的PPT,终于在分享前精简到了105页,赶紧来看看他的理论实践。
隔(U)壁(C)的老王
老王的运维理论的整体思路如下:
1.运维的美丽新世界。从行业和自身的运维工作角度分析,呈现给大家一片运维的广阔天地,目的是让大家认识到运维的方向以及在自己的运维岗位上,运维到底能做什么。
2.运维的实践。最终还是要落地,分解了多个主题,每个主题部分都有阐述思路、建设经验和系统呈现,最后给了一个经验总结。
老王说,云对运维的革命要两看,自我革命是智慧,被别人革命是落后的。运维的本质是可视化,有十六个字要诀——价值导向,平台支撑、服务透明、数据驱动,要经历三部曲——标准化、服务话和无状态服务。再论何为运维的正确姿势——敏感(对业务)、去权威、觉知力、想象力和不操蛋。
运维阶段发展论
图:运维的进化论
运维的发展是有阶段的,每一个阶段是和运维的认识有很大的关系。
“在这个里面没有提智能化运维和云运维,我自己还没有深刻的想清楚他们的产品形态到底是什么样的,如果是SAAS化算是云运维的一种形态的话,云运维我便可以接受些。但是对于智能化运维,我始终不知道他的内涵是什么,想不出它的内在实质,也便没有存在的意义。”老王解释道。
运维识别的机会
运维风口已经打开了,从IT到”I”T。前面的I是指Information,后面的I代表Internet。
危机驱动下的运维机会。一则是我们的危机,另外是别人的危机。我们的危机是让我们不断做得比别人更好,别人的危机更多是目前互联网倒逼传统企业,给他们带来的危机,难道这不是我们的机会么?
成本驱动下的运维机会。企业的人力成本越来越高,此时更需要运维的产品化,更需要技术全栈的运维解决方案等等。
转型驱动下的运维机会。互联网+驱动下的企业升级,[云+技术]的需求会越来越明显。运维可以带着对技术的全栈理解而来,优势很大。
细分驱动下的运维机会。在不同的技术价值链条上,未来垂直化的服务分工会越来越明显,这有点和语言的发展阶段相似,早期的编译,后面的过程,再到后面的面向对象,越来越接近人的理解,而非机器。而老王认为,未来的垂直服务提供越来越接近业务的理解。
运维16字诀
价值导向,首先肯定是秉承自己的价值,否则就会觉得做这个事情的确挺苦的,我们每天都是处理问题、处理需求、处理故障,感觉像救火队。
平台支撑,其实有两类,可以把它分成运维内部和运维外部的。像这种平台,有一部分是运维内部平台建设的,比如说自动化平台和监控平台。还有一部分是架构和服务的PaaS平台部分,其实是对线上服务的平台支撑。
服务透明,也有两种服务透明。第一种服务透明是运维提供服务给研发部门的时候,服务能不能做到透明性;第二种服务透明是线上的服务、底层的公共组件的服务提供给研发的时候,他能不能保证透明性。
数据驱动,所有做的工作,到底它目前的状态是什么样子的,通过数据来驱动。
运维三部曲
运维三部曲,一体两翼,第一个做标准化,第二个做服务化,第三个做无状态化。两翼,一个是工具化,一个是数据化平台。因为运维的工作一直是通过手工的方式,一定要通过工具化来提升效率,另外通过数据化来衡量剖析自己的价值,甚至说驱动。用流行一点的观点就是说数据化怎么去驱动DevOps,这是数据化运营里的重点描述。
运维的本质——可视化
其实当你所有业务的架构或者是服务的架构,甚至你内部的运维过程都一览无余在你的控制之下的时候,你会觉得这个东西就是可控的,你的质量会变得可控。比如我说所有的架构图不要靠人工去维护,因为我们都知道互联网的业务变化是非常快的,我们最后是用自动化的方法去发现业务拓扑,也不需要人工去维护。
论运维的五大正确姿势
DevOps的技术本质论
过去讲企业的三要素:人、流程、系统。我把它拓展和具体了。系统里面我就分了自动化+数据化以及线上的架构服务化;同时派生了一个组织和文化,我觉得这点非常重要,避免谈组织和文化,真的不是一个合格的DevOps组织。其实,DevOps最终要解决的目标是吞吐率和延时问题:内部服务的吞吐率和延时,线上服务的吞吐率和延时等等。
运维标准化
标准化和规范都是为了让人和系统更有效率和效力的做事。效率是速度、效力是结果。很多时候不做规范,开始做运维平台建设,到最后会失控,或者就变成了ssh的可视化封装。看似非常灵活,其实这种自由带来的结果就是行为不可控。老王也对标准化提炼了一些观点:
公共化服务的目标
公共化服务的目标,可运维性到底是什么?分解成三个维度:
服务透明,这个与位置无关,保证API对外提供服务等,服务管理甚至是有统一的运维管理平台的维护的。
可管理性,一定要有一个可视化的管理职能、管理能力,确保一切都是可配置、场景化的。
自服务,不一定要限制这个平台构建后是服务于运维的,如持续性的平台,有时候甚至就可以交给研发用。这是自服务的能力,其实也是产品文化的要求。
总结:
我们应该在苦逼中寻求美感。体验改变之美,我们一直在做改变的事情,改变别人的事情,改变自己的事情。技术之美,我们有对各种技术的理解,全面去看运维,不一定要局限在某个点上,想象力、极致之美、全局之美……
本文作者:佚名
来源:51C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