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华为首次中国合作伙伴大会的参会人数只有区区300多人;2015年,这一数字首次突破万人大关,据说今年的生态伙伴大会仍会是万人聚会的大场面。从数字看,华为中国合作伙伴大会早就完成了量变,而从合作伙伴大会更名为生态伙伴大会,这是不是一次质变?
2016年在上海举行的华为首届全联接大会现在回想起来,仍有一些激动人心的场面历历在目,让人感动,甚至热血沸腾。笔者印象最深的是天籽生物多样性保护创始人李旻果的一段演讲,她讲到西双版纳雨林的恢复与保护,表面看上去似乎与IT、与华为丝毫不相干,实际却是对华为生态圈法则最形象、生动的再现和阐释。
小到西双版纳雨林,大到亚马逊河流域生态系统,自然界的生态法则是自然环境、动植物的和谐共存,相生相伴。构成自然界的各种元素、各种生物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缺少任何一个,都无法称作完美。
回头再看数字化转型时代的生态圈,没有任何一家厂商能够提供完整的产品堆栈,没有任何一家厂商能够不联合合作伙伴而生存和壮大;没有任何一个厂商能够不以客户的需求为安身立命之本。这就自然而然得出一个结论:无生态,就没有数字化转型,也就没有ICT产业链上厂商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一年一度的华为中国合作伙伴大会即将于3月9日在长沙拉开帷幕。今年的大会另有一番景象,可以用一个符号和两个字诠释:一个符号是“Σ”,两个字是“生态”,由此才有了今年“ΣCO-Partner华为中国生态伙伴大会2017”的名字。ΣCO=ECO,代表生态,而Σ强调聚合,也就是本次大会的主题“因聚而生”。为何而聚,因何而生?如果你想了解详情,不妨来一次目的地为长沙的别样的“生态”之旅。
2011年,华为首次中国合作伙伴大会的参会人数只有区区300多人;2015年,这一数字首次突破万人大关,据说今年的生态伙伴大会仍会是万人聚会的大场面。从数字看,华为中国合作伙伴大会早就完成了量变,而从合作伙伴大会更名为生态伙伴大会,这是不是一次质变?
2016年,华为企业业务中国区与合作伙伴通力合作,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2016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40%,其中产单合作伙伴的数量近6000家;经过华为持续赋能,合作伙伴的经营质量也有大幅提升:业绩超过1亿元的合作伙伴超过30家,金银牌合作伙伴的数量超过700家;分销业务快速增长,收入增幅超过65%,销售规模和渠道质量不断提升;80%以上的服务是由合作伙伴进行交付的。一个良性发展的生态伙伴“雨林”已经矗立在那里;一个与合作伙伴无缝合作、共同成长的华为已经挺立在那里。
华为企业业务中国区的生态系统建设已经完成了从0到1的跳转,接下来就是从1到100的更加艰辛而漫长的演进之旅,它需要更加强大的信心、动力,以及更有效的方法、更广泛的支持。这也是华为“生态伙伴”新定位提出的深刻背景。
2016年的华为中国合作伙伴大会提到最多的词是“圈子”,如果把圈子认为是由华为、合作伙伴、客户组成的相对松散的关系,那么今年强调的“生态伙伴”则更进一步,希望打造由三方组成的数字化转型共同体。
何为共同体?就是同呼吸,共命运,不离不弃。只有思想和战略愿景一致,相互之间有共同的利益相系,能够实现共同成长和繁荣的个体才能结成共同体。在数字化转型和全面云化的需求驱动下,各行业客户亟需可持续、共同发展的伙伴,依据行业特性和发展方向,打造新ICT基础架构平台,并依此建立数字化转型与商业价值之间的真正联系。客户、合作伙伴、厂商之间的联系可谓水乳交融,形成数字化转型共同体,构建ICT新生态。在这个全新的生态体系之中,各方分工协作:客户只要专注业务和商业模式创新,合作伙伴(中间商)由“线性”渠道商向“矩阵”增值服务商转型,厂商聚焦核心技术,打造基于业务驱动的、一站式的基础设施架构平台。在新的生态体系中,只有分工合作才能共同成长、成功。
想要这种“聚合”发挥巨大的能量,就要有一个强大的引擎——这就是华为提出的“平台+生态”的双轮驱动策略。华为凭借丰富的产品线,强大的解决方案能力,为客户提供支持其数字化转型的平台和工具,然后联合合作伙伴的力量,让平台和工具真正落在实处,为客户创造商业价值。
在华为提供的生态平台上,所有合作伙伴都是“生态者”,大家因“数字化转型”这一共同的使命聚集在一起,以“开放、合作、共赢”的态度参与生态建设,在实现生态繁荣的基础上,成就彼此,因聚而生。
华为中国生态伙伴大会2017的举行只是一个开端,3月下旬即将开启的覆盖全国200多个城市的华为ICT生态之行会形成更大的吸附力,像滚雪球一样推动生态的壮大和蓬勃发展。如果你已身处生态之中,那就让我看到你独特价值的展现;如果你还置身事外,那么为什么还不赶紧行动?
感谢关注中国云报